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诘牟≡嚼丛街兀痪渫暾幕岸冀膊磺宄耍詈笾钢父呋兜男模峙呐淖约旱男兀馑际歉呋断氲暮退氲氖且谎摹8呋度盟蒙谥永氤抢镅。淮蛩阍俅潘嘉髯摺
高欢让杨休之和高隆之守营,自己带上高仲明和三千铁甲骑兵一路南下宣召萧纲和潥阳公主的踪迹,不过半天时间就在繁昌境内一个叫茂山的地方追赶上他们,张化仁让任约带着皇帝、公主先走,自己率部作为殿军想要抵挡拖延一下高欢,谁知道这三千铁甲军都是高欢的精锐里的精锐,张化仁的部队和人家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再加上武器装备落后,高欢的铁甲军来回冲突了两三次,张化仁的部队就全军死的死降的降,他自己也被人抓起来看了脑袋拿去给高欢请赏了。
任约一看张化仁死了自己心里发虚,只带了三五个亲随将公主从马车里接出来,骑马飞奔,连萧纲他都不要了,那些一马车一马车的财物更是抛之脑后,此刻还是逃命要紧,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高欢在接到萧纲以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淡淡的打了个招呼,让人把他的马车和那些财物往钟离高欢的大营里送,这一下侯景是彻底没希望了,连手里的底牌都被他抽光了。
之前羊侃北侵的时候,侯景的跟风造反就让高欢十分头疼,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弄死他,后来侯景叛逃去了南梁萧衍那里,说实话他是从心里松了口气,觉得十分感激萧衍把这个烫手山芋、老鼠屎接手了。但是以侯景对自己国内情况的了解以及军事部署,他总是没有办法放心,甚至想到了派青萝去暗杀他,左思右想了还几次都没有把握,怕把事情弄巧成拙。
直到萧衍的死讯传来,他觉得是时候解决侯景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了,谁知道慕容恒对他说,侯景不过是自己日后创世霸业的一个开端,从这里开始高欢忽然觉得也许自己穿越过来以后真的要改变一下历史走向,不能天天混吃等死了。
萧铎在接到萧方智的信函后得知高欢愿意帮助他击败侯景,心中大喜过望,多次在军事会议和公开场合上再三声明:只要大家坚持一下,侯景灭亡指日可待了,以内东魏大军已经做好南下包夹侯景的准备。原本士气低落的萧铎军在他的鼓舞下,在王僧卞无懈可击的防守带动下,居然士气高涨的接连好几次打退了侯景的进攻。
也许是因为这几日进攻没有一点效果,宋子仙和郭元建觉得脸面无光,特别是郭元建,总是在前线凶狠的对待自己的部下,硬是把他们推到第一线上去送死,古代城战本来就是易守难攻,要打下一座城需要耗费的代价可能是守城方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更何况这座城里还有以防守著称的王僧卞。
宋子仙和郭元建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呢?可是之前已经在侯景面前夸下海口,在全军将领面前挑起了气氛,现在认怂侯景都不会放过他两。宋子仙找来郭元建两人在军帐内商议如何破敌,宋子仙颇有无奈的说道:“这个王僧卞不愧是守城专家,他的阵线布置的滴水不漏完全无懈可击,我实在有点担忧这样下去对我军不但损失巨大,士气打击更是可怕。”
郭元建一手叉腰一手扶刀,满嘴酒气的说道:“怕啥?一个区区王僧卞能阻拦我郭元建?某一会亲自披挂上阵,你只需在后面督战,看某如何取下王僧卞老贼的首级拿下这江陵水道的!”宋子仙赶忙劝解道:“郭兄切不可和从动,你我都是一军之将且不能轻冒锋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没法跟丞相交代啊。”
郭元建压根不理会他,直接挥挥手道:“宋将军不必多言,你且看我今日立下这奇功,到时捅去丞相那里请赏,也叫丞相知道某的真本事。”说罢转身出去,走到营帐门口的时候,郭元建低声道:“宋将军,此战如果某真的失利了,自当以死谢罪丞相,请到时务必代为转告。”宋子仙带愣住了,他没想到郭元建会这样说,看着他消失的背影,宋子仙心里有种不祥的感觉。
