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杨凯明的申请提交上去,因为涉及到徐子陵,朱刚也给不能马上给他们批复,毕竟徐子陵的身份太重要了一点,他也作不了这个主,本来按照他说的,他是不会同意徐子陵一起去,还是杨凯明和李成两人在他面前好说歹说,这才让朱刚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上面,让上面人决定去了。
而徐子陵这边,也不是没有想办法,他直接打电话给了杨老爷子,说明这个组织的重要性,和自己必须亲自去查清楚一些事情,又保证在没有绝对的把握的情况下,他一定不会以身犯险之类的条件,无非就是想让杨老爷子把自己的想法和军委说说,好同意自己和杨凯明他们一起出门。
也许是双管齐下有了效果,在第三天,杨凯明和李成一身便服回来了,当在军工厂看到两人的时候,徐子陵还愣了一下,马上又意识到上面肯定同意自己也过去了,不然他们两个也不会来军工厂了,而是直接跑了。
“怎么?上面同意我也去了?”
拉着两人坐下,马上就问了起来,他本来就不是个安分的主,这半年的时间除了去了利剑一趟,其余的时间一直都呆在实验室里,早就想出门逛逛了。
“嗯,明天出发,有什么要准备的赶紧准备去。”
两人同时点了点头,告诉他行动出发时间。
“好,你们过年都没回来的,赶紧回去看看吧,把战术手表给我,我给你们升级一下。”
得到他们的肯定,徐子陵有了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想着两人过年都没回来,于是把自己的车钥匙交给两人,让他们回家,自己则准备去把战术手表给他们升级一下。
去年的时候,战术手表有过一次改进,但那也只是有限的范围内,可以说就只是结合了“鹰眼”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工欲善必利器,这次去米国,如果要深入小镇腹地,肯定要面对诸多的防卫手段,所以给几人的战术手表全新升级那是必然的。
“好,那你忙,我们先走了。”
两人还是在元旦的时候回来了几天,这时候回星城了,自然是要回家一趟的,于是把战术手表拿下来给徐子陵,拿着他的车钥匙就出了门。
等两人一走,徐子陵就开始对战术手表升级,因为硬件功能一直是存在的,只要重新弄一套系统就行,这样的事情,狮子分分秒秒搞定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插手,丢给狮子,他就坐在一边考虑是不是还需要准备一些什么东西。
想到带东西,他这才意识自己的疏忽:刚刚没问两人,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到米国去。
觉得正规的渠道过去,不怎么可能,他马上就打电话给杨凯明。
“我们怎么过去?”
“走水下,需要的东西我们早已申请好了,那边的人会帮我们准备,系统里面有申请资料,你自己去看,还缺什么东西,你可以补上,特殊的东西你自己弄,可以带过去。”
走水下?那就是潜艇了!徐子陵还真没想到,这次居然会出动这大家伙,感觉到上面对这次的行动不是一般的重视。
不过也是,“圣殿”组织和利剑产生交集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了你死我活的对头,而且上面也不会放任一个叛逃人员滋润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想来这次的行动不会只考虑让他们三人对小镇进行探查,而是有除掉这个熊志文的意思吧。
果然,杨凯明的话停了一下,马上又说了一句,“这次出动的并不是只有我们,还有一直潜伏在米国的四名特工,我们除了自己的任务,还要协助他们除掉那个熊志文。”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徐子陵想了想,“既然都是我们的人,那我给他们准备几个战术手表吧,反正这玩意也值不了几个钱。”
“额……”杨凯明有些不痛快,“什么东西你都能说到钱上去,就不能说得伟大一点?你明明就不指望那几个钱过日子。不过你考虑清楚了?如果这东西一旦流到外面,那就大麻烦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094型核潜艇
“过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你不知道吗?不然将来怎么养你妹妹?”徐子陵知道杨凯明是开玩笑的,也和他瞎掰了一句,“这个没问题,我会设置好安全程序,而且会在里面安装自毁装置,指纹,密码,瞳孔,声音多重防护,缺一不可,要是这样还被人破解了,那我也没办法了。”
玩技术,杨凯明在徐子陵面前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徐子陵既然这么说了,肯定就是有他的把握,杨凯明当然不会在这问题上面纠结,两人聊了几句关于任务的事情,就挂了电话。
徐子陵的内心里面,对特工人员很是敬佩,特别是情报特工,也许在别的国家一潜伏就是十年八年的,一生当中就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只能在异国他乡一味的等待着上级的命令,对他们这些人的坚守,徐子陵自认是做不到的。
为了这个,他才有想法给这次的几个特工提供几个战术手表,虽然说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特别大的帮助,但最起码多了一份生命安全的保障不是?
