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哥,这么早就来了!”
发哥绝对是香港艺人中,林孝智最喜欢的几个男艺人之一。之前他几次都想跟发哥合作,奈何最终都没能够合作成功,倒是让他有些遗憾。这一次他的新剧《刺客联盟》剧本里其实主角父亲这个角色戏份并不多,对于演员的要求也不算太高,至少让他选择的话,能演下来的两只手都数不完。他当时也只是试探性的让人去联系了一下发哥,想看看他那边有没有兴趣接这个戏份并不多的男三号。
结果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发哥还没看剧本呢,竟然就答应了接他的戏,这让林孝智十分开心,为此还特别修改了下剧本为他延长了两部出场戏的时间。
发哥无疑是个敬业的演员,尽管已经对自己将出场的剧情跟台词都倒背如流,但一有空闲时间,他还不忘把剧本拿出来看看、品品,琢磨属于自己的角色该用的表演手法。林孝智来得时候,他见大多数人都还没到呢,正抽时间再回忆回忆,结果林孝智一口也让他吃了一惊,待抬头看到了来人是谁后,顿时收起了剧本要站起来,边笑着打招呼:“林生早啊,我也是刚来……”
“坐吧,发哥。身体好些了没?”
林孝智摆了摆手示意他别站起来,倒是不忘关心起他来。
今年一月《家有喜事》的拷贝险些被黑/社/会份子抢走,对方抢错了东西后,竟然还嚣张的威逼高志森跟金公主把拷贝盘交出去。黄白鸣他们不想闹大,就请了发哥出面想跟对方谈谈,结果才发现对方根本就是一群没见识又满脑子都是捞一笔、发大财的底层小混混,竟然还对发哥出手把他打伤了。
发哥见他坐了过来,也就没再强要起来。笑着扬了扬左手,“一点小摔伤,没一个礼拜就痊愈了。这外面传得厉害也是为了配合打黑,林生你可别跟我说不知道我这情况!”
他自然是知道的,笑笑没再讨论他身体这话题,刚坐下准备再说话呢,就见面前周闰发突然眼睛一亮,主动半站起来,往他背后一侧挥了挥手:“龙哥,这边……”
第523章金像奖(下)
这个龙哥喊得自然不可能是程龙,要知道发哥虽然是55年出生的人,比程龙年龄小了一岁。但两人在香港地位不相上下,加上早年一个是嘉禾首席明星,一个是新艺城力推的猛将,彼此之间联系不多更别谈合作了,人前表示亲切也最多互唤一声‘阿龙’、‘发仔’罢了。
在香港能被发哥称呼龙哥的只有两人,功夫巨星李小龙是一个,可惜他早已经去世,现在唯一能享受这荣耀的也就只剩下狄龙一个了。
狄龙本名谭富荣,他出道极早,七十年代便与李小龙、梁小龙并称三龙,程龙还是后来被加进去的,才有了七十年代香港赫赫有名的“四小龙”。
听他喊了一声‘龙哥’,林孝智也禁不住转过身去,一看果然是狄龙来了,自己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看到狄龙微笑着快走几步过来:“我已经自己来得已经够早了,没想到林生你跟发仔都早到了!”
