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武凯后来也一直并未做出大的改动。
直到占据日本、高丽,又相继克服了无烟火药、底火、弹簧钢等一系列难题之后,武凯才又起了心思,想要批量制造一批步枪而供桌上那几把形貌各异的枪,便是根据他提供的图纸,试制出来的成品。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是柯尔特m1917型左轮手枪、毛瑟手枪【驳壳枪】,m1924式毛瑟标准型步枪【中正式】、勃然式轻机枪、马克沁重型机枪。
这五种装备尤其是后面三种,如果能批量制造的话,荡平宋金两国可说是轻而易举!
可惜的是,这些武器眼下根本没有批量制造的可能,首先这些样品全都是手工打造,包括作为消耗品的子弹也是一样,有资格参与制作的都是有一定水准的匠人,产量自然不可能太大;其次,出云县虽然起了炼钢高炉,但质量却一直不过关,能用于制造枪械的钢材,一个月也烧不出几百斤。
这也没办法,毕竟武凯前世偏科严重,虽然手工制作能力max,但对规模化工业生产的了解却连皮毛的称不上,能在两三年间试制出炼钢高炉,已经算是超常发挥,再想让他独立完善细节和漏洞,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所以眼前这五件‘试制品’暂时也只能是‘试制品’而已,只有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才有可能规模化列装到部队。
不过就算数量稀少,也未必就一定不能发挥出作用来,譬如那马克沁重机枪,试做个十几挺,在关键时刻说不定就有扭转乾坤的效果。
至于那两种手枪,则可以少量配发给军中将领,一来可以防身,二来也能当作一种荣誉象征。
当然了,眼下它们最大的用处,就是在阅兵仪式上登台亮相,借以体现国家实力、凝聚爱国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
其实本来还应该有个‘震慑外敌’的效果,但考虑到参加这次登基大典的外国使臣,只有区区一个苟延残喘的高丽国,这震慑效果不提也罢。
“陛下。”
见武凯将那五件‘兵刃’一一拆卸检查完毕,袁朗便迫不及待的跳将出来,请命道:“不如就让末将先试一试这些新式火器的成色如何,也免得登基大典上闹出什么纰漏!”
一旁的扈三娘也是跃跃欲试,只是她如今毕竟贵为瑛妃娘娘,也不好再亲自下场舞刀弄枪。
“用不着你来。”
武凯提起那把勃然式轻机枪,将三十发容量的弹夹扣好,随手递给一名侍卫,吩咐道:“在三百步【四百五十米】……不,两百步【三百米】外竖几个靶子,你试试看这火器的效果如何。”
正常而言,勃然式轻机枪的有效射程应该在900米左右。
但根据武凯刚才的检查,眼前这台轻机枪可说是徒有其表,各种细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想来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武凯甚至怀疑它有炸膛的可能,所以才不敢让袁朗以身试险。
第47章 低调登基
哒哒哒~咔咔~哒哒哒~
两只重机枪交替怒吼着,子弹似雨幕又似镰刀一般掠过两百步外的标靶,将套着各式日本盔甲的木人扫的四分五裂不说,就连三百步外的宫墙也未能幸免,在11。43毫米子弹的摧残下逐渐变得土崩瓦解,最后轰然垮塌!
对于12世纪的土著而言,这一幕堪称午夜梦魇又宛若神迹天降,无论是高丽使臣、大宋移民、倭人土著、甚或是维持秩序的大明官兵,全都被这场面震撼的哑口无言。
就连混在人群之中的乱党奸细,此时也一样呆若木鸡,完全忘了要用对话水上两千字的任务!
此时此刻,怕也只有观礼台上的武凯,注意到三挺机枪其实只响了两挺的事实。
啧~
幸好只卡壳了一挺,要是两挺就太明显了。
其实最开始,武凯是打算让六挺轻、重机枪同时扫射,好提高场面的震撼程度,不过在经过一轮简单的测试之后,他立刻便将三挺轻机枪给排除了那玩意儿显然出云兵工厂赶鸭子上架的产物,各种瑕疵简直多到丧心病狂!
