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将军。
  比之早已归心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归顺的时间毕竟不长,忠心还是有待考验的。
  李世民起身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以诚心待契苾将军,契苾将军必不负我。这点我相信契苾将军……”
  房玄龄、杜如晦也不再劝说,在识人用人之上,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差距,李世民真正厉害的并非是他的文韬武略,而是他能够将一个个敌人变为他最为忠心的铁杆心腹。
  李世民长吐了口气,道:“兵有契苾将军不用愁,辽东的治理也有合适的人选,应该会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粮食也不用愁,大总管就是一个福星,知道我们缺粮。一口气从盖牟、辽东两座坚城中缴获了六十多万石粮食,足够他们大军吃上一年了。这一年不用愁大军的粮食,还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房玄龄、杜如晦个相继笑了起来。
  房玄龄道:“高句丽没有别的什么长处,唯一特别的地方是能守。他们做了十足的准备面对我们大军的围困,存粮丰足在情理之中。只是他们想不到大总管用兵如此凶悍,所存的粮食反而便宜了我军。”
  也由不得他们不笑,罗士信这前线有足够的粮食,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万里运粮,这万里运粮大军来回往返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丝毫不逊于前线大军的消耗,节省下来的财物足以让他们这些为钱粮愁白头的大人物,做梦都笑出声来。
  “东路军问题基本解决,接下来就看大总管自己的表现了!”李世民说道这里,神色又变得有些担忧:“西路军的粮草要准备妥当,他们大军越深入吐谷浑腹地,粮道越不安全。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我大唐在前线誓死拼杀的将士能够不为温饱而烦忧。至于侯君集部,你们多多注意,若有消息,立刻回报。”
  房玄龄、杜如晦一致领命。
  面对绝大多数将领撤退的提议,西路军的李靖一意孤行的采取了侯君集继续进兵的意见,分兵追击吐谷浑残部,其中侯君集率领的南路大军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消息,完全没有音讯。(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安市……杨万春

  高句丽平壤城。
  渊盖苏文在自己大莫离支府邸里举行最新的军事会议,一般而言这种最高规模的军事会议,理应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主持。但是渊盖苏文为了表示自己才是高句丽的最高统治者,毫不犹豫的选择在自己的府邸召开此军事会议。
  这次的军事会议也有昔年赵高指鹿为马的意义所在,渊盖苏文在百济、大和两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清理了一大波荣留王高建武的心腹,将朝堂上那些忤逆他的人大多屠杀干净。
  **有一句千古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打出真正的政权。
  高句丽因为隋朝的轮番攻打,形成了一批战功彪炳手握兵权的门阀世家,瓜分了高句丽王室手中原本握有的兵权,形成了王室管理政务,门阀贵胄手握兵权的奇葩政局。而荣留王高建武因为野心很大,想要将掌控实权,意图削藩,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此举引发了高句丽诸多手握实权的世族不满,绝大多数的统兵世家都站在渊盖苏文这一边。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渊盖苏文强行弑杀高句丽国君而未引发兵灾的关键所在。