“龙哥来的也很早啊,发哥已经来了一会了,我也是前几秒才刚到。”
林孝智笑着回话,倒也没在他面前摆什么架子。
狄龙是武星出身,当年是邵氏电影力推的功夫巨星,身手就算不如程龙、李联杰这样的艺人,也不比一些专职武戏的演员差。不过他最火最红的是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后硬桥硬马的传统动作片在港台已经没什么市场了。狄龙也一样从昔日的风光无限变得落魄起来,这些年下来都是在一些电影中饰演配角,能拿出手的就只有《英雄本色》一部,完全已经过了气。
要说狄龙跟周闰发的交情在香港演艺圈里也是一桩美谈,八十年代处发哥还不是神仙发的时候接了一部电影得了当时还是邵氏红星的他的指点跟提携,待他没落时发哥已成香港票房保证,眼看他落魄了发哥也是多次邀请他参演了自己主演的《英雄本色》、《老虎出更》、《义胆红唇》等多部电影。
他今天来剧组里,说起来也是周闰发跟林孝智推荐的结果。
跟很多导演一样,他很喜欢在电影开机之前就把电影中的主要角色人选确定。新剧《刺客联盟》也不例外,不过本来他是准备邀请李修贤来饰演电影开始时出场的那位表现惊艳却很快领了便当的超级刺客,一开始李修贤也确实答应了。不过后来他的万能影业一连上架要拍三部中小成本电影,李修贤实在脱不开身只能换人了。发哥在知道这事后便主动跟他推荐了狄龙来演,而他也只考虑了半天就答应了。
虽然只能在《刺客联盟》中演个戏份并不多的角色,不过狄龙却没有半点不情愿。一来这几年来他一直在演配角,二来这是一部投资巨亿的大片,即使他只出演一个戏份很少的角色片酬依旧能拿到五十多万,比他在之前不少部电影中的片酬都高。而且还能跟林孝智以及如今在香港风头无二的寰亚合作,就算只为结个善缘,日后能接的戏会更多些。
三人来得最早,坐在一起闲聊起来,聊得多是跟剧本有关的话题,偶尔也谈一谈一些圈里的趣事包括即将举行的第十一届金像奖,一时之间倒也忘了时间。
不知不觉间半个钟头过去了,很快人已经来得差不多,见林孝智他们几人聊得开心,陆续有人加入其中聊了起来,气氛倒也不错。
当剧组工作人员过来提醒他,拜神仪式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时,林孝智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快9点钟了,便吩咐下去准备开机之前的拜神仪式。
香港老一辈的电影人认为电影开拍会惊动牛鬼蛇神,所以要拜神求个平安,慢慢的就有了港片开机之前必拜神的这个习俗,几十年演变下来赫然它不仅成为了香港电影开机时的惯例,更是一个宣传手段。
这不,听说他的新电影要开机了。来的媒体记者很多,剧组有闲人转了一圈后估算怕不是有三四百人,赫然在剧组四周挤得密密麻麻的。
在香港有这个能耐在新剧开机时引来这么多记者的估计也就林孝智一个了,确实有不少人是冲着他的新电影再次投资过亿而来,更多的人则是冲着他的寰亚老板身份而来,看样子是希望能从他这里获得更多的新闻。
加上《刺客联盟》演员中不乏一线巨星,走上这么一遭倒也不会浪费菲林。
主持拜神的事林孝智交给了曾江,他虽然有着影视圈四大恶人之一外号,但这个老戏骨在圈里的人缘确实不错,作为一个高产艺人香港几乎六七成的一二线艺人都跟他合作过。
“现在,我宣布《刺客联盟》开机拜神仪式开始!”
只听他的大声喊过之后,拜神仪式正式开始。
开机拜神方位和时间都是有讲究的,是寰亚专门请了一位熟悉风水的师傅来确定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上香拜神的方位更是要找准。
摄像机用一块红布摭住,案台上摆上烤乳猪、烧鹅和众多水果。
到了时间,剧组所有人依次拿着三支香,依次上香拜神。
首先是林孝智这个导演兼制片人最先上前拜神。
林孝智拿着三支香,对着确定好的拜神方向行祭拜礼,双手合十捧香,随口念着别人准备好的稿子:“皇天后土、四方神佛庇护,助我新剧《刺客联盟》拍摄平安,剧组上下无碍。”
到底是枪战动作戏,少不了要磕磕碰碰的,很容易受伤。虽然他是无神论者,不过若是整部电影拍摄下来无人受伤只是最好。
在他之后,全剧组的人依次上香祭拜。
祭拜完毕之后,就是切猪头,到这里了自然就不需要他亲自动手了,剧组里立刻就出来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师上下提刀,干脆利落的把猪头切了,最后再由他把盖住摄像机上的红布扯掉,大声喊过“我宣布,《刺客联盟》正式开机。”
掌声和欢呼声中,林孝智的新剧开机了。
第524章金像奖(下)
电影一开机,林孝智的生活节奏一下子便快了许多,感觉日子也好像过得快了起来。
三月的香港,一个轰动性的消息自大陆驻港最高官方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传了出来,并立刻引得香港各界反响剧烈。
“……有鉴于香港回归日期渐近,为了进一步的听取香港同胞们的声音跟建议,我们决定将从香港各界选取一些德才兼备的人选,聘请担任‘香港事务顾问’、为期两年!”