武凯可不想在自己登基称帝的关键时刻,闹出什么血淋淋的‘自残事件’。
相较之下,马克沁重机枪的工艺构造更为简单,也更为可靠唯一的麻烦就是卡壳率略高,但比起轻机枪还是强出不少,勉强达到可以上场表演的程度。
总之,这些跨越性发展出来的武器,眼下都还不具备实战效果,而等到各种瑕疵一一解决,然后再解决工业化生产的问题,怕是至少要十年以后了!
当然了,左轮手枪的进度可能会快一些,毕竟那玩意儿本身就是以工艺简单、机械故障少而著称的,眼下唯一制约它规模化列装的,就是钢材和子弹的产量。
好在武凯也并不指望这些东西能在反攻大宋时派上用场老三样火器,加上最近批量制造的没良心炮,就已经足够正面碾压同时代的敌人了。
如今最大的问题反倒是占下地盘之后,没有足够的人力去管理……
“万胜、万胜!”
正在观礼台上想些有的没的,忽然被一阵整齐的呐喊声惊醒,低头看去,却原来下面已经开始进行队列操演了,第一批扛着各式火器的士兵方队,已经走到了观礼台正下方,士兵们纷纷按照彩排时的要求,向着观礼台敬礼致敬,同时喊出了‘万胜’的军号。
武凯忙收摄了心神,站起身来肃然回礼,顿时换来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回应。
分割线
皇帝的登基仪式一般都是比较繁复的,什么加冕啦、祭天啦、追封祖宗三代啦、传檄四方啦、群臣朝贺啦……等等诸多事项一样都不能少。
不过武凯急着登基称帝,也不过是为了打回中原的时候,有个名正言顺的名义罢了,对于那些杂七杂八的仪式,他一概敬谢不敏的。
于是在阅兵仪式过后,武凯便在众多侍卫的护送下,先一步回到了他那简陋的行宫里。
进了正殿,只见时迁、欧鹏二人早已等候多时,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几个衣衫不整的倭人被死死摁在地上单看那一双双怨毒中夹杂着冷漠的目光,就知道这几块料应该是倭国乱党派来刺杀武凯的死士。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都有人意图谋杀领导人,更何况武凯还是在异国番邦登基?因此筹备登基大典之初,保卫工作就是重中之重好在这年头的刺杀手段比较匮乏,至少不会出现隔着十几里就被人一炮轰飞的悲剧。
这些日子抓到的刺客、乱党,至少也有几百人之多,一般的刺客也不会被带到武凯面前,眼前这几个倭人会出现在此,唯一的理由无外乎:他们动用了火器!
武凯缓步上了台阶,懒洋洋的在龙椅上一靠,居高临下的问道:“怎么样,这次弄回来几支火器?”
其实这样跟下面人说话挺费劲的,因为隔着十几、二十米,沟通基本得靠喊但武凯就喜欢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哪怕嗓子受累一些也在所不惜。
“启禀陛下!”
三品高官才穿的紫袍玉带,套在竹竿也似的时迁身上,总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滑稽感,不过时迁本人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一脸肃穆的躬身禀报道:“此次共擒拿贼人三十七名、虎蹲炮两门、突火枪【大抬杆】五支!”
顺带一提,武凯对宋朝那套繁琐的官职制度半点好感都没有,因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同时,为免以后功高难酬【毕竟还要反攻大宋】,眼下册封的最高官职只到从二品。
而且暂时也只有林登万一人获封从二品镇军大将军之位,似岳飞、栾廷玉、时迁、曹阳这样的,如今也不过是从三品的官衔唯一例外的就是武松,受封为亲王之后他本来就是等同正一品,再加封个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头衔也算不得什么。
却说武凯听了时迁的禀报,在心里暗暗估摸了一下,算上之前的缴获,当初流落倭人之手的火器装备,如今已经找回了七八成。
于是他点头道:“带下去好好盘查一下,争取将剩下的火器也都找回来。”
时迁答应一声,却不急着将人犯带下去盘问,反而和欧鹏交换了一下眼神,支吾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什么事?”
