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第7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向东笑了笑,说:“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也没关系。”

杨晓丽的话提醒了他,你有必要急着赶回第一线吗?你只是一个冲杀在最前线的指战员吗?你是指挥员,你是在后方的指挥员,你只要运筹帷幄就可以了,即使呆在瀑布山庄不赶回去也没太大影响。他把驾驶位让给了杨晓丽,可以专心一意地思考应该怎么处理这起突发事件。

他发现,这不能算是突发事件。早在举报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这事件就已经发生了,如果,当时有关部门处理得当,或许,就不会演变成这么棘手了。

很显然,那些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人举报普通人的事件,没有足够的认识,完全可以原谅,但被举报人是局长的儿子,还采用一般正常的程序处理,就是一种麻痹。这些人太小看平民百姓的能耐了,太无视网络时代的威力了。进入网络年代,你就别以为平民百姓只能按部就班,以正常渠道向你们反映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利用网民的威力,给你施压!

他想,有关部门责任不可推卸,这组织部门就更要承担主要责任,被举报人都喊出“我爸是黎钢”了,还麻木不仁,你们也同样没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

有时候,真不应该责怪平民百姓的我行我素,如果,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化解这种情绪对峙,问题早就解决在萌芽阶段了。

虽然,不能要求李某具有一定的素质,但可以要求黎钢管好自己的儿子,连儿子都管不好的人,还能指望你管好自己的部下吗?他都把你的招牌打出来了,不是仗你的势欺人吗?不是仗**的势欺人吗?

有关部门,组织部门找黎钢谈过吗?

有时候,事情没有暴露出来,你还真不知道有多少隐患,但事情暴露出来了,一个个无法处理了,才手忙脚乱地向上反映。

这会儿,李向东想到的是,这个黎钢无论如何再不能当局长了,不管你多廉洁,仅凭没管好身边人这一条,就不能让你担任重要职务。当然,目前状况下还不能动他,除非他真有问题。

等事件平息后,网民不再关注了,再动他,用工作需要的理由,但是,那些老江胡们是能会意的,知道他李向东杀一儆百,以后谁不管好身边的人,这就是前车之鉴!

李向东下了车,打电话给黄,叫他通知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到他办公室,那想到,他们早到了,且还是一大帮人,围着李向东办公室里的小会议桌几乎坐满了,文仔忙着倒茶都忙得一头汗。李向东看了一眼黄,黄说,我按你的要求,只通知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李向东没再追究,他问,新闻通稿发出去了吗?黄说,副书记一签发就发出去了。李向东点点头。黄又说,小郝记者和文仔那篇稿子也已经发上网了。他们说这些话是在李向东办公桌那边咬着耳朵说的,其他人听不见。

李向东在会议桌上坐下来,一语双关地说:“人很齐嘛!”

组织部长笑着说:“我把相关人员都叫来了。”

李向东说:“不见得吧?黎钢就没来。”

组织部长说:“我的意思是说,这次招考公务员的相关负责人。”

他指着组织部副部长说,他是这次招考的主考官。又指着人事局长和一位副局长说,他们是副主考官。再指着两位李向东不大认识的人说,他们是笔试和面试的主考官。

李向东说:“招考的大致情况我已经了解了。可以简单点谈,我更关心是的,那个举报人是谁接待的?当时是怎么向他解释的?”

组织部长看看人事局长,人事局长看看副局长,副局长便说,我接待过那位举报人。他已经是第二次来举报了。第一次接待他的是一位科长。大概意思是告诉他,招考的整个过程都是符合程序的,完全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他说,我接待他时,他还是那些老话,还是说招考有猫腻。他的所谓猫腻主要有几点,第一,李某平时在校的成绩并不怎么样,这次考出那么好成绩不能让人信服。第二,李某是黎钢的儿子,完全有可能事先掌握了招考的试题。第三,面试评分的机动性大,考官完全有理由给黎钢的儿子打高分。

他说,我一一向他做了解释。我说,平时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特别是招考公务员的考试,他并不完全是你们在校学习的知识,比如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书本就不一定有,多看看报纸,多关心时事,反而能拿高分。考试前,黎钢也会给他儿子支招,一个局长的眼光还是可以瞎碰到几道题的。

他说,泄题的可能性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有一套很严格的管理要求,而且,在这次招考中,也有比黎钢官更大的孩子参加,他们考得也不理想。在这次招考中,除了李某,其他入围录用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他说,面试评分的机动性大,这个我们承认,但有没有就偏向李某呢?谁也说不清楚,总不能仅凭他是黎钢的儿子就断定评委给了他高分。其实,在面试中,拿最高分的并不是他。

……

他似乎还要按这个思路说下去,被李向东打断了。他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与他的接触中,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副局长说:“是一个认死理的人,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他就只是一口咬定这次招考有猫腻。我叫他拿出证据,就是疑点也可以。他却说不出来,就只是说按李某平时的表现,不可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

李向东问:“他提到过‘我爸是黎钢’吗?你们有没有找李某谈过?”