没错,经历了89、90、91三年的经济阵痛后,大陆终于走出了政治风暴所带来的经济危害,不但已经稳定了内部,也重新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了即将回归的香港,‘香港事务顾问’就是大陆对香港精英阶层祭出的一张金牌。
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大陆推出的‘香港事务顾问’无疑将拥有直接与大陆沟通并就香港回归献策的资格。眼看着港英谈判时协商确定的香港回归日期也没几年了,然而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大陆跟香港就回归后所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的谈判依旧没有太大进展。
如今接受了几十年‘反/共’宣传的港人,可以说是个个担心回归之后自己的资产会遭到侵犯。图名也好、为利也罢,即使是香港精英阶层察觉到了大陆的目的也不得不承认,‘香港事务顾问’这个大陆官方授予的护身符确实让他们心动了。
一时之间,各大媒体纷纷偃旗息鼓,停止了其他报道几乎各大板块的重要位置全都给了这一新闻,无数媒体人、公众人物竞相接受采访、各抒己见,为大陆建言者有之、接机指责跟攻击大陆体制跟法律不全问题的更多,就连已经跟林孝智交接了大半明报管理权的金老爷子,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就这事发表了多篇评论跟建言,甚至还有媒体总结、归纳了一份香港各界有望被特聘为‘香港事务顾问’的公众人物名单,林孝智的大名赫然也在其中,而且排名还在三十名内,连他自己看到了这份推测名单也忍不住认真看完。
其实有关于大陆将要聘请‘香港事务顾问’的风声,自去年年底时《大公报》等几家时刻关注大陆的媒体就有过曝光,只不过当时它们也不确定,所以当时也只引起少数媒体人进行评论罢了,倒是没有想到自己从只言片语中推测出来的竟然是真事。
影视娱乐行业,其实是一个很依赖于经济大环境的产业。只有背靠着一个不小的市场才能发展起来,比如美国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香港到底还是太小了,经济规模制约了市场,论底蕴港片不如此时还在摸索中前进的泰国电影、不如以港片为师的韩国电影,不如没落的日本电影,甚至连台湾也不如。
所以香港想要发展起来,除了积极出口亚洲诸国、开拓欧美新市场外,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本埠市场,大陆无疑就是这个最佳选择。
90年代的大陆虽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但此时仍是政治高于经济的时期,远不像二十一世纪那么务实、完全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所以此时的香港商人,如果能够妥善地把握好这一点,不去碰大陆忌惮的问题,只一心求经济利益,往往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关于这一点,林孝智无疑做得很好。
这不,在他的新电影才刚开机不久,北影集团副总陆离便再一次来到了香港,就拖延了有一段时间的电影引入问题,跟寰亚进行谈判。
富丽华酒店,林孝智与陆离碰了一杯,问道:“陆总,《生化危机》的问题真解决了?”
“不容易,广电那边卡了快半年,我听说前不久好像上面有人问了这事,最近广电才松了口,同意了你们提出的二号备选方案!”陆离笑着看了他一眼,显然没有想到他竟然能说动最高层直接过问这事。因为按照大陆对于电影的审核标准来看,《生化危机》是无论如何都不符合广电的那套,若非去年他的那一趟北上之旅给四九城大佬留下很不错的印象,别说剪辑后同意大陆引进并放映这部电影了,否则十年内大陆都不太可能批准引入这样的影片。
听出了北影对于这备选方案的不满意,不过林孝智只是笑笑也不在意。他向大陆那边提出的两个备选方案,第一个是《生化危机》不减一刀上映,但大陆观众只有持身份证才能买票观影;第二个方案则是寰亚这边配合广电对《生化危机》中一些血腥场景进行剪辑,但剪辑仅限于电影中的一些长达几秒、十几秒的血腥镜头特写,剪辑不能出现影响剧情流畅性的大砍。
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第一种虽然限制了观影人群不利于票房,但有利于电影整体性的保存,如果可以林孝智宁可大陆选择这种方案,以便为未来推动大陆进行电影评级埋下伏笔。而第二种方案虽然会导致电影被砍掉一些片段,但寰亚拥有监督剪辑的权利,至少可以保证电影政体的流畅性跟故事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最多也就是剪辑后的版本没有原版那么刺激罢了。
心里对此虽然并不满意,但林孝智倒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邓老一再过问此事才换来的这种让步,在大陆还比较保守的现在,能争取到这种妥协已经很不错了。
当下他笑着为陆离倒了一杯酒,笑着说:“好事多磨嘛,陆总可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不知道北影那边怎么安排?准备什么时候上映?”
