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的时候二麻子的婆娘早早的回家做饭,刘军浩则帮着他们将一袋袋玉米扛到屋里,忙乎完的时候,他原本想回去呢,可是二麻子却说啥也不让他走,非要他在家吃饭。
当然下午地里还有别的活,他们就没有喝酒。
刘军浩回到家的时候却看到院门紧锁,不知道赵教授到什么地方转圈子了,他现在对村里的人和事儿都相当的熟悉,经常闲着没事就到山坡或者河滩上四处瞎转悠,顺便采些野花野果回来。
院子里就自己一个人,有些无聊,刘军浩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树下看起书来,旁边的大青石上放着一大茶杯野菊花茶,里边加了两块冰糖,闻起来清香扑鼻,喝上一口苦涩中带着一股甘甜,说不出的享受。
说是看书,可他的心思却大部分都没有用在书上,打量着院子里的东东西西,刘军浩感到一阵满足,自己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小富即安型?
其实他发现自己的理想真的不高,能够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就已经很满足了,当初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远大理想随着这些日子慢慢的消散,连带着身子骨最近也越来越懒散了,就好像鲁迅先生说的“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上午忙乎了半天,现在后果出来了,胳膊一直酸酸的,使不上太大劲儿。
以后还是要发愤图强些呀,他懒懒散散的想:今年就不说了,明年是不是也学一下二麻子上几个新项目,这样才算充分利用自己的泉水?
现在石锁中的那眼泉水好像又增大了几分,里边的黄鳝苗一如既往的多。他从书上看到黄鳝一般生殖季节在5到8月,盛期在6到7月,可是自己石锁中的黄鳝好像突破了这个常理。据他推测可能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这泉水的温度一直不高不低,保持在二十多度,非常适宜黄鳝的生存,再加上里边不断有达到性成熟的小黄鳝,因此才造成了黄鳝苗的繁殖生生不息。
里边那十来只小乌龟也长大了不少,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黄鳝的幼苗。刘军浩琢磨着是不是找个机会把它们弄出来,毕竟让它们一直在里边祸害也不是个事儿。
第四十八章 瓜子飘香
他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那只抱窝的老母鸡领着那群水鸭子“啾啾”的来他跟前,不住的在地上啄弄着,这些水鸭子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并不怕人,还有几个大胆的上前啄刘军浩的裤脚。
要说母鸡领着一群水鸭子也算是奇景了,这些小家伙可能是天性如此,很喜欢在他院子的水沟里祸害,将那些黄鳝个个吓得都不敢露头,连带着水沟中的小鱼小虾也遭殃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小泥鳅,这些水鸭子似乎特别喜欢吃,经常可以在院子中看到两个小家伙一只啄着泥鳅头,一只啄着泥鳅尾巴争夺着。
不过它们倒是聪明,从不靠近养火头的池子,大概也知道那东西惹不起吧。池中的火头这几个月长势良好,鳞甲越发黝黑,个头也大了许多,看样子这些日子最少长了五六斤。不过它凶性倒是减弱了不少,而且对人也不再害怕,完全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每次看到刘军浩和赵教授它都会从水中浮出来,游到岸边摇摆着尾巴等待着他们喂食物。
这一躺就到了下午四五点,正当他朦朦胧胧要睡着的时候,突然门口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刘军浩,你在院子里呀?”
