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值得的。

    此时,肖图白正在捧着一本书,名叫做《天工开物》。这部书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根据考察大明诸多的手工作坊和农田中是采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所创作的一部17世纪百科全说式的科普书籍。

    《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可以说。按照《天工开物》里面的项目,已经达到手工业时代的巅峰。如果将这些项目集中上马,甚至已经达到工业革命前夜的标准。

    《天工开物》虽在大明崇祯十年年出版,但是并未受到重视。历史上这部技术百科全书,在清初被英国商人购入欧洲。对促进英国生产力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工业革命爆发后,这部书依然具备重大的参考价值。

    后世。《天工开物》的原本,在中国已经绝版了。中国人重新获得《天工开物》内容,还是靠在大英帝国的博物馆中,以照相机将书本内容拍摄下来,才重新引进国内。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后世被誉为明末大科学家,备受推崇。但是,宋应星在世的时候,仅是大明微不足道的底层小官员,几十年的心血都放在了其热爱的科研研究上,从而在官场上是非常失败的。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上更是哀叹:“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意思是,我非常穷啊,想要做实验验证一些科学道理,却没有钱去实现。所以,希望能出版这本书,赚一点钱去做科学研究。也希望一些同是科学爱好者,读了这本书后,验证书里面的一些技术能不能实现。

    不过,《天工开物》是一本扑街书,宋应星在朋友涂绍煃的资助下获得出版。但是,发行量仅仅数千本,并不可能依靠图书出版的稿费,提供其科研的资金。

    而宋应星在整个明末,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科学,并且主张“天工人其代之”和“开物成务”。

    “天工人其代之”,主张发明先进的机器,增加劳动生产效率,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开物成务”的主张,则是希望一些大明的科学研究者,不要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好奇心,而是要研究和与生产结合起来,让科技研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事实上,宋应星的主张,与肖图白是不谋而合的。肖图白的优势,仅仅是在于穿越,眼光比宋应星更长远。但是,在实际主持17世纪的科研、生产项目上,肖图白未必能有宋应星内行。

    而在肖图白眼里,一个宋应星比之大明南京朝廷的内阁诸公,加起来还有用的多。

    其实,明末的满朝诸公,多是嘴炮一堆,写的文章锦绣。但是一个个主张的策略,既不能改变大明王朝灭亡的宿命,又不能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成为强国。国家由这群文科废柴治理,还不如换宋应星这种理科大牛人掌权。

    后世的中国,挨了无数次打,才领悟到军阀不能强国、文人也不能强国,工程师治国能让国家实现富强。

    于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领导人,都有一定理工科的背景。

    理工科的领导人治国,治理结果是很明显的,皆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问题。

    理工科治国:国家的信仰是gdp。百姓的信仰是人民币!

    这种信仰,没有不好!比之任何主义,更加符合唯物主义!金钱、生产力,既是唯物主义!

    只要gdp发展的好,政府财政就不会太差。政府财政不差,对于处理灾荒,流民等等问题,就可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而不会将之变成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因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仅仅是为了生存,仅仅是为了吃饭。连吃饭问题也不能解决,谁给一口饭、一条生路,他们自然会跟从谁。哪怕让他们造反,也在所不惜。

    比如,宋朝别看历史上叫嚷穷、亏空,但是宋朝总财政收入是其他朝代的几倍,并且大手大脚用钱解决社会问题,才会一天到晚叫嚷穷。宋朝的穷,是每年收入上1。6亿贯钱,结果花出去1。7亿贯,形成了赤字。和明朝每年3000万两财政收入。觉得苦逼非常,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宋朝很少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哪里出现了灾情,政府就出钱,将灾民雇佣为军人养起来。虽然这些军人基本没有战斗力。但是被政府雇佣了,自然也就不会当流寇了,反而帮助政府镇压起义。所以,南北两宋。农民起义确实有,但是规模都不大。因为,灾民中的青壮年,被政府花钱雇佣收买了,想要造反的野心家找不到大量的失业青年响应,自是不能将农民起义事业做大做强。

    而明朝的财政制度一塌糊涂,不但不可能采取宋朝那种用钱收买灾民的策略,更连给已经有的200万军队发军饷也不能够。于是,明朝后期,士兵闹饷暴动,也是司空见惯。

    想要做到用经济问题解决政治、军事问题,先决条件是有钱!必须必宋朝还有钱才行!

    而要有钱,则需要发展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后世被十多亿人熟知!而发展科技,自然需要重用科技人才。

    明末科技人才,宋应星应该居首!仅凭《天工开物》,宋应星也当得起崇祯年间科技第一人!况且,《天工开物》仅是宋应星著作中,很小一部分,他对于科技的认,并不仅是一部《天工开物》可以涵盖!

