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学生也追星?”
“当然啊,柳敬亭现在假假也算世界级的作家了。”
“我们这样背后说老板真的没问题吗?”
“反正他也不可能知道,嘻嘻。”
“世界级作家,”常有道颇为感叹地接道:“一直是我们文化界的一块心病,诺贝尔文学奖搞了这么多年,我们连提名都罕见。”
“一个诺贝尔,一个奥斯卡,这两个东西不知害了多少文艺创作者。”
“你们说,柳总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过了片刻,常有道分析道:“我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关键在老柳本人。”
“福尔摩斯、嫌疑人乃至《小王子》都没有什么可能,毕竟题材所限,《阿q正传》倒有可能,但是篇幅太短,而且只此一篇说服力略显不足。”
“《西游记》……”
“还是题材问题,魔幻现实主义可以,魔幻仙侠肯定不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调子要么是承载历史,要么是挖掘人性,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触动人类的灵魂等等,相比之下,即便《西游记》是由古文写作,也还是娱乐文。”
大家都点头赞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判断公式,所有畅销书基本都不能称之为“文青文”,本质上都是娱乐文和爽文,而真正意义上的文青文差不多都集中在诺贝尔文选中。
……
一场瓢泼大雨冲走七月。
《西游记》剧组被迫停工,柳敬亭和徐晴也只能待在酒店里,不过,这不代表他们可以就此闲暇下来,吃了饭之后,先在编辑群里冒泡听大家的工作汇报,然后两人又要一起研究后面的剧本。
“这样也有好处,”柳敬亭讲完一个情节拍摄想法之后,突然岔开话题,“为以后跟晴姨环游世界做准备。”
“做什么准备?”
“怎么相处不会尴尬啊。”
“你不要想得太简单,环游世界不可能总是这种五星级酒店给你住。”
“明白。”
“你明白才怪。”
柳敬亭不再解释,一副事实胜于雄辩的样子。
徐晴不再讽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然后,两人继续讨论剧本,到十点左右的时候,徐晴回自己的房间,柳敬亭开始写后面的故事,徐晴开始写《剧组笔记》,这是柳敬亭给她布置的新的专栏任务。
在压榨员工剩余价值这点上,柳敬亭有时候也是够丧心病狂的。
徐晴无奈地这么想着,然后打开文档。
……
同样被迫停工的还有另外一个剧组,由吴启光担任艺术总顾问的《中华上古神话传说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剧组。
吴启光教授此时正在和纪录片的导演钱秦聊天,提到这次活动对手之一古庸生最近的新闻,两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遗憾。
“上面的意思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全他的名,不过,他对形势的判断倒也清楚,专心致志地卖书。”
“现在的趋势已经很清晰了,光影的发展迟早有一天会把文字的影响力削弱殆尽。”
吴启光喝了一口茶,说:“这也是我跟徐远怀的分歧,当初申请项目的时候,我的意见就是拍摄纪录片,而他则是揪住文字整理工作不放,结果呢,一目了然。”
“所以有些遗憾,原本我想,能跟这位缔造了电视神话的天才在电视领域较量一下,现在看来是没这个机会了。”
钱秦有这种感叹倒也不全是得了便宜卖乖,《还珠格格》之后,想跟柳七切磋的电视人不在少数,就好像那些刚出道的剑客,若想快速成名,最好的方法就是挑战那些武林名宿大豪。
此外,纪录片放出预告之后,反响也非常强烈,尤其是在文化圈,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种回馈让吴启光和钱秦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钱导演觉得《西游记》拍成电视剧怎么样?”吴启光随意的语气问道。
钱秦不假思索地答道:“如果操作得益,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儿童剧,不过,小说改编剧本,再拍成电视剧,时间根本来不及嘛。”
吴启光点头,道:“这个小说确实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不会因为柳敬亭个人的素质而否认这点,但是我认为这部剧的改编会非常困难,其中最麻烦的地方就是对白,怎么改都有问题,所以我说,他这次也是有些作茧自缚。”
“那倒也是,如果贴合原文,小孩子肯定看不了,如果改得太离谱,读者肯定不能接受,两难的局面。”
“他的心思我倒能够理解,无非就是想用这种行文方式提高一下作品的格调,最后验收的时候至少能拿得出手,可是这样一来……”吴启光摇头微笑。
钱秦想了想,恍然道:“这么一说,我总算明白他要急着出书的目的了,这几个连载一下,《西游记》的连载势必要延长,等到我们纪录片播放结束的时候,他才出全本书,到时,大家想做比对也无从下手了。”
“而且,还可以用那些所谓火爆畅销的新闻转移大家的视线。”
“正是这样。”
“不行,我要给上头提提意见,既然当初下项目的时候,存了让大家比赛的打算,那现在就不能让某些团队投机取巧,不然国家拨下的资源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这种障眼法糊弄别人还行,现在竟然糊弄到我头上来。”
……
“当然是障眼法,可那又怎样?”