不用转头,就知道这个人是谁,转眼之间,张倩到刘家沟教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节奏。每天放学后她都喜欢到院里转转,顺便假公济私的让秋秋在水沟里捉些小鱼小虾吃。
“嗯,下课了?今天怎么放学这么早,好像还没有到点吧?”刘军浩坐直身子问道。
“这几天下课都早,现在正秋收呢,早早的放学让他们回去帮些忙也好,再说今天是星期五,早点放学让他们过一个美好的星期天也是应该的。”张倩喜欢到这里玩是有原因的,第一就是好像整个村子除了他就没有别的闲人。即使有闲人也是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说起话来非常唠叨,谈论的不是地里的庄稼就是家长里短的,这些她根本插不上嘴。还有就是刘军浩院子里的枣子最近也到了成熟的季节,这东西吃起来蜜甜蜜甜的。她吃了几回,一直念念不忘,而且今天来就是为枣子的事儿,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想趁这个星期天带点东西回家看看父母。
她到乡下支教的事儿最初根本不敢告诉父母,害怕她们担心,因此只给自己的哥哥说了一下,可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还没有半个月,张母就知道这件事儿,那天她正在上课呢,电话就打了过来,一个劲儿的叫她辞职,说什么也不同意她在山沟里呆着。
张倩这次回家就是准备好好安抚她老人家,在带什么东西上她却愁了一阵子,最后想到的就是这里的大枣。
刘军浩听她说完自己的来意后,二话不说拿起专门制作的打枣子的长竹竿,使劲的勾住一个枣树枝子,然后站在树下哗啦啦的摇晃起来。
那枣子好像下暴雨一样“吧嗒吧嗒”的一阵急落,打的刘军浩直咬牙,而张倩则顶着个竹筐在树下忙乎着捡枣子,一边捡一边还口中叫着:“够了,不要了,已经够了……”
一直连晃了两个枣树枝,刘军浩才停下手和张倩一起捡枣子,今年枣树挂果多,就这两个枣树枝就能够捡大半筐。
等张倩将枣子都捡到筐里才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从兜里掏出二十块钱说道:“这是枣子钱……”
“要啥钱,你再这样我可生气了。”刘军浩抓起竹筐就朝院子外走,“我给你送回去吧,这么多估计你也拿不动。”
“不行,你不要我钱我就不要枣子。”张倩说什么也不同意,平常吃一些还可以理解,但是要连吃带拿的她却不好意思,更何况人家的枣子本来就是用来卖钱的。
这片枣子从刚发酥的时候就不断有熊孩子过来打,刘军浩也没有说啥,等成熟的时候远远地望去,红通通的一大片,仿佛村口飘了一朵火烧云。
那些城里人也都好奇的跑过来,在品尝之后纷纷掏钱买。和大花皮不一样,他这几大棵枣树上都有十几年的树龄,结的枣子怕有几百斤呢,单凭他和赵教授两人怎么吃也吃不完,于是刘军浩就按市价三块钱一斤往外卖,当然在院子里你想吃多少都是不要钱的。
结果再次出乎了刘军浩的意料,就这几天的功夫,他单卖枣子就收入了小一千块钱。可是树上的枣子却依然密密麻麻的,看样子还能再打下三四百斤。
“好吧,那就收十块钱”刘军浩看她推辞的坚决,无奈只好接了十块钱,然后又问道,“你还准备带点什么回家,要不要弄两几斤黄鳝,或者我让小皮抓个兔子给你带回去?”
“不用了,我坐的是公共汽车,那些东西都不好拿,”张倩连忙开口推辞,这些她最初都考虑过,可是乡下的公共汽车少,坐车的人又多,大包小包的根本不好拿。
“那这样好了,我给你煮点西瓜子你带回去,保管你妈吃了之后不再唠叨你”这西瓜子他一直都想炒,可是说了几次却只停留在嘴上,今天恰好是个机会。
“西瓜子我们那里也有卖的,还是不用麻烦了吧”
“呵呵,我这西瓜子绝对和市场上卖的不同。是用汤水煮的,吃起来不但有瓜子的清香,还有的肉香,等我弄好了你就知道了,绝对好吃,让你恨不得连瓜子皮都吞下去。”
“会不会太麻烦了?”张倩听了他那诱人的描述顿时口中生津,没有哪个女孩子不喜欢吃零食,而瓜子话梅更是最常吃的东西。
“不用,很快的”刘军浩将枣子送到她的住处后,两人又一起到河滩上找赵教授,果然他和小皮正在那里逛游呢。
赵教授一听他要煮西瓜子也来了兴致,让小皮在河滩上一阵乱跑,不一会儿就抓起了一只野兔。
回到家里刘军浩利索的将兔子开肠破肚,然后又在案板上切剁成小块倒在清水中漂洗血沫。
这边赵教授却开始烧了大半锅开水,当然锅中已经放上了早准备好的纱布包,纱布里边是八角、桂皮、茴香、干辣椒等等佐料。
等水烧开之后又过了一阵子,刘军浩才将野兔肉从清水中捞出放进锅里用文火炖,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他掀开锅盖,顿时肉香四溢,让在厨房中等待的三人都吞了一口口水。
“这还没完呢,等下才香呢”刘军浩看着他们笑道。
他这一说张倩顿时脸上红了,转过头不再看他。