    而通过阅读《天工开物》,肖图白便已惊叹于宋应星的对于17世纪科学知识的渊博和扎实,以及宋应星毕生对于科学研究是执着。

    虽然宋应星直接掌握的科学知识,甚至不如后世熟读《十万个为什么》的普通人。但是,关键是宋应星知道,掌握已知、探索未知,并且将科学应用于生产,通过改变生产力的方式,影响这个世界。这种改变,比政治、军事的改变更彻底,因为人类帝王将相的历史是很卑微的,真正的唯物主义大历史,是人类发现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的这一个过程。生产力的积累进步,这才是深远的改变文明进程。谁做宰相,谁当皇帝,书发表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真的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肖图白并不厌恶文科生,但是厌恶文科生治国!

    文科生无用论,或者是偏激了一些。但是,文科生不能成为统治者,至少文科生不能成为政权唯一的统计阶层。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采取悲哀的文科生治国。文科生对于精确的数学不感兴趣,对于详细的军事情报不感兴趣,凡事只讲究个大概、也许。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墨子等人的学科严禁细致。

    而一些儒家先贤,描述的的开十二石弓,已经令人吐槽无力了。甚至,儒家的一些学者,为了阐述自己的道理,经常喜欢“瞎编”、“捏造”历史。儒家学生,从根子里面的先贤就不讲究真实性,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还有,明朝的文科生描述12磅红衣大炮“一炮糜烂数十里”,实际是描述这一炮的碎片打中了努尔哈赤,鞑子因此撤退的描写。但是严谨的军事统计,应该是这一炮射程、命中、杀伤了多少人之类的详细战果统计,而不是这中夸张其词,让不知情的人吐槽,这是描写核武器呢?

    后世的清末明初,也效仿西方兴建了一些大学,但是早期的大学里面弄出了一堆的法律、政治、文学、历史、考古之类的学科,培养了一大堆的文科大师。但是,这些文科大师,对于国家民族真的没有多少用处,既不可富国强兵,也不能改善民生。

    中国的国力,一直到“没有文科大师”,骨子才逐渐硬朗起来,没有文科大师,遍地都是廉价工科生、工程师,那才是国力蒸腾磅礴的真正写照。

    任何一个年代,想要发展生产力,理工大牛人是根本!

    宋应星是明末最伟大的本土理工大牛;肖图白自是不愿意埋没了这样的国宝级人才!

    ——————

    ps:悲催求订阅,均订只有250。吐血,250啊,真有喜感。(未完待续。)

第二三七章 工科学院

    宋应星早已经被邀请至天津,是崇祯下的圣旨,一介微末的芝麻官自是不能不来。不过,被请到天津之前,宋应星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因为这一道圣旨,打断了宋应星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

    当然,对于真正的科研牛人而言,让他消掉火气的最佳手段,就是出钱出力,支持他的研究。宋应星在这个歧视“奇巧淫技”的儒家社会,能够潜下心来研究科学,而不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可见他是一个真正可敬的科学家。

    肖图白捧着《天工开物》,笑道:“宋先生此《天工开物》里面的很多技术都非常先进,可惜并未全部受到推广。若是书里面所载的技术,皆能大行其道,富国强兵有望,甚至国力至少能够因此提升十倍!”

    后世,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的基础,是苏联援建的156个生产项目,奠定了中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基础。

    明末时期《天工开物》记载的项目,相当于手工业时代的“一五计划”,全部实现后天津地区的工业体系,也能够更完备。同时,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非常可观。虽然,这些项目还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工业革命也是逐步改进技术升级而来,不是一下子就从拱手工业,飞跃至机器时代。

    宋应星愕然道:“宋某虽信天工之道,能富国强兵。但是,国力十倍增长,却是不敢想象!”

    肖图白微笑道:“宋先生,何不验证一番,靠着推广科学技术。有生之年将大明拨乱反正,并留给子孙后代稳定、富强、安逸、自信的生存环境?”

    宋应星摇头道:“宋某不过是一名县儒学教谕。微不足道的小吏。哪怕是《天工开物》中所载技术,半数是游历四方,观察工坊、农田等处技艺。还有半数,是我个人根据所见,进行猜想,不值得大人夸赞!我见,天津的一些铁路、大船、火器、纺织机,就比宋某书中所载更为先进。可见大人的智慧,超过我百倍。不用我宋某,一样能够达成理想!”

    在到达天津后。宋应星便立即对天津的许多作坊、港口、铁路、船只进行了调研,甚至起了记载天津特区的所见所闻,更新《天工开物》内容的心思。

    肖图白陈恳道:“不!我欣赏宋先生,并不仅仅是你掌握的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科学探索精神。我手下的人才虽多,却最欠缺你这样拥有科学精神的人!”

    “科学精神吗?”宋应星感觉到新奇。

    肖图白点头道:“对,科学精神,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根源动力。拥有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生产力和知识量,呈现百倍、千倍、万倍的发展!我欲在成立‘天津工学院’,聘请宋先生为校长。以《天工开物》为教材之一,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用科学改变世界!并未。宋先生众多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探索和机器方面的研究,天津皆可以拨款,让你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这样一来,宋先生的个人研究,也可以效率大增吗!”

