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俏朔岣煌际榈哪谌荩枰尤胍恍ヽhā画,你有兴趣吗?可以给你版税的分成……你总不会拒绝恩人的一个小请求吧?”

苏晚愣了愣,她从自己这个从无交集的同学眼中,看到了一种坦诚而认真的气质,显然这个邀约不是一时兴起的安慰之语,男孩那清澈的目光让本觉得杨一的提议很不靠谱的女孩犹豫了起来。

“你写的这些东西……”不善言辞的女孩不知道怎么开口,如果按照杨一一贯的表现,她完全有质疑的权利,初中生写书出版,这未免太异想天开。

但眼前这一张写满了让人不忍释卷的文字的纸张,又确确实实摆在自己面前,苏晚不敢妄言这些文字的好坏,但是自己被深深吸引却是毋庸置疑的。

“我是真心想要找chā画师,但是那些专职做这个的,身价太高我请不起!”杨一此举有帮苏晚找理由的嫌疑,不过却也是真心想要丰富一下图书的内容。

“要怎么画?”苏晚又恢复了一贯的面无表情。

看到苏晚勉强接受了自己的提议,杨一很聪明地直入主题:“这书计划在百万字左右,需要chā画的地方有一百多处……”

前世作为某知名网络社区煮酒论史版的特邀撰稿人,杨一对唐宋明三朝的历史尤其感兴趣,而其中最熟稔的,又属历来最受争议的宋朝,所以对于自己将要完成的作品也算是xiōng有成竹:“而这些chā画,我需要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截然不同?苏晚略带疑huò地摇头。

杨一咧嘴一笑,把写满了字的纸翻过来,又唰唰唰写了一段话:“你先看这个。”

苏晚接过纸张,在心底默默诵读着:“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苏晚还在慢慢咀嚼着这几段话,耳边又响起了杨一的声音:“这是以后要出现在书中的段落,你在用你的画笔描述它们的时候,要无奇之态,无藻之sè,无柔曼之容,无娴雅之气。寥寥数笔,豪宕磊落,真醇正大。能做到这些就很好了!”

苏晚的语文基础远不如杨一,等她终于nòng清楚杨一话中的含义后,不免又重新审视起这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男孩,在平日里想让她用这种目光看别人,那可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即便很多人一点都不在乎苏晚的看法。

寥寥数笔,豪宕磊落,真醇正大!苏晚皱着眉重复着,心中明白杨一的语言固然让人惊yàn,自己却未必能用画笔描绘出来。

“然后是另一种风格。”杨一又翻过纸张点了点婴儿黄疸那一段:“你画这些我恶搞的段落时,就尽量用Q一点,娱乐一点,夸张一点的画风。”

“Q一点”是什么意思,苏晚不懂,但是后面的夸张她还是明白了,说来说去,又是漫画风格的东西。

既然是人家写的书,那么就照办好了!只是,这个忽然之间变了一个人似的杨一,就这么有把握他的文字能够变现成散发着墨香的书册吗?

苏晚不知道杨一的信心来自何方,她虽然也隐约感觉到了男孩子和以往的大不一样,但是对于他的话依旧有怀疑。

只是平时一贯的沉默寡言,忽然追根究底实在不是苏晚的风格,于是穿着土气形象跌份的女生点点头:“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吧,我想尽快出版第一册,也好交上高中的赞助费!中考我可是没把握达到分数线的!”杨一挠挠头笑道:“明天把第一卷要画的内容要点给你?”

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后,苏晚毫不拖泥带水转身就走。

女孩渐行渐远,看不到蓬luàn短发和kù子上的油污后,那个背影忽然有了几分纤丽清冽的味道。

5。母亲,前世今生

回到老城区的筒子楼里,杨一的母亲杨敏正在厨房里忙碌着。

是的,杨一随自己母亲的姓氏,至于小时候的曾经用过的名字“侯易”,早就随着那个无良父亲的离去而被遗忘在了不知道哪个角落里。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到17年前的家中,可是每当杨一打量着近乎空无一物的客厅时,他的心头还是会涌上百般难言的滋味。

一个破旧的藤条沙发,对面那半拉子门坏掉的橱柜里搁着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十多平的客厅本来不大,但是在这寥寥无几的家具映衬下却显得开阔。

还有一扇门虚掩着,里面除了一张luàn糟糟堆满杂物的行军chuáng,屋子里再无其他。带着法国梧桐味道的热风从窗口灌进来,搅动得破旧chuáng单改造的huā布窗帘纷纷扬扬。

这是自己渡过人生前十五年的老屋啊!

