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空冠反而有些惊讶:“没想到秋明市还挺精神的,咱们的企业,要是都能像大华实业一样,早就走出国门了。我听说,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挺关注这边的。”

大型企业想要走出国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苏城一点都不奇怪的道:“他们的问题是国企身份,政治因素,和他们自己没什么关系。真要走出来,也许还要几年时间。”

“嗯,前两天谈到国企,有人的观点和你一样。苏董也许还记得,和咱们一趟飞机来的焦国平。”司空冠似乎并不知道焦国平和苏城一样,是周老的幕僚,因此还介绍了两句。

苏城自不会解释,点点头问道:“我在飞机上和他谈过,焦国平似乎去乌克兰搞建交谈判,他到俄罗斯来了?”

“前几天到的,听说是谈判顺利完成。他是和那几个国内的朋友一起来的,大概也是帮忙吧。”司空冠的语气非常轻松。

苏城也就轻松的接话道:“你这几位朋友是什么身份?”

司空冠左右看看,发现没人注意这边,于是低声道:“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位是军区的老同学,前两年听说调到四总部了。”

“四总部啊。”苏城感慨了一句,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到了他现在的位置,外交部、国资委一类的中央部委,也许威慑力更大一些。四总部在军方自然是一等一的大部门,但大华实业和军队既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生意往来,属于井水不犯海水,大不了敬而远之也就罢了。

“老同学找上门,说是有合同请大华帮忙,我也不好推脱。你看看情况,能帮就帮,总不会吃亏。”司空冠见苏城神色不变,也轻松的笑笑,又道:“这家伙升职的速度奇快,说是级别和我差不多,但去的都是实权部门,呵呵……”

言下之意,自然是背景深厚。

苏城微微颔首,然后从俄罗斯中小学生组成的欢迎队伍前走过,又和秋明市的政府官员虚与委蛇一番,答应了几个赞助项目,这才招呼司空冠上自己的车,前往酒店。

在空荡荡的酒店大堂,苏城一眼就看到了浓眉大眼的焦国平。

这家伙穿了一套双排扣的西装,脸上挂着和煦的笑,看起来好像毫无棱角似的。

但在苏城的印象里,他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性格的家伙,棱角只是被他的自负给掩藏了起来。

“焦国平。苏董你见过了。这位是刘明浩,我的老同学,如今在四总部工作。”司空冠上前两步,又给对方介绍:“苏城董事长和我刚到秋明市,马不停蹄的赶过来……”

苏城和对面的几个人一一握手,然后笑道:“听司空先生说是有合同要谈,不知是什么合同?”

“苏董咱们外面谈。”刘明浩说话快而利落,向前引了一下,率先走出了酒店。

苏城一愣,还没见过到酒店把人往外领的。

一行人直走到空旷的草地上,刘明浩才笑笑问道:“苏董知道咱们国家前两年,从苏联购买的苏27战斗机吗?”

“当然。”苏城心想,我在2012年听到的苏27,比1992年听到的还多。

刘明浩直截了当的道:“我们此行,一方面是要确定俄罗斯联邦会继续履行苏27的合同,另一方面,我们想购买苏27的生产线和相关技术。”

苏城忍住八卦之心,沉声问:“这方面,我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格鲁什科公司的夏米尔先生,您还记得吗?”

“虾米?斯科特油田股东之一。当然记得。”

“苏董能居中介绍吗?”刘明浩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些笑容。

第三百八十二章忆苦思甜

夏米尔给苏城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个过分谦卑的苏联共青团干部。他那熟练的弯腰拍马的动作,令许多中方人员都将之称作“虾米”,喻指直不起腰地的海洋生物。

苏城一脸的疑惑。刘明浩大老远的跑来,就为了让自己介绍虾米给他?有这个必要吗?

