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如海可是看着李泰长大的,自是清楚这厮看似豪爽过人,实则心胸并不大,为人又骄横无比,自不敢大意了去,赶忙陪着笑脸地解释了一句道。
“嗯。”
一听是太宗有口谕,李泰尽自不爽,也自不敢在此际有甚不妥之言行,这便往边上一让,摆了下手,示意赵如海只管自便。
“陛下口谕,宣,工部侍郎陈曦,两仪殿觐见,钦此!”
待得李泰让了开去,赵如海便即一板脸,站直了身子,拖腔拖调地将太宗的口谕宣了出来。
“微臣领旨谢恩。”
一听太宗有召,陈子明当即便暗自松了口大气,也自不敢有甚耽搁,谢了恩之后,便即满是歉意地朝着李泰躬身行了个礼,而后么,一言不发地便往两仪殿赶了去……
“微臣叩见陛下!”
待得陈子明赶到了两仪殿时,这才发现不单太宗在,房玄龄等宰辅们都在,个个表情严肃,明显是内朝之格局,一见及此,陈子明自是不敢大意了去,赶忙疾步抢到了御前,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
太宗叫起的声音很是淡然,听不出是喜是怒。
“谢陛下隆恩。”
尽管太宗尚未开口问事,可陈子明却是早已猜到了根底,无非是想了解一下盐铁之道的具体之安排以及可能的应变之策罢了,对此,陈子明早已做好了准备,却是丝毫不慌。
“朕叫你来只为一事,尔对冶铁与炼盐二事是如何安排的,若是价跌后,销量不振,又当如何处置,说罢,朕听着呢。”
太宗并未有甚寒暄的废话,这一开口便直接切入了主题,很显然,今日内朝要议的便是盐铁之事——太宗是个体恤百姓的开明君王,但凡能有益于百姓的事,他自是乐得去做,毕竟这有助于稳固大唐江山,可涉及到了盐铁这等社稷根基之事时,太宗自不免便有些犹豫了,无他,概因陈子明所提出的那份规划实在是太过激进了些,产量的增加实在太过迅猛了些,他自是不免担心会有消化**之虞。
“陛下明鉴,微臣在茂州任上时,为掌握州中情形,曾微服私访过大半个月的时间,不敢言走遍了全州,可大多数乡村却还是去过的,于途,曾见百姓以石锄耕田,以石刀收割稻麦,费时费工,艰辛无比,更曾见百姓因盐贵,舍不得用,以纱布层层包裹之,每日只以盐袋在水中涮上一遍,再以此水加入粗茶淡饭中,便算是用过了盐了,只是这等量离人体所需相差过大,以至于民众体弱,又多夜盲者,苦困处,实令人扼腕,此诚微臣提议大兴盐铁之初衷也。”
尽管太宗一上来便问起了具体之安排,然则陈子明却并不急于解释个中之机窍,而是先说明了为何要大兴盐铁的原因之所在。
“嗯,解百姓之苦困,本就该是朝廷之责,朕也以为然,只是盐铁二利若是有差,却又该当何如之?”
太宗虽深居九重,却不是不问民间疾苦之人,这一听陈子明如此说法,自是为之动容不已,然则动容归动容,真涉及到社稷重利之所在,太宗也不敢轻易便下个决断。
“回陛下的话,微臣在茂州时便曾整过一盐场,规模尚小,按成本计,只及从东南沿海所运来的海盐之两成不到,而此番欲在夏、银、绥三州所兴之盐场规模将是茂州盐场之百倍以上,而投入并不比茂州盐场多,产出却是百倍不止,就算运到关内各处,成本也不会高于海盐之两成,就算价减半,所得也依旧比海盐要高出数倍,更遑论盐价下跌后,百姓也就用得起盐了,此两利之好事也,且,我中原不缺盐之后,大可以盐向草原各部购牛羊马匹等家畜,以满足中原农耕之需要,何惧盐利大损哉,再者,盐若是多了,尤可用于火碱、皂胰子等家用之货,不难,此又可得一大利也,总而算之,盐利只会更多,断不会更少,冶铁也与盐利相类似,纵使所得之铁不于民间,也可为朝廷战备之用,实无不妥之处也。”
陈子明自不敢在太宗面前甚关子,紧赶着便将盐业生产之规模,以及盈利之道细细地解说了一番,直听得太宗连连点头不已。
“陈侍郎说得倒是不差,只是某却有一疑问,陈侍郎是如何得知夏、银、绥三州多岩盐的,又该如何保证此三州之岩盐可敷大规模开发之用?”