宫家家宴,宫承德问起柳敬亭拍摄《西游记》的事情,宫承恩与有荣焉地答道。
“小恩这话怎么说?”
一直隐于幕后的宫据皱眉问儿子。
“古庸生提出的这个边拍边播的电视制作流程,在我国是第一例,让他们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猜到《西游记》已经在拍摄。”
“既然是首例,也要考虑风险的存在吧?”
宫承恩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闭嘴沉默。
宫承品接道:“我一直跟着,会做好宣传和维护工作。”
“这个项目是我们电视台现在最紧要的……”
“疑人不用,”宫缘和突然打断宫据的话,“当初《还珠格格》立项的时候,你也提出反对意见了吧?”
宫据面不改色,道:“父亲,您说过,我们家需要不同的声音。”
宫缘和微微颔首,然后又严肃说道:“但是,那是在做好调查之后才发出的声音,至少,你要抽空去见一见他本人,聊一聊才好下结论。”
“明白了,父亲。”
宫缘和“嗯”了一声,说:“这个电视剧,我跟老李也在看着,虽然说只是挂名,但绝不是袖手旁观,你们有什么好想法,直接跟小品说,或者跟我提也行,绝对不要擅自做什么主张。”
“知道了,父亲。”
宫持、宫据、宫扬齐声应道,既然父亲在亲自关注,那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了。
“小恩,说下《射雕》的进程吧。”
宫缘和的话音刚落,大家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今次家宴的话题,居然全部跟那个叫柳敬亭的男孩有关,这是从未发生过是事情。
……
清晨宿雨初停,空气清新宜人。早起的徐晴习惯性地刷起微型博客,浏览睡觉时过错的资讯,然后大家看到央视官网发布了一条消息:为促进大家的积极性,本次“重拾经典文化”所有团队须在9月8日赴京做第一期的汇报工作,工作未能达标的团队或被取消小组资格。rs
第三百二十七章无敌,传奇(下)
柳敬亭正在做梦,梦到自己回到高三,在一间大教室里进行数学考试。
监考老师发试卷的时候还是他高中的数学老师,发完试卷后又变成了万象学园的曹教授,曹教授一脸严肃地跟大家说,这场考试,谁要敢作弊,取消做学生的资格。
柳敬亭来不及听曹教授讲话,赶紧浏览一遍试卷,然后他发现,居然一道题都不会做,他采用“难题先放,尽量把会做的题做完”的策略,结果从头看到尾,一个题目都不会,而这个时候,周围的同学已经在快速地填写试卷。
梦里的柳敬亭开始流汗,草稿纸用了一大半,却一个字都没写出来,这时他发现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同学正在看小抄,边看还边嘲讽的看着自己,那表情好像在说:“我看小抄也不会被老师抓到,你干眼看着吧。”
然后不知又变成了哪个人的监考老师走到他跟前,说:“你东张西望地是不是想作弊?”说着开始用手敲自己的桌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边敲边吼道:“看自己的试卷。”
柳敬亭突然醒来,发现是个梦,心情顿时轻松,接着又听到有人在敲自己的门,晴姨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柳敬亭忙起身去开门,看到晴姨也是穿着睡衣,头发胡乱地卷了一个发髻盘在头顶。
“怎么了晴姨?”柳敬亭问。
徐晴不答,直接把手机递给他。
柳敬亭看完之后。清醒了很多,皱眉道:“怎么会突然出这个通知?”