心里想着,苏城口中便道:“如果是夏米尔的话,司空冠先生比我熟,你们应该找他啊。”

司空冠是管钱的,性格又较为绵软,和每个俄罗斯商人的关系都不错。夏米尔和他的交往自然更多。

刘明浩嘿嘿的笑着,道:“也不纯粹是介绍。我们综合信息认为,夏米尔本人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希望苏董能够帮忙,敲定苏27的生产线合同。”

“夏米尔是什么身份?”苏城必须得问了。

刘明浩也不隐瞒,道:“他是马克西姆的孙子。马克西姆在克林姆林宫的影响力不弱,能够代表俄罗斯联邦的国防体系说话……”

果然是个三世祖,地位明显比二世祖弱的多。

如此看来,虾米同学只是人家看重的一个中介罢了。

苏27的生产线这种事,毫无疑问要俄罗斯最高层才能决定,它首先是政治问题,其次才是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刘明浩口中的马克西姆,既然是发挥“影响力”的人,那自然是没有决定权的。换言之,刘明浩是通过苏城认识夏米尔,再联系到他的爷爷马克西姆,继而影响俄罗斯最高层……这个弯子绕的真是不小。

苏城知道,国内最终是搞到了苏27和苏27生产线的。因此沉吟着道:“假如要我帮忙的话,没有问题。不过,具体需要我做什么?”

刘明浩和崔国平互相看看,然后咳嗽一声,道:“有些事情,我们不太好谈。马克西姆最近也有些避而不见。不过,我们听说马克西姆对苏董的印象很好。”

“对我的印象?”

“夏米尔在油田的股份,其实是马克西姆的。所以,我们考虑,请苏董投其所好,自然能够推动此事。”

苏城恍然:“你是想让我贿赂马克西姆?”

夏米尔的油田毫无疑问是贪污腐败的产物,俄罗斯虽然乱象频生,但能弄到上亿美元的油田,肯定要马克西姆亲自出面才行,说不定,他还借用了某人的声望能量。

如此看来,马克西姆肯定不是什么两袖清风的人物,刘明浩的想法也很正常。

石油交易的复杂程度是不逊色于军火交易的,但两者之间毕竟是有不同的。石油谁都能买卖,军火就不行了,透明度越低的买卖,黑金交易的地方就越多。用经济手段通过政治决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明面上,中国用采购大量飞机的方式,换取俄罗斯同意出售生产线,这其实就是对国家的行贿了。苏城在阿联酋和日本,都曾经遇到过想送钱都送不出去的情况。

不过,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被苏城当面捅出“贿赂”一词,刘明浩的脸皮都红了,尴尬的道:“就是想看看双方有没有合作的可能。苏董你是做企业的,也许不知道,咱们国家的空军已经落后世界一大截了,自主研制的10号工程困难重重,从美国购买新式飞机的计划也搁浅了,法国的幻影2000价高质次,俄罗斯的先进飞机,对咱们空军的现代化有很重要的价值。”

“不用解释,我明白。”苏城笑看了崔国平一眼,又问:“外交部也有参与?”

“我们得了解事情的进程,才好相应的做出判断。”崔国平和苏城是必然的对手,往好里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的关系,往正常里说,那就是一条街上的两个臭皮匠,和谐只能是装出来的。崔国平其实是不想跟着来的,但飞机生产线的事又太重要,是上级领导和上上级领导们都关心的问题。他不来的话,是很难交代过去的。

苏城没多说,脑袋转回来道:“你们想我怎么贿赂这个马克西姆。”

刘明浩被他说的无奈:“不是贿赂马克西姆,是谈论双方合作的可能。”

苏城摆摆手:“怎么做?”

“我们准备了一笔外汇,数额不大。另外,还可以看看马克西姆的意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货品,交给他在俄罗斯销售。”

这就是钱加货的模式了。苏城点点头,问:“多少钱?多少货?”

“10万美元。另外有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货品。”

“多少钱?”

刘明浩很不好意思的道:“10万美元是我能拿出来的最高数字了。就是这样,也还一路请示了好几位领导。”

“真不容易。”苏城叹息了一声,道:“这么大的事,你们就准备了10万美元……”

刘明浩很不好意思。焦国平呵的笑了一声,道:“要么苏董您添些?”

苏城脸色一冷,道:“我一个做企业的,添钱贿赂外国领导人,那是什么事?”