  渊盖苏文年少激进,魄力十足,为了达到对高句丽的独裁,一举杀死倾向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几乎将高句丽的执政官员清洗一空。然后任命自己信任的心腹居于要职,并将高建武的侄子满脑子肥肠的高宝藏推上高句丽国王的宝座,而且还册封自己为大莫离支。
  大莫离支并非是高句丽官职系统中的职位。是渊盖苏文自设的一种取代大对卢的最高官职。若说高句丽的大对卢是宰相,那么大莫离支则超出宰相的性质。而且具备**的权臣因有的职位。
  渊盖苏文清洗了大多数高句丽大臣,只留下了少数并非泾渭分明的臣子。今日反常态的在大莫离支府邸召开军事会议。便是想看看谁有胆子不来。
  结果很让渊盖苏文满意,他的铁血手段取得了效果:整个高句丽政坛上依旧活跃的人物先后都来到了他的大莫离支府,认可了他才是高句丽的无冕之王。
  会议说是会议,实际上渊盖苏文只是在炫耀自己目前的权势以及给所有担心大唐已经取得辽东,即将打上门来的文武大臣吃几颗定心丸,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于当前的局势一点也不担忧,唐朝只是暂时取得了胜利,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便会如昔年的隋朝一样一溃千里,数万兵马将会再度成为京观。他们高句丽炫耀武力的根本。
  诸多人见渊盖苏文如此有信心,也先后安心的离去,真正的军事会议,这才举行。
  人数不多,但都是渊盖苏文的左膀右臂以及亲信。
  对于当前的局势,渊盖苏文不在一副皆在掌控中的表情,而是一脸的凝重,长叹道:“悔不当初,没能听先生良言。贪图汉江流域,导致今日败局,委实惭愧……”
  渊盖苏文对着身侧的乙支侯武底下了高傲的脑袋。
  在罗士信出兵辽东的时候,乙支侯武便劝说渊盖苏文集举国之力对付大唐罗士信的来袭。只是渊盖苏文听没有接受如此提议。渊盖苏文年轻气盛极有主见,他虽器重欣赏乙支侯武的才智,却也看出了他急切报仇之心。认为他存有报仇的私心,没有全顾高句丽的利益。
  打退大唐的来袭。并不能给高句丽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充其量是赢了一场值得称赞的胜利而已。但是夺取了汉江流域就不一样了。汉江流域水网秘笈。土地滋润极其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众多,经济极为繁华,素有小天府之称。这汉江流域是整个海东三国最富饶的地方,为了这个汉江流域的归属,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之间发动过无数次战役。
  最初汉江流域在高句丽的掌控下,但是新罗、百济联兵趁着高句丽疲软的时候将汉江流域抢过来瓜分了。
  对于汉江流域高句丽一直念念不忘,此次三国征讨新罗,新罗内外交困,势必难挡三国联兵,正是夺回汉江流域的最佳时机。唐朝固然威震天下,渊盖苏文却对自己的叔父有着绝对的信心,认为他的干略足以支撑到他攻取汉江流域之后。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的有些天真,渊斌之确实是个人物,但不足以抵挡是罗士信率领的赫赫天兵,短时间内辽东全境失陷。面对如此局面,渊盖苏文也不得不拉下脸来与乙支侯武说些劝慰的话。
  乙支侯武却如渊盖苏文所想的那样,存着报仇的私心,就连他也想不到罗士信竟然厉害至此,渊斌之这样的高句丽宿将,面对他竟然没有多少还手余地,也不托大,低头道:“属下也没有想到那罗士信如此了得,竟然步步为营步步走在我们前面,以至于失去了先机。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要不了多久,他便会率兵来攻,我们虽失去了辽东,却并未伤筋动骨,一样拉长了他们的战线,还是有着极大胜算的。”
  “先生说的不错!”一位面貌粗狂,身形矮小却显得极为精干的壮汉道:“以我之见,我们干脆就放弃外围城池,将安市城丢给罗士信头疼去。如果罗士信拿不下安市城,我们可以挥师左右进兵,在他们攻城疲乏的时候一举将他们击溃。如果罗士信能够拿下安市城,那也不是坏事。至少给我们除去了一大心腹之患,我们可以将战线在拉长一些,就如当年军神破大隋三十万一样,袭扰他们粮道,让他们无以为继,最终败亡。”
  渊盖苏文看着爱将一眼,思考着他的主意。