徐晴冷笑道:“你再看看吴启光的微型博客。”
柳敬亭当然不需要看,立即明白过来。稍稍推算了一下时间,说:“来得及。”
“那计划就要被打乱。”
“影响也不大,把第一集的播出时间提到9月5号,有三天消化的时间,然后我们再做一个宣传片就好了。”
“宣传片什么内容呢?”
“之前拍摄的精彩镜头选几个,比如闹东海、战天兵天将、蟠桃会、大闹天宫等,其他的我根据记忆再补拍几个。”
徐晴眉头紧蹙。想了一会,说:“那什么时候公布消息?”
“八月中旬吧,到时候我先把主题曲写出来。”
“你已经想好主题了?”徐晴诧异。
柳敬亭微笑点头。
毫无疑问的是。柳敬亭要用的几首重要的音乐,仍然来自86版本的《西游记》,计划的几首,包括《西游记序曲》。也就是那首能瞬间点燃同龄人的《西游记》片头曲。曾几何时,只要这首歌响起,中华大地无数个村落,再难寻觅一个孩童的身影,因为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开始了。
在那个年代,不仅小孩为之如痴如醉,连大人们都无法自拔,为了赶时间看《西游记》。会提前做饭,会提前从田里赶回家。
十几个大人孩子端着碗围在一起看《西游记》的场景。是柳敬亭那一代人最无法抹灭的童年记忆之一。
论影响力、重播率、观看人数及人次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西游记》是当之无愧的王中王,这一点连《新白娘子传奇》和《还珠格格》都无法与之比拟。
“片头曲是无词的序曲,将由管弦乐器混合演奏,到时我把想法说给专业人员听,他们应该能明白,我先说片尾曲。”
柳敬亭把已经写好的《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调出来给徐晴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
柳敬亭看着歌词,下意识地轻声唱到,徐晴斜眼瞄了他一下,评价道:“很切题嘛。”
“当然。”柳敬亭不容置疑应道。
“那就这么办吧。”
除了《西游记序曲》和《敢问路在何方》,其他柳敬亭能记起来的还有《女儿情》、《何必西天万里遥》等几首。
每一首歌曲都是一段故事,每一首曲子都是一段记忆。
……
柳敬亭跟徐晴商议计定,又跟宫承品解释了一遍,宫承品听完没提出任何质疑,直接按照柳敬亭的建议进行安排。
拍摄《西游记》固然有创造新的收视纪录的企图,但是完成上面的任务也同样重要。
实际上,影视剧的拍摄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依照顺序一集一集或者一节一节地拍摄,而是根据时间、地点、演员等不同因素顺势安排,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电影第一个镜头可能是故事中间或者是最后的内容。
《西游记》的拍摄原本也应该这样,不过由于电视剧后面的剧本还没出来,无法因地制宜,目前就以前三集特别是第一集为主,这样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掌镜的人必须对整个故事都十分清楚,而柳敬亭显然具备这个条件,而且异乎寻常地具备,因为有他全权负责拍摄流程,《西游记》就能尽量避免多余的镜头。
也就是说,柳敬亭可以一边拍,一边在心里做精准的后期剪辑预估,对一个新人导演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技能,剧组其他有经验的副导演或者工作人员,暗地里讨论过很多回。
拍摄计划的临时调整完成之后,柳敬亭又把主题曲的想法跟宫承品进行了沟通,宫承品也没有表示任何犹豫,当场拿出电话联系相关乐队。
一路跟过来的宫承品虽然表现得比较沉默,但是拍摄工作的每个细节,他都清清楚楚,他深切地知道,柳敬亭这种拍摄方法为他节省了多少预算,有种合作叫做,没话说。
柳敬亭则对宫承品的执行能力表示由衷的欣赏。
对一个看过《西游记》十遍不止的人来说,做一个宣传片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已经拍摄的精彩镜头,柳敬亭用了一周不到的时间额外补拍了“女儿国”、“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片段,因为场景和人物对话的浮光掠影,连徐晴都无法完整地连贯起这些故事,但是,大家仍旧按照柳敬亭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拍摄。
柳敬亭把选出来的片段逐一标注好要求和细则,然后交给技术组。
8月10日,《西游记》宣传片新鲜出炉。
从孙悟空崩石而出到师徒四人的背影消失在夕阳中,短短两分钟的预告片囊括了不下十个精彩镜头:孙悟空醉闹蟠桃园、偷吃老君仙丹、塑齐天大圣旗帜,哪吒大战孙悟空,让大家莫名其妙却又觉夺魄的女儿国国王的那句“御弟哥哥”……
连剧组人员和演员们都看得期待感爆棚。
8月11日,柳敬亭在个人微型博客放了一条音乐链接,没有任何文字内容,大家点进去听完之后,立即猜测出歌曲跟《西游记》有关,但无法更进一步了解其意义。
吴启光团队的成员却因此哑然失笑:“难道要用一首歌去糊弄验收小组吗?”