副局长支吾了:“这个,这个……”

李向东说:“你们有没想过,李某有什么资格说这句话?黎钢是他爸没错,但他爸不是局长,他炫耀什么?那局长是他可以炫耀的吗?”

他说,事件的起因不是因为“我爸是黎钢”,但这句话却激化了矛盾。不解开这上结,怎么解释也没用。

他说,后来呢?听说举报人也到组织部门投诉了,这句话也没引起你们的重视。如果,你们重视,事态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第1715章层级责任

副书记说:“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关键点。()”

他说,在我了解的事件中,举报人每走一步,都是被“我爸是黎钢”这句话B出来的,或者说,是这句话推着举报人一步步走下去的。

他说,第一次举报后,李某说,他爸是黎钢,所以有了第二次,结果,你们只强调举报人的不是,让他更感觉到了一种官官相护。无计可施之下,他只好上传帖子发泄自己的愤怒,只好求助于网民给他一个公道了。

他说,就是到现在,我们还是在谴责举报人,却一句也没责怪李某,因为,他爸是黎钢,谁也不想得罪人,可能还有人讨好黎钢,向他汇报举报人如何如何被支走了,问题如何如何解决了。李市长说得好,李某凭什么炫耀?如果黎钢不是局长,他有什么可炫耀的?

组织部长说:“你们一个个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却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却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

他说,你们只是徒劳于向举报人解释,只是说明招考如何如何按程序进行,合理合法有用吗?一点用也没有,这只是起因,到现在,人家要的公平,要你们还人家一个公平,未必是所谓招考的公平,更要你们对待人家的公平。

他说,如果,你们及时说服李某,收敛他的嚣张,举报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吗?你们这是合了伙一起欺负老百姓啊!别忘了,老百姓反起来,你们一个个都要承担责任。现在,你们就要承担责任。

李向东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你们都回去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事态发展到现在,你们要做些什么?”

他说,一味的解释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回过头,要李某出来认错也不可能,这只能助长网民的怨气,我们会更被动。

他说,怎么办?你们要拿出答案!

组织部长说:“你们听明白了吗?领会了吗?”

他说,你们不能只是解释,更要拿出有信服力的东西。什么是有信服力的东西呢?就是这次招考有没有所谓的猫腻。

他说,你们只是强调程序的合法性,只是强调举报人的别有用心,却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李某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某在校期间的成绩是不是那么差呢?你们了解过吗?你们有向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了解过吗?

他说,你们回去再认真查一查,不要马虎了事,更不能捂盖子。我很清楚,有的人怕查出问题,怕自己要承担责任。但你们都看到了,你们不承担责任,领导就要承担责任,就要承担来自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

李向东说:“这些话,留到另一个会议再谈吧!”

组织部长愣了一下。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向东又说,今天这个会就到这吧!副书记、组织部长,还有黄秘书长留一下,我还有事情跟你们商量。没被点到名的人都离开了,办公室只剩下四个人。此时,这个会才真正进入李向东的轨道。

李向东对组织部长说:“他们都是你召集来的吧?我记得很清楚,我叫黄发通知时,并没有叫他们来参加。”

组织部长笑了笑,说:“他们都是具体负责人,对情况更了解。”

李向东说:“我不要了解整个事件的细枝末节。要了解,也应该是你了解,在会议召开前,完成有时间让你召集他们开一个会,了解事件真相,部署下一段的工作。”

他说,你把应该由你责任召开的会议内容,硬插到我的会议来了。这种层级负责你不懂吗?你不是不懂,你是叫他们来承担责任,要他们来挨批评,你这是对我说,事件是他们弄出来的,要批评就批评他们吧!

他说,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谁的责任?对于我来说,是你的责任,我把这一摊子交给你,出了问题,我就批评你。我为什么要批评他们?我够得着吗?我批评他们,是自我降低身份。至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是你的事你去追究,你应该批评谁就批评谁,你想撤换谁就撤换谁。我支持你!

他说,但你叫那么一大帮人来,把两个层面的会议搞在一起,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你看看几点了,早就过了吃午饭的时间。

组织部长的脸色很难看。李向东既然说了那么一番话,就不怕你脸色难看。他对黄说,你也有责任,以后发会议通知,一定要强调参加会议的人员,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会议内容的。

李向东训斥黄等于做做样子,只是为了缓解会场的气氛。

副书记不能再让气氛这么僵持了,顺水推舟地说:“李市长谈谈你对事件处理的意见吧!”

李向东说:“我只谈两点。”

他说,第一,这次事件非同小可,大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公平公正地处理好这件事,给网民一个交代。由于,我们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了我们的被动,现在,我们必须想方计法争取主动,平缓网民的情绪。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我们不要掺和到一种私人的纠纷中去,不要强调当事人谁是谁非,李某是不是好生,会不会考出好成绩?举报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有个人报复心理?这些不是我们要管的范围。招考有没有问题?黎钢有没有问题?这才是我们政府管的事。

他说,第二,在这里分分工。这件事,主要由副书记负责,下面分两个组,一组由组织部长负责,重点工作就是你分管的那一摊,查清事件的整个过程,给予网民一个有信服力的说法。我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黎钢有没有问题?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招考事件中有没有问题?而是各个方面有没有问题?他摊上这个事,只能怪他自己,怪他没有管好儿子,是他的儿子出卖了他!