其实想他一样有不祥的感觉的人大有人在,上至侯景自己,下至普通的军卒,江陵久攻不下己方伤亡惨重,后方又被高欢的魏军包围,大家士气低落,逃兵一天比一天多,而且成规模成建制的在逃跑,当初侯景带来的二十万人围攻江陵,到现在除去死伤者以外只剩下不足十万人了,其中逃兵就有两万多人,这在以往侯景的部队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王僧卞此时正在上游水道的堤坝后方大营内查阅文件,忽然一员小将跑进来禀报道:“大将军,侯景的叛军再次发起攻击了。”王僧卞心里冷哼一声找死,随上淡淡的说道:“知道了,情况紧急你再来通报我。”他心想这侯景的部队也不过是和之前一样徒劳的死伤自己的部下,根本不可能突破自己严密的防守。可是小将站在门口并没有离开,继续道:“大将军,叛军这次的攻击有所不同,已经攻破两道栅栏,正在往中心区域推进,前锋营的李将军让我来报知大将军。”
还没等他说完,王僧卞已经带上头盔,拿起佩剑冲他走来,边走边说道:“娘的,怎么不早点来报告?快带我去看看!”小将愣了一下,于是赶紧跟上他的步伐,在后面道:“是,大将军,您请跟我来。”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前锋营瞭望塔,没看到李将军的身影,王僧卞心里暗道糟糕,大声问军士们:“李将军去哪里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还是守?这是个问题
一个军头赶紧走上前回答道:“回禀大将军,李将军见对面冲杀的凶猛,已经亲自披挂上阵下去和敌军厮杀了。”王僧卞心里一惊,赶紧上瞭望台一看,只见下流水域几只颜色不一样的船舸纠缠在一起,船上的人已经厮杀在一处。只见一员身披白衣白甲头戴银盔的将领正在疯狂砍杀自军将士,王僧卞细细看来,原来是侯景手下大将郭元建。
王僧卞几次看到李将军差点被他干掉,当下十分着急,让人取来弓箭,张弓搭箭直取郭元建的心口,只听嗖一声,郭元建应声中第,只见他举刀冲着王僧卞的方向喊了一句:“卑鄙小人!”就倒地而亡。萧铎军气势大振,高声呼喊顺势掩杀冲进来的为数不多的侯景叛军,将他们全部击退了。
王僧卞急忙派人前去把李将军救出来,李将军满脸血污的出现在他面前,对他执礼道:“多谢大将军搭救之恩。”王僧卞冷哼一声道:“为将之道不单单是要身先士卒,更要总览全局运筹帷幄。像你刚才那般如莽夫般入阵厮杀,对面只需派一个神射手就能取你性命。”
李将军汗颜道:“末将大意了,因为当时情况危急,郭元建那厮已经杀红了眼疯了一样带人突破我军防线,在下万不得已没有等道大将军的命令就下去和他厮杀,实在罪该万死。”王僧卞看他似乎也没什么大碍,防线也没有丢失,于是也不和他计较。只是让部下把郭元建的尸首送回给侯景军。
侯景这边可就乱了套了,本来就士气低落军心不稳,现在大将郭元建更是被人阵斩了,都开始人心惶惶起来,侯景把众将召集起来开会。这时宋子仙最后一个到场,不过他有点特别,是****上身被人反绑背后插着数根荆条来到侯景的大帐,这是要跟他负荆请罪了。
众将见他这样都私下议论纷纷起来,侯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问道:“宋将军,你这是何意?”宋子仙跪着来到侯景面前哭道:“丞相,我对不起您,我和郭将军没有拿下江陵反而还被王僧卞阵斩了郭兄,我……我对不住您,对不住大家啊,呜呜……”一个老爷们在那么多人面前情绪激动的痛哭流涕,让在场的人都见者伤心闻者流泪,战事持续到如今这个局面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当初的确也是这两人强烈要求侯景留下来攻击萧铎的江陵城,他们要为现在的一切负担起全部责任。
侯景正要起身扶起他,这是任约从外面呼喊着跑进来:“丞相,丞相啊。”侯景看见他一身狼狈不堪的模样,心里大惊,起身问道:“任约?你怎么这般摸样?张化仁呢?我的潥阳公主呢?”任约摸着眼泪跪伏道侯景身边道:“丞相啊,我们原本是按照您的计划带上陛下和公主一起逃出了建康,谁知道高欢那厮半路杀出来截击我们的车队,陛下被他掳走,张大人已经身亡了,车马也丢了。”
侯景双手用力捏着他的膀子把他提起来,恶狠狠的问道:“我问你,我的公主呢?!”看那个样子像是要把任约吃掉似的,任约吃痛道:“哎哟,丞相饶命啊,丞相饶命啊。”侯景一把推开他,刷的拔出腰里的佩剑,一步一步朝着倒在地上的任约走来,嘴里道:“饶命?老子能绕你吗?我的妻儿都被你害死。”任约在地上惊恐的说道:“丞相饶命,您听我说啊。”