陈子明倒是说得娓娓动听,可房玄龄却显然并不为所动,一针见血地便指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之所在——三州的岩盐储量究竟有多少?
“好叫房相得知,三州之地方志上皆有记载,言明州中多盐山,土地贫瘠,难以耕种,此事并非秘密,我工部档案中亦有记载,至于三州岩盐之储量如何,下官是凭着记载估算出来的,按盐山的范围看,其储量应是茂州盐山的数万倍以上,纵使大规模开发,也足可保证我大唐数千年之用。”
陈子明之所以知道三州多岩盐,其实是从前世的记忆里得知的——榆林一带的岩盐以及湖盐的储量占全国岩盐储量的一半以上,总数多达六万亿吨,当真是惊人至极,这在后世并不是啥机密来着,可在这个时代么,却是无人去认真勘探过岩盐的储量,很显然,要解释清楚房玄龄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之事,陈子明也只能是故作高深地扯了一通。
第161章 专伐之权
“当真?”
一听陈子明这般说法,房玄龄当即便倒吸了口凉气,无他,陈子明说出的这等储量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些,也自由不得房玄龄不为之讶异非常的。
“房相明鉴,下官实不敢在此虚言,具体储量如何只消派人去实地勘验一番,便可得实情。”
六万亿吨显然是个天数字,若是全都制成了精盐,就算减半,那也有着三万亿吨之多,大唐三千万不到的人口几千年又算得上啥难事儿,在前世那个时空里,三州的岩盐始终之所以不曾得到利用,概因封建时代一直不曾掌握提纯的办法,待得到了后世,又有了工业集约化制海盐的先进办法,已然无须用到岩盐提纯,故而三州的岩盐尽管储量高得吓人,却始终就没派上过甚大的用场,而今么,工业化制海盐根本不可能实现,三州的岩盐自然可一发挥出强横无比的力量,借助此等东风,陈子明也就可以公然地建立自己的班底,而这,才是陈子明不遗余力地将三州盐业推将出来的根由之所在。
“唔,那陈大人所言之冶铁又有甚讲究么?”
听得陈子明这般说法,房玄龄倒是信了的,不过么,他却并未有所表示,没旁的,只因他乃是替圣上问话,至于表态么,那是太宗的活计,房玄龄自是不敢擅作主张。
“回房相的话,现如今我工部所属之冶铁工坊并不算少,工匠也多,然,产出却少,不仅如此,炼出的生铁再行制成兵刃也慢,并非工匠不努力,而是流程工艺有差,并无须做太过重大之革新,只须对现有之工坊加以整改,便可取得立竿见影之功效,据下官计算,两年之内,必可将生铁以及各式兵刃之产量翻上五倍不止。”
对于这时代的冶炼技术,陈子明在茂州时便已做过相应的了解,自是清楚眼下锻钢之工艺水平其实已是颇高,只是大多靠的是工匠个人的手艺,而非大规模的流水化作业,至于冶铁么,还相对比较落后,在茂州时,陈子明便曾召集铁匠们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也已是有了些设想,只是方才刚上马不多久,陈子明便奉调回京,并未亲眼目睹石泉县的土高炉炼初钢的盛况,可却从州中人等的来信中得知此法已然取得了成功,正因为此,这会儿陈子明表述起来,也就自信十足得很。
“哦?子明既是敢言如此,想必应是有所把握的才是,朕看倒是可以一试,诸公以为如何哉?”
房玄龄该问的话一问完,也就闭上了嘴,其余宰辅们也没再出言询问,倒是太宗却是表了下态度,不过么,却并未就此给出最后的决断,而是慎重其事地询问了一下诸般宰辅们的意见。
“陛下圣明,臣以为可行!”