“那五支突火枪里……有两支似乎是乱党反贼们仿造的!”时迁知道当初林登万之所以冒险突袭平安京,就是怕被倭人仿制了火器,因此提起此事颇有些忐忑。
“正常。”
谁知武凯却只是淡然的点评道:“两年多才见着成品,这日本反贼的进步速度有点慢啊。”
当初之所以重视此事,怕的是倭人大规模仿制火器,但到了如今,所谓的天皇余党十不存一,剩下的极少数也都是东躲西藏,完全没有规模化仿制的条件。
现在要提防,反倒是火枪提前传到宋金两国手中。
第48章 御驾亲征
六一日过后,武凯的大明王朝就算是正式挂牌营业了。
虽说整个登基大典十分简陋,颇有种草台班子的即视感不过只要观看过阅兵式上的机枪扫射、掷弹表演等节目,就没有谁会觉得这个草台班子根基不稳主席他老人家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正是这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但光靠枪杆子治国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接收群臣朝拜时,武凯大略往下一踅摸,竟找不出几个地道的文臣,心里就更觉得不踏实了他毕竟没有纯正的白头山血统,先军政治这玩意也不适合做大明王朝的基本国策。
好在武凯在大宋经商几年,倒还积累了一批商业人才,勉强能把税收什么的整明白,否则这草台班子想要维持下去都是难题。
有鉴于此,武凯在登基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建立中央大学,然后从现役军官里选出一批精明强干的,突击培养成合格的地方官吏。
以目前的师资力量来看,要想培养出什么经世济民的大才,可能性怕是低了点,但只是集中力量培养一批还算称职的低级官吏,勉强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事早在登基大典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因此武凯颁下旨意之后,不过六七天的功夫,中央大学便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举办完开学典礼,就正式开始教学授课。
只是这第一批学生的数量,比起武凯最初预计的还要少了近半。
他本来打算第一批招收五百人来着,但符合条件的底层军官实在不多,有一些身处要职的,也不方便立刻脱岗学习因此一共也才海选出了两百六十多人,后来武凯只好又从倭人带路党中选拔了三十几个‘忠君爱国’的,这才勉强补足了三百之数。
学校现阶段主教大明刑律、基础管理、应用算术、兵法韬略等科目,然后可以按照个人爱好选择辅修农学、刑侦、历史、海运、建筑设计等科目。
当然,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儒学经义、诗词歌赋什么的,则被武凯选择性的无视了。
这要是搁在大宋,估计又要惹得群情激奋了,但武凯身边本就没什么文臣,反倒是那些倭人勋贵有不少痴迷于儒家文化的,不过现在他们的意见根本无足轻重。
总之整个六、七月份武凯忙的是不可开交,同时也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纠正中摸爬滚打着别说是处理政务了,就连临时编篡的教科书都是边讲边改,有时候实在分不出对错,干脆就整篇删掉了事!
好在上学的都是一群糙汉,又是升官前的强制教学,对‘学问’什么的也没那么较真儿,否则就凭这混乱的教学过程,学生们怕是早不干了。
到了七月底,一批‘劳动改造’完毕的高丽国官员补充到了基层,这才让新成立的大明王朝逐渐稳住了阵脚虽说这些高丽人也没几个经世济国的大才,但毕竟是有多年理政经验的,处理起一般事务堪称驾轻就熟。
相比之下,日本这边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因为全国都是采取分封制,甚至连村镇一级的财税、军队都是独立运行,所以那些日本的‘公卿士族’基本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就是一天到晚打扮成孔雀开屏的样子,然后到处闲扯淡玩儿!
本来武凯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弄几个学问过硬的高丽人,填补中央大学的师资力量,不过考虑到‘队伍纯洁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这样,大明王朝磕磕绊绊度过了最初的‘百日政’,正打算稳住脚步再接再砺,却又迎来了一场更大的考验九月初,女真人再次兴兵南下了!
按照眼下的形式,新生的大明‘帝国’其实是不适合出兵干扰的,汉军大部分需要镇守日本,皇协军又都布防在高丽国边境,一时间根本抽调不出多少兵马,即便能趁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无力大肆扩张。
届时八成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打完就撤,胜利果实怕是会落入别人之手;如果长期驻扎在汴梁附近,又有弹尽粮绝的危险!