这时门口有个女子声音响起:“住手!”侯景抬头一看正是大腹便便的潥阳公主,他喜极而泣扔掉手里的宝剑,急忙冲上前一把搂住她,嘴里高兴地说道:“你还活着?我差点以为你死了。”说罢把潥阳公主从怀里拉出来再度仔细观瞧,的确是完整无缺,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潥阳公主一路颠簸加上被人追杀的紧张,加上她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身孕,此时到了侯景身边,精神一松懈,几乎晕厥过去,幸好侯景一把揽住她的腰肢,才没让这个娇小的美人摔倒在地。侯景已经被她的样子吓坏了,着急的问道:“公主?公主?你没事吧公主?”此时他已经顾不上宋子仙和任约等人,抱起她就往军营里走,边让人去把随军的大夫找来给潥阳公主看病。
在场的武将听任约讲完张化仁之死,纷纷唏嘘不已,这下事情真的没有回旋余地了。连萧纲都被活捉了过去,而这边江陵城根本没有要陷落的意思,大家都开始心怀鬼胎的打各自的起小算盘来。
侯景坐在床榻边上,潥阳公主面色苍白的躺在上面,她那美丽嫩白的小脸上冒出一层汗珠出来,眉头紧皱着,浑身发抖正冒冷汗。侯景焦急的轻声呼唤着她:“公主?公主……”这时军医已经背着药袋在卫士的指引下走进来。侯景起身拉着军医着急的说道:“你快来看看,公主这是怎么了?”军医赶紧点头应诺,放下药袋,用手轻轻给她把脉,过了一会又翻开潥阳公主的眼白,接着拌开她的小嘴看舌苔。
侯景在一旁焦急的走来走去,末了着急的问道:“怎么样,公主没事吧?”军医站起身来,十分恭敬的说道:“丞相,公主这是肝火攻心,加上她有孕在身体质较弱,一路奔波之后产生了虚脱反应,只需要静养些日子就好了。”侯景走到床榻边看了一下潥阳公主的脸色,回头有点怀疑的问道:“大夫,你确定她没事吧?”军医点点头,肯定的说道:“丞相放心,小人确定公主肯定没事!”侯景挥挥手让他去开些方子来,自己则继续在一边轻声呼唤着公主。
先不说侯景老来得子这样的事情,就单说他年近五旬却对一个十六岁不到小女孩情有独钟,抛开潥阳公主的相貌、身份和才艺不讲,男人,那些权利巅峰的男人年纪越大越是对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着迷,除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于永生和权利的迷恋,希望和年轻的人多在一起以此能让自己也行台变得年轻活跃。自古帝王历来如此,秦始皇为了长生派徐福东渡日本,他要是知道在那片荒凉落后的蛮荒之地什么都没有,会是怎样的心情?包括后来大量启用方士炼丹求长生等等。
可是侯景目前的情况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他此刻却还痴迷于年轻的潥阳公主,加上郭元建的悲壮战死,部下们已经士气低落离心离德,属于侯景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长安,未央宫大殿内,大臣们正在激烈的讨论要不要发兵助侯景一臂之力,宇文泰和苏绰等人则默然无语的冷眼旁观。解司春这次积极主张要去支援侯景,原因就是不能把南梁这块肥肉都让给高欢,谁都知道高欢一旦得到了整个南梁土地和人口,那西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甚至可以说高欢能够顺利的统一起这个已经分裂了几个世纪的古老国度了。
之前萧铎派到西魏的特使萧誉此时还被宇文泰软禁在长安没有放回来,原本得知高欢南下的宇文泰觉得自己没有机会插足南梁,这下侯景的特使又来求援让他再度燃起希望,觉得有可能自己还有机会跟高欢博一下。
但是目前西魏自己的内部问题也很大,连年跟高欢的对峙打仗已经虚耗了关中很大民力物力,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让关中的百姓简直无法生存下去,很多人背井离乡去了西域或者川蜀讨生活,甚至有人跑路去了南梁,关内的人口锐减,导致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如果此时再度劳民伤财的发动一场战争,胜利了固然可喜,但是一旦失败,那么等待宇文泰的就和萧铎、侯景他们的下场差不多了,甚至可能更惨,因为高欢恨他恨得要死。
所以没办法他只能接受苏绰的意见,一方面内部请示关中各地的豪族们,一边又派人去和突厥部和谈,想让突厥人牵制住柔然人,打算双管齐下。
