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拖延下来,宁愿坐冷板凳的人也就越多。

李政夫轻轻咳嗽一声,解除了伊藤信重的尴尬,低声道:“我去解决直升飞机的问题。争取在一天内找到零件。”

伊藤信重“嗯”了一声,让手下再去催促挪威勘探队。

外包公司只是为了钱而工作,在不违反合约的情况下,他是没有斥责权力的。而且北欧的公司非常偏执,说不干活就真的敢违反合同。经常做国际业务的伊藤信重不愿冒这样的风险。他不出面,也是留着说话的余地。

第二天。

经历了忙碌的协调后,挪威勘探队终于出发。他们的许多装备要等直升飞机运输,但也不能所有的装备都交给直升飞机。不仅是成本高昂,直升飞机的数量也有限,尤其是大功率的重型运输直升机,非得找俄罗斯军方才有办法。

望着外面堆积如山的装备,伊藤信重和李政夫商量道:“苏城似乎亲自去钻井了,如此一来,他们的速度肯定不慢,我们也应该考虑派员去监督,以尽可能的加快速度。”

李政夫听出他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去,立刻说道:“挪威勘探队的技术先进,进尺速度肯定会超过中国钻井队,如果想让他们加速的话,不如给出奖金。”

“奖金可以,但实地监督也有必要。这是此次竞速勘探的核心环节,不能有任何的失误。”伊藤信重盯着李政夫,他所在的伊藤商社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规模远超新马集团,双方所占的股份是相同的,公司隐性实力则决定了两方高官的地位。

“我推荐新马集团的技术副总监邵思汉。”李政夫一咬牙,把老好人邵思汉给卖了。

在临时营地里,适合去井区的高管不多。伊藤信重没想到还有一个,也无所谓的道:“那就派他去吧。第一口预探井的速度一定要快,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完井后就能见到油。勘探图最多一周就能完成,到时候,我们再决定第二支钻井队。如果预探井的结果好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第二次分析,追上大华的速度。”

李政夫也不多说什么,转头就去找邵思汉了。

作为工会代表,邵思汉要求的劳动保护几乎超过了新马集团的后勤极限,以世界级的装备和千万美元的佣金请来的勘探队,速度竟然比大华实业的人海战术慢了一周,这里面有邵思汉的原因。

李政夫觉得,这样的道友,死一打也不值援救,让他自己去西伯利亚的井区谈劳动保护去吧。

同一时间,1105终于挣扎到了预定位置。

100多名钻井队员,没有休息的时间,立刻按照计划,分成小队工作。

队长李仁军胡子拉碴的钻出重卡,就高声道:“所有人都紧着组建房子,这是首要工作。老王,你找两个人,把水烧起来,热热的开水。”

他一边指挥一边给苏城解释道:“我们在东北的时候也是这样,零下30度在户外,是要冻死人的。也不能一直住在车上,休息不好,柴油也不难弄。”

“您有经验,我听您的。我就是你的一小兵。”苏城温润的笑着。做了4年多的老板,他要是还不会表现礼贤下士的那一套,早就被社会给淘汰了。

两天时间里,李仁军也熟悉了苏城的作风,客气了两句,就放开膀子干了起来。

体力劳动总是容易让人的思想单纯,军队和工厂的风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工作环境所早就的。不像是城市里工作的人,做勘探和钻井的工人一向都有良好的决断力。婆婆妈妈的墨迹,是难以在野外环境下工作的。

虽然着急进行钻探,苏城还是抑制住了“指点江山”的冲动,一言不发的把自己当作一名小工人,随着1分队做事。

提意见容易,做事太难。

传统往往不是最好的方法,却极有可能是最不坏的方法。

在西伯利亚这种地方,晚上的温度降到零下30度稀松平常,零下40度都不稀罕。此等温度,不一定能滴尿成冰,但要想在户外上个厕所,还是非常考验技术和胆量的事。

没有房屋就开钻,感觉上节省了时间,风险却很大。在没有准确的卫星云图支持的情况下,长期睡在车里不光难受,而且危险。

首批3间房屋搭好了,李仁军立刻组织人手开始挖水井。

苏城抑制着强烈的好奇,和另外几个人一起,半机械化半人力的刨开冻土,累的满头大汗。

挖了三四米的样子,苏城手上的凿岩机猛的一松,声音也大不同了。

听到声音,李仁军马上跑来看,用手抓着土捏了捏,笑道:“还行。比咱们东北的冻层深了点,也还行。”

苏城不禁问:“这是用来做什么?”

