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极博弈原理-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车站很近,要闯红灯过去,不然错过了公交车就要等很久。

所以这个路口上,很多人都会闯红灯,交通事故特别多。

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善市民的心态,要么把公交车站移得远远的,不要让他们有侥幸的心态。

——也就是在这个模型里面,人在十字路口的想法做法就像一场赌博。你唯有不给他们梦想(断念),他们才能安分;你一旦给了他梦想(有机会侥幸闯了红灯追上公交车),这种诱惑会时刻让他蠢蠢欲动,他一旦尝试追求,那他就面临一场生死赌博。

以路口车站作为模型,我们会推演出很多道理,例如二元论,两难选择等。

比如如果要减少甚至杜绝贪污腐败,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模型。给他们两个选择:

(1)自首,减刑;

(2)要是不自首,一旦查出,无论多少,判死刑。

一个女人为了男人不离开自己,所以让男人不断地付出,也就是不会让男人轻易得到,这是一个方法。因为男人要选择离开女人,他要考虑“如果我离开了,我不是亏大啦!如果我选择了她,说不定……”

有一位老千,怎么去骗别人呢?拉拢对方合作,然后让对方付出很多,最后这位老千,告诉对方自己信用卡没钱了,需要对方帮忙还钱。抛出两个选择:

(1)信用卡要是不还,那么合作项目就贷不了款了,就会合作失败,对方投入的所有钱就完全石沉大海。

(2)还了信用卡,对方还有机会连本带利获得收益。

——这就是赌博!

4。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运用

4。1思路衍生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运用如本章开篇所言,你只要抓住了你看到的一个事物,再联想到太极建模的模型,那么你就可以瞬间想到很多很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

如我们试建组合模型:模2。1+模3(或单独模3。2,单独模3),笔者根据生活点滴,得到:

(收集不到)

4。2详例讲解之聪明与智慧区别的真解

正常人,在没有特别事故的情况下,是不会细究“聪明”与“智慧”的差别的。因为这两个词语出现频率比较高,本书将这问题作为一个例子。

在没有引导你去区分这两者的情况下,一些观念,比如说某人做了某某事情显得很聪明,某人做了某某事情显得很有智慧,当你不用心去区分的时候,你会慢慢地模糊了这两者的概念,以至于你会奇怪地答“这两者有区别吗?”

所以读者的你,可以反问自己,你能清晰表述这两者的概念以及这两者的区别吗?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笔者必须先设定一个前提: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而且并不是称谓背景的区别。

什么叫称谓背景的区别,比方说南方人把一种食物称之为番薯,而北方人则称之为地瓜。

有一位北方人去了家小店,叫到给我一斤地瓜和一斤番薯。老板拿来了一共两斤的东西。

“老板!我的番薯呢?”

“先生,这就是番薯啊!”

“老板,你真不厚道,那我的地瓜呢?”

“这就是地瓜呀!”

“那我的番薯去哪?!”

“……”

思路:

笔者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在脑海中列举了关于这两个概念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笔者开始建模,这时候发现两者有交叉概念(交叠)情况,从例子而得,因此如果需要明晰这两者区别,笔者再进一步探索这些例子的源头,怎么来的呢?没有发现。所以假设两个词是不一样的话,笔者可以设定语境(太极),这样就能区分这两者。这种区分可以使用模1。1,模1。2,模3。2。再对照已有的例子,笔者锁定为模3。2去定义。此时笔者由模3。2可以联想到很多具体事例,抽取其中一个作为对读者的解说。

所谓人生如棋,我们就以棋作为联动类象的对象好了。不过这不是唯一的,所以读者可以自行设计,比如人生如耕田,人生如渡蜜月,人生如蹲在厕所里面等等。但是必须多次强调的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类比的,其前提必须抓准太极,读者如还没熟练的,请返回本书阅读数遍。

开始下棋了:

长者和年轻人A下棋,年轻人下了三十分钟赢了长者;