打电话让人送来几个战术手表,他马上就进行了加工,添加了所有的安全验证程序之后,还在里面安装了一个微型炸弹,只要验证程序出错三次,这个炸弹就会爆炸,有了这样的后手,他相信谁想去破解这玩意,都够人家喝一壶的。
做完一切准备工作,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晚上一群年轻人在一起聚了一下,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坐火车离开了星城。
两个小时的时间,几个人就到达了南部的一个城市,在这里,他们改变了装束,重新用另外的身份坐上了飞机,又来到东海岸的中海市,然后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来到了江省海边得一处无人的海边。
“这里?”
这时候天色已暗,后面是悬崖,看着面前茫茫的海水,徐子陵有些不确定潜艇能够到达这里。
“潜艇又不是海陆两栖,怎么可能到这里来。”徐子陵一路上都没问具体安排,这时候问起这么个问题,马上招来了两人的耻笑,只见两人在岸边的一堆乱石中间找了找,居然拉出了一个橡皮艇出来,“正东一海里,那里才是我们的接应位置。”
……
被他们两个鄙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徐子陵也无所谓,当做没有听到,连忙帮两人把橡皮艇充好气,推进了大海里面。
橡皮艇是没有推进器的,只能靠三人用船桨来划,幸好三人体力都不错,一海里也没用多少时间,就到了。
“发信号吧。”
一到达位置,杨凯明马上就给接应他们的潜艇发出了信号。
信号刚发出没超过三十秒,几人就看到海面上平静的浪突然开始向上翻滚,随之而来的是一道破水而出的声音,他们的橡皮艇轻轻一震,像是搁浅了在了什么东西上面一样。
“大手笔啊。”
看着从水中冒出来的庞然大物,徐子陵惊叹不已,虽然他还没有接触过国内的潜艇,但他看着眼前的这艘,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国内最先进的094型核子动力潜艇。
“快走了,还看什么,等下有得你看的。”
看着徐子陵傻站着,杨凯明一边收这橡皮艇,一边提醒他。
“哦,好。”
看到好东西就想研究研究,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对于国内最先进的潜艇,他早已慕名久矣,这时候亲眼看到了,失神是难免的。
三人拿着桨,拖着已经放掉气的橡皮艇快速的朝舰岛跑去,当还没跑到的时候,从潜艇里面就出来了几名穿着蓝色的潜艇作战服的军人。
见到他们三个,几个人连忙跑了过来帮几人收拾东西,也没有多说话,领着他们就从舰岛向下的通道进了潜艇内部,关上舱盖,通知驾驶舱让潜艇下潜,其中一个中年军官这才和几人正式打起了招呼来。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我们653号上面来做客。我是这里的副艇长,你们叫我老夏就行。”
作为国内最先进的潜艇,级别和利剑是一样的,都是绝密,对不通报名字,这是很正常的,三人也连忙说出了自己的代号。
从舰岛下来往前面一点就是指挥舱,大概是潜艇里面很难见到外人,老夏对他们的到来显得很高兴,带领几人向前走着,一路还说个不停。
到指挥舱里,老夏又给他们介绍了艇长和政委,这两人和老夏的年纪相差不多,几人之间同样是没有通报全名,徐子陵他们只是称呼他们为李艇长和肖政委。
“我能参观一下吗?”
聊了一会,徐子陵也不怕冒昧,提出了想参观一下潜艇的要求。
“要是别人,我还要考虑一下,但是你提出要求来了,我们绝对不会拒绝。”李艇长和肖政委对视了一眼,然后笑眯眯的对徐子陵说到。
“哦?”