似乎是听到了屋里的动静,正在做饭的杨敏有些疑huò地提高了声音:“是小一吗?小一你回来了?”

没等杨一回话,因为担心外人进了屋子而急冲冲从厨房里出来的杨敏,看到站在原地发愣的杨一,这才有些恼火地瞪了杨一一眼:“杨一你耳朵聋了,问半天你不说话,我锅里还有菜呢!”

这几天没少被母亲训斥,但是对于重生者杨一来说,这种以前最是头痛的抱怨,现在却有如天籁般百听不腻。

“这么大了还叫大人cào心,问个话也半天不回,真是急死个人!”

厨房里的女人还在嚼舌头,但杨一只是站在原地笑,有些东西,总是在重新经历一次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比珍贵。

当然,重生带给他的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比如以前一直刻意忽视的,母亲眉头时不时皱起的“川”字纹,还有每当她捡到单位或者亲戚淘汰的东西,嘴角绽开的一丝喜悦,那是穷人才能体会的幸福感,然而在现在的杨一想来却只能感到深切的悲哀。

金钱和物质,衡量幸福感必要却不充分的条件,杨一在这一刻无比的渴望。

……

不多一会儿,母子俩就上了饭桌,杨一在心里盘算需要加入chā画的章节,杨敏却又找到了其他话题:“杨一你复习的怎么样了?这次中考你要好点考啊,要不又要交高价那才恼火!”

虽然杨敏也知道了自己儿子和学校领导叫板,还一举为自己正名平反的事儿,暗地里也乐了好几天,觉得自己儿子出息。但只要一想到杨一的成绩,要强的单亲母亲就有些烦闷。

“没,有钱交赞助费!”杨一脑袋里想着别的东西,也就没注意自己说了什么?

“有钱?你哪里有钱?”杨敏奇道。

这下惨了,自己母亲可不是随便就糊nòng过去的家庭fù女,一个人拉扯大孩子的杨敏,可是有名的要强又精明的角sè,杨一脑袋里心思急转,最后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吃饭不能走神啊,这是何苦来哉!

杨一心中计算已定,趁着一口饭下咽的空隙,清清嗓子:“哦,是这样的,这事儿也该跟你说说。”

平时杨一大抵是有一说一,从来没有预先打招呼的情况,现在他这么一开口,杨敏立刻有些警觉,筷子一顿紧盯着杨一:“怎么,在外面闯祸了?”

杨一噗嗤一乐,多么经典的反应啊!

不过男孩还是强忍住笑,假装忿忿道:“怎么是闯祸呢,这么说吧……这段时间我在构思小说……也不算小说吧,就是科普读物,我给我们语文老师看过,他可是把这书夸上了天的!说是能出版呢!”

“马上就要中考了,你还有空分心?”杨敏当即就瞪起了眼珠子,单亲母亲的泼辣尽显无疑:“好好复习准备中考是正经,整什么luàn七八糟的!”

早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杨一眼珠子一转:“妈,我这是要出版的,到时候出版了,中考可以加分,说不定还能特招到越州一中,实验高中那些好学校……”

果然,极其奏效的一招,杨敏听了这话立刻就没心思吃饭了:“啥?还能特招?是不是啊?你写的什么东西,就这么招人待见?”

杨敏有些懵,她知道自己儿子从小语文基础就好,作文也没少拿过奖,但是还真不敢相信这个小子忽然就能写书了。

“真的,铁定能出版!”杨一直视着杨敏的眼睛,避重就轻,只提那些保准能实现的……至于特招什么的,嘿嘿。

杨敏没听出自己儿子言语中小小的陷阱,而是有一种被馅饼砸晕头的感觉:“写书啊,儿子,那可得是多有文化的人才能办的事儿啊!嘿!我儿子现在也这么能耐了?”