    宋应星闻言不由被打动。这么多年来,宋应星在官场上敷衍了事,对于科学研究却是极其热衷。

    而崇祯七年,宋应星仅担任江西分宜县学教谕。县学教谕也就是明朝的中学校长。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儒学教育,每个县都有官办的学校。一般学生启蒙教育在私塾,而一些能进一步提高的学子,经过考试后,可以在儒学就学。

    担任县儒学教谕,只能算芝麻官。而宋应星担任教谕期间,也只能传授学生儒学,而在学校推广科学知识,会被学生家长投诉为误人子弟的。

    这么多年,宋应星为科学研究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前途,却不被世人理解!勉强有少数好友支持他的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好友们,也并未是掌握大权之辈,对于他的帮助非常有限,至多是赞助他一点钱,用于出版《天工开物》。

    而《天工开物》仅是宋应星研究总结的一些容易被实现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些容易被实证的技术,给他打响名气,然后获得更多人资助,令宋应星有资源投入对于一些前沿的光学、声学、气象学、生物学、化学等等宋应星更加着迷的前沿项目。

    欧洲的学者,早就有各国的政府、权贵成立一些大学,来支持他们的学术研究。但是在中国,学者们只能自己出资出力,不能获得国家资源支持,甚至被人讥笑不务正业。但是,即使环境并不利于科学研究,依然有像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至死不悔的研究着。

    “好,既然肖大人看得起宋某人,我也不矫情了!这个‘天津工学院’校长,我担任了,也不要朝廷认命的官位,只要能畅快的做事就行!除此之外,大人能说明,工学院的招生规模,还有对于我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吗?”

    肖图白微笑道:“不,‘天津工学院’有朝廷编制的,校长是正七品,与县令差不多。”

    宋应星玩笑的道:“我该庆祝升官吗?”

    后世,如果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恐怕比县长、市长身份还要令人高看一眼。毕竟,在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学者们的地位,并不差于官僚。

    甚至,一些学者三十多岁已经的权威,到地方视察。三十来岁的公务员,一般还是基层,领导对着这些三十来岁的公务员交代,那个小李啊,小张啊,某某大学的学术权威,要到我单位视察,你们准备一下,别给我单位丢人。

    由此可见,后世混科学界、技术界,比混官场还更容易提升地位。三十多岁的科技权威有不少,三十多的公务员没有好的背景靠山,一般都还是停留在打杂的程度。

    可惜,宋应星生不逢时!要是在后世,省长、部长一级,也只能小心伺候,拍宋应星这种超级权威的马匹。但是,这这个不尊重科学家、技术人才的年代,宋应星社会地位,甚至还不如一名县长。不得不说,儒家社会坑死大量的优秀人才!

    “在欧罗巴列国,像先生这样的人才,会是国王、宰相们的贵宾,让国王、公主给你倒酒,也很常见。但是,在大明国情只重视儒家这种务虚的学说,而不重务实的科学。这一点,需要我们更好的做事,培养更多有用的科技人才,共同用科技改变这个时代,逐渐改变社会对于科学家的看法!”

    “科学家的地位,不应该是被埋没的!过去被埋没,因为舆论掌握在地主官绅手里。而现在,我们天津通过报纸、新式教育,也开始掌握了舆论话语权!将来,科学家和技术工人做出任何的成绩,我们都会全力用舆论机器进行宣传。通过无数次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于科学的看法,提升科学研究者的地位!”

    肖图白停顿半晌说道:“工学院初始阶段,给予1000亩土地建立校舍,100万两的启动资金。每年招生500人。除了教授先生的《天工开物》之外,还有一些翻译的欧洲人科技书籍、外语、数学,也是课程。教师方面,可以自由招募,但是不要单纯的儒生,要懂技术、懂科学的人才。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图书馆,尽可能收集更多科技书籍、文献,丰富学生的视野。至于先生的研究项目,每年可以拨款50万两,供应先生研究。若是能有研究成果,根据成果的价值,给予先生个人更多的奖励,或者是批准更多的研究资金!”

    宋应星激动的发抖道:“大人鼎力支持,应星只能士为知己者死,办好这座天津工学院,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中国古代有技术,无科技。根源是缺乏科学培养体系,自古以来的科学家,都是凭着自己的爱好,搞搞发明、记录一下科学现象和实验。

    没有系统的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才不能让许多零碎的技术和科学研究经验,汇聚成为系统的科学门类。

    天津工科院,初期的教学科目,虽是以《天工开物》里面的内容为主。但是,以此为教材草创的大学,在理工科方面起始点并不低!

    毕竟,英国人、法国人最开始办的大学,甚至仅教授一些哲学、神学、文学、艺术之类偏向文科的学术,自然科学是内容占据比例很低。但是,随着各国政府,不断倾向于支持自然科学研究,招募科学家加入,使得各国大学里面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开始发展迅猛。

    事实上,哪怕天津工科院,不能培养出大科学家,也能培养出17世纪优秀的工程师,也值得鼓励的。

    因为,早期的工业革命,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科学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直到后来,生产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科学才反馈一些成果给技术!

    ————————

    ps:一入网文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作者伸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