杨师道虽不懂经济,也不怎么听得懂陈子明所言的诸般工艺为何物,可不管怎么说,他与陈子明都算是站在李恪一边的,自然要力挺陈子明无疑,这不,太宗话音方才刚落,他便已是第一个站出来表了态。
“陛下,臣也以为姑且一试又何妨,纵使不行,到时候再叫停也不为迟。”
魏征与陈子明一向交好,不过么,他站出来支持陈子明,却并未因着交情之故,而是确确实实看到了盐铁大兴对社稷的好处。
“陛下明鉴,臣也以为可行。”
有些出乎陈子明意料的是——第三个站出来表态的竟然会是长孙无忌,态度还是那么的旗帜鲜明。
“嗯,那好,此事便这么定了,子明。”
太宗对长孙无忌显然有着绝对的信任,这一见长孙无忌表了态,也没再询问高士廉等人的意见,当即便拍了板。
“微臣在。”
听得太宗点了名,方才刚退到一旁的陈子明自不敢大意了去,赶忙抢到了御前,恭谨地应了一声。
“此关乎社稷之大事也,断不可有丝毫之轻忽,朕对卿家甚是期许,还望爱卿莫要辜负了朕之重托。”
太宗素来是杀伐果决之人,既已下了决断,也就没再有丝毫的犹豫,慎重无比地便将此重任交托给了陈子明。
“陛下圣明,微臣自当竭力而为,断不敢有负陛下之厚望,只是微臣却有个请求,望能得专伐之权,以便调度各方人手,确保诸般事宜能顺遂而行。”
富国强民固然是要的,但却不是陈子明提出大兴盐铁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趁机在朝中建立班底才是陈子明的真实用心之所在,他也不怕太宗见疑,直截了当地便提出了要专伐之权。
“准了,尔且先去忙好了,回头朕自会给尔旨意。”
专伐之权可不是等闲事,一旦给了,那就意味着盐铁二事全都交到了陈子明的手中,除非是太宗有旨意,他人都难以对此二事有所置喙,这等权力自然不能轻赐,然则太宗却连半点犹豫皆无,很是爽快地便同意了陈子明的要求。
“谢陛下隆恩,微臣告退。”
听得太宗如此说法,陈子明心中自是大喜不已,不过么,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谢了恩,便即就此退出了两仪殿,自行回转工部去了……
“陈大人,阎尚书请您即刻去一趟。”
尚书省就在承天门外,位于广场的左侧,出了宫门走上一段,也就到了地头,只是不等陈子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见一名班头已是紧赶着抢上了前来,恭谨地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嗯,知道了。”
对于工部尚书阎立德的召见,陈子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实际上,阎立德要是不召见的话,才是怪事一桩了的,无他,盐铁之事可是工部的要务之一,当然了,工部只管生产,至于,那是户部的活计,纵使如此,真要有大动作的话,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如今陈子明不经过部中商议,便擅自上了革新本章,说到底是有着僭越之嫌疑,不管阎立德心中做何感想,那都必须将陈子明找来问个明白才是正理。
“陈大人,请。”
听得陈子明有所表示,那名班头自是不敢稍有迁延,赶忙让开了道路,躬身摆手地道了请,而后殷勤地将陈子明引领到了尚书办公室门口,方才躬身退了开去。
“下官见过阎尚书。”
陈子明方才刚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入眼便见阎立德愁眉不展地端坐在案后头,一派的心思重重之状,心中也自有些过意不去,没旁的,到任虽才没多久,可阎立德对他陈子明还是相当尊重的,没少嘘寒问暖,但凡有所要求,也都是尽力帮衬着,而今,未曾跟其提过便擅自动了本章,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奈何当时为了躲开殷元等人挖的大坑,陈子明也是没得奈何,只能选择放了把卫星,以求转移朝议之重心,只是事急从权罢了,可不管怎么说,都是种对阎立德的不尊重。
“子明来了,坐,坐下说。”
尽管对陈子明的擅动本章有所不满,然则阎立德却并未一上来便训斥陈子明的无礼,而是笑着让了座,显示出了极高的修养水准。
“阎大人,下官先行告个罪,此番未经您审核,下官冒然上了盐铁本章,确是不该之至,只是下官也有不得已之苦衷,还请阎大人多多海涵则个。”
陈子明并未依言就座,而是朝着阎立德再次深深一躬,满脸惭愧地致歉了一番。
“不妨事,不妨事,都是为了朝廷社稷么,陈大人不必如此,且坐下叙话好了。”
阎立德乃是德高长者,尽管心中块垒还是有的,可却并未真与陈子明计较那么许多,很是和煦地便再次让了座。
“谢阎大人不罪之德,那下官就孟浪了。”
陈子明素来便不是矫情之辈,既已道过了歉,也就没再多言其事,恭谨地谢了一声之后,便即一撩衣袍的下摆,长跪而坐了下来。
“陈大人于朝堂上所言之盐铁二事,老朽思之再三,却尤有甚多不解之处,不知陈大人可愿为老朽解惑一二么?”