最后音调上提的语气词不完全是兴奋,也有些不敢想象的怀疑,杨一看着自己敏感的、要强的、朴质的母亲,想到后世那些对写书出自传趋之若骛的半拉子名人们,还有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低龄化网络小说,忽然觉得把出书看得如此神圣的老妈,很可爱!

这一顿饭,杨敏是在晕晕乎乎中吃过去的,到最后也没正常起来,中午临走上班的时候还兀自不放心地发问:“小一,你真能出书了?”

看到老妈这副样子,杨一心中好笑,又有些伤感:“真的,中考前就能搁上新华书店里去卖!”

“晚上想吃啥,老妈下班买回来,好好奖励你!”一想到自己就要成为作家的母亲,杨敏就有些稳不起,想要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明天就末端午了,到时候再说吧!”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个什么样子,杨一清楚得很,更何况在社会上漂泊的日子,他早已经习惯了省钱过活的日子。

“那怎么行!过节是过节,庆祝是庆祝,晚上给你做白斩jī!”杨敏麻利地收拾了万碗筷,喜孜孜地出门。

……

下午杨一干脆没有去学校,而是跑去了越州大学的图书馆。

虽然整个大宋的历史主线都在杨一的脑海里清清楚楚的铭记着,前一世里他在煮酒论史的版块发表的特约稿件,三分之二以上也和宋朝历史有关,但人脑不是电脑,总有一些记不清楚的历史事件。

除了这些小细节,至于对模仿《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解读模式和写作手法,杨一可是信心满满。2006年天涯社区的明月门事件,他就是亲历者之一,事后对于全套图书也细细品读过,且抛开对这本书褒贬不一的评价,就杨一自己来说,他是相当喜欢这套图书的。

更何况还有实打实的销售成绩摆在那里。

再加上杨一在模仿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无数后世的网络流行语和新奇桥段,在抓读者的眼球这方面,已经是老手的杨一简直可以打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包票。

从赵匡胤幼年开始,一个个故纸堆中的人物迎面走来,串联起一件件或金戈铁马,或儿女情长,或bō谲诡诈的故事;美轮美奂的宫殿变为残台断瓦,昔日的忠臣英雄与jiān诈小人一同长眠在荒冢……从生涩到流畅,从构思好几分钟才落笔一段文到洋洋洒洒就是千多字,杨一根本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心沉浸在了写作大计中。

直到临近学校放学的时间,杨一才抱着厚厚一叠资料和下午完成的稿件回家。

而就在他回家后,满怀成就感地看着一桌子的稿纸时,家里的门却被狠狠推开。

“杨一,你搞得好事!”几乎是撞进屋子的杨敏,一进门就用自己最高的音量怒吼着,几乎是气急败坏了,就连在单位和一直不对眼的门房婆娘骂街的时候都没有如此jī烈过。

看到老妈动了真火的样子,杨一心中下意识一紧,有些mō不着头脑。

中午走的时候还好好的,这怎么晚上一回家就这样了?总不会是知道自己翘课了吧?

哎呀,杨蔓!

那个记忆中一直不怎么看得起自己的丫头,不过她和自己又不是同一个班,怎么会……

懒得多想,原本绷紧的心又放松下来,看着又急又怒一脸失望之sè的老妈,杨一拍拍只能勉强坐两个人的沙发,很是气定神闲:“坐。”

儿子这幅老成的模样,倒让杨敏一时半会有些愕然,随即更是冒火:“你还不得了?下午逃课了你还一副稳稳当当的样子?”

杨一毫不畏惧地直视着老妈的眼睛,视线相交,没有半分的躲闪和愧疚,一秒、两秒……半分钟,直到杨敏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才把自己的考虑慢慢讲述出来。

看着儿子一脸的诚恳,还有认真解释的语气,完全和以前一说两句就低下头不言不语,却满脸不服气的样子判若两人。饶是杨敏有一肚子打好的腹稿,现在半句也说不出来,半晌后才往后靠在破沙发上,长长叹了一口气。

“你知道不,儿子,下午我跟你王妈妈说起我儿子要出书当小作家的时候,你那个二姨听了怎么说的么?”杨敏有些失神地瘫在沙发上,和中午比起来,整个人就像是被抽了魂一样,毫无半分神采。

