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保持中立,那就是不会主动去挑衅别人。但是,如果别人主动攻击咱们,那就另当别论,咱们也别客气,狠狠滴回击他们。”
“子杨,矮人岛的行动进行到哪里了?”
“回主公,矮人岛那边已经挺进到中部偏北的位置。”
“嗯,越往北,人烟越稀少,幽州的军队可以逐步撤出了。先把徐盛撤回来吧,让徐盛率领两万军队,再配备两万矮人打前锋。让太史慈的军队撤回来,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诺,主公。”
“矮人岛的行动,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下半年,屯田军接管矮人岛,负责管理矮人岛上的女人种植稻田。从此以后,矮人岛可就变成女儿岛了。”
一般文武听罢,我擦,主公太邪恶了,竟然把人家一个岛给变了性,实在是恶寒,严重地恶寒!
“邹靖啊,你们屯田兵接管这个岛以后,要好好规划一下。
今后,这个岛不仅是我们幽州的粮食供给基地,还要将这个岛建设成一个集休闲、疗养、娱乐于一体的岛屿,让幽州前线的将士,征战之余,轮流到哪里休养一段时间。
所以,这个岛一定要安排一个合适的人来管理。”
邹靖赶忙出列,对刘展深施一礼:“诺,主公,屯田兵一定遵循主公的号令,将矮人岛建设好,为前方征战的将士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之地。
至于管理的人选,属下倒是有个人选,不知合不合适,此人叫黄宁,学术驳杂,善于管理,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女人。”
“哈哈,合适,非常合适。喜欢女人不要紧,在别的地方或许是缺点,在矮人岛就不是缺点了,怕就怕去了矮人岛以后,回来只剩下骨头了。”
可不,堂下的众文武此时都反应过来了。尼玛,主公都说了,这个岛要变成女儿岛了,若是此人真喜欢这一口,嘿嘿,够瞧的!
第一百四十九章董卓进京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谢谢打赏!——————北戴河会议以后,流入幽州的流民越来越多了,他们主要是从青州进入幽州,也有一部分从冀州和太行山进入幽州。
这些流民进入幽州后,长城关内一个不留,全部被有序地安排到长城关外的辽西和辽东,淹没在广阔的白山黑水之间。
从中原和洛阳来的富户,大部分从冀州进入幽州。这些人没有允许进入关外,同时,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外,基本上落户在关内。
有钱的大户,在北戴河抢购刘展建造的府邸,这一些房屋都是很高档的府邸,基本上都是刘展自己出钱提前建好的。
钱少的小户,则是在幽州的其他地方购买老旧的房屋,这些房屋主要是前几年剿灭乌桓人期间,收入幽州府的产业,归属于幽州财政。
洛阳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了,洛阳的富户也越来越相信童谣所唱的内容,不断有人开始举家逃离,奔赴幽州避难。
这些人的离开,又影响着其他的人,洛阳大股人流外逃的人越来越多。
刘展最近很爽,数钱数到手抽筋。北戴河的房屋放出去多少卖多少,这家伙不愧有奸商的潜质,都是有计划的往外放。
明明是已经建好了的房屋,却围起来,对外宣称还没有建好,总是让房屋多缺一些,致使价格不断的攀升。
凡是来幽州的富户都知道,幽州的商人不收铜钱,只收黄金。介个事情,从洛阳卖酒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来之前把铜钱全换成黄金。
再说了,路途遥远,带着黄金还是很方便的。
这样一来,幽州成了吸金之地,大汉朝的黄金进一步向幽州这里流淌,大部分流进了刘展的腰包。
所以,这段时间里,这家伙心情特爽。
到目前为止,大汉朝,谁手里的黄金最多呀?无疑是刘展这家伙最多。从卖酒开始,逐步发展到各种产业,都是前所未有的奇缺东西,不发财才怪。
与此同时,洛阳的形势急转直下。
混乱始自四月,年仅三十四岁的大汉天子刘宏一病不起,皇位继承问题制定不下来。刘宏在立刘辩和刘协之间犹豫不决,但内心里倾向刘协。他把刘协托付给蹇硕以后便挂掉了。
大将军何进为争夺朝中大权,斩杀蹇硕,立刘辩为皇帝后,与十常侍宦官集团矛盾越发激烈。
何进欲斩杀十常侍,因太后不许而无计可施。
袁绍提议:“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勤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
“此计大妙。”
何进便发檄文至各处,召兵马入京。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前因为破黄巾无功,朝廷本欲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而幸免;而后,又结交朝廷显贵,获高官,统西洲大军二十万兵马,常有不臣之心。