他说,另一个组由市委办由黄秘书长负责,重点工作是负责好与媒体的沟通。包括对媒体记者沟通,利用网络向网民发布官方消息。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展开起来了。今天一早,黄一接到消息,就已经行动了,目前,已经利用青山市政府网发了一个新闻通稿,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一事件的鲜明态度。我们可以预见,在相当一段时间,青山市政府网会成为网民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要发挥好这个平台,及时公布事件的进展情况,满足网民的好奇心理,杜绝他们的凭空想象。当然,还可以用转帖的形式,把帖子转发到各大网站。

李向东说:“这次紧急会议的内容,也应该发上去。”

他说,市委市政府不能只是有个态度,也应该有所行动。这次会议就是一次行动。新闻通稿发出去后,不到两个小时,市委市政府就有行动了。

他说,组织部门也要设定一到两个通讯员,及时向市委办反馈你们工作的进展情况,市委办也必须主动联系。我们必须在一种完全公开透明的状况下,让关心这一事件的网民看着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一事件的。

他说,我愿意这么干吗?我相信,谁都不愿意这么干,谁都不愿意在别人的监督下,在一帮素质参差不齐,各怀心思的网民唾沫下开展工作,但是,目前我们不能不这么干,我们不这么干,网民不愿意。

最后,李向东问:“还有意见吗?没意见散会!”

第1716章最简单的办法

下午,李向东接到了黎钢的电话,他很小心翼翼地说,希望能与李向东约个时间谈谈。()平时,他们就没有太多接触,甚至于李向东一听到他的名字,还有点对不上号,有一会儿,想不起这个人是什么模样?

李向东说:“你找副书记谈吧!他负责这项工作。”

他不插手这件事,既然把工作交给副书记,就由他全权负责。李向东还做他的幕后指挥。他也曾告诉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就这一事件,他们都不要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一个帖子,一个招考公务员落榜的人在网上说几句话,如果惊动了市一级领导出面澄清,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这本身也说明了青山市委市政府的软弱,都是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竟被那么一个普遍人弄得团团转,你们还不是一群无能废物?

他说:“面对新闻媒体的事交给黄处理就绰绰有余了。”

目前,黄的身份还只是市委副秘书长。

不重视网民的意见低估网民的威力不行,但是,太抬举网民,让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威力,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反作用,这样,对处理事件的本身,对政府的威信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许多事,只能内紧外松。

这时候,李向东在家里,和表妹上网看事态的发展。表妹在各大网站都有注册帐号,看到小郝记者发的那个帖子,就想跟帖顶几句。

她问李向东:“顶几句什么呢?”

李向东站在她身后,说:“当然是说好话,支持之类的。”

她说:“说好话肯定会被人喷。”

李向东问:“喷是什么意思?”

她说:“喷就是骂,就是指责。”

李向东说:“不会都是反对的跟帖吧?”

他们就逐条逐条地看跟帖,还真就是反对的帖子更多一些,要么就是模棱两可的帖子。

李向东说:“怎么会是这样?正义感的人都哪去了?”

表妹笑了,说:“正义感的人都潜水了。”

李向东说:“就不怕淹死了?”

表妹说:“淹死也比喷死好。”

她说,其实,网上就是这么一种现状,只要谈到一些社会问题,唱反调的人总比唱赞歌的多。而且,那些唱反调的人多都带有个人情绪,有见到说好话的,就会纠缠不休,甚至骂下流话。所以,那些说好话的人,就只好潜水懒得惹事上身,毕竟,平白无故被人骂心里也不爽。

她说,要不试试给你看。

表妹就发了一个顶帖,支持你!看事物就应该一分为二,也要分析分析那个举报人的心理。

李向东说:“这个帖子好!”

表妹笑了笑,说:“你等着吧!”

她转到另一个网站,又找到小郝记者的那个帖,敲了几个字,你说的是真的吗?事情好像有点复杂了。李向东摇头,说,太含蓄了,观点不鲜明。表妹说,你不懂。说着,又回到原来那帖。只见已经有几个反驳的跟帖了。

第一个帖是,你懂得屁!

第二个帖是,还用分析吗?举报人是反腐英雄,那个黎钢肯定不是好东西!

第三个帖是,你是眉眉吧?一定是黎钢的*。

……

李向东说,怎么这么说话。表妹笑了笑,说,心情不好了吧?李向东说,回几句。表妹说,不回了,等会还有更难听的。李向东说,还能有比这更难听的吗?表妹说,上床的话都有。她又转回含蓄的那个帖子,也有两个跟帖了,一个帖说,信不信由你!

一个帖说,事物总是复杂的,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李向东说:“这两个帖子还有点意思。”

表妹说:“这就是两种区别,态度鲜明,反而招来骂声一片,态度含蓄,反而会引来一些深沉的东西。”

两个人在电视前你一句我一句,却把杨晓丽给冷落了。她反倒无所事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