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然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就算是想告饶,都无从告饶起。
“息怒?嘿,朕将朝廷要务托付给尔,尔便是这么报答朕的,好,好得很,江州一把大火烧了朕的粮秣,尔居然还有心去饮酒寻欢,真是朕的好儿子么。”
见着李贞那惶恐而又迷茫的样子,太宗心中的火气顿时便更旺了几分,怒极之下,杀意顿起,虽不曾暴怒咆哮,可阴森的话语里却已满是掩饰不住的杀机,别说李贞当场便吓得两股战栗,便是站在一旁的房玄龄等人也自好一阵子的心惊肉跳。
“父皇息怒,儿臣实是不知江州出了何事,儿臣不明,还请父皇明训则个。”
这一听是江州出了大事,李贞忍不住便哆嗦了一下,心知大事恐已不妙,只是侥幸之心思尤存,这便硬着头皮地求肯了一句道。
“尔自己看!”
太宗怒火中烧之际,实是懒得跟李贞多废话,但见其一把抄起搁在龙案一角的折子,重重地便砸在了李贞的面前。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此事蹊跷,必是有奸佞暗中作祟无疑,儿臣不才,愿请命彻查此案,不得真相,誓不还朝!”
飞快地将折子浏览了一番之后,李贞这才知晓究竟是何处出了岔子,心虽慌,却并未就此乱了分寸,但见其一咬牙,已是慷慨激昂地出言请命了一句道。
“哦?”
太宗虽是震怒于粮秣之被焚毁,可心下里又岂不知此事蹊跷颇多,本就有意要下诏彻查的,只不过心目中的办案之人并非李贞罢了,然则此际一听李贞如此慨然请命,太宗微愣之下,还真就有几分心动了的。
“陛下,臣以为江州粮仓被焚一事干系重大,非断案之能臣恐难为之。”
这一见太宗似乎有着将办案之权交给李贞之意,来济可就有些沉不住气了,没旁的,江州粮仓被焚乃是大事,即便是案子能破,也终归是须得有人出来背黑锅的,本来么,李贞无疑是最合适之人选,可他若是揽走了审案之大权,最重的板子自然也就打不到李贞的身上,如此一来,身负承上启下之责的来济岂不是就要成了替罪之羔羊,而这,显然不是来济所乐见之局面,不紧着打岔上一番,又更待何时?
“嗯……,来人,传朕旨意,着在京之从三品以上者,即刻到两仪殿议事,不得有误!”
太宗皱着眉头想了想,也觉得此案蹊跷颇多,就这么交给素无断案经验的李贞,怕是不妥,加之虑及李贞本人在此案中也负有领导不利之责,于情于理,都不宜为主审之人,当即便打消了原意,沉吟地便下了道旨意。
“诺!”
太宗金口既开,随侍在侧的赵如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紧着应了一声,领着两名小宦官匆匆便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舅父,您看,那厮怎地也来了。”
今日并非旬假之日,诸多大员们基本上都在各部中值守,一待太宗有召见之口谕,自是都到得极快,就连李泰这个闲散亲王也自不例外,早早便到了两仪殿中,正自顾盼自雄地站在殿旁,冷不丁瞧见李恪与陈子明联袂而来,瞳孔不禁便是一缩,一阵慌乱当即便打心底里狂涌了起来,忍不住便凑向了站在其身旁的长孙无忌,咬牙切齿地点了一句道。
“嗯……”
长孙无忌虽是早就猜出陈子明告病是假,避劫才是真,可也没料到陈子明居然会在此际冒出了头来,心下里也自不免颇有些犯嘀咕的,只是这当口上,明显不是探讨对策的地儿,正因为此,对于李泰的提醒,长孙无忌除了闷哼一声之外,却是啥旁的表示皆无,甚至不曾再朝陈子明多看上一眼……
第412章 心照不宣(三)
“子明,病可好些了?”
“见过陈大人。”
“陈大人来了。”
……
陈子明在朝中的人缘本就不错,加之又是“带病”前来参与议事,诸般臣工们自是少不得要好生嘘寒问暖上一番,即便是早已跟陈子明闹翻了脸的长孙无忌等人,这当口上,也不得不虚情假意上一番,反倒将本应是主角的李恪都给冷落了去。
“有劳诸公探问了,陈某感激不尽。”
宦海畅游多年,陈子明对这么些虚与委蛇的场合,自是早就熟稔已极,哪怕为掩饰故,来前特意用了些药,面色显得颇为的苍白,可客套回礼起来,也自丝毫不乱,可谓是从容得很,宰辅之仪俨然。
“皇上驾到!”