长者和年轻人B下棋,年轻人下了十五分钟赢了长者;

长者和年轻人C下棋,年轻人下了秒赢了长者;

长者和年轻人D下棋,两人僵持了半天最后年轻人输给了长者;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棋局赢输的因素:

1。固然条件

(1)专业认识

对棋局,局势的认识。比如我可以凭一步就可以知道了几十步,而你就只能几步,很显然,我的专业认识比你高。对于棋局来说是有明显的优势。

(2)对弈心态

事情是由人心所推动。因此双方的专业认识发挥到如何程度,就需要看心态把握的程度。江湖上流传“人剑合一”这便是一个极高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充分驾驭这把利剑,使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或然运气

各种非正常预期的规律或联系。比方说对方打了个喷嚏,我皱了一下眉头,那我的某个思路就乱了,继而下错了一步。这样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若问原因,即是喷嚏引起。

我们回到这个棋局上:

三十分钟赢了长者,年轻人A强,长者揪心;

十五分钟赢了长者,年轻人B更强,长者痛心;

秒赢了长者,年轻人C超强,长者碎心;

至于僵持之下输给了长者,年轻人D弱,长者舒心。

如果说你赢了长者,这是你聪明,你越快赢了他,意味着你越聪明,长者会敬重你,佩服你,甚至畏惧你,下次就不跟你玩了,你就成了中原独孤求败。

但是,你若是输了,长者居然舒心了,愉快了,长者会觉得“这年轻人,还是挺聪明的嘛,和我有一拼,而且很友善,人品不错,值得交往!”明里是输,但是却是赢了。

于是我们就有了答案:

聪明是你赢了这场局,智慧则是你赢了局外局!

因此我们再抽象一下,在《太极博弈原理》中定义为:

聪明是成功应对某个局面的固然条件与或然运气的总和,而智慧即是指成功从一个局面跨越到另一局面固然条件与或然运气总和。

人会做很多聪明的事,例如我们经常计数,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老板会择定良辰吉日让员工加班;老婆会告诉你千万不要跟陌生女子谈话……

阿凡提把萝卜吊在驴的眼前,让它快跑,这是驴的聪明,它最终得到了那根萝卜,但是却花了相当大的力气,虽是聪明,但因这聪明反被聪明所制约而看不到萝卜背后的阿凡提。

孙膑装疯卖傻脱身于庞涓魔掌之下,那是聪明与智慧。智慧地想到了这个计策,聪明地运用于计策之中。

……

人一旦在群体中表现优异的能力则容易被我们(局中人)所发现,所理解。我们称之为聪明者外露;反之,当人更多考虑于策划局外之事,而我们(局中人)通常是表示不明白的,甚至没有发现到,没有感觉到,这便是常言道智慧者内藏!

笔者很清晰地记得一个故事是,

有人问一位佛门大师,“大师,请问什么是慧根呢(智慧的厚度)?”,大师就答道,“如果你睡着了,并且在做梦,这个时候有人叫你起床,如果你能很容易从梦中醒过来并且头脑很清晰,这就是慧根。越容易,越清晰,那么慧根就越深厚。如果不醒人事怎么办,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

以上,笔者列举了很多例子,请读者不要带入太多的情绪去阅读,以免形成一种错觉:如智慧是比聪明更高级的东西!如果有这种感觉,请反复看看定义,两者所反映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对象没有谁比谁更高级之分,只是局外局让我们更感神秘感,玄妙感。

修正阶段:

笔者下了这个定义之后,就需要通过反面的例子(在万象演化一章里面综卦里面说到,从反面角度去一个事物,更能完整补充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说是配阴阳)去进一步理解这个定义,看是否有疏漏。

(1)问答

a。问:为什么这个定义里面有“成功”,如果不成功是不是代表不聪明,不智慧了。

答案:是的。自古窃国者王,盗市者贼。成王败寇,天地之理。

b。再问:我还是感觉怪怪,因为成功是相对的。比如说我今天故意输了这个比赛,然后对方对我懈怠了,我还是坚持不懈,最后到了下场比赛我赢了。那我是智慧吧,那么我这种故意输按你这么说不就是不智慧了吗?