等肉全部煮烂后,刘军浩这才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一竹筛子放在锅里边,然后用文火继续烧,直到锅盖已经遮挡不住香味,在屋子里四散开来的时候他才点了点头。
“大家用筷子夹两个尝尝味道怎么样?”他笑着把竹筛捞出,然后给他们递了两双筷子,又自顾自的夹了一粒。
自己做的味道就是好,既有野兔的肉香,又有滑嫩温润的口感,非常鲜美,三个人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将瓜子皮也吞了下去。吞到肚里之后口中仍留有细腻润滑的滋味。
这还不算完工,因为用这种方法煮好的西瓜子比较粘连,不能马上吃,还要在馍筛中蒸一蒸,好让外边的油气去掉,同时也让肉香完全浸入瓜子内。
不过煮好的野兔汤却可以喝了,用文火煮了半天,兔肉已经完全烂货了,连骨头在嘴里一嚼都带着肉味。
添饭,舀汤,浇汁……三个人一顿饭吃到舌头都快掉了。
第四十九章 回家探亲
三个人正在厨房中喝着呢,却听到院子里传来声音,“这一家人在躲在屋里吃什么好东西呢,这么香,我在大门外都闻得清清楚楚?”
来人是刘广聚,他找刘军浩还是为了修路的事儿。上次喝酒的时候提到修路,可惜当时只提了一个引子,却没有细说。
前几天镇上的公路终于修通了,那天县里还来了不少大人物主持通路典礼,刘广聚也到镇上参加了欢迎仪式。
结束的时候县领导在会议室发表了讲话,说了一大通这条公路县里如何如何重视,最后又问起青山镇租地给城里人种的事儿。
齐镇长立刻让刘广聚起来作介绍,他当时激动地说话都不利索了,有几次差点都咬到自己的舌头,不过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他办理的,因此介绍下来倒也没有出什么差错。
送县领导走的时候,人家还特意握了握刘广聚的手,勉励他继续努力,争取让刘家沟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新典型。
全镇那么多村支书,就他一个有这样的殊荣,这怎么能让他不激动,回来之后觉得自己这只被县领导握过的手都比以前更加有力了。
回到村里刘广聚自然心急火燎的操办起修路的事儿,他还特意找人打听了一下具体的费用,往镇上上报时,齐镇长也比较支持,当场拍板让镇里出两万块钱。
“广聚叔来了,快进来,刚熬得兔肉汤,来喝一碗,张老师也在呢。”刘军浩听到声音急忙从厨房中走出来。
“嗯,真香,”刘广聚吸了吸鼻子走进去,冲着张倩打招呼“张老师也在呀,村里那帮小子最近没有在课堂上闹什么乱子吧?”
“没有,他们都很好”村里的孩子别看在家个顶个的皮实,可是见到老师都老老实实的。
刘军浩给他弄了一大碗兔肉汤,然后又拿了一大块馍就着吃。
刘广聚也没有推辞,端起来呼呼啦啦的喝着,一边喝口中还一边赞,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意,将修路的事儿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他准备等秋收结束就找县里的施工队开始动工,争取十一的时候能修好。
刘家沟这段山路虽然坑坑洼洼的,但是却没有什么悬崖陡坡,因此修起来应该相当快的。
刘广聚主要的是担心村里人对这事儿不太支持,因为那些租地的钱当初说好了秋里每家都分一些呢,这个时候突然变卦,说不定会引起人们的反对。
刘军浩却连说不会,因为修路的好处相信大家都能够看到,通往镇里的那段山路晴天还好说,一到下雨根本走不成,走一步两腿泥,没有人不抱怨的,等路修好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再说这次修路又不让村民们自己掏钱,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刘军浩骑着自行车将张倩送到了镇上,现在镇里刚刚通了到县城的汽车,因此坐车也算方便。
他们去的早,车上还有位子,将东西放好后,张倩就顺顺利利的坐在那里。
又等了半个多小时车子才开始启动,看着渐渐远去的大青山,她突然有一种想念的感觉,虽然在这里只住了一个月,可是她已经喜欢上这片土地了。
张倩走之前已经给家里打了电话,因此刚到小区就看到母亲和嫂子都站在那里等着呢,见到她立刻将手中的包接了过去。
“死丫头,叫你不听我的话,非要到山沟里吃苦,看看才个把月时间,就晒黑变瘦了不……”当妈的自然心疼女儿,张倩刚进屋不到两分钟张母就开始唠叨,可是她刚说了一半的话突然又停住了,因为张倩的样子哪里像是受苦的样子。既没有变黑也没有变瘦,反而胖了不少,白白净净的,就连以前脸上经常出的痘痘也没有见一个。这不像是去吃苦,反倒像是疗养了一个月。
“妈,你就别说张倩了,你看她的脸蛋比以前水灵多了,哪像遭罪的样子。”这个时候张倩的嫂子王芸也上来劝说,说实话她第一眼看到张倩也有些不相信,个把月没有见,自己的小姑子好像比以前水灵了许多,肌肤光滑细腻,也不知道用的什么牌子的化妆品,等下打听打听自己也买一盒试试。
“是呀,这个丫头……”张母一时也忘了发脾气,赶忙询问道,“姑娘,你最近用的啥化妆品?”