听了这若有所意的话,徐子陵想到了一些什么。
“你不认识我们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却听过你的鼎鼎大名啊,我们和老唐可是老伙计了,偶尔联系一次,可每次都能从他口里听到你的名字。”
看到了徐子陵的若有所思,肖政委也没卖关子,直接对他说。
老唐?南海舰队司令唐建年!听到肖政委话里的老唐,徐子陵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唐建年,因为军方的大佬里面,姓唐的他就认识这么一个,想到李艇长他们的级别,那肯定就是唐建年了。
“小子可不敢接受这个‘鼎鼎大名’,我也只不过碰巧帮了唐司令一点小忙罢了,可当不得这样的美誉。”
知道和唐建年认识,徐子陵也没有之前的严肃,笑着说到。
“当得……当得……,英雄出少年,前段时间我们返回基地进行补给,一打听你的名字,还真吓了一跳,什么时候你也给我们提出一点意见来?”
“如果能帮得上的我一定帮。”
从他们的话里,徐子陵就知道自己的底细他们是一清二楚的了,也就不再谦虚,随口应了下来,因为在他看来,只要狮子扫描过后,提出点有用的东西来,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情。
他急切着像到处转悠一下,所以安排给他的舱室也没有看,把东西让杨凯明和李成带过去,他就迫不及待的喊着老夏带他去了。
“这里是导弹舱,这是鱼雷室,这是船员宿舍,这是反应堆室……”
花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徐子陵把整个潜艇看了一个遍,有了自己看到的和老夏介绍的,就算没有狮子的扫秒,他的脑海中也有了653号的大概情况。
094型的653号,全长一百四十米,宽一十二点五米,高十三米,动力系统由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2台27500马力蒸汽轮机组成,属于单轴喷水推进,整体采用核反应堆电站—低速大扭矩电机—螺旋桨的简洁推进模式。
辅助动力:2台泵喷推进系统;1台泵喷辅助推进系统。有了它们,在环境恶劣复杂的作战海域,在需要潜艇作低噪声机动、高效率捕获目标的场合下,可以关闭主动力的推进电机,而使用这种泵喷推进系统以获得自己战术需要的隐蔽机动性。
武器方面,除了多管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雷和反舰导弹之外,653号上面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十六枚射程达一万两千公里的“巨浪”二型潜射弹道导弹了。这种导弹一枚可以携带最多八枚弹头,一旦齐发,可以同时打击一百多个目标。
徐子陵虽然不知道国家到底有多少艘这样的潜艇,但想来也不会少于五艘,按照这个数目算了算,他还真被震惊了,每一艘上面可以携带十六枚导弹,每一枚导弹又可以携带八个弹头,那就是一艘潜艇可以打击一百二十八个目标,那五艘这样的潜艇的话,那就是可以打击六百四十个目标,要是真来这么一下,半个地球估计都被毁了吧。
观看完,老夏就提醒时间不早,应该去吃饭了,正好徐子陵也跑了一天,感觉到有些饿了,于是就跟着他一起找到杨凯明和李成,解决肚子的问题。
潜艇上面吃饭肯定不像舰艇和航母上面有那么宽的地方,不过伙食标准却是比航母上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吃过饭后,三人也无心休息,于是就就拉着老夏回了住的舱室里面去聊天了。
老夏的任务本来就是负责招待好他们,而且在潜艇里面总不见天日,每天对着一些熟面孔,突然间有了新的面孔出现,他说起话也有了兴趣,没推辞就和他们一起去了。
都是军人,虽然兵种不同,但都有共同的话题,从家事到国事,从小事到大事,几人一阵侃着,不一会儿几人就成了仿佛多年不见的兄弟,那叫一个亲热。
能动用他们潜艇相送,老夏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任务,但想到要去大洋彼岸,也就能猜到肯定不是小事,熟悉起来之后,几人也没有太多顾忌,除了恪守保密条例的东西,都各自说起自己生涯当中的一些事情来。
海军和陆军虽然都是军人,但各自领域不同,双方都对各自的生活很有兴趣,一聊起来,几人就没完没了,直到看着手表上时间实在不早了,老夏这才告辞离去。
第四百一十四章潜艇领域的革新
睡了一觉起来,徐子陵终于体会到潜艇里的苦闷了,睁开眼睛不见阳光,完全没有时间观念,由于潜行深度的原因,里面的氧气也不是很足,让人感觉有些气闷。
昨天在里面转悠了一圈,他就已经知道他们能够在里面走动也算是一种特权,事实的根源很简单,潜行状态下,潜艇存储的氧气必须应对特殊状况,不能过多消耗,而非战斗状态中,所有人员不得多走动,因为这样会多消耗氧气!
