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此时,仍然停留在西班牙小岛的朱球,在得到米兰三连败的消息后,已经顾不上惊讶,那个喜欢玩“艺术”的雷东多,又带给他一个天大的惊喜,这回的惊喜来自他的经纪人——阿根廷人科内霍!
第033章科内霍的“接班人”
第033章科内霍的“接班人”
好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一个“全能”的巴尔达诺,已经让朱球如获至宝,而今,当雷东多的经纪人科内霍出现在朱球面前,自报名号时,兴奋之情自然无一言表。
科内霍何许人也?前阿根廷青年人队的教练。在朱球眼里,这个平庸的教练科内霍可不是一般人,他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大名鼎鼎的巴尔达诺。如果用“全才”来形容巴尔达诺的话,那么这个科内霍就是个将专长发挥到了及至的“专才”。
就是这个科内霍,最早发现了极具艺术气质和足球天分的雷东多,那年的雷东多不满8岁。不过,这还不是科内霍最值得称耀的“发现”,因为在发现雷东多之前,眼光独到的科内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区,发现了那个用脚颠着罐头盒,连过数人的天才儿童——迭戈*马拉多纳。就是这个平庸的科内霍,指引了一代球王的成长之路,仅凭这一伟大“发现”,两眼放光的朱球,就有种向他顶礼膜拜的冲动。
朱球没想到的是,这个科内霍居然跟着他的另一大“发现”雷东多来到了西班牙,还改行做了他的经纪人。
“这不糟蹋人才吗!要是说起做球探的本事,那两个所谓的‘高级’助手只够给他提鞋的份,可如果让这个科内霍做教练或是经纪人,那恐怕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吧。”刚刚代表米兰“签”下雷东多的朱球,又打起了他的经纪人主意。
“科内霍先生,不知您有没有兴趣来米兰工作,嗯,当然,我会向雷东多推荐一位顶级的专业经纪人。”朱球估计雷东多请科内霍做他的经纪人只是短期应急之策,长远来看并不合适。
果然科内霍与雷东多简单商量了一下,爽快回答道:
“这完全没有问题,我本人也希望能和费尔南多(雷东多)在一起。”
……
终于可以回米兰了,这次的特内里费之行,朱球是名副其实的“满载而归”,虽然雷东多留在了特内里费,他将继续为该球队效力到这个冬天,不过,去时只有没有美女帅哥三人组的米兰“特使团”,返回时已经增添了两名“重量级”人才科内霍和巴尔达诺。
朱球相信,自己“随意”扩大米兰员工规模的做法,一定能得到加里亚尼的认同,那个加秃子要是连这点识人的眼光都没有,早就被老贝总理扫地出门了。对于老贝这种商道政道通吃的传奇人物,想主要靠拍马屁取信于他,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加里亚尼的马屁只不过是一种娱人娱己的调剂,他能在米兰的高位混迹这么多年,那就是能力的体现,象他这样的铁饭碗可是凭真本事换来的。
兰妮丝大记者在见识了朱球施展的一系列手段,以及得到她完全没有料到的收获后,更加坚定了依靠花花公子“上位”的想法。当然,她的“上位”与那些“胸大无脑”的模特、明星简单的依靠球星出名出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那些除了美色和夸张的表现欲外,几乎一无所长的模特、明星们,只能依靠攀上名人这颗大树,让渺小的自己为更多的人知晓,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当然,这种符合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本身无可厚非,只不过,事实上这样“成名”的人本质上仍属于一种“附庸”品。
然而,名牌记者兰妮丝显然不属于这一类的附庸产品,事实上并不比花花公子的名气小多少的她,并不需要这么做。他所追求的“上位”完全是希望拥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功,他看好了贝卢家族二公子巨大的上升潜力,所以她千方百计的加入了以朱球为首的这个不断成长中的战团。或许,她与朱球之间只是简单的互相利用关系,或许也算的上互相扶持,看清了这一点的朱球并不在意,而有些疑惑的兰妮丝也选择了在疑惑中前行。
……