“我没有用呀,在那个村里买不到化妆品,我又嫌镇上远。”张倩听到母亲不住的询问自己,赶忙跑到屋里对着镜子照了一遍,这才发现好像肌肤真的好了许多。
她这些日子忙乎着教学生因此也没有怎么注意自己的变化,还是经家人的提醒才发觉了异常,再摸摸自己光洁的脸蛋,她才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出小痘痘了。
难不成刘家沟的环境真的养人?她的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
她这边正端详着,那边却闹开了花,五岁的小侄子特别皮实,已经将张倩的箱子打开,在里边翻腾着,小孩子找吃的绝对是一把好手,不费吹灰之力就翻腾出了枣子和西瓜子。
王芸还刚要将儿子拉过来呢,却突然闻到了一股清香钻入鼻孔,就微微一愣,而那边小家伙已经抓了几个瓜子塞到嘴里了。
“怎么这么没礼貌,乱翻姑姑的东西?”王芸急忙呵斥道。
里屋的张倩也听到了声音,走出来说道:“没事,我带回来就是让咱们家吃的,你们都尝尝,这东西绝对好吃,就是花钱也买不到。”说着上前去给二人一人抓了一大把,刚开始张母还不住的推辞,但是经不住女儿的劝慰就吃了一个,立刻也上了瘾,于是乎一家老小就坐在客厅里吃起西瓜子来,张母也忘了训斥自己的女儿。
这让张倩暗自得意,还是刘军浩说得很对,母亲吃了以后果然不再唠叨。
接着张母又询问起她在刘家沟的生活来,这一问张倩彻底的打开了话匣子,什么村里人对她都很好,狐狸给自己送野兔吃,养了一个水鸭子宠物取名叫秋秋……她越说越高兴,就连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的都没有注意到。
的确这一个月的生活和以前那种规规矩矩的经历完全不同,在她身边发生了太多有意思的事儿。这些日子每每接到自己那些死党的电话她都要诉说一遍,羡慕的她们一个劲儿的在电话那端流口水,嚷着过些日子要去刘家沟游玩一趟。
这次见到家人她的倾诉欲望更盛,她却没有料到说着说着,一家人都被她描述的景致吸引了,甚至在心里产生了几分向往。
到了最后张母已经完全同意女儿在那里支教了,她看得出来女儿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做父母的其实要求不高,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就好,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只是女儿三句不离刘军浩这个名字让她产生了几分警惕:这丫头不会喜欢上这个人了吧?
张倩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母亲的脸色变化,接着又从兜里掏出大枣让他们吃,一家人吃过之后再次交口称赞,尤其是自己的小侄子更是抓起枣子就一阵胡吃海塞,如果不是她说这东西吃多了肚子会发胀,恐怕这小家伙一个人就把半兜子大枣吃个精光。
第五十章 修路与起大戏
张倩在家里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就着急的赶回去,连母亲给自己安排的相亲对象也没有去见。
人一旦有了牵挂就是不一样,在家的时候她老想着秋秋,不知道离开两天这个小家伙会不会不适应。她走之前特意交代过刘军浩要好好的照看,别让秋秋冻住饿着了。看张倩一连交代了几遍,刘军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