“做水井。”

“水井?不会冻住吗?”

“东北老乡有句俗话,叫冻七不冻八。就是说八尺以下就不冻了。我们以前开钻的时候试过,挖到地下3米,盖上保温盖,水井基本不冻,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通一根暖气管。”李仁军的话里有点高兴。钻井是需要水源支持的,没有水的话,钻井都开不起来。

苏城微微点头,笑道:“李队长腹中有乾坤啊。”

李仁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道:“我就是经验。15岁工作到现在,小30年了。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找老工人和技术员问,以后又常年在井队,这次出来,少说半年不能回家吧,见不到老婆孩子,那就琢磨钻井呗,这荒郊野外的,胡思乱想可不行,你得有点爱好。”

苏城觉得应该笑,莫名其妙的笑不出来。

第三百七十三章完井

“铛铛!铛铛!”

朦朦胧胧中,苏城耳边有锣鼓声响起。

几秒钟后,他猛然掀开了被子,被冻的一缩的同时明白过来,这不是做梦。

钻探队长李仁军的嗓子,比他手上的破锣还要破:“大风沙,压沙袋!大风沙,压沙袋。”

苏城还没醒悟过来呢,一个帐篷里的三个人,全都一跃而起,乱糟糟的穿上大衣,就开始检查野营房四周的铆钉,并将中间充当桌子和床的沙袋搬过来,堵在不牢靠的地方。

“呼呼”的风声,不知什么时候变的尖利起来。

苏城再听李仁军变尖的喊声,明白过来,低声道:“有大风?”

“听声音是,鬼地方!”老冯迅速穿好衣服,又将被褥等东西整理起来,掀开地面上的一块木板,露出下面黑洞洞的土坑,简单的铺上塑料布,就将被褥全都扔了进去,并对苏城道:“苏董,你先下去。”

板子下面是一个一米多深的坑,平常当地窖使用,这种大风天气,则变成了一个安全的放风洞,就算有大风能吹走房子,也没可能把坑里的人给吹出去。

地窖很小,要恨勉强才能装下4个人,苏城坚持的摇头,道:“我帮你们一起收拾,然后一起进去。这么小的黑窝子,我可不想一个人呆。”

“你先下去,我们收拾好了,再下去。”

“四个人快。”苏城说着打开一个方便面箱子,将茶杯牙缸等等物品,都扫了进去。

老冯也不再勉强,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他们把野营房立在土丘的背风处,理论上还是安全的。不过,西伯利亚平原的土丘总体而言都不大,钻井队也不能将营房设在距离井站太远的地方,因此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

最重要的是,大家对这里的环境都不熟悉,具体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大家心里都没底,要说不害怕,那是假话。几天前的一场大风,就掩盖了一辆卡车,谁知道今天的大风天气的结果会如何。

几个人动作迅速的完成了整理工作。将东西丢到土坑内,然后全都跳进了坑中。

此时,外面已经有噼里啪啦的声响,那是土疙瘩砸在营房墙上的声音。

坑里黑洞洞的,被褥等软和东西裹上塑料袋,放置在了最下方,四个人或蹲或坐的蜷缩在下面,一只手使劲的拽着盖子的把手。

即使风再大,只要上面的保温盖不坏,人就不会出事。

苏城的眼前一片漆黑,只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越来越大。

一会儿,老冯痛呼:“娘的,乱摸什么,扯到我的蛋了!”

“哎,我找今天下午煮的那颗鸡蛋呢……”窝在中间的小刘有点委屈:“本来准备明天当早餐的,这阵饿了,想着吃了算。”

老冯用鼻子出气:“还不松手!”

