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薇-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深深赞道:“伽儿姐姐果然心有七窍,我一向只惋惜那块土地太过贫瘠,到未想过可以改种玉米,若是成功,又能省下一笔军需费用。明日早间大朝会一完,我便向父亲提出这个想法。”

第六百五十八章 奏折

    慕容淡淡黄衫翩然而立,轻扬的春风拂起他刺绣着瑞云龙纹的衣襟,灿若黑曜石的眼睛里噙满了笑容,光华盖过天上的星子。

    汤伽儿的两只酒窝深深荡起,坦然笑道:“那是因为你心系的是整个天下,自然不能事无巨细。而我的眼里只会关心农桑,才会多多留意那块土地。”

    见慕容若有所思,似为自己的话说动,汤伽儿信心更足。她的手指沿着障日城的外围轻轻往边城一划,嫣然间梨涡浅笑:“这块地方地广人稀,若是善加利用,指不定会日趋繁华,成为边境线上的一处盛景。”

    汉唐时节那一条丝绸之路将西域与内地连起,繁荣了多么边境的贸易。虽然后来渐渐中断,却依然是为人称颂的传奇。

    汤伽儿眉眼皎皎如月,簇簇如火花一般。她激动地说道:“阿,若是此地能够繁荣,边城那边小小的集市指不定便会大放异彩,虽比不得丝绸之路上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堪称沙漠之花了吧。”

    慕容听得心神激荡,胸中一股豪情澎湃。两人此时自然不晓得,日后边城一带果然在慕容即位之后锦上添花,他们帝后二人联手,打造了神话般的辉煌。

    此时细听汤伽儿的话,虽说有些匪夷所思,却并不是不可行。慕容静静思量着,想细细考究一番,再将这想法拿到大朝会上去议,难保不会梦想成真。

    俯身在西霞的舆图上,慕容与汤伽儿两个再次仔细推敲。

    经过崇明七年那场恶战,边城周围的蒙古、女真、连同西域各个部落,已然对西霞俯首称臣。纵然他们日后想要撕碎合约,短时间内也不会有问鼎中原的底气。近几十年之间,边城那里一定是相对安定。

    十万大兵囤于此处,是对他们的震慑,不能轻易撤回。可是若战事不兴,又难免引起士兵们消极思乡的情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大军纵然不撤,总不能叫这些士兵们撇家舍业,与亲人永远天涯相隔。

    楚朝晖那一封详述边城将士枯燥生活的信件,汤伽儿有幸读到手抄文。也是因此,她才求得慕容薇的同意,在诗笺会上发起了义举,想要设身处地为边城的将士们做一点实事。

    她对慕容说道:“家家户户哪个不是盼着团圆,纵然苏大将军已经离世,安国夫人思念亡夫,都有留在边城一去不归之意。十万大军,他们又有多少骨肉至亲留在内地?”

    汤伽儿眸色璨璨发亮,霍然起身抓住了慕容的衣袖:“阿,你何不写封折子,恳请陛下同意,倡导朝廷鼓励士兵们的家眷前去落户?”

    边城战事不兴,那一片土地整个荒芜,是对西霞极大的损失。

    慕容一直晓得,父皇在为此事为难。也曾有朝臣提及移民之策,想要将内地的百姓迁往边城和障日城一带定居,被崇明帝当场否决。

    从历史上来瞧,每一次大规模的迁移,虽然赢得了丐政绩,随之带来的却都是百姓的妻离子散、骨肉分离,莫不怨声载道,崇明帝不能下那样的决断。

    汤伽儿的提意却如此可行,若士兵们的家眷有意在那一片落户,便是长年征战在外的人也可夫妻团聚。即能安定军心,又全了亲情,边城与障日城还多了可以辛勤耕耘的百姓。

    朝廷所做的,不过是多发下一笔安家费用。

    如今国库充盈,从钱唯真与刘本府上都抄出大量的钱财,正好填了这一笔开支。慕容眉飞色舞,瞅瞅周围无人,向汤伽儿深深一揖:“伽儿姐姐,我替西霞的百姓谢谢你,因你这一句话,不晓得促成多少家庭夫妻团聚、静享天伦。”

    融融烛光映红了汤伽儿的脸颊,她的眼中铺沉了萃然的霞光,再次露出慧黠的笑容:“这算什么?若是因着这次移民促成我方才所说的沙漠明珠,那时你再谢我不迟。”