阎立德很是客气地亲自为陈子明斟了碗茶,而后么,也没甚寒暄之言,直截了当地便切入了主题。
“好叫阎大人得知,此事陛下已是有了旨意,准了下官之所请,决意在我工部范围内行革新之举措,下官受命为之,个中之安排如下:其一,下官打算从茂州调几名懂行之干员来工部,专一管着的便是盐铁二事;其二,盐铁二事当可分头进行,互不干涉,下官负责具体事宜,还请阎大人居中协调;其三,盐业当以夏、银、绥三州为基地,预计设大型盐场十座,年产精盐百万斤以上,以关中及周边各省之用;其四,生铁生产以及我工部所属之各兵器工坊将作出重大调整,具体如下……”
阎立德毕竟是工部主官,哪怕陈子明已然拿到了专伐之权,然则他既是有问,陈子明也不会藏着掖着,详详细细地便将所构思的策略尽皆道了出来,直听得阎立德连连颔首不已……
第162章 李泰的野望(一)
阎立德确实不愧是德高之长者,与陈子明一席谈下来,不单不曾责怪陈子明的僭越,反倒是尽心尽力地帮着陈子明一道谋划了一番,将陈子明所整理出来的实施办法好生梳理了一遍,给出了不少良性之建议,末了更是慎重地作出了保证,定将全力支持陈子明的盐铁计划,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务必确保盐铁二事之顺遂,对此,陈子明自是感动不已,可也没多说那些个无甚营养的感激话语,而是将阎立德这份情谊深深地记在了心中。
太宗的诏书下得很快,早朝过后的第三天,两道圣旨便到了工部,第一道么,不消说,正是给予陈子明总揽盐铁生产之权限,至于第二道么,则是任命将作大匠阎立本为河道大总管,行运河水利修缮事宜。
接连两道诏书一下,工部里登时便热闹了起来,无他,无论是河工还是盐铁,可都是肥差来着,前者倒也就罢了,油水足归足,风险却大,还辛苦得很,万一要是河工上出点事故,闹不好还得吃挂落,可后者么,那可就不一样了,风险几乎没有,油水却是足得令人垂涎不已,闻风而动者自是不在少数,一日间到工部串门子的京师权贵当真不知凡几,无他,都是变着法子想向盐铁差使里塞人的。
缺人么?当然缺,要在不影响工部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保证盐铁革新事宜的顺利进展,自是须得大量进人,问题是陈子明要的是能干事的能吏,而不是要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权贵门下,如此一来,麻烦也就出现了,旁的权贵处,还可以敷衍着玩一把虚活,可魏王李泰处发来的请柬,陈子明却是断不能等闲视之了去——因着侯君集等人的缘故,与太子那头是断然没有缓和关系的余地了,若是再将李泰得罪死了,那显然不是件好事来着,至少在站稳脚跟之前,陈子明是不想跟李泰闹翻了脸的,毫无疑问,魏王之约是躲不过去的。
“哈哈……,子明果信人也,来得好生准时么。”
酉时末牌,下班回府后,陈子明匆忙梳洗了一番,便即乘马车赶去了魏王府,这才刚在府门前的照壁处下了马车,就见魏王李泰正站在府门外的台阶上,哈哈大笑着拱手相迎。
“下官见过魏王殿下。”
这一见李泰居然亲自等候在了府门外,陈子明自然不敢失了礼数,赶忙抢到了近前,恭谨万分地便行礼问了安。
“子明无须如此,来,随小王一道内里叙话去。”
李泰显然很是满意陈子明的恭谦之态度,但见其笑容满面地便是一摆手,一派豪气十足状地便将陈子明让进了府门,一路随意说笑着便进了二门内的西花厅。
“哟,子明来了。”
“哈,稀客啊,子明兄可是好久都不见人了,来,坐下说。”
“子明如今可是工部大员了,又封了县公,当真是我等之楷模也!”
……
西花厅里早已聚集了十数人,赫然都是功勋权贵之后,房遗直、张大素等尽皆在列,这一见到李泰与陈子明一前一后地进了西花厅,立马全都围了上去,嘻嘻哈哈地便见了礼,那等热情状,与陈子明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