网上的笑声还没落音,星月电视官网发出重要公告:“9月5日晚七点半,星月电视将试播由柳敬亭自编自导的同名神话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未完待续。。)u
第三百二十八章猴王初问视
“《西游记》拍了电视剧?而且柳敬亭自编自导?”
星月发出公告之后,网络上立即热闹地讨论起来,对于古庸生的影视改编商机,早已经无人怀疑,像之前的那些武侠剧改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属于“急公近义”。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至少要沉淀一两年才有可能提影视剧改编的可能,但是不论《楚留香传奇》还是《射雕英雄传》,都是这边出书,那边立即拍摄电视剧,而如今《西游记》正在连载,就开始改编电视剧,这未免太出人意料。
不过,有知情人很快进行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西游记》作为柳敬亭重拾经典文化的一个项目,提前拍摄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大家都知道,9月8日上面将组成验收小组,对第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考察,这也是《西游记》改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不用这个解释,网上的负面评论也寥寥可数,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边写边拍边播乃是写作和电视跨界合作的一大创举,具有极高的难度,所以大家好奇柳敬亭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此外,由于小说行文的排他性,全国无数孩子的家长对此抱有热切期盼,电视剧总不能也用文言文来拍摄吧?
和网友们普遍的期待不同,吴启光及其团队无法淡定了,他们才刚刚嘲笑柳敬亭那首歌的儿戏,如今人家已经公布电视剧的档期,这种直接的回击,还是让人颇觉尴尬。
纪录片导演钱秦却没有这种坐立不安的感觉,虽然纪录片和电视剧类型不同,但是收视率竞争却不分节目类型,选秀和综艺和相亲一样可以斗得像回到东汉末年。
“之前还抱怨说没机会切磋,结果居然是这么大一个机会。”
休息的时间,钱秦紧张而兴奋地跟吴启光说,吴启光显然无法理解他的心情,干笑两声,说:“类型不同。”
“这个没关系,只要是屏幕上的东西,总能找到可比的地方。”
“钱导演上网了吗?”
“看了啊,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吴启光没有接话,眉宇间拧着一团忧思。
“他们是秘密拍摄,嗨,想给大家一个出其不意。”
吴启光严肃道:“钱导可能没有了解过柳敬亭其人,他之前做杂志和黄河文艺闹矛盾,结果把黄河文艺的副社长都逼退了,那人不简单。”
“吴教授的意思是……”
“他还有后招。”
“后招?”
“我私下对他做过简单的了解,他是一个手段很多的人,第一次开会你没去,他可是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他为什么要针对吴教授?”
“这就有些复杂了,要从竞争我现在这个位子说起,当初上面下任务时,燕大是我徐远怀两个人报名角逐,后来我赢了,徐远怀当然心中不满,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让她的小女儿成立了一个小组,也就是现在的柳敬亭小组。”
“他和柳敬亭怎么牵扯到一块的?”
“徐远怀有个外孙女在万象读书,跟柳敬亭是室友,而且听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