  乙支侯武这时摇头道:“我不赞成这么做,我的想法与高将军一般无二。利用杨万春的能力来帮我们对付大唐,不同的是我们不能给杨万春拖后腿,反而要竭尽全力的支持他。给他兵,给他粮,让他发挥自己的实力。杨万春的能力莫离支应该清楚,当前的情况,除非是莫离支亲自出马,否则能够抵挡罗士信的唯有他一人。面对这种家国危难的时候,我想杨万春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什么。也许莫离支能够因此与之缓和关系也不一定,莫离支想要成为海东三国的霸主,并且向西发展,少不了杨万春这号人物。”
  渊盖苏文神色复杂,看着乙支侯武眼中这有一定的纠结。
  杨万春在高句丽有些名不经传,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没有一个小觑他的存在。杨万春是出生高句丽很普通的民户家庭,但自幼好学,年纪小小就有着鸿鹄之志,十五岁离家求学,离开高句丽入隋求学,凭借刻苦钻研打动了幽州大儒授予儒学。杨万春苦学儒学之余,对于军事极有兴趣,不断的收集中原各类先贤流传下来的兵法韬略,刻苦钻研。尤其是《吴子兵法》最为精通,而且得之精髓。
  杨广初征高句丽时,杨万春返回自己的祖国投入辽东军,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渊氏家族最出色的族长渊子游的器重,并且以爱女许配于他,对所有人道:“此子若得重用,将来成就必在我之上。”
  杨万春并未有因渊子游的器重而成为渊氏一员,反而因习得忠君爱国之道与高句丽王室走的很近,与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相交莫逆,成忘年之交。乙支文德在与之论兵后也曾感慨:“杨万春可比中原韩信、白起。”
  不过因为杨万春成为了高句丽王室一脉的核心人物,一直受到了渊氏的抵制,在高句丽默默无名。
  当初罗士信杀乙支文德,搅得高句丽内部大动,渊盖苏文便是忌惮杨万春而不敢轻举妄动。
  年前他发动政变,第一时间率领十数万大军包围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要铲除心腹之患,结果任是撼动不了安市城分毫。
  在杨万春的指挥下,安市城便如铁桶一般,没有半点可趁之机。
  渊盖苏文也不得已只能放任安市城不闻不问。
  杨万春确实有大才,也是渊盖苏文手上急缺的大将,但是忠心却有极大问题。
  乙支侯武继续道:“杨万春深受中原儒学影响,心中有家有国。这国在前,恩怨在后,以他的思想,一定理智的权衡关系的。只要他接受了我们的支援,无形中也承认了莫离支当今的势力。”
  渊盖苏文起身道:“好,便依照先生说的,以安市城为防线,击溃入侵唐军。”
  **********
  辽东!
  罗士信高架着双脚看着一旁的军事地图,他无视着一路上阻挡在他面前的几座城池,直愣愣的瞧着那座通往平壤城最关键的据点……安市城!
  在他的记忆中,李世民的东征,便是止步安市城下,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极为了得,深得兵法之要,不论防守进攻都表现了极高的水准。最后身为对手的李世民都对杨万春产生了欣赏之意,撤军的时候特别赐百匹绸缎以资奖励。(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早有准备

  
  面对李世民的奖赏,城主杨万春亦登城拜谢,遥送唐军回国。
  不管作秀也好,什么也罢,自信满满意图一举歼灭高句丽的李世民折戟安市城下是不争的事实。
  有了历史的前车之鉴,对于安市城罗士信存着极大的重视。
  “大总管,左将军求见!”
  左将军即是左天成,罗士信在来攻伐高句丽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李世民收编左天成一行人的首肯,在你情我愿之下,左天成也同意率领长白山上的隋朝残余兵卒加入唐军,接受李世民册封的将军职位,以是唐军此次远征军中的一员。
  “让他进来!”罗士信收回地图上的目光,也坐直了身子:一个人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的摆着不雅而舒服的姿势。这来了另外一人,出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这细节上还是需要注意的。
  左天成大步走进了屋子,行了参拜礼。
  罗士信笑着让他免礼,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安排的事情,是否已经妥当!”