自己的二姨?杨蔓的母亲?杨一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的中年女人形象,一时不知道接什么话。自己的这个二姨,平时对她的姐姐几乎没有好脸sè,说话动辄就尖酸刻薄yīn阳怪气,连带看自己也是满脸嫌恶。

但是又每每在母子俩过不下去的时候还能拉上一把,却又少不了满嘴的闲言碎语。

“她说……”杨敏也没有指望儿子接话,没有焦距的目光看起来很是憔悴:“你儿子现在**的很,说不去上课就不去上课,原来是躲在家里当大作家!当时周围一圈的姐妹工友啊,可是都听到了!儿子,万一你这个书要是出问题了别人说不行,你让妈妈以后在单位怎么抬头做人!”

杨一有些无言以对,事实上即便他对那些还未成书的文字信心再大,老妈现在愁容满面不停叹气的模样,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母子俩在漫天的霞光中无言对坐,谁也没有心情提吃饭,直到满屋的金红sè渐渐褪去。

“妈!自作主张逃课的事情,是我不对!”最后还是杨一先开了口:“这些年你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养家,里里外外的大小事一个人包圆,让你受累了……”

杨敏瞄了一眼儿子,不知道他是说真心话还是想逃过惩罚,心情很是复杂,也就没有接话。

“但我写书这个事情是确确实实的,能出版也是稳稳当当,就是因为想在中考前搏一把,看能不能通过这个书造成点影响,我才这么着急。到时候就算不能特招,起码高中学费是不用发愁的。”

作茧自缚,何苦来哉。

“什么事都跟你想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听到儿子这么说,杨敏又气急起来:“到时候要是特招也没希望,分数也上不去,我看你这辈子就废了!”

怄了半天气,还从来没有说过这么重的话的杨敏又觉得自己有些失言,长叹了一声强打起精神道:“算了不说了,你逃课也逃了,再说也没用!到时候差分数要交钱,也只能去找你姨爹他们。”

为了儿子,求娘家人求妹夫这种事,杨敏也没算少干,只不过做多了以后每次都要遭人白眼而已。

杨一苦笑,自己这个年龄,果然是很没有说服力啊。只好摇摇头,把这些天码出来的稿纸拿了出来,推到老妈的面前。

“什么?”杨敏有气无力地扫了这个让自己又疼又气的儿子一眼。

杨一倒是口气笃定:“看看再说呗!”

6。没有发言权的伯乐

自从给杨敏看完了《宋朝那些事儿》的第一册第一卷,单亲母亲就不再满口责怪杨一。

她只是初中读到一半,然后就因为XX大革命耽搁了求学,然后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伪知青”,所以她不像儿子那样信心满满,坚信这本叫做《宋朝那些事儿》的书能变成铅字。

她就是单纯觉得,儿子写的这些东西还真tǐng好看的,就连她这个对历史完全不感兴趣的中年fù女,都有些手不释卷。

于是到了这个份儿上,再加上杨一每每说到这本书前景时候的那种笃定,杨敏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放任儿子回家后就把课本扔到一边的做法。

十多二十天的功夫一晃而过,杨一这些日子倒是再没有翘课。每天从一到学校就开始赶工,一直埋头奋笔疾书到晚上万簌俱静看不到几家灯火,几乎每天万字的速度,终于让他在中考后的第二天赶出了《宋朝》的第一卷。

这已经是他的极限速度,毕竟这是一本重现历史的文字,哪怕是以札记的形式和戏说的口气书写下来,也依旧大意不得。每每在有争议的历史疑点上,杨一都要查阅无数的相关资料,然后选取最为可信认同度最高的一种说法置入书中,并且还将其他的说法记录在当页的释疑栏中供人参考。

这才有了凝聚着杨一心血的《宋朝那些事儿》的问世。

六月末的夜晚,已经没有了沁人的凉意,窗外传来时有时无的虫鸣,倒是很能平息心头的燥热。杨一róu了róu酸胀的眼球,自嘲地咧嘴笑——抄书都抄得这么辛苦,我怕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然后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在结尾郑重其事地写上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