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你站在后来成功的基点上看的,但是你说的输,却是站在你输的基点上看的。也就是当你在故意输的那一刻,你还不清楚你未来输赢的情况下,你未来赢了,那么你回过头来,你就说你自己智慧了;反之,如果输呢,你还说你自己智慧吗?所以如果你能问到这个问题的话,必须要知道概念的相对性。也就是我们可以说你是一位聪明人,这里面必须隐含着有其他人比你不聪明的前提情况,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成功了,其前提是其他人比我们不成功或者目前我们还没成功。如果读者还不明白,请看看概念。

c。问:我不明白局的概念,我能不能说我下了五十步作为一个局呢?一百步又作为一个局,以区分不同的层次。

答:说明你已经开始了深刻的思考了。在本书中有关深度的结点这个话题的例子可以参考一下。实际上也说明了相对性,也就是除了智慧外还有更智慧!(当然你也可以说除了不智慧以外还有更不智慧)

d。问:我发现例子中年轻人D输给了长者,如果是故意输的,我觉得很有智慧,如果不是呢?他是真的没办法而输的呢?

答:这个问题十分好!举个例子吧,如果你赞我“OXX,你真聪明!”或者 “OXX,你真智慧!”我会答“其实我都不想的,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样”,那意味着什么呢?造成我的聪明智慧有很多因素都不一定是我掌握得了,比如或然运气,一个人的心态。所以我本来可以秒杀长者的,但是因为凭籍骄傲的心态以及灰暗的运气我败倒于他,这个结果虽然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已经做到了,只是后来长者对我好,你就说我很智慧,其实那是我的智慧里面的运气很不错!

(2)观点争锋

a。年轻时候是聪明,年纪大的时候是智慧

这个想法是经不起推敲,容易与生活产生矛盾。

因为我们可以使用极限分析(数学中的一种解题方式,使用极端的环境,推导出结论,然后根据万事万物不可能突变的道理,来判断。),这个人一生下来就是baby的时候已经高度聪明了,后来慢慢不聪明,年纪越大,渐渐就越智慧。很显然,这结论很搞笑。

b。聪明和智慧没有区别,只是对人处于不同时期的两种称赞

这个观点有悖于了笔者对这个问题探讨的大前提,也就是笔者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并不在于称谓背景。

但是回观起来,这个观点是恒对的,因为从来没有先人对这两者设定了固定的解释而且是量化的解释。但是它能不能反应出古今人物历史的状况,究竟具体到哪些时期才能使用“聪明”,哪个时期才使用“智慧”呢?这点无法考究。

孩子刚满月,我说她“这孩子必定聪明!”

第二天,我告诉孩子她妈“你孩子已经一点都不聪明了,但是相当智慧。”

因为在本书的前面已经说到,最准确的概念是象体的本身。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c。智慧者完美事业,聪明者完美人生!

这里面引入了两个概念“事业”和“人生”,但是这两者的内涵又是有交叠关系的。所以智慧和聪明这两者关系转嫁给了事业和人生,而这两者又存在概率不清的问题。

d。聪明只是基于智商的一种概念,如头脑反应灵敏,记忆力强等等,而智慧则是极其理性的,是因对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看得透彻的一种能力。因此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而智慧除了有聪明的含义外,更包含有从人生的历练之中获得的一种对生活的判断力理解力。

这个观念有点和笔者的想法檫边,但是这种观念解释不了智慧,聪明的源头,也就是有哪些因素影响这两者,缺少这个基础,所以他的看法存在概念交叉无法界定的问题。

e。聪明是天生的,而智慧是通过后天修养,生活积累所得,再配上先天的聪明融会贯通,从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升华。