一派闹腾间,后殿处突然响起了一声尖细的喝道,旋即便见数名宫女宦官簇拥着面色阴冷的太宗从后殿转了出来,而落在最后的还有越王李泰以及房、来二人。
“臣等叩见陛下!”
一见太宗已到,诸般臣工们自是顾不得再与陈子明寒暄,赶忙按着品阶高下,飞快地排好了队,齐齐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
太宗的心情显然是相当之不好,叫起的声音也自冰冷得紧。
“谢陛下隆恩。”
江州粮库被焚一事尚未传开,诸般臣工们大多都还不知内情,这一听太宗叫起的声音有些不对味,自不免都为之心弦一紧,心中犯嘀咕者当真不在少数,但却无人敢在礼数上有丝毫的闪失,谢恩一毕,便即按文武分列在了大殿的两旁。
“子明?”
太宗照着惯例,环视了下诸般臣工,刚准备开口言事,突然间发现告病在家的陈子明赫然站在了文臣队伍的第三位,不由地便是一愣,诧异之余,竟至脱口点出了陈子明的名来。
“微臣在。”
尽管太宗的点名其实是下意识之举,可陈子明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恭谨万分地应了诺。
“爱卿不必多礼,身体可是好些了?”
太宗仔细地看了陈子明一番,见陈子明的脸色依旧显得颇为苍白,足可见病依旧未曾痊愈,心中的怜惜之情自不免便大起了,问话的声音自也就格外的和煦了起来。
“回陛下的话,微臣已大体无碍,惊闻江州有变,微臣心实惶恐,特来向陛下请罪。”
听得太宗见问,陈子明脸上立马浮出了几丝愧色,紧着便告罪了一番。
“爱卿不必如此,此事与卿无关,朕非昏君,岂能罪卿哉。”
太宗显然很是满意陈子明这等恭谦之作风,大度地一挥手,便已是温言细语地安抚了陈子明一句道。
“谢陛下宽宏之恩,微臣,微臣……”
太宗这等宽慰的话语一出,身为大臣,自是须得感激涕零地表现上一番,此乃题中应有之意,以陈子明的演技来说,自是不会有甚差池可言。
“子明既来了,且就一并议议也好,赵如海,宣!“
太宗到底是心有牵挂,自是不愿在嘘寒问暖上浪费时间,这便一摆手,示意陈子明先站回原位,而后声线陡然便是一寒,煞气十足地便断喝了一嗓子。
“奴婢遵旨!”
这一听太宗下了令,侍候在前墀上的赵如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赶忙从旁闪出,恭谨万分地应了诺,而后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份折子,摊将开来,略一清嗓子,朗声宣道:“臣,江州刺史柳琮有一事奏请天听:贞观二十年七月初四子时一刻,浔阳粮仓大火突燃……”
“诸位爱卿既已知晓是怎么回事了,那就都议议看罢。”
尽管折子上所载之事太宗早已熟记在心,可再一次听到这等粮仓被焚毁噩耗,太宗的脸色还是不免就此阴沉了下来,话语虽尚算平和,可内里却满是掩饰不住的煞气,足可见心中的怒意有多浓烈。
听完了江州刺史柳琮的奏本之后,满朝文武当即便全都愣住了,没旁的,谁都知晓太宗急欲东征,南粮北调又是战事筹备中的关键之所在,而今,粮库被焚,预定之屯粮计划明显要大受影响,在这等情形下,太宗岂有不震怒之理,谁在此际冒出头来,明显有着要挨板子之风险,明哲保身为上之下,保持沉默就成了诸般臣工们的共同选择,于是乎,偌大的殿堂也就此陷入了诡异的死寂之中。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浔阳粮库失火一事蹊跷重重,断非无因,当得彻查到底,以正朝纲,儿臣不才,愿自请为之,还请父皇恩准!”