“《霸王别姬》已经开始放映了,票房还行,上映了九天总票房加起来也有一千万了。《黑侠》各地已经开始派片了,应该是四月十号上映。有了上一次《黄飞鸿》的口碑,这一次各地积极性很高。至于《生化危机》嘛,弄快一点我们会安排在五月底,慢一点就六七月上映也行。”
《霸王别姬》是去年他北上之后,推动寰亚跟大陆合拍的一部电影。若是搁在香港这边,从剧组组件到演员招募再到前期拍摄,估计最多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到上映时最多用半年。然而这是一部合拍片,大陆那边太拖拉了,演员招募耽搁了一个月,场景选择跟剧组磨合、剧本讨论、协商修改又用去了小两个月,到开机时已经到去年下半年了,再到拍摄完又是几个月,结果给弄到今年年初才完全弄好送审。
对于大陆那边的效率林孝智不想吐槽,毕竟老谋子的一部电影前期光准备就是一年多的事都出现过,要论效率香港电影不仅能够完爆大陆,就算要跟好莱坞比一比高下港片都有信心获胜,这也是香港电影能够成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这个放映时间安排的他还算满意,林孝智与他连碰两杯又吃了些菜,才又开口试探着问道:“前几天我看美国报道说华纳派人去了一趟大陆,不知道大陆是不是准备加大引进电影数额了?”
华纳前段时间的确派人去了一趟大陆,不过他知道这消息却不是看得什么美国报道。寰亚在北京有分公司,一直按他的吩咐盯紧了北影跟广电那边,华纳一来立刻就通知了他。林孝智心里对于美国电影还是十分警惕的,大陆被他视为未来本埠基地,此时寰亚才刚培养出一点市场来,美国佬就来想虎口夺食了,他可不想做前世的嘉禾跟邵文怀,唯恐一个不小心就给美国佬钻了空子丢了市场。
陆离显然不知道他这是信口胡说,只当他真看到了国外报道呢,倒也没瞒着他:“美国华纳电影公司前几天是派人来大陆跟我商议,希望大陆能够引进美国电影。不过这事上面暂时没有松口的意思,暂时应该不会引进美国电影。至于增加引进电影数额……没听到风声……”
苏联解体的震荡还在刺激着四九城呢,这会儿美国佬找上门来要开放市场,哪怕高层对电影这一块并不在意,也不可能轻易答应的。
港片还好说,一来林孝智跟他的寰亚素来‘听话’、‘懂规矩’,不找事也不搞什么小动作输入不同意识形态,而且两家同文同种,香港也是回归在即是一家人。可美国电影那就是赤果果的对外输出美国文化、美国影响力,大陆对于现在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还是非常警惕的,就算给开出了不错的条件,一两年内估计北边也不会轻易点头,倒是让林孝智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陆离应该不会骗他,当下直接干脆地利诱道:“美国电影希望对外输出美国价值观,不过我们寰亚可不搞什么花花点子,所以希望陆总你们还要辛苦一下,看能不能多争取一些名额来。我们现在手上有《东方之珠》、《逃学威龙》两部曲,还有一些其他好电影的版权……除此外,我们再一次投资拍摄的《黄飞鸿》也快杀青了……”
借着给他倒酒的功夫,林孝智把话一顿且偷偷观察了一下陆离的脸色,发现他眼中果然有些喜色,不由心中一动,试探性地说道:“香港一年出产电影三四百部,我们寰亚也只能占了其中十分之一而已。待你我两家合作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市场跟一套成熟的引入机制之后,北影到时候也可以从香港其他友好电影公司引进电影。所以我觉得,我们若是能把引入电影的名额固定在每年十五到二十部左右,更利于加快市场的培养!”
陆离闻言脸上微微起了变化,笑着摇摇头说:“林先生你说得有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