董卓得诏以后,大喜过望,点起军马,陆续便行。
董卓让他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向洛阳进发。
董卓的女婿、谋士李儒劝道:“今天咱们虽然奉召,这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董卓大喜,采纳其建议,并上表:
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清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进得到董卓的上表,出师给大臣们,侍御史郑泰质疑:“董卓豺狼之辈,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何进不屑道:“你太多疑,不足谋大事。”
众人多劝何进,不听,郑泰等皆弃官而去。朝中大臣,去者大半。
何进派人到绳池迎董卓,董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得知外兵已到,聚在一起商议:“此何进之谋,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
中平六年八月,以张让为首的十宦官,假传何太后的旨意,将何进骗进宫中杀掉了。
身为中军校尉的袁绍和袁术,率兵将皇宫团团围住,见宦官就杀。张让于是劫持太后、少帝和陈留王出逃。由于自顾不暇,半途将太后一行丢弃,肚子仓皇逃跑,又被追兵追的走投无路,投河自尽。
混战中,宦官死去两千人。
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等人。在乱草中找到了少帝和陈留王等。
回城的路上,烟尘滚滚,马蹄阵阵,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向京城开来。军旗下一个满脸霸气人拦住去路:“皇上在哪里?”
少帝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倒是九岁的陈留王朗声问:“你是谁,是保驾还是劫驾?”
“凉州刺史董卓特来保驾。”
“既然如此,还不快拜见皇上!”
董卓下马叩见,一同回城。
董卓自以为大军在握,护驾有功,一到京城,气跑了袁绍。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献帝。董卓自任太尉兼相国,军政大权全部抓在自己手里。
不久,董卓又下令把何太后、少帝和妃子全部处死在宫中。
自此,董卓大权在握,横行无忌,睡龙床,**嫔妃随取随用,俨然一个皇帝做派。满朝文武见董卓欺君弄权,跋扈嚣张,荒淫无耻,非常痛恨,却无可奈何。
也不是没有热血的,有个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这样残暴**,十分愤怒。他在身上藏了一把匕首,想寻机刺杀董卓。
一天,他先到朝堂,见董卓来了,便一边迎上去施礼,一边抽出短刀猛地刺向董卓。没想到董卓力气很大,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腕,旁边又冲出董卓的义子吕布,把他打倒在地。
董卓怒不可遏,令人把他压出去开膛破肚。
还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曹操,也参与了刺杀董卓的行动。这家伙借献宝刀的理由准备杀掉董卓,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还好,曹操反应机警,及早脱身逃出城外,没有被董卓抓到。
董卓大怒,下令通缉曹操。此时,老曹急急忽若丧家之犬逃奔老家,准备招兵买马,欲起兵对抗董卓。
第一百五十章军队集结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谢谢打赏!————-话分两头,洛阳马上要出现的乱局,刘展无能为力,也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洛阳。
幽州既定战略已经确定,幽州统一了思想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落实。刘展在幽州开始按部就班地布置,做好对鲜卑人开战的战前准备。
进入五月,幽州就向洛阳京城发告急:鲜卑人大举陈兵边界,幽州受到鲜卑人的军事威胁,边界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幽州军队已经开始集结,做好迎战的准备。
这个时间段,洛阳的形势非常紧张,甚至可以说乱作一团,谁还顾得上遥远的幽州。