旁人皆可三缄其口,独独李贞不行,无他,只要不能将自己从此案中摘出来,他身上的领导责任就无法卸下,与其被动受罚,显然不如主动出击来得强,正是出自此等考虑,李贞不得不在一派死寂中昂然闪了出来,再次慨然自请了一番。
死寂,依旧是一派的死寂,往常皇子言事之际,总有朝臣会站出来支持,至不济也会有人出头唱唱反调,不说李恪与李泰这两位实力雄厚的皇子了,便是看起来势弱的李慎,在朝中也不凡力挺者,可眼下李贞都已是慷慨陈词了,却愣是无一人喝彩,甚至连个出面反对者都没有,济济一堂的数十名顶级朝臣就这么无言地围观着,显然谁都不曾将李贞当一回事儿,堂堂一亲王,居然如此之落魄,其状可谓是惨不忍睹。
“卿等以为贞儿此议如何啊,嗯?”
太宗虽从来不曾对李贞寄以厚望,可毕竟是自家儿子,怎么着,都是有感情的,这一见诸般臣工如此不待见其,原本就不好相看的脸色顿时便更阴沉了几分,但见太宗冷眼环视了下殿中诸般人等,声线冷厉地便喝问了一嗓子。
“陛下明鉴,从柳刺史之奏本来看,此案确有蹊跷处,自当彻查,然,老臣以为越王殿下虽奋勇自请,却断非最佳之查案人选!”
一听太宗这话似乎有着要准李贞所请之意味,素性耿直的萧瑀也就看不过眼了,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高手进谏了一句道。
“哦?那依时文看来,朕须得派何人前去彻查方才适宜啊,嗯?”
太宗本来就没打算真将查案一事交托给李贞,这一见萧瑀冒出了头来,顺势一脚便将皮球踢到了萧瑀处。
“回陛下的话,老臣以为刑部尚书刘德威、大理寺卿张玄素等皆是办案之好手,此去江州,定可稽得真相,此老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萧瑀从来都不是个怕事之人,也根本不在于诸般臣工有甚看法,毫不犹豫地便举荐出了两个办案之人选。
“嗯,子明。”
对于萧瑀所提出的两个办案之人选,太宗心中倒是认可的,不过么,却并未急着表态,而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转而又点了陈子明的名。
“微臣,在。”
陈子明之所以“抱病”前来参与议事,自然是有话要说的,只不过他也没想到太宗会如此早便点到自己的名,心中也自不免起了些微澜,好在城府足够深,倒也没露出甚破绽来,但见其几个大步便从队列里行了出来,朝着太宗便是深深一躬,紧着便应了一声。
“爱卿对此案可有甚看法么?”
南粮北调一事到底是陈子明一手在操持着的,尽管不是在他手中出的事,可于情于理,太宗在下决断前,终归是要征求一下陈子明之意见的。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彻查固是应该,然,南粮北调之事却是不能因此半途而废,微臣以为当须得尽快对预定之计划加以调整,以确保诸般事宜不受太大之影响,微臣不才,愿请命为之,还请陛下圣裁。”
案子的由来,陈子明心中有数得很,只不过他并不打算插手彻查一事,没旁的,眼下朝局稳,于李恪有利,朝局乱,则于李泰有利,他所求的不过是拿回权柄罢了,至于案子谁去查,甚或查成啥样,陈子明都并不在意,概因他很清楚无论是谁去江州查案,怕都得折戟沉沙而归,原因很简单,“新欣商号”江南分舵已是全力运转了起来,早已追踪到了彭荃一伙人的踪迹,正在组织大批高手加以围剿,彻底斩断李泰手下那股好不容易才拉起来的暗底势力,在陈子明看来,以“新欣商号”强大无比的力量,要达成这等目的,自算不得难事,而经此一役后,李泰怕是数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如此一来,此番称病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他自是无意再节外生枝了去的。
“子明所言大善,朕对卿之忠心素来是信得过的,只是卿之身体可能承受否?”
太宗真正关心的是南粮北调一事能否尽快恢复,至于查案么,太宗虽也关切,然则心底里其实不太相信有人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干出焚毁粮库之勾当,在太宗看来,柳琮的奏本所载之失火原因怕是推卸责任的因素居多,正因为此,一听陈子明要再度接手南粮北调事宜,太宗自是不会反对,但却不免担心陈子明的病体能否吃得消。
第413章 心照不宣(四)
“谢陛下关爱,微臣不过偶感风寒罢了,将养了如此多日,已是大体复原,自当尽忠职守,报效天恩。”
别说陈子明本来就没病,就算有,这当口上,怎么着都得表现一下尽心国事之忠心,自然是怎么慷慨怎么来了的。
“嗯,好,朕准了,只是子明切不可操劳过度,朕可不愿见子明再度病卧于榻。”
太宗对陈子明的办事能力自是欣赏得很,这一听陈子明都已是如此表态了,他也自无甚不满意处,嘉许地点了点头,便即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微臣遵旨。”
陈子明原就不打算插手查案事宜,紧着谢了恩之后,便即退到一旁去了。
“辅机,卿对此案可都有甚要说的么?”