    晓得慕容晚间还有课业,汤伽儿生怕误了他的正事,说话间盈盈立起,向他顽皮地眨了眨眼睛,告退而去。

    慕容继续注视着舆图,重温着方才的思路,理清自己的思绪,抽身便去了外书房。吩咐小常磨墨,慕容冥思苦想、字斟句酌,认真写好了这封奏折,次日一早便递到崇明帝案上。

    晚膳之后,崇明帝照例去御书房批阅奏折,最上头那一封便是慕容彻夜不眠写就的折子。

    崇明帝翻开看时,见又是牵涉到边城一带的民生,不觉大感头痛。他蹙着双眉往下瞧,想瞅瞅慕容除却老生常谈之年还有没有旁的法子。

    待读了三五行,崇明帝不由将身子坐得笔直,越往下读越认真,觉得儿子这一封奏折立意新奇可行,竟然字字珠玑。

    读到最后,慕容畅想了边城的未来。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时光,边城物产丰盈、人烟稠密,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或许会成为漫漫沙漠与皑皑雪山下一颗耀眼的明珠,堪比楼兰古国昔时的辉煌。

    崇明帝眼前仿佛瞧见了儿子描绘的那幅画面,他拍岸叫绝,当场拿起御笔在上头批了个上佳之作。不顾宫门将要落匙,他吩咐立时叫慕容过来,再传夏阁老与陈如峻前来御书房议事。

    两位阁老回到府中方才换过便装用了晚膳,又接到宫中的传讯。一时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大事,忙忙重新换回朝服再次入宫。

    待读罢慕容的奏折,夏阁老率先挑了大拇指:“老臣从不会阿谀奉承,今日到要说句恭维话。太子殿下这封奏折,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确实可行。”

    陈如峻亦是满脸激动:“咱们墨守成规,太子殿下竟能想到另辟捷径,当真是明智之举,臣复议夏阁老,没有丝毫异议。”

    眼望慕容,崇明帝眼中满是嘉许,赞赏地问道:“你且说说,是如何想到这一节上头?”

第六百五十九章 明珠

    明亮的朱纹宫灯下,三个人六只眼睛,各自目光炯炯望着慕容。

    慕容脸面一红,立起身来向众人团团一揖,如实答道:“是昨晚汤伽儿姑娘寻了儿臣说话,由安国夫人心向边城想到千千万万的官军家人。儿臣不敢居功,这改种玉米以及鼓励士兵的家眷们移民,还有发展边境贸易,全是她的主意。儿臣不过略加推敲,写成了奏折。”

    这般严肃重要的事情竟出自一个十岁小姑娘的手笔,两位阁老面上赤红,却又不得不佩服汤伽儿的心思玲珑。

    慕容却是忐忐忑忑,只因不想独占汤伽儿的功劳,才心直口快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细细思量间,后宫女子不得干政,自己这般直率说出汤伽儿的名字,会不会害她因此受罚?

    御书房内一时寂寂无声,能听得见众人清浅的呼吸。铜制的沙漏里流沙缓缓滑落,那细碎的沙沙声似乎也被无限放大,声声清晰无比。

    多宝阁里的自鸣钟忽然铛铛敲起,震得崇明帝一惊。他自遐想里收回思绪,望向眉头郁结的慕容,似是猜到他的心事。

    崇明帝向两位阁老哈哈大笑道:“想不到汤家有女如此蕙质兰心,年轻的一辈果然比咱们老得更晓得锐意进取。玄霜,传朕的旨意,赏汤伽儿明珠一斛,御书十部,许她自由出入文昌阁。”

    玄霜领命而去,慕容悄悄拭一把额头的汗水,暗自提醒自己日后不能这般莽撞。听着夏阁老与陈如峻就着自己的折子与崇明帝细细商议,他的心思很快便沉浸在国事里头。

    事情同时牵涉到兵部与工部,崇明帝暂时未将折子提到大朝会上,而是分别传召许三年和汤阁老以及宋维源等人前来,众人仔细探讨,如何能更加完善。

    闻得这提议最初是出自汤伽儿的口中,汤阁老惊出一身冷汗,慌忙跪地向崇明帝请罪,惶恐自己管教不严。

    崇明帝用人不拘一格,并不因这提议出自小丫头口中便抹去她的功劳。他请汤阁老起身,嘉许地说道:“你的小孙女聪慧无人能及,原是你的福气,老大人何罪之有,快快一旁坐下议事。”

