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42章满载而归
金沐晨盯着这几只陶俑看个不停,这东西他以前接触的真的不算多,但是眼前这几只陶俑,真的是充满了美感。¢,陶俑这东西,他以前虽然接触的不多,但还是知道这东西的来头的。
其实这玩意老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也是属于墓葬品的一种,最早的时候,咱们的老祖宗还在使用活人祭,当时没当有位高权重的人死掉的时候,他的妻妾或者是家里的侍女,都会被当做殉葬品。
可是后来也有人觉得这样做不太人道,于是就选择用陶俑来殉葬。
最早大规模使用陶俑来殉葬的人,就应该是哪位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了,他的陪葬品可是现在赫赫有名的兵马俑。
再到后来尤其是到了汉代之后,使用陶俑来殉葬的风气大为盛行,几乎每一代死去的君王,都会使用大量的陶俑来陪葬。
这股风气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几个朝代,所以陶俑这东西,现在只要市面上有流通的,几乎都是属于墓葬品的范畴。
这东西咱们中国人,一般都不太喜欢,毕竟是从死人墓里挖出来的殉葬品,而且和陪葬的其他金银美玉不同,所以咱们国人一般都比较忌讳。
但是洋鬼子就不同了,这帮家伙可是生冷不忌,连木乃伊人家都能弄到家里去新桑,更何况区区几只陶俑?
所以这东西在海外可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的,金沐晨以前在国外就看到过老外买这东西,所以到也不能说一点都没接触过。
不过他本人对这东西倒是不怎么感兴趣。但是熟悉洋鬼子口味的桃姐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陶俑。和之前在吕正国家见过的那些瓷器可不一样。
那些瓷器造型精美,而且因为是高仿品,所以一个个价格可都不便宜,但是这陶俑可就不一样了。
虽然做的不错,但是价格肯定不会那么贵,而且一旦拿到美国去的话,那价格可是要翻着跟头的往上涨的。
所以桃姐一看到这些陶俑,就是两眼放光。
“嘿嘿。两位老板,你们可真是有眼力呢。这几只陶俑可了不得呢,是我精心制作的高仿品,造型什么的,可以说绝对和真品是一模一样。”
老魏一看金沐晨和桃姐盯着这两只陶俑看个不停,就也动了心思,开口开始夸自己的陶俑。
而金沐晨这么一听,也是心头一动:“怎么?你这几只陶俑是完全按照真品,百分百的规格复制出来的?”
“那可不?前些日子的时候,北山头村的老秦他们弄了一个北魏时期的大墓。就弄出来一批陶俑。我对这东西感兴趣,就专门去看了看。好不容易才说服那家伙让我拍了照,然后回来之后,我这可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复制出来的,可废了老劲了。”
老魏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居然还带着几分自豪的神气。
看他这样的模样,金沐晨也知道这家伙没有说谎,不过心里又是一愣,前段时间这里居然盗了一个北魏时期的大墓,没赶上这可真是够可惜的了。
“老板,你这级只陶俑我全要了。”
金沐晨还在那琢磨呢,而桃姐这边已经把这几只陶俑全都看好了,五只她是打算都包圆了。
“诶,五只全要啊?”
老魏乐的嘴都裂到耳边了,桃姐那边点了点头:“嗯,都要!”
“额……”
老魏好像一下又想起了什么,这时候突然一顿,然后接着说道。
“五只全要可不行,这样吧,给你们四只,我自己得留一只。”
“嗯?为啥,老魏人家有不是不给钱?”
李老六这时候听他这么一说,也是一愣,能碰上金沐晨他们这样豪爽的大主顾,可不容易,这老魏到好,居然还拿上了,这岂不是不给他面子?