和刘明浩担心的地方一样,苏城即使做过贿赂外国领导人的事,那也不能说给人听,或者亮给别人看。他当面提出来,是逼着刘明浩交底,却不能把自己的腹部亮给焦国平。

刘明浩轻搡了一下焦国平,面对苏城笑道:“怎么能让苏董添。不管怎么说,先看看马克西姆的意思再说。此事若成,我欠苏董您一个两个大人情。”

他特意竖起两根手指,然后眨眨眼。

两个人情,一者是做贿赂马克西姆的中人,另一个,自然是让苏城不够了自己添的。

苏城缓缓点头,道:“我看看有什么能做的。”

刘明浩连说感谢。

苏城展颜一笑,道:“嘴上说的就不必了,谈到人情,我倒正好有事请您帮忙。”

刘明浩一愣,转瞬又笑容满面,问:“什么事?”

“大华实业正在争取秋明油区的油田合同。我们已经敲定了几个合同,剩下的还在谈判中,今天见到刘先生,我突然想到,是否能请您帮我们大华邀请几位有留苏经验的领导,级别越高越好,和苏联的关系越密切越好。另外,必须是党员。”

刘明浩以为他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此时一听,大为放心的笑道:“我们部里面,留苏的人就多的很。京城就更多了,你什么时候要?”

“尽快吧。”

“等我一天时间给你回信。”刘明浩的自信不是天上飘下来的。中苏关系最美好的50年代,苏联帮助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留学生,当时每年都有4000名以上的中国学生在苏联进行或长或短的学习。这些学生才是中国最根红苗正的海归派,基本都做过领导岗位,可以说全部满足苏城的需要。

大华实业以企业的身份,不好去邀请这些领导干部。刘明浩披着虎皮扛大旗,一封公函发出去,估计就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说话也说的非常大气。

只是焦国平不太明白的问:“你要留苏的领导做什么?许多人可是不好伺候。”

苏城不给他说,口中道:“总是有用。”

刘明浩才不管苏城要人做什么,只要他自己的任务能完成,那就全是满足。

没几天的时间,听说苏城已经开始和夏米尔接触,立刻就把人就给苏城送来了。

先期是3个人,两人是55年留苏的,一人是52年在苏联短期培训过的。三人都是副局级的待遇,在部委下属的实业单位做一把手。从政治生态来说,这三人的仕途已经算是结束了,但生活还是称得上滋润,尤其是其中一位做媒体领导的,手下管理着大量的无冕之王,依然有土皇帝的风范。

三人看在刘明浩的面子上来了,心甘情愿是称不上的,到了苏城设在秋明市的办公室,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焦国平陪同而来,颇有看戏神色的坐在边上,等着看苏城怎么对付这样3个雕塑级的老古董。

苏城暗笑两声,一挥手,就见杨明抱着三身裘皮大衣而来。

“西伯利亚太冷了,三位要注意身体,可别冻着了。”苏城说话间,将裘皮大衣给他们穿上。

“我们穿老棉衣就行了。”当中一人推拖着。

“您就当是工作服,你们的工作啊,需要这么一身衣服。”苏城这么一说,三个人就半推半就了。

又柔软又油滑的裘皮,怎么看怎么高档,三人摸着也都喜欢。

苏城接着又道:“你们帮大华工作期间,我们公司会照例安排五星级的酒店。假如当地的酒店水平不足,公司会将差价补贴给你们。对了,给你们的补助,用美元可以吗?”

“可以可以。”三人脸上都泛起了笑容。1992年的美元不能说是紧缺了,但仍旧很稀罕,如果以新婚准备做标杆来衡量的话,进口的电视冰箱和洗衣机,其豪华程度堪比后世的三环大三室,对老头子的吸引力更大。

两发糖衣炮弹打上去,老头子们就晕乎乎了,再和苏城说话,可谓是谈笑风生。

焦国平看的那叫一个生气。偏偏他不好开口说话,真是要憋出内伤来。

这厢里,苏城也说明了工作内容,对三人来说,根本没有难度,纷纷要求立刻开始工作。

苏城也不矫情,领着三人往会议室而去。

焦国平自觉的跟了上去,就见不远处的会议室里,坐了半屋子的俄罗斯人,正谈的气氛热烈。

三个老头子有苏城的授意,很快加入了进去。

他们不懂经济谈判,却都有留苏的经历。三人以大华的顾问出现,一人抓住一个前苏联的领导人物,先是忆苦思甜,接着开始回忆两国并肩走过的岁月。

激情燃烧的年代,立刻让这些前苏联人回忆起了他们年轻的岁月,再上谈判桌的时候,语气和口吻都不一样了。

苏城微微一笑,站到看的目瞪口呆的焦国平身边,道:“麻烦你通知一下刘明浩先生,我想好他第二件人情是什么了。”

“是什么?”