出现在米兰马尔佩萨机场的朱球一行人,收到“风声”闻讯而来的各路记者,成功的将走出贵宾通道的朱球等人“逮”了个正着。象《团结报》、《罗马体育报》这样大型报业的记者,看到一行人中没有焦点人物雷东多的身影,不禁略感失望,他们已经得到了米兰将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虽然传闻中的雷东多不可能马上加盟红黑军团,可猜都猜的到那个跟他有着莫大关联的新闻发布会,却没有主角的出席,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与大报记者的失望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个个小报记者兴高采烈的举起了话筒、疯狂的按动着快门,正如传闻中的那样,他们果真看到的花花公子和美女记者,手挽着手出现在众人面前。那种谈笑风生、亲密无间的表演,瞬间谋杀了无数胶卷。
加里亚尼的安排恰倒好处,趁着媒体追逐有关雷东多传闻的热度不减,米兰不失时机的在朱求回到米兰的第二天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又是一场大报小报、体育娱乐云集的新闻发布会。不过,兰妮丝所在的米兰体育报没有凑这个热闹,兰大记者已经在昨天晚上,与朱球的盘肠大战之余,轻松获取了雷东多新经纪人的独家采访权。
采访雷东多的新经纪人,之所以要取得朱球的同意,是因为这个新经纪人的身份实在特殊,她不是别人,正是朱球的“全职”秘书茜茜*马尔蒂尼。起先朱球是想请加里亚尼帮他推荐个经纪人人选,可谁知这个加秃子想了半天,居然告诉朱球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就在他身边!
朱球已经对全能儿童茜茜时不时冒出来的新才能见怪不怪了,可当茜茜把她那个印有“高级职业足球经纪人证书”的大本本,往桌子上那么一亮,想学学处变不惊的朱球也被吓到了。
不为别的,那个“高级”的名头实在太响了,放眼全欧洲,拿到“高级”经纪人证书也就是那么区区几十人,这几十个人当中几乎人人都开有球员经纪公司,他们的身份有点类似于那种买卖人口的大“蛇头”,除了一些重要的球星需要亲自管理外,一般只管理一下下面的小经纪人。
不过,茜茜却是他们中的“另类”,在这之前,她没有经纪公司,她手下经纪的球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的“表哥”——保罗*马尔蒂尼。感慨不已的朱球也禁不住多了几分惭愧,让茜茜做自己的秘书,实在是太屈才了,能得到茜茜这样的人才,真的是上天所赐!
……
新闻发布会由米兰的新闻官主持,朱球不太喜欢面对这么多鱼龙混杂的记者提问,主要回答记者提问的是技术部主管布拉伊达,在朱球看来,这样的记者招待会虽然很重要,不过也只是走个形式,即使面对记者们再刁钻的问题,老练的布拉伊达也能轻松应对……记者们一连串提问下来,举手提问的人数逐渐减少,发布会渐近尾声。年轻的朱球没得到太多的关注,不过也不是没有对朱球的一举一动“高度“关注的。就在发布会临近结束之时,不知道哪家媒体的记者,指明道姓的要法比奥*贝卢斯科尼回答他的问题:
“据我所知,贝卢斯科尼先生是除布拉伊达以外,米兰的另一位球探部门负责人,我的问题是,不知道贝卢斯科尼先生在经历了美好的西班牙之行后,下一站会是哪里?”
朱球没想到这个敏锐的记者会问他行踪方面的问题,他报着该来的终归要来的想法,简单平静的道出了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中国!
第034章抢滩登陆(上)
第034章抢滩登陆(上)
中国之行是朱球筹划已久的“旅行”计划,只是后来因为天上突然掉下来雷东多这块“馅饼”,而暂时推迟。
临行前,朱球与加里亚尼有过一次长谈,谈话的内容外界无从知晓,但加里亚尼身边的一些米兰员工都清楚的知道,这显然不是一次普通的谈话。加里亚尼的秘书清楚的记得,傍晚时分走进办公间的两位当事人,走出房间时,已是临晨两点。第二天一大早,米兰的财务主管,也在接到加里亚尼的一个电话后,成功接收了**E食品公司对AC米兰100万美圆的注资。
100万对于个人流动资产仅有400万的朱球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但这笔资金的“使用”权仍然归朱球所有,而且它换来了加里亚尼的一个承诺,一个可以在中国借用米兰的大名“便宜行事”的承诺。
同行的除了茜茜、兰妮丝两位美女,还有刚刚从荷兰归来的高级助手,以及火速办理好了工作签证的巴尔达诺。
国航的班机上,朱球终于又听到了久违的标准普通话,这是在他强烈要求下,以汉语初学者的身份,听到的空姐的声音。从前的他也没觉得飞来飞去的空中小姐们有多养眼,可此时“事过境迁”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那声音,那模样儿,那身段儿……这让已经在兰妮丝身上开了“洋荤”的朱球,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就算等红了葡萄绿了芭蕉,还是原来的好啊!