“哎!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有个熟客,知道我在仿制这东西,所以就跟我这定了一只。老六,两位老板,你们也别难为我,我都答应人家了,所以……”
没想到这老魏还是一个挺信守承诺的家伙,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金沐晨和桃姐也不好在强要,只能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五只不能全要,能拿下四只也是可以的。
因为有李老六在,这老魏也没好意思拿他们两个开刀,最后这四只陶俑,他就跟他们要了两万块,平均下来每只五千。
这个价格到也合理,因为根据金沐晨的了解,最近几年这陶俑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也是在缓慢增长的。
虽然这东西并不太对咱们国内藏家的胃口,但是最近几年国内的市场实在是太火爆了,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玩的专业人士就有几百万,在加上一些业余的人士,国内玩的人差不多有八千万。
再加上前些年国内的市场实在是太火爆,各种各类的藏品的价格,几乎每年都在往上涨。
正是因为这样的行情,也吸引了很多原本并不怎么懂的人进入这个行当,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藏家市场的过度饱和。
毕竟好东西就那么些,早进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已经把好东西搜刮的差不多了,而后进来的人,再想找东西,就只能从原来冷门生僻的藏品类别下手。
所以这几年,这陶制品也开始渐渐的兴盛火爆了起来。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年代比较早的一些,生活用陶制品,毕竟在晋朝之前国内都没有专门的瓷器,所以那之前哪怕是皇亲国戚用的都是陶器。
所以那时候制作品相精美的陶器,都非常的值钱。
正因为那些陶制品的火爆,连带着陶俑也跟着价格开始一路上涨,根据金沐晨的了解,国内最近几年,那些生活用陶器的价格,已经是涨了十到二十倍左右。
而以前并不怎么为人所喜欢的殉葬陶俑的价格,也上涨了五到十倍不止。
当然尽管涨了不少,可其实总价格也都是在十万到五十万之间,毕竟这东西不是咱们国人主要喜欢的类型。
主要还是考古的价值更多一些,的价值吗,那就看个人的品味了。
当然如果拿到国外,这价格就得换成美元了,毕竟老外牙口好,东西一贯是生冷不忌。
所以这老魏这几只制作精美的陶俑,要价每只五千,还真是不高,甚至都有点友情甩卖的意思了,如果要不是有李老六的面子,估计他最起码得卖他们每只一万。
让人把这几只陶俑,装好送回到李家,金沐晨和桃姐在南石山村淘宝的日子也就差不多了,这次来到这里可算是意外碰上了一次大丰收。
尤其是金沐晨,可捡了个大便宜,收上来不少斗彩瓷器的碎片,现在在他的空间里已经都修复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那些福王用过的瓷器,他还真就不怎么感兴趣,打算拿到京城去出手给王学明,也算是卖他个面子。
至于桃姐则是收上来不少的好东西,她收上来那些家伙,几乎都是可以以假乱真的真品,这些东西拿到国外的话,去糊弄那些洋鬼子足够用了,利润那肯定是成百上千倍的往上翻的。
又在李家住了一晚,两人第二天一早就起身和李家人告辞离开了李家。
桃姐还不打算收手,她这次打算干一票大的,毕竟之前从香江跑路,她在那边的账号已经被警方给冻结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算是打了水漂。
这次去美国,她必须得多带点东西过去,打个翻身仗才行,所以她打算继续去下一个地方,寻找她想要的东西。
不过金沐晨可不打算和她继续溜达了,这一路和她一起,也算是让他大开了眼界,见识了不少国内制假贩假的中心。
虽然他也想在继续跟下去看看,可前两天突然接到了王学明的电话,告诉金沐晨,王学明已经回了京城,想和他见见,所以金沐晨打算下一站直接去京城。
他和桃姐约好,等桃姐这次收完了货,两人在京城见面,然后在高速路口就分道扬镳了,他给桃姐弄了一辆车,让桃姐自己去收货,而他自己则是开着那辆装满了好东西的破面包,直接去了京城。
到京城找了家酒店安顿下来,刚安顿好王学明那边就到了。
“哈哈,老弟你这是刚去那转完回来,呦呵,这都什么东西,赶紧拿出来给我看看。”
才一进金沐晨的套房,王学明的视线就被金沐晨摆放在套房中间的那些瓶瓶罐罐给吸引住了。
最近他靠着国家政策,可是赚了不少钱,这钱越多,他就越想找个合适的保值渠道。
大几十亿的资金,除了一些放在公司维持公司运转,可还有很大一笔资金,放在银行的账上躺着呢。
股市现在不靠谱,汇市更是乱七八糟,再加上欧洲各国经济都不太靠谱,美国那边也看着玄乎,所以这钱想要找一条保值的路子,还真就得琢磨一些其他的路子。