下半夜,风雪渐去,四人朦朦胧胧的睡了两个小时,待天明就打开了门。

门外,堆的整整齐齐的是半米厚的雪,又白又亮,晃眼之极。

老冯给每人分一把铁锨,道:“给老黄开门去。”

“开门?”苏城诧异的跟在后面。他知道老黄是副队长,也管生活和后勤,是1105队的大账房。

“老黄住的那个野营房门朝外开,说是省地方。这么大的雪,肯定推不开了。”他指指脑袋,道:“南四厂的人,这里有问题,省个屁的地方,这是我们一起出来了,要是老黄一个人,捣不坏房子就得死里面。”

门外半米厚的雪是连绵不绝的,堵住了再想推开就太困难了,所以野营房出于安全考虑,要设计成向内开。

这是简单浅显的道理,但在90年代,不是每个产品厂商都能考虑到所有那些简单浅显的道理。此时的国企正处于一种拍脑袋生产的状态,以前的时候,他们是借助各地研究所和设计所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设计和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来袭,不知所措的工厂往往为了省下设计费,采取一抄了之的措施。

设计院的研究员做了图纸也没人要,自然不会认真做搞设计。有的人为了评职称,也就不加论证的画图出来,往期刊上一发表,就算完事。

得到这些图纸的厂商往往是如获至宝,找几个技术员照猫画虎的修改一下,就开始生产。结果自然是问题重重。

由于是抄的,设计者无责任,生产者无能力调整设计,以至于蠢蛋设计充斥全国,钻井队收到一个向外开门的野营房,着实不用惊奇。

看老冯他们的样子,似乎也是习惯了。

老黄的野营房建在几百米外的另一个山丘下,门前果然也堆上了厚厚的积雪。

苏城等人到的时候,和队长李仁军一个房间的另外两个人早已到了,正笑嘻嘻的铲雪聊天,里面的老黄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唱着歌:“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

在西伯利亚的大雪中,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自有一股豪迈之情落入心间。

苏城微微一笑,也俯下身子,开始接力铲雪。

6个人一起动手,几分钟的时间,就将门前的积雪弄干净了。

老黄在里面轻轻一推门出来了,先是向苏城笑笑,然后使劲一脚踹在门上,骂道:“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

老冯“嘿”的一声,笑道:“你能把它怎么样?将就着用吧,哥几个,再去看看别的营房怎么样了。”

老黄的野营房还是崭新的,门是直接做在外面的,想改成向离开,工作量不小。苏城摇摇头,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充满了佩服。同时对钻井工人也充满了佩服。就是这样的设备和工具,大家仍然能笑嘻嘻的工作,殊为不易。

换成欧美国家的工人,要是碰上向外开的野营房,愤怒之后,估计能把肺给笑出来一场诉讼官司打下来,工人得50万回家休息,律师得一百万回家买车,石油公司耗费三五百万以后,再找设备公司的麻烦,国家顺便得到近千万的GDP,好似皆大欢喜的局面。

“嘭!”

老黄又踢了一脚门,也拿出铁锨,道:“我陪你们看看去。”

7个人排成一条长列,深一脚浅一脚的将营地走了一遍,再去井站的时候,李仁军已经指挥着人马开战了。

老黄一声不吭的哼着歌,向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去,心态轻松的很,好像刚才被关在野营房里的不是他似的。

苏城不会做钻井的技术工作,就去看挖出来的保温井,又检查临时的管路,保证钻井的时候有水用。

他的董事长身份,来井站的头几天还有人关注,最近几日,大家习惯了,也就把他当作一个特殊点的工人看待了,工作什么的照旧要有。

其实,呆在荒凉的南2号井,除了工作和聊天,也就没什么娱乐活动了。晚上虽然有灯可以看书,但天气实在寒冷,呆在营房里也不会舒服多少。

苏城已经从后方紧急购买调运了一批睡袋,但要运到南2号井来,少说要十几天时间,他至今都没见到东西。

此时第二组钻井队也启程出发了,想来第三组钻井队出发的时候,能带上睡袋。

“950米!”老黄高吼了一声,将闷头工作的工人都给唤醒了。

按计划,南2号井将在1000米深度开始取心。而取心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南2号井的命运。