太宗显然是打算玩一下平衡,问过了陈子明的意见之后,又将问题丢给了向来与陈子明不甚对付的长孙无忌。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子明所言正理也,今,要紧的是调度得宜,以确保粮秣转运一事无虞,至于彻查人选么,依老臣看,刘尚书与张大人皆朝堂砥柱,实不宜轻动,大理寺少卿颜钢恭勤俭能,断案如神,或是主持彻查此案之最佳人选,此老臣之浅见也,还请陛下圣裁。”
长孙无忌最初设计纵火浔阳粮仓一事本意是要打击一下陈子明的威望,可惜临到事发,却赶巧遇到陈子明告病,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将错就错了下去,至于目的么,已是更改为借此案收服李贞,正因为此,他自是不会去强行反对陈子明拿回权柄,而是将重心着落在了彻查人选一事上。
“颜钢?唔,朕尝闻其曾一日连断二十案,皆无不服者,倒确是查案之能手,卿等以为如何哉?”
颜钢乃是朝中后起之秀,刚从地方上提拔起来没多久,太宗对其人虽不甚熟知,可多少还记得此人一些吏部报上来的功绩,心下里其实已是准了长孙无忌之所请,不过么,却并未就此下个决断,而是慎重其事地又问了下诸般臣工们的意见。
“陛下圣明,臣等别无异议。”
太宗问话的语调虽是征询的口吻,可言语间却明显透着确然之意味,众朝臣们都是灵醒人,自不会听不出来,再说了,大多数臣工本就无意插手此案,自是不会有甚异议可言,至于李恪一系的大臣么,见得陈子明不曾有所表示,也自不可能会在此际出头搅事,齐声称颂也就属必然之事了的。
“嗯,那便这么定了,朕乏了,卿等且都自去忙罢。”
自打接到急报时起,太宗就始终处在盛怒之中,以致于连午膳都顾不得去用,到了此时,早已是困顿不已了的,见得事已议定,自是不愿再多啰唣,挥手吩咐了一句之后,便即起身自回后殿去了。
“唉……”
太宗既去,诸般臣工们自是不会再在殿中多做停留,三三两两地便就此散了个精光,唯有李贞却是无人理会,眼瞅着自个儿就这么成了被人遗忘的货色,李贞心里头满是苦涩与无奈,在大殿里呆立了片刻之后,最终也只能是仰头长叹了口气,拖着脚,垂头丧气地便出了宫,也自无心再去户部遭人白眼,径直便乘车赶回了自家府上。
“殿下,您这是……”
越王府的书房中,王府长史萧德琮端坐在几子后头,正自挥笔速书间,冷不丁听得一阵拖沓的脚步声响起,紧着便抬头看了过去,入眼便见李贞面色惨白如纸,浑然不见半点往昔的意气风发,顿时便大吃了一惊,赶忙探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败了,败了,小王败了啊,唉……”
李贞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几子旁,腿脚一软,人已是重重地瘫坐了下来,脸皮子抽搐了几下,泪水已是就此肆意地狂淌了下来。
“殿下,究竟出了何事?您倒是说清楚来着。”
李贞这等如丧考妣的样子一出,萧德琮登时便急了,也自顾不得许多,紧着便喝问了起来。
“唉……,今日午间,小王本正自设宴招待赵佻领来的几名贤才,却不料父皇突然着赵如海来宣了口谕,召小王入宫觐见,谁曾想竟然会是江州粮库遭了劫……”
李贞如今唯一的希望已是全都寄托在了萧德琮身上,就指望着其能想出个翻盘之妙策来,正因为此,他自不会对萧德琮有甚隐瞒,长叹了一声之后,便即将今日所发生的诸般事情详详细细地述说了一番。
“哦?竟然会是如此,唔……”
萧德琮静静地听完了李贞的陈述之后,并未急着出言解说,而是轻吭了一声,眉头紧锁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很显然,他已是从诸多的巧合中看出了些不对味之处。
“萧老,您看此事……”
值得萧德琮沉思之际,李贞尽自焦躁已极,却愣是不敢吭上一声,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