所以大明采取隔岸观火的方针,并趁着中原大乱收拢汉民,等几年之后实力足够了,再鲸吞宋金两国才是上策。
但是……
这个上策一点都不爽啊!
当初武凯听说宋徽宗要把自己交给金军,给银术可抵命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要让那厮明白这究竟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决定!
现在若是任由赵佶父子落入金国手中,他届时还上哪装逼去?!
再说了,当初武凯也曾答应过岳飞,等在海外站稳脚跟之后,就会率领大军会去解救黎民百数,使他们免遭女真人的屠戮如今总不好食言而肥吧?
于是召集朝臣一番商谈之后,武凯力排众议【其实也没几个坚决反对的】,决定从日本抽调一万汉军、两万皇协军,再从高丽抽调五千汉军、一万皇协军、两万高丽仆从军,共计六万五千之众,先在山东登陆,然后打着宋军的旗号赶赴汴梁,等到了东京汴梁附近,再改旗易帜、伺机而动!
因为汉军中的骨干有近半都是官军出身,府库里也还保存着不少宋军的制式装备,趁着中原大乱时行军,只要沿途小心一些,应该可以做到鱼目混珠即便真有人看出问题,怕也不敢主动挑衅这支数万人的大军。
整个计划的制定,并未遇到什么阻力,但当武凯提出由骠骑大将军武松、国舅韩滔辅佐太子监国,自己带着林登万、岳飞等人御驾亲征时,却几乎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
吵了足足半个月之后,武凯不得不再次力排众议或者说是独断专行的定下了御驾亲征之事。
众人无奈,只得又从牙缝里挤出了五千汉军、两万皇协军、两万仆从军,给武凯凑足了十万之数,有这等兵力,再加上汉军营的火器之威,只要不是去故意作死,至少能保证从大宋全身而退。
第49章 靖康之耻【上】
靖康元年十一月初八,汴梁城终于迎来了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这场雪下的不大、不急,洋洋洒洒、徐徐漫漫,足足用了两日光景,才给满目疮痍的汴梁城裹上了一层银装,同时也让城外持续了月余的喊杀声暂时销声匿迹。
因此,城中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在期盼这场雪一直下下去,好让那些凶蛮成性的女真人知难而退。
但邢秉懿却清楚的知道,想要依靠一场雪,迫退在白山黑水间成长起来的女真人,无疑是在痴人说梦金军之所以暂时停止了攻势,不过是因为朝廷再一次派出了和谈使者罢了。
想到‘和谈使者’四个字,邢秉懿不觉有触动了心事,幽幽的叹息了一声,莲步轻移来到北墙根,素手一推,那窗儿左右一分,清冷的空气顿时扑面而来。
望着院子里两株已经开始抽枝含苞,却又尚未盛开的梅树,邢秉懿不禁又想起了那日于康王赵构依依惜别的情景。
那是在九月底,女真人刚刚侵入大宋境内不久时发生的事,就在满朝文武如丧考妣,两个皇帝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赵构‘慨然’上书,自请前往金军大营求和。
这本奏折如石破天惊一般,瞬间震撼了朝野内外,就连太上皇都忍不住脱口赞了句:“不想朕竟还有如此佳儿?!”
当然,大家这也不过是表面上震惊罢了,心里其实都跟明镜似的,知道就算康王赵构不主动‘请命’,将来一旦需要派人质过去,他也会是不二人选既然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赵构选择主动出击顺便捞些好处,也就可以理解的。
但另外一个人的选择,却是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刚刚升任议政【参知政事,实际就是排位靠后的宰相】的秦桧秦相爷,竟也上书自请为康王副使,声称要以三寸不烂之舌救万民于水火!
这下朝臣们是真被震住了,以为自李纲以后朝上竟又出了一位刚烈纯臣当然,论人情往来经营关系,李纲绝对是拍马也赶不上秦桧的。
数日之后,就是在院中那两株梅花树下,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