以前徐子陵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过潜艇里的生活,在研究“海狼级”潜艇方案的时候,也只是考虑了战斗力和性能方面的问题,一直不曾有多考虑这样的“小”问题,亲身体验了一次,让他终于重视起这些问题来了。
来到指挥舱,李艇长早已在那里了,和他打了招呼,他就站在旁边看着他们是怎么控制潜艇的前进的,这让他知道了原来在海里要知道潜艇的航向是否正确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有没有想过,把整个海洋的地形全部记录起来,形成一个类似陆地上的gps导航系统呢?”
看到这个情况,徐子陵问了李艇长一个问题,不过在说出来之后,他马上就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错误。
果然,李艇长听了他的话,马上一副古怪的样子,“在水下我们连卫星都联系不上,怎么可能采用卫星来导航。”
“刚刚没想起。”
徐子陵讪讪一笑,随即又认真了起来,“如果我能弄出一种在水下能和低轨卫星联系到的设备,但要重新设计卫星,你说上面会不会同意?”
“啊……”李艇长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徐子陵说的是什么,立马激动了起来,一把抓住了徐子陵的双臂,“你说的是真的?”
“我也就这么想想而已。”看到李艇长这么激动,徐子陵被他吓了一跳,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也就刚刚有这么个念头而已,只是觉得如果利用“鹰眼”雷达来作为中心媒介,一个放置在潜艇,另外一个作为服务器类似的设备,放置在低轨卫星上面,再利用它们的传输距离,和卫星产生连接,用声波信号来代替原来的微波信号。
“这么说吧。”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就这么一句话肯定应付不了李艇长,又给他解释了起来,“如果有一种新的信号,可以联系到三到五百公里高度左右的卫星,但是这需要更换潜艇上面的部分设备,以及需要一颗超低空低轨卫星来配合。同时潜艇上面更换的设备,可以完全代替声呐,和雷达,以及原有的卫星通讯系统。”
他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激动的李艇长在听完他的话后,已经是变得狂热了,看着他一脸的通红和粗重的呼吸,徐子陵还真担心他会不会有什么心脏病之类的就惨了。
“你…说…的…是…真…的?”
李艇长一字一字的问了出来。
“可以实现吧,问题不是很难。”
徐子陵点了点头,想到自己手上的战术手表,他干脆就说到,“有电脑吗?有的话我给你演示一下,我手上有类似的东西。”
“好……好……”李艇长本来就已经够激动的了,居然听到说现在就有东西给他演示,说话也不利索了,也顾不上潜艇里面要保持安静,对这旁边一名潜艇人员大嚎:“赶紧拿一台电脑过来。”
“你想用‘鹰眼’?”
旁边的杨凯明和李成也一直在听着,还是杨凯明反应最快,马上就听出徐子陵是要用“鹰眼”技术。
“嗯。”徐子陵应了一声,又对他说到:“你不觉得‘鹰眼’如果装在潜艇上,再弄出一个卫星来,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那样的话,以后一旦全部海军的舰艇,战机都装载了‘鹰眼’的话,那空中,海面,水下所有的作战单位都可以随时联系,共享作战情报,比现在这样肯定要有效率得多了,而且潜艇暴露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
杨凯明和李成都不太懂技术方面的事情,但徐子陵这样直白的解释,他们要是还听不懂的话,那也太不可能了,他这么一说,两人包括在旁边的李艇长一起,眼前都浮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情景。
三方共同共享作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