此刻西魏皇帝正是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元宝距,他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可是自幼历经磨难,他的父亲早年谋反北魏宗室兵败而被处死,当时他的母亲身怀六甲待产后生下妹妹元明月后也被扑杀,他从小是跟着两个哥哥元宝月、元宝晖以及弟弟元宝掌妹妹元宝月一起在宗人寺长大的,因为父母都是逆贼,他们从小是没有宗籍的贱民奴隶,在洛阳的生活可想而知的艰苦困难,所以自幼元宝距都知道底层百姓的疾苦与悲惨,他刻苦读书,在几个兄弟里就属他最机智多谋。
十六岁那年北魏皇帝去世,他们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之际,才恢复了自由身并幸运的被划归回宗室属籍,到孝明帝朝的时候因为高欢和宇文泰的决裂,他当时担任秦州刺史,被迫无奈的选择了宇文泰阵营。后来被宇文泰推举的皇帝直到现在。
其实说起来他和高欢还是连襟,这点连婀娜公主都不知道,因为自从她远嫁东魏高欢之后,她的父亲郁久律又把她的一个堂姐过继过来嫁给了元宝距做皇后,这个郁久律也是投机倒把的老手,他既看好高欢的硬实力又觉得宇文泰的底子不错,两边都是潜力股,索性两边都买。所以在瞒着东魏的情况下,把宗族里一个小可汗的女儿当做自己的女儿嫁过来。
其实当时柔然虽然号称是强势,但也只是面对与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稍强点罢了,在更北部的********草原那里有个新兴起来的强大民族突厥,那才真的是强,一度侵略压缩柔然的地盘,从天山山脉的漠北到大兴安岭的里海都是突厥人的后花园。从中亚到蒙古高原一路往东到日本海,突厥的全民皆兵加上来去无踪迅捷无比的骑兵战法,如同吸血鬼般凶残的屠戮吞噬附近其他氏族的牛羊物资,这样巨大的国度简直让人感到恐怖,但是即便如此强大的民族也被高欢击溃从此走向消亡,当然这都是后话。
至少现在此刻对于宇文泰和高欢来说柔然都是一个强大的武装氏族,是他们还不能招惹的对象,那么联姻和进贡就成了两边互相妥协的手段,东魏抵触中原大地,人口占全中国(包括南梁在内)的五分之三,资源站全国的五分之四。剩下的人口西魏占四分之三,资源占一半。
所以如果是靠拼硬实力,那高欢肯定嘴占便宜,他是三个汉族国家里最有希望实现统一的,前提是他只要不犯原则性失误,宇文泰一方如果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比较困难一点,手心啊要吞并南梁增加和东魏抗衡的实力,其次要期待东魏内部出现各种致命失误:君臣不齐心,各地天灾人祸叛乱不断,还要有贪官污吏的助推火势。基本上难度很大。
但是最不可能完成统一的就是南梁,萧衍的国家实力最弱,人口最少(鼎盛时期的南梁全国也不过才一千万人口)资源最为稀缺,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坐山观虎斗,等东魏西魏量都死斗的精疲力竭他就趁虚而入占点便宜,一点一点靠消磨消耗战术,花上几代人的时间倒是有可能。
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右逢源
此刻宇文泰心中所想无非就是能够尽快凑足粮草调集正规军南下支援侯景,否则侯景一旦灭亡,高欢征服南梁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有侯景继续在南梁牵扯他,那么自己还能趁机冒险偷袭一下高欢的后方,俗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博一下连机会都没有了。
元宝距坐在金銮宝殿上微笑着看着下面的群臣,他其实心里也希望宇文泰能南下助侯景一臂之力,毕竟高欢是把他从中原赶出来的仇人,可是现在朝廷的保守派都不愿意支持出兵,无奈的他只能跟宇文泰说,搞一次群臣大讨论,只要是九卿以内的朝官都能在早朝时对出兵事宜发表看法。当然他也暗示了宇文泰尽可能的私下里多拉点选票。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西魏政权的体制,虽然西魏是由宇文泰牵头掌权,元宝距登基大宝的皇权政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