此时,为了争权夺利,何进集团和十常侍为首宦官集团双方争斗激烈,你死我活。
至于幽州的死活,根本没有人理会,告急发出去以后,从此杳无音信,洛阳朝廷没有任何回复。
不过,也不是没有任何影响,洛阳的人都知道了,鲜卑人要进犯幽州,战争一触即发。
鲜卑人真的很悲剧,原本以为坚持到冬天,幽州人就会按照常理撤兵了,他们连越冬的给养等最基本的准备也没有。
一场寒流南下,大雪封闭了整个草原,布置在边界的军队可遭罪了。这场大雪将他们这些军队困住在了边界上,吃饭、取暖都成了问题。
熬过艰难的冬天,终于迎来了当大雪融化。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边界上的鲜卑人几乎十去其二,怎么一个惨字了得。活下来的人虽然很幸运,但是,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大多数人已经疲惫不堪了。
还有更严重的事情,部落的鲜卑人,几乎所有青壮年都上了前线,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尤其是这个冬天的严寒,损失不可谓不大。
鲜卑人的日子很艰难,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再这样折腾下去,别说是打仗,以后,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这种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必须想办法解决。
轲比能的使者来了,携带着大量的珠宝、美女,期望幽州化干戈为玉帛,能够从鲜卑人的边界上撤军。
素利的使者来了,同样也带来了大批珠宝和美女。
弥加的使者也来了,闕机的使者也来了,同样也是带着珠宝和美女。
看来幽州这位掌权者的口味,连周边的人都了解,大家不约而同的投其所好,以便解开眼前的困境。
珠宝和美女都收下了,鲜卑人送来的礼物不要白不要。
鲜卑女人的最大特点是女人细腰,而刘展有细腰癖,美女,尤其是细腰美女是刘展的最爱,所以,刘展也不客气,细腰美女统统的留下了,收进了自家的后院。
刘展这家伙收进来这么多的细腰美女,全部留在自家的后院里,这家伙美啊!在家里整整呆了两天没出门,以这家伙的德性,不用猜都知道干了些什么。
收了这么多美女,也不应该自己独吞吧?呵呵,刘展的那些手下已经明确表示,坚决不再要刘展的奖励了,再好的美女也不要。
别人可不是刘展这个怪物,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家里还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妾,搞得众人一个头两个大,不是一般的头疼。所以,刘展只好勉为其难,自己消化了。
既然收了人家鲜卑人若干礼物,刘展这个幽州牧怎么着也得给人家办点事情吧?
没有,田丰明确告诉鲜卑人,幽州是迫于无奈才陈兵边界的。往年,总是有鲜卑人侵犯边境,虏掠大汉边民,幽州的边民吃尽了鲜卑人的苦头,刻骨铭心啊!
没办法,幽州只好派兵防备鲜卑人侵犯,没别的意思,也不是现在就要攻打鲜卑人,没见一年多的时间里,幽州的军队从没有攻击鲜卑人吗?完全是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
鲜卑人听了田丰的解释,想一想,也是个理由。以前,鲜卑人没少南下劫掠幽州的边民,现在报应终于来了。
问题是,幽州的军队陈兵于边界,幽州军队不撤兵,鲜卑人敢率先撤退吗?
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军队,万一鲜卑人撤退了,散兵于野,幽州军队再进攻,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拔除,鲜卑人拿什么来抵抗,那才是最悲剧的结果。
所以,鲜卑人很纠结,撤兵不妥,不撤兵,现在双方这样对峙下去,鲜卑人真有些承受不住。鲜卑人心里叫苦不迭,百般纠结。
一开春,幽州军队开始异动。大批军队开始集结,并向前线开进。军队最主要的兵力都布置在东部,就是原来扶余的地方。
此次行动,除了张郃与高览各领两万骑兵以外,以关羽所部最为强大,率领一万骑兵,五万步兵,十万奴隶军大规模集结。
张辽所部,率领两万步兵,三万奴隶军。
赵云所部一万骑兵,两万步兵,三万奴隶军。
尼玛,幽州又不是没有军队,鲜卑人这点人马根本就不够瞧的,为什么还要增加这么多奴隶军呢?这是因为幽州训练奴隶兵,已经有好长时间了。这些军队光训练也不行,还要拉到前线经受住战争的考验才行。
幽州经过了这几年的扩张,北击扶余、东灭高句丽、南灭马韩,甚至跨海征服矮人岛,俘虏了海量的异族青壮。
尤其是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从矮人岛捕获的奴隶无数,正在源源不断的向幽州输送。养着这些人总不能光吃饭吧?