苏城没有干扰李仁军的工作,而是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等待队长的命令。

在嗡嗡的电机声中,李仁军亲自记录泵压、泵量、钻压、转速……周围人也都紧张的忙碌起来。

苏城反而松手站到了一边,安心等待结果。

众人有条不紊的工作,李仁军更是跑前跑后的忙碌,再没有时间管其他的事儿。连续取心是相当考验技术和设备的,也不是随便拉出一支钻井队就能胜任。

苏城经过后世的学习和经验,知道地质研究对钻孔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早就安排大华实验室研究了相关技术。1105队采用的连续取心技术,就来自于大华实验室,包括了一整套的技术规范,以及相适应的取土器、套管等工具。等再过几年时间,济柴还会做出相适应的钻机,从而令整个取心过程国产化。

1105队用的活动取土器的活动头的一端与钻杆连接,另一端与取心钻具连接,通过在岩心管顶部形成真空,将岩心取心至地面。

李仁军做好了准备工作,立刻下令取心。

这项工作持续到了傍晚,总共取到了340米的岩心,陆续见到了20多个含油显示层,厚度超过了40米。油砂的颜色也很漂亮,是饱满的棕黄色,闻起来有令人振奋的油气味。

要不是还有工作,大家就要欢呼起来了。

李仁军振奋的问苏城:“完井吗?这个样子,出现工业流的概率很大。”

石油勘探井的4个步骤,分别是取心、电测、固井和试油。一旦完井就将进入试油的状态,若是能够产生工业流,勘探过程就可以宣告大功告成了。

按照秦世维的计划,1000米开始连续取心,一旦发现油气反应,就要完井试油,以尽量节省时间。

苏城此时突然有点犹豫。

秋明油田是个世界级的油田,关于它的信息,苏城知道的也比较多。就深度而言,2000米以上才是它的主要油层。

现在不过1500米左右,立刻完井是否能得到工业流?

苏城心里挂上了问号。

第三百七十四章含油层

“苏董?完井吗?”李仁军再次催促。20多个含油层,就意味着能试油20多次,有极大的机会产出工业流的。

当然,产生含油层的原因很多,也不是见到油层就能见到石油的,大多数时候,即使是产量很高的油区,也不能保证试20个含油层就能出现一次工业流。运气不好的勘探队,工作三五年时间,也不一定打出过工业流。

但是,眼前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油砂的表现和含油层的厚度都非常不错,如果不是因为这是第一口勘探井,李仁军自己就会命令完井的。

但在一次石油勘探中,第一口勘探井往往要打的深一点,以充分的了解地层的结构,以及油区的地质状况。专业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连绵不断的取心,就能了解到地下情况,这是相当重要的勘探步骤,李仁军不能轻易的改变它。

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效率之间,苏城犹豫片刻,抬头问:“晚上能继续钻井吗?”

天色已晚,与其此时完井,不如再争取十几个小时的钻探时间。

李仁军想了一下,低声道:“昨天晚上是起了大风的,今天晚上会不会有风不好说,我晚上亲自值班开钻。”

要是速度快的话,十几个小时能打好几百米的深度,稳稳的超过2000米深度。这样一来,这口井试油的时候,其他油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地质信息的支持,能够加快总体速度。

苏城拍拍他的肩膀,道:“好,我陪你一起。”

李仁军一愣,马上摇头道:“有我值班就可以了……”

“既然来了井站,我就不是来躲清闲的。”苏城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交给他。晚上的大风确实可怕,但只要注意一些,也不会有实质上的危险。只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钻井,有些太辛苦了。

李仁军口拙,也不懂劝说的方法,只能默默点头,然后督促着大家加快速度。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天上明亮的星也越来越多。

是一个晴朗的夜。

翌日,1105度开始完井固井,同时,苏城也通知了临时营地,让几名技术专家都来支援。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试油既讲技术又讲运气。有时候,油井下面明明就是油层,但就是试不出油。油层被污染,压力不足等等,都会让本该喷射出来的石油沉静下去。

深埋在地底的石油,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