  左天成颔首道:“一切已经按照大总管的吩咐安排下去,云聪也以潜伏待命,就等大总管号令行事。只是末将有些想不明白,面对辽东这样的坚城,大总管都能在二十日内将之拿下。安市城比之辽东远远不如。对此处为何如此劳师动众,煞费苦心。”
  罗士信颔首道:“这安市城我了解过。地形地势也极为险要,所居位子正好与辽东与平壤之间。我军若攻下安市城,便可长驱直入与水军会师渡过鸭绿水攻打高句丽最后的巢穴平壤。但若拿不下安市城,我们的军队便无法逼近高句丽平壤。至于城池大小与城池的坚固攻守,并没有多少关系。诚然大城有大城的长处,但小城有小城的优势。有些时候,小城反而比大城更加难缠。小城因为城小,能够更好的缩成一团,很多地方也能面面俱到。配上一高明的统帅,能够提线式超控军队。反而比大城更加难攻。”
  辽东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十日内落陷,关键其实还在于渊斌之只有一人。
  四面围攻,辽东城规模又大,城西与城东、城南与城北往返一探最快也要大半时辰。这战况如火,片刻都耽搁不得,从事态发生到渊斌之知晓,往返之间最快也要一个时辰,等渊斌之赶到战场,黄花菜都凉了。
  不要说有些时候。一个主心骨真的很重要。假若当初渊斌之并非亲自镇守攻势最为猛烈,压力最大的城西而是在张士贵的城东的话,唐军借助天时的火攻未必能够奏效。渊斌之有足够的才智威信,在第一时间安抚军心。合理的安排人灭火合理的安排人抵御攻杀上来的唐军,唐军未必能够如此顺利。
  当然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可能再有如何。再者唐军本就存着让渊斌之分身乏术的意图。就算他身在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也会出现问题。
  安市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安市城小而坚固,往来之间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一位出色的大将镇守,只要用心便能面面俱到,反而没有多少的可趁之机。而且小城不需要大军固守,大军也难以一拥而上,也占据着大城没有的优势。
  左天成也是宿将一听就懂,叹道:“若昔年隋朝诸将也有大将军这份严谨慎重之心,区区高句丽又哪里抵挡的住中原的百万雄师。”他在高句丽多年,也了解高句丽的行情。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疯狂的吸纳中原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优秀的人才相继冒出,或许他们不如历史上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类惊才绝艳,能够凭借个人的才智扭转乾坤。但是个别人物还是能够与中原的一流将帅之才相比的。
  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之下,即便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类国士无双的人物也未必就能够稳胜次他们一筹的大将。
  隋朝顶级大将高颖让渊斌之打的全军覆没便是最好的例子,论战绩高颖能够完爆渊斌之,论才智高颖出将入相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平定三叛,统一江南,征服突厥不是主帅就是主谋战术策划人,也不是渊斌之能够相比的。各项能力渊斌之怎么比都要逊色高颖一筹。但是高颖领的三十万隋兵,便是让渊斌之以少胜多打赢了。
  这战场之上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并非谁的能力强谁就能取胜,充其量也就是多点胜算而已。
  高句丽能够称雄海东,强占辽东两百余年,还是有着自己的实力因素的。隋朝便是摆在此处,当年他们百万雄师东征,全军上下都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觉得区区弹丸小国,蛮夷之邦,面对他们的百万大军那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这过度的自信便是骄傲自负,也应了那句古话,骄兵必败。
  左天成在长白山一支考虑这个问题,他们隋朝什么败:杨广乱指挥是一点,次之便是他们的心态问题。然而在罗士信面前,他看到的却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完完全全将高句丽视为对手来战,即便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战绩也没有半点改变,心中大为感慨,慎重的道:“云聪这孩子稳重,一定会完成大将军交给他的任务的。”
  “我相信!”罗士信笑着应对。
  安排左天成的事情已经办得妥当,罗士信也不再耽搁下去,当即传达了军令,让李道宗出兵白岩城。
  白岩城是深入高句丽真正境内的第一座坚城。拿下白岩城便等于攻取了进兵高句丽腹地的桥头堡。
  白岩城过后便是安市城,白岩城城主孙代音胆小如鼠。无勇无谋,全凭出身上位的废材。罗士信直接将他交给了智勇兼备的李道宗来对付。
  本人依旧坐镇辽东。等着朝廷派来执掌辽东军政的人物接手了辽东的事物,方才能够放心的出征:这些天在他们的努力下辽东日渐安稳,固然说不上民心所向,却也是次序稳定,商贾店面恢复运作,百姓也开始为生活奔波。只要来个好的执政人员,处理好即将面对的各种事情,就算高句丽有心挑拨,也不会有多少人响应。毕竟百姓的渴望很简单。就算是太平,只要给予他们这点,想要煽动他们的反抗情绪很难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