于是,种田的、做工的大量使用这些奴隶,就这样还有富余的。使用量最多的大概是开山劈路、挖矿、开垦荒野、兴修水利等。
刘展不怕人多,把其中身体素质好的挑出来,组建了奴隶军。现在与鲜卑人开战,刚好经过训练的奴隶军派上了用场。
这些奴隶军分为好些民族,有身材高大的扶余人,也有马韩人,更多的是矮人。
身材高大的扶余人手持大盾,腰悬钢刀,身材矮小的矮人国士兵手握长矛,这种长矛比一般长矛要长一些。
就是这样一些各族混合起来的军队,大批开赴前线。
第一百五十一章大汉长公主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连续六十次打赏,感谢书友峰少、书友。叶no舞空,谢谢打赏!——————————一次,幽州军队与鲜卑人对峙,除了自己的军队以外,还使用了大量的奴隶兵。
这些奴隶兵成分很复杂,数量最多的要数矮人。狗奴国的人被安排当了各级小头头,负责管理这些矮人。
不过,这些奴隶兵的待遇也不错,首先,吃的就很好。打仗嘛,没有好体力肯定不行,营养跟得上才行。
在这个时代,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更何况还有肉吃。所以,奴隶兵普遍对自己的待遇很满意。
再一个,这么多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上去,都是轮流上阵,十天、二十天的时间,就被替换下来休假。
对于他们来说,休假是最值得企盼的。因为,回到驻地,有足够的女人服侍,随便你如何折腾。尤其是那些矮人,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竟然不怕被抽干。
幽州这里的态度很明确,只要造不出小矮人,你就随便造,爱咋折腾就咋折腾,没人会在意。
女人丑陋一点不是缺点,矮人只需要发泄。
这种生活很对矮人的胃口,打起仗来很凶残。打完了仗回到营地休假,对付女人也很野蛮。再加上伙食的质量灰常好,比起以前的生活简直就是上了天堂,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矮人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至少比在矮人岛的生活好多了。
一开始,幽州还担心这样多的奴隶兵不好管理,现在,一切证实了主公的管理手段行之有效。
奴隶兵虽然是便宜的消耗品,但是,其管理也是很头疼。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方法得当,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不提边界的对峙,刘展今天迎来了大汉朝的另外两个公主。
自从大汉朝的两位公主刘年和刘脩来到幽州以后,分别派人回洛阳变卖家产,腾挪资金,在幽州置办产业。
刘年更狠,把洛阳的一切都处理掉了,打算在幽州安家不回洛阳了。
姐妹俩少不了要给在洛阳的两个姐姐带信,把幽州说得天花乱坠,好似天堂一样。
两个长公主有些心动啊,一商量,开春以后过来瞧一瞧吧,权当出门游玩一次。于是,二人三月初就开始动身前往幽州。
幽州若是真像她们信上说的一样好,这对姐妹不介意在幽州也置办些产业。对于她们来说,花点钱不算什么,关键是幽州能不能入了她们的法眼。
黄金是带了一些,虽然不是很多。尽管如此,置办个宅子,却是绰绰有余。洛阳的产业,她们说什么也不舍得卖掉。
再说了,家里不是还有男人嘛,真卖房子卖地,也不是一个人决定的。
这一对姐妹也挺有福气的,介个时间段,刚好错开了洛阳的乱局。至于她们身后发生的事情,都是在路上的时间,至今她们还不知道天子已经驾崩。
长公主的仪仗,比起万年公主刘年差了一些,毕竟,刘年的爹是当今皇帝。
刘展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长公主刘华和刘坚,还别说,老刘家的女子还真个个都是美女。废话,人家皇室中人,娶老婆自然不会找丑的,多少代的遗传、进化,女子的模样能差到哪里去?
虽说,年龄要比万年公主刘年大一些,可是,常年的皇室生活,使得这些公主的一举一动,都透出一股雍容华贵。
一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