也是没有解决好哪些因素影响这两者的问题,而且这观念致命性地认为了智慧是后天修养所得,我们都知道事物是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突变的(关于突变的合理性,本书将在后面介绍到),我们可以反问,既然这么说,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说刚出生的小孩的智慧为0,或者说是没有智慧的小孩。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这个问题深度考虑。

f。“聪明”代表“无师自通,另辟蹊径”,“智慧”代表“触类旁通,温故知新”。

这个观念致命点在于所解释的概念是高度抽象的,而且又是有交叉。

另辟蹊径,与触类旁通,温故知新是有相似点,而无师自通又是另外一个角度。

举个例子,问:A男友与B男友有什么区别呢?答道:A男友长了一对手和一对脚,而B男友呢,善于吃饭,长了一对胳膊。这时候你能区分这A,B两人吗?不能。

以上七种观点,皆为常见的对“智慧”与“聪明”两者区别理解不全的情况。随着对《太极博弈原理》不断深入,笔者深信读者会越来越能辨知这两者的区别所在。

4。3融会贯通必经之路——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读者:

你的书看了三遍了,还是不能理解太多。说方法很多,不知道怎么想出来,具体到自己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用了。

太极建模有些看不太明白,你那三种模型所代表的意思,书上太少。

能不能给一些指导,我还需要看哪些书?

笔者:

您没有想到,那意味着还没有理解到归宗的层面。你可以集中看最后一章太极建模,并且需要自己锻炼。太极建模的方式是使用象去联系你生活的所有,你不要去以记住什么模型代表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自己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抽象生活的一切转为一个模型,自己去补充内容。

比如有人发明了狼道,发明了反经,这也是将生活的一切转为一只狼的模型,一个反面的图像模型。

当然要训练这点,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有空就多想想,慢慢就能累积成为习惯了。

目前据笔者所看没有直接的这类书,稍直接的有《周易》六十四卦类象,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够实用,也就没用;再次之的还有《工具论》,一些介绍图像记忆法的书(看完本书,读者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类书提到的快速阅读法或者记忆法里面强调不能读出声或者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而要转化为图像的原因),但是很枯燥;接下来就是纯抽象的,如《高数》。

必须提的是,我们在获得知识的时候,通常是通过文字的渠道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到一点——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比方说,你看了一本书,书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决定,什么是决定呢?

“决定就是资源分配!”,这个定义是某位在一家顶级公司里面做了几十年,有着无数头衔的人物说的。书里面还例举了很多例子。看了之后,你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你记住了。

但是有一天,你遇上了一个问题,就是你要不要嫁给他呢?——这时候你会不会有疑惑:这是不是决定呢?是资源分配吗?不是吧!如果不是,那这种情况不叫决定应该叫什么?……

所以,有很多读者跟笔者说,“我很快忘记了某本书的内容。”,“我努力记它,好像有记不住!”……

——告诉各位,如果你们要努力去记住一本书,你们会很失望。包括你们很努力地记住一个人的说话内容,你们也会很失望。

切记不要企图记住某本书的某段话,或者记住某个人的某句话,并且坚持它!这已经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为什么?

因为,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到大了,真正学懂了,用灵活了某一知识(或者真正认识了一个人),你会就其中的概念按照书本上的说法去转述给别人吗?

比如你要告诉别人,什么叫数学?你是不会拿着一本词典去念给对方听的?刚学,你会,熟练,到很熟,到非常熟,甚至熟练到可以鄙视它的时候,你会告诉对方,“数学嘛,就是1,2,3,4用数量来表示的科目”,“数学,就是打称,找钱时候多或少的表示方法的研究。”……

请注意,读者请尝试自己去表述这个概念,此时你们必定会存在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那就是在你们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而你则通过这个画面去用你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

这就是关键点!任何一门融会贯通的认识或者娴熟的技术,最宗的是象!其余的所谓文字表述,行动表现都是在演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