……
朱球的另一名高级助手,被朱球提前派到中国打“前站”,所谓的“前站”,无非是和有关人士沟通一下,增进下“感情”,不过,这也包括朱球委托他去弄的几张SC全兴队主场球票。
中国足球有两类人的水准称的上是国际“先进水平”,一是中国记者,二是中国球迷。球迷对法比奥*贝卢斯科尼这个刚刚踏足足球圈的花花公子,自然不太“感冒”,可媒体记者的反应可就不一样了,一个意大利总理的儿子,一个跟AC米兰俱乐部有着莫大关联的神秘男子,挖掘好了,这可是巨大的新闻卖点啊。朱球的到来,引起了记者们的疯狂追逐。
在首都机场,迎接朱球的自然少不了被他派来打前站的助手,可走出站口的朱球却发现,助手的身旁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他们共同举着印有“贝卢斯科尼”的大招牌。
茜茜的反应比朱球还要快,她提醒道,站在最左边那位姑娘,就是他们这次中国之行的中文翻译晓雨小姐,而最右边那位一身制服打扮的,她也不认识。
只见过翻译晓雨照片的朱球,倒是很快认出这个刚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海龟”女生,他从驻意使馆的王参赞那里听说了,这个年纪轻轻的晓雨,已经和中国驻米兰领事馆签定了正式用工合同。当然,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右边那位陌生的“接待”者身上,因为那身制服他实在太熟悉了,以前在电视就经常见过,那是一身标刻着中国女警身份的标志。当朱球将这一“发现”告诉身边的茜茜时,表情严肃的茜茜居然用她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无意间冒出一句很有那么几分“韵味”的中国式惊讶:原来是中国的警察姐姐呀!
“你好,法比奥*贝卢斯科尼先生,我是ZG公安部BJ公安局HD分局三里屯派出所民警苏清念,奉命担任阁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年轻靓丽的女警官苏清念说的是一口流利的英语。
刚才还在远远“打望”这个陌生女民警的朱球,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这个小胳膊细腿儿的小姑娘是被派来“保护”自己的,这可让他有点尴尬,自己堂堂的七尺半男儿,居然沦落到让一位身形纤弱的小姑娘保护的地步,这可有点说不过去啊!何况他在想,就是真派个人来保护自己的话,也好歹派个东北大汉或者西北猛男类型的啊。这次中国之行,贝卢家族之所以没有为他安排专门的保镖,主要是在他们看来,这次的行程完全是一次“安全”之旅,况且即使真的遇到点险情,朱球身边的茜茜,就是最好的保镖。
短暂的迟钝后,朱球还是礼貌性的用他精心准备的“结巴”汉语,与那位前来“保护”自己的女警官打起了招呼:
“额,警察小姐,我……我有自己的中文……中文名字,你可以叫我诸葛……诸葛球球。”
“好的,诸葛,诸葛球球先生,您也可以称呼我苏清念,您这边请。”女警官干脆的改口说起了地道的北京话,他与一旁的翻译晓雨一样,当听到朱球自报中文名号时,脸上不禁泛出一丝笑意。
虽然有了和中国人用汉语交谈的机会,可朱球还是觉得很不爽,他听说学汉语的老外们时常抱怨学会汉语太难,可他现在的感受却是,学“不会”汉语更是难上加难!
看着前方通道内已经让各路记者堵得水泄不通,朱球抱着几分怀疑向女警官询问道:
“嗯,那个,清念警官,你看这里这么多人,我们是不是换条通道出去?”