苏城瞥了他一眼,轻声道:“大华整理了一份我们需要的苏联专家的名单,想请刘明浩先生,帮忙接触。”

大华实业在苏联的能量依然有限,但要是有刘明浩的人马帮忙,那就是两个概念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复制资料

大华战略事业部,早在几年前就有调查整理前苏联的专家技术。不过,真到了苏联解体,想坐个火车过来就打包一车皮的专家,还是有重重困难的。

首先是人家苏联专家本身的意愿。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不光是中国人的狭隘思想,前苏联人也是一般的,而且只会更强烈。

和平演变不是说笑的,要不是热爱美国生活热爱到骨子里,苏联群众和党员也不会陪着戈尔巴乔夫玩什么休克疗法。所以,但凡有一点机会,前苏联人都是要奔着美国和欧洲去的,某些通过解体赚到万贯家财的苏联人,宁可放弃俄罗斯的产业也要投奔美国,此等毅然决然可见一斑。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哪个苏联人会把中国选择做目的地的。1992年的中国,城市里虽然是解决温饱了,但生活质量还是谈不上,城市建设别说和美国欧洲比较了,较莫斯科也没有多少优势,完全不符合苏联人民的追求。

论及年薪待遇,美国的公共科学家拿着数万美金的薪水,公司研究员拿着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美金的薪水,中国企业的平均年薪福利算到一起,也达不到1000美元的标准。

即使是大华实业,也不能因为某人的国家是前苏联,就贸贸然的拿出10万美元的年薪和欧美企业对拼,那样做的话,大华实验室的中国研究员要不要提高薪水?假如把中国的人力成本拔高到美国的程度,那大华实业除非再找到一个百亿吨的油田,否则只有等死的命。

另一方面,并非每个苏联专家都是真正的专家,一个项目组内,有价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两人,剩下的研究员只是懂技术的实验室工人而已。把他们带回国,加上一个语言不通,效果也许还不及一名中国研究生。

至于有名有姓的苏联专家,早在大华战略事业部做名单之前,就上了欧美国家的名单。什么贝尔实验室、英特尔、德州仪器,又或者哈弗耶鲁,不等苏联解体,就到莫斯科公然抢人了。在戈尔巴乔夫的卖国软蛋思路下,以学术交流等名义“流亡”海外的苏联专家不在少数。

大华实业真要是摆明车马的争夺,哪有丁点的机会。

也就是这种时候,苏城才能体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满世界的邀请华侨华人的心情。若非同种同源的血脉相连,谁会陪着你玩百废待兴的游戏?看看黑非洲国家就知道了,由于殖民时代没积累,全国说是只有两名工程师就真的只有两个工程师,此等状态下,想要跨越式发展谈何容易。

苏城交给刘明浩的名单,也就特意避开了知名的苏联专家,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身上,更准确的说,他的目标是研究所的资料,而不是研究所的人。

“带枪投降”是国民革命时期就有的优良传统,到了90年代,也不能说抛弃就抛弃。

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研究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所有能源技术,同时也研究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历来有着相当的积累。如果阅读八九十年代的中文相关材料,仍然能看到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的影子。甚至有一些前苏联的翻译作品,直到21世纪仍然摆在能源相关工作人员的案头。

按照苏城的要求,不光是研究所的人,还是研究所人员的亲戚,能带着资料出来的,就可以得到美元和实物报酬,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还能享受全家移民的政策。以苏联目前的技术管理水平,愿意且能够轻松逃出火坑的人不在少数。

唯一可虑的是这种行为有点商业间谍的性质了。苏城此前没有实施,既是担心泄密,也是因为手下没有合适的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