房地产现在有不景气,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买些古董最靠谱了。
第643章这价不贵
可是这年头,想卖点古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尤其是对王学明这样的人而言,市面上普通的古董,他看不上,那些东西,随便一件也就几万,或者几十万。
这样的东西,都是古董里的一般货色,升值潜力不高不算,最关键是对于他这样身份的人而言,收藏起来的话,实在是有碍观瞻,不太符合他的身份。
所以最起码也得是百万级别起步的古董,才符合他的心意,可是中国的古董市场就那么大,和他一样有实力的藏家也一样都不少,每年的京城浦海等地举办的拍卖会,能上拍的好东西就那么多,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一片原本价格没那么高的古董,最后被哄抬到初始价格几倍的情况才成交。
他王学明虽然喜欢古董,但是也不是傻子,那样的非理性消费,他并不喜欢。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他意外的认识了金沐晨,这才算有所改观,这小子路子野,能找到的好东西多,而且从他手里买东西,往往不用出太高的溢价,所以金沐晨在他心中一直是一个非常看重的合作伙伴。
这次金沐晨回来国内这么长时间,虽然之前是帮家里处理了一点小乱子,然后就自己出去转了,以他的能耐,出去转了这么一圈,肯定又划拉了不少的好东西回来。
刚好他王学明,现在手里钱多的都快长毛了,所以一见到金沐晨的面,他就喜笑颜开了。
“嘿嘿,王哥,你怎么知道,我手里有好东西?”
“废话,你小子的能耐我还不知道,前段时间我刚从国外回来,就给叔叔那边打了电话,结果他们说你出去了。一问你去了哪里,他们也不知道。你小子能去干嘛,他们不知道,我还能不清楚吗?肯定又去捡漏了去吧?赶紧的这次都搜罗到了什么好东西。拿出来给哥瞧瞧。”
其实王学明这也是一个推断,这才一进了金沐晨的套房,就看到套房的客厅里,摆放着十几个大箱子。
想想金沐晨的职业,再加上这家伙的能耐。用屁股猜,都能猜到这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宝贝。
反正这几个箱子里装的都是金沐晨在南石山村搜罗上来那些明朝福王的宝贝,原本这些东西,他就是打算用来还人情的。
这时候既然王学明都看到了,金沐晨也就不再啰嗦,直接打开了这几只箱子。
一看到这些品相精美的五彩花瓶,和杯碗盘碟,王学明眼睛都直了。
他最近一次弄到好东西,还是去金沐晨组织的那个在意大利的地下拍卖会。买回来不少明清时期,国内一些二流画家的画作。
尽管那些画作,并不是那些年代的顶级画作,可是也都是数得上号的宝贝,随便一副画拿出去,那都得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价格,而且升值空间还很高。
当时可是把老王给高兴的够呛,可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就一直忙着在欧洲跑生意了。并没太多的时间,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拍卖市场,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也没收上来什么好东西。
这时候看到金沐晨拿出来这些花瓶,顿时就眼睛发直了。
王学明虽然不算是古董方面的专家。但玩古董也有段时间了,这点眼力开始有的。
走过去拿起那只五彩天球瓶,颠了颠,然后在眼前这么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看了好一会儿,这才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
“这些应该都是明代的宝贝吧?”
“没错。而且还都有些来头,应该是明代福王府的自用陈列器。”
金沐晨也没转弯抹角,而这边王学明一听,居然还有名有姓,宝贝还有来头,顿时就双眼放光了。
玩古董的,大家都知道明代的斗彩瓷器,那是最好,最名贵的,可是那玩意,现在市面上基本已经绝迹了,就算有出现,那也是立马能被炒成天价的东西。
可是明代可不光只有那些斗彩的瓷器,还有一样出名的五彩瓷器呢,这玩意可是斗彩瓷器,和后来粉彩瓷器的祖宗。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五彩瓷器,现在存世量也非常稀少,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升值潜力空间巨大。
现在自己面前就一排放着五只,五彩瓷器,而且还是有名有姓,有传承的宝贝,那可就更不得了了。
要知道瓷器这东西,也是要讲究出处的,君不见在国内的瓷器市场上,历来都是官窑的瓷器比民窑的瓷器值钱?