    汤阁老顶着满头的汗水在陈如峻下首的位子落座,冲两位阁老一咧嘴,露出一丝苦笑,显得无可奈何。

    宋维源却触动心思,眼前又闪过大年初一在汤阁老书房里见过的小丫头皎洁的目光。细细推敲这折子言之有物,绝非哗众取宠,也如那小丫头一般,质朴却不缺内涵,

    暗自庆幸当日提及自己的关门弟子,守着夏钰之和汤阁老,自己没有一口回绝两人的提议。

    出得御书房,宋维源并未立时出宫,而是立在金水桥前,找宫人替自己往内宫送信,请汤伽儿前来一见。

    前次李之方传回的奏折里头,详尽描述了黑山口雪崩的情形,以及向导们遍寻无路的结果。这折子经由夏钰之的转述,也落进了慕容薇耳中。

    伴随着千禧教上次举事一败涂地,以及苏暮寒在边城策反失败,今世里有些事情已然改变得太多,慕容薇愈加无法掌控未来的走向。

    李之方只怕苏暮寒已然葬身雪腹,在边城特意对楚朝晖隐瞒了黄捷叛军遇到雪崩的真相,却将自己的猜测写到了奏折里。也同时提到不排除另一种可能,便是黄捷叛军自己引发雪崩,刻意掩盖他们逃走的线路。

    毕竟据向导们传回的消息,被压在雪中的只有那么几十具士兵与马匹的尸体,大部分显然没有受损。

    祸害万万年,慕容薇有种预感苏暮寒不会那么轻易在雪崩里死去,她心里更倾向于李之方的后一种说法,却苦于李之方他们此后又询着黑山口探寻了几次,总是无功而返。

    慕容薇记得清清楚楚,前世里苏暮寒便是在边城人间蒸发,与十万大军一起销声匿迹。从边城到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燕京附近,中间还有段漫长的距离。也就是说在边城附近,一定还会有苏暮寒的藏身之地。

    奈何前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仇恨上头,只晓得苏暮寒与康南和建安的勾结,这一节却从未听他说起。

    那一场雪崩,究竟是天灾还是人为尚未可知。夏钰之和罗绮都曾证实李之方的猜测可行。顶尖的高手拿内力牵引,若是算计得当,自然可以引发小范围的冰雪塌陷。

    以此制造雪崩的现场,自然一衣无缝。道路阻隔,能将行踪掩饰得干干净净。

    慕容薇思量再三,请夏钰之进宫详谈,怀疑在黑山口附近依旧有苏莫寒的落脚之处,而且这地方未必便标注在舆图之上。

    做为慕容薇最信任的朋友,早在玉屏山时慕容薇便曾向夏钰之坦言过自己重生的事实,她的话一向对夏钰之十分有说服力。

    夏钰之思量再三,也倾向于慕容薇的猜测。玉屏山的矿藏、江阴的举事、千禧教与康南和建安的勾结,一桩桩一件件都与慕容薇的记忆吻合。这些日子夏钰之的思绪也一直在边城与燕京之间徘徊,思考着慕容薇提到的前世那十万大军如何能从天而降。

    他与慕容薇的想法一致,苏暮寒必定另有栖身之所,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夏钰之即刻吩咐小安带着妥当人远赴边城,在方圆几十里地之间仔细搜寻。

    慕容薇则写了封信,要烈琴尽快传给顾晨箫,请顾晨箫加大力度,搜捕千禧教在云南的教众,一定要挑了苏光复的老窝,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思量再三,慕容薇再命红豆假托流苏的口气往外传讯,只说流苏担心苏暮寒的安危,想问问那一场雪崩里苏复寒等人有没有脱身,如今可已安定下来?

    红豆临了流苏的笔迹多时,一封信几可乱真。她仿着流苏的口气写完了信,又特意在信笺上画了一朵盛开的流苏花,表达自己的牵挂。

    趁夜色悄悄进到望月小筑,红豆将信依旧丢进郭尚宫指给她的暗河口,回来向慕容薇覆命。

第六百六十章 送别

    早春二月,烟柳扶苏之际,辛太妃打理完了安国王府里所有的家事。

    她的行李也收拾完毕,都堆在东厢房的大炕上。连同楚朝晖与自己的四季衣裳和衾帐被褥,林林总总包了二三十个包袱,码得小山一般。

    房间里的古董珍玩、名人书画,已然全部交由老管家清点之后收入库房,只余了炕桌上还摆着只掐丝珐琅的藏青色花斛,里头稀稀落落插着几枝银柳。

    再次环视空荡荡的房间,瞅着承载了自己太多记忆的地方,辛太妃心上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她悄然阖了房门,与明珠一同入宫,再次到寿康宫向皇太后辞行。