女警官只简单的说了句“跟我来”,然后就用实际行动指引了出口的方向,那不是什么另外的秘密出口,正是人满为患的那条通道。
跟在女警官后面,看着她用细小的胳膊,轻松的扒拉开阻挡他们前进的各路记者,为一行人开辟出了一条顺畅的通道。朱球想到的不是记者们的“无能”,他惊讶于那双细小的胳膊上爆发出的惊人能量:那一个二个立在那象堵墙似的,要推开他们得使多大的力气啊!
“中国的女警个个不可小视”,这是朱球的脑海里瞬间形成的意念,不过当他看到那位叫清念的女警官,将一个企图冲破阻碍近距离“接触”朱球的小伙,毫不客气的顺手一带,甩出去足有三米开外时,他的这种“意念”立刻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想到了一部电影名——中南海保镖!
第035章抢滩登陆(下)
第035章抢滩登陆(下)
大海是BJ某小报的“驻点”记者,他和摄像师大兵“驻点”的地方正是首都机场,他们的职责就是在机场这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定点守侯那些进出机场的“名人”,他们有个广为人知的称号——狗仔。
“大兵啊,你快看,那边怎么围了那么多记者啊?看清楚出来的是那个明星没?”
“我这不正看呢吗?……靠,一帮老外啊,不会是好莱坞那头过来的吧?大海,你外语好,快看看那个大牌子上写的什么?”
“哪呢,我看看……好象是老外的名字,被路?被路四可尼?贝卢斯科尼!”
“草!你小子少给我一惊一诈的,不就认识俩老外名吗?德行!”
“靠!大兵你小子是不是BJ人啊,贝卢斯科尼?那可是刚当选的意大利国总理啊!”
“不是吧兄弟,这么牛?”
“废话,这跟咱们以前守的那些个小明星,可不是一个档次的!得了甭废话了,赶紧地,我在前面开道,你找准机会给我往里冲……”
狗仔新闻讲究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狗崽们的夸张的想象面前,有关贝总理秘密造访中国的消息甚嚣尘上,类似“据悉”、“据知情人士透露”、“据小道消息传递”之类的“专业”词汇频繁出现,到最后许多国外的记者也不分青红皂白的加入了传递“假”消息的行列。这让朱球的中国之行一开始,就充满了喜剧色彩。
从机场记者们的围追堵截中成功脱身的朱球,坐上了他的专车,当然,这回不是从意大利空运来的法拉利,而是中国ZX为他准备的德国大众。他之所以没在机场记者的包围中留下只言片语,主要是因为,事先得到具体消息的主流媒体记者都在指定的地点守侯,而在机场的那些狗崽队面前,朱球还是觉得保持点神秘的好,省得随便说一句话都给你延伸出十多层含义来。
专车驶进了朱球一行人准备下榻的长城饭店,那里有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驻足守侯。朱球对这些掌握着绝大多数读者资源的主流媒体记者,可不敢怠慢。他在宾馆的小型会议间,一一解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请问贝卢斯科尼先生,你来中国是代表AC米兰的商业之旅,还是完全是私人性质的旅行?”率先发问的是一位北京青年报的记者。
朱球虽然有点奇怪北京青年报纸来的怎么不是那位“王大记者”,不过曾经对这家报纸有着特殊好感的他,还是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代表米兰而来。”
“那么,请问贝卢斯科尼先生,对于AC米兰几个月前输给BJ国安,对于意甲联赛的三连败,你有何看法?”这次提问的是《足球》报的记者。
朱球看出了这位记者的“不良”用心,他也索性打起了马虎眼:
“不好意思,这位记者先生,你说的那场比赛我没看过,不过我记得那时候米兰的大部分队员都在美国参加世界杯呀,至于联赛的三连败,我只是俱乐部的技术专员,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这三场比赛米兰没有问题。”
接着又回答了几个记者提问,朱球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正准备招呼ZX的接待人员结束这次简短的“招待会”时,接待人员却悄悄的提醒他,最好是回答一个CCTV记者的问题再离开。
还多亏了ZX接待人员的“善意”提醒,不然可就亏大了,那得少了多少在中国观众面前露脸的机会啊!
目光所到之处,那个浓眉小眼、饱经风霜,正举着套有CCTV台标的话筒,准备提问的记者,不正是传说中的“大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