而官窑的瓷器里面,也分高低贵贱,最好的当然是皇帝用的,然后就是那种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的,如果要是有那种曾经在历史上有铭文记载的,那就更加了不得了。
如果能说明来头,那身价随随便便都得翻个一两倍。
眼前这五只瓷器,如果真的是明朝的福王用过的,哪怕那的福王是个倒霉的衰鬼,可是这也一样不会影响到这几只瓷器的价值。
所以王学明一听金沐晨那样一说,立马就是两眼放光,而这边金沐晨也把自己在南石山村发现这些宝贝,在加上后来得知这些宝贝是从哪里挖出来的,然后在经过那么简单的一推理,推敲,很快那边王学明就信服了金沐晨的推断。
“这么说来,这些东西,还真有可能是福王的宝贝呢?”
“那还有假?你看着箱子里面的金银馃子,你看着下面的印记。”
金沐晨说着就打开了另外一个装满了金银馃子的箱子,这箱子里面装着的满满的都是金银馃子。
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所有的金子和银子,都并没有固定的铸造样式,那时候这些金银,虽然已经被界定为到等级的货币,可其实却很少在世面上流通,毕竟当时市面上流通最广的还是铜钱。
而一般只有商人在出行采购的时候,身上才会带上几个银馃子,或者是元宝,而在交易的时候,会按照铜钱和银子的汇率价格,从银锭上往下剪银角子来进行交易。
所以在市面上,也并没有任何规定制式的金银货币。
至于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种,金银元宝,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都并不是固定存在的。
一般如果像福王这样的王府人家,如果家里的金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都会选择融化之后,从新在铸造造型,但出于存放的方便,也并不会选择元宝的造型。
因为那元宝造型,虽然好看,但是却并不好摆放存放,所以一般都会选择馃子的造型。
所谓的馃子,其实就是类似元宝的船型,但是在中间却没有凸起的宝山,而是空凹的一片,然后在底部,会打上福王府的专门印记,比如一个‘福’字。
当初金沐晨在南石山村,推断那几箱子宝贝,是属于明代福王的家财,就是因为他在清理那些金银馃子的时候,在那馃子的地步,看到了那个福字,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推断。
这时候他把这金银馃子,往王学明面前一放,在这么一说自己的推断,王学明那边是立马就信服了。
毕竟东西一看都是真的,肯定是明朝时期的,而且又是在豫南省出土的,金沐晨在这一点上肯定不会骗自己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就简单了,明朝的时候分封在豫南的王爷虽然有不少,可是能被叫做福王的,可就只有那么一个。
在考虑到这些东西被发现的地方,所以金沐晨的推断就越发的合理了。
要知道那东都城破的时候,福王一家可是早早的就从成立溜了出去,直到第二天才在城北的一座破庙里被发现的。
福王最后的下场很惨,而他家的那些东西,当然是被抢的抢,丢了丢,至于这些宝贝为什么最后会出现在那乱葬岗里,那就真的没人能说个明白了。
不过不管如何,这些东西,现在又重见天日了,而且还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还有啥说的。
“老弟,这些东西,我看这不错,你出个价吧?”
难得能碰上这样有名有姓的宝贝,王学明当然是不打算放过,一口包圆,那是必须的。
而金沐晨则是摸着下巴不着急出声了,这些东西他原本就打算卖给王学明,来还人情不假,可是却也没又便宜处理给他的道理。
这东西当时他在南石山村一共花了三百万拿下的,可其实他心里明白的很,如果要是正规渠道的话,这点钱连眼前这只五彩花瓶都拿不下来。
现在要卖给王学明,虽然不能按照拍卖成交价给他,可是也没必要给他特别的便宜。
就这么稍微思量了一番之后,金沐晨开了口:“这样,王哥,这些东西既然你全要,那就六千万吧!”
一开口就翻了二十倍,如果王学明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