    细细询问了安国王府里的近况,晓得辛太妃处理得井井有条,皇太后无言地拍了拍她的手背,轻轻叹道:“人各有志,安心去吧。”

    命白嬷嬷送了千两纹银的仪程,瞧着辛太妃推辞,皇太后怅然道:“哀家晓得你也不缺这些东西,总是哀家一点心意,留着傍身吧。”

    辛太妃含笑拜谢,果真将银子收下。

    皇太后又唤了明珠上来,郑重说道:“你跟了朝晖多年,难为如今竟要随着她留在边城。哀家别不多说,她的饮食起居,便多多拜托你照应。”

    慌得明珠连忙跪在地下,叩头说道:“太后娘娘这几句话,竟要折煞奴婢。奴婢本是贴身服侍夫人的人,自然是夫人在哪里,奴婢便在哪里。”

    “好丫头”,皇太后由衷赞了一声,命白嬷嬷赐下一斛珍珠。

    细询了行程,晓得辛太妃定了旧历二月十三上路,皇太后颦着眉沉思了半晌,方说道:“哀家不放心你这柔弱女子只带着些奴仆上路,咱们这么着,今次兵部与工部的官员也要去往边城,你同他们一道走,一路也好有个照应。”

    此次兵部出行的军伍庞大,除却春夏二季的军粮、饷银之物,连同上元节诗笺会上由汤伽儿发起,一众豪门显贵为边城士兵们的捐助也已经折变成了军需物资,也要一同带去边城。

    工部则由是由宋潍源亲自带队,带着他精心选出的一队农桑与建筑方面的专家,想要实地勘查障日城到边城之间那大片闲置的土地。

    他们奉崇明帝之命,带着精选出的小麦、玉米与青稞种子,将要把它们播种在边城一带贫瘠的土地上,等待它们生根发芽。

    前些时崇明帝将慕容的折子拿汤阁老和宋潍源看后,宋潍源极力复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提出边城地势偏高,可以尝试着种植一下藏地的青稞。

    若边城播种成功,则是造福整个西霞的大事。宋潍源出动请缨,求崇明帝允诺自己走这一趟。

    如此一来,一众人马凑成长长的车队,在二月十三日整装待发。

    辛太妃初时觉得不便,再想想边城的山高水长,还有自己那满满几车的行李,还是听从了皇太后的建议。

    正是春暖花开、柳絮如烟,辛太妃与明珠在老管家与几位旧仆的相送下离了安国王府,她立在门前那株高大的银杏树下又驻足回望,瞅着高大的门楣上御赐的牌匾不胜感慨。

    离开住了近二十年的京城,不晓得这一走是否还能回来。

    与兵部及工部的官员们约在十里长亭汇集,辛太妃刻意早到,与几位相熟的旧友话别,颇有些百感交集。

    徐贤妃与孟淑妃两人亲自将她送往城外,在十里长亭下车,互相折柳为念。

    孟淑妃哽咽道:“辛姐姐一路保重,陪安国夫人住段时日,劝得她回心转意,你们便依旧回来,大家在一起也算有个照应。”

    同人不同命,望着眼前这两位雍容华贵的后宫妃子,再回想一同在仁泰宫为奴为婢的日子,已然恍如隔世。

    辛太妃脸上漾起真挚的笑意,与她们分别拥抱在一起。

    早些时还曾有过嫉妒、有过怨恨,如今已然烟消云散。

    她轻轻扬起唇角,真诚的笑道:“两位姐妹不必挂怀。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离了京城未必不好,我其实也向往皑皑雪山与大漠风光,还想看看咱们西霞的好儿郎,那里毕竟是将军待过的最长的地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徐、孟二妃都晓得辛太妃如今还是处子之身,偏偏听她提及苏睿,仍是那样一往情深,实在不晓得该替她开心还是难过。唯有紧紧拥抱着她瘦弱的身躯,久久不舍得分开。

    周夫人亦带着两名婢子过来相送,两名婢子手上各抱着一个藏蓝色哆罗呢的包袱,其中一个手中还提着只精致的竹篦食盒。

    她向辛太妃柔婉笑道:“不晓得该送些什么,只来得及替安国夫人制成几套棉服,聊表心意,请您代为转交,并转告夫人,边城苦寒,请她多多保重。”

    再指着那只提盒道:“妾身准备的一些点心,小火细烤,放个五七日不成问题。太妃娘娘路上闷了,也好拿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