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有仓颉造字,仓颉是菩萨再来,他怎么会造字呢?因为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国字多数用象形,象形就是字与形相符。好像‘道’字,上边二点代表一个阴数,一个阳数,二点如把它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要是一撇一捺中间分开,就成一个‘八’字;再要一撇短一点,一捺长一点,变成‘入’字,所以道字顶上二点就有这么多变化。现在这儿顶上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人字分开了,分开为一阴一阳,二点下边再加一个‘一’字,这个‘一’字是怎么成的呢?无缘无故就有个‘一’字吗?‘一’字是从‘○’字化出来的,○字中间断了,伸开来就是一。上边二点也可说是○字断成二段,就变成一阴一阳,这‘一’里就包括阴阳,一字是○字变化出来的,然后又加上自己的‘自’,意为修道在自己。若和上面两点一横合在一起则为‘首’字,首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首者头也,像头一样,最重要的是了生脱死的大事。了生脱死在自己,而不是到外面去找,不是向外驰求,所以自己要修行;首字旁边和下边加个‘走’字边,合起来为‘道’字。道就是要修行,修就要行—要实行,所以有个走字边,这是道的大概意思。
道字上面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的两个眼目,或两个耳朵,或两个鼻孔,这都是一种表法。不论眼睛、耳朵、鼻子,都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到外面用功夫,要在里面用功夫。所谓道—外面有有形的道,里面有无形的道;有形的道是受生死的道,无形的道是了生死的道。永嘉大师写的《证道歌》,是了生死的道,这是每个人自性里面所应该修的道。
‘歌’是歌唱,他这篇《证道歌》不是用诗、文章、赋或词写出,而是用歌的型式写出来,可以用来唱的。唱歌做甚么?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令人提发本有的智慧,你能触类旁通,就能因这个歌的音声而悟道,这是永嘉大师的用意。
本来禅宗这个法门是离言说相,没有甚么可说;离心缘相,心里想都想不到;离文字相,没有文字可写。既然如此,为甚么永嘉大师没事找事做,写出这首《证道歌》来?岂不是多余的?不是的,他虽明知禅宗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法不立,可是还要用言语歌词来表露它,以便接引不懂的人,令他由歌颂上引起兴趣,可以说是抛砖引玉,用心良苦。所以不需要说的,他也说;不需要写作,他也要写出这首歌,来鼓励大家发菩提心,这是他的用意。
本来修行是连言说都没有的,又怎会有歌呢?既然没有歌,又怎会有歌中的解释、诠释,这岂不是多余的?可是我见永嘉大师不怕麻烦,多此一举来接引众生,我也就不自量力,不顾自己的孤陋寡闻,以管窥天,用少知少见的见解,多造一个赘疣,写出很简单的注解,这是我写《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动机。
这歌唱起来令人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很顺口的,也很容易念,不论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很容易会念。我头一次遇到这篇歌的时候,欢喜得不睡觉也不困,不吃饭也不饿,甚至没有衣服穿也不管了。我就这样天天唱它、念它,不知不觉地也就能背出来。可是我讲了以后,一般人是不是像我这样地高兴呢?当年在三藩市讲《证道歌》时,没有人这样子注意,没有人高兴得不吃饭、不睡觉。由此可知,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有人喜欢读这部经,有人喜欢读那部经;有人说这部经说得好,有人说那部经说得不好。这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所说的经典,没有那一部谓之好,那一部谓之不好。佛所说的法都是第一的,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如果我们能以求世间法的心来求佛法,不必全分,只要有求世间法的一半诚心就够了。你看世间求名求利的人,天天计算怎么可以得到名,得到利,名利双收,怎么可以出风头,又怎么可以令人相信我。他们求财色名食睡,于自己所欢欢的世间法,无所不用其极;同样地若求出世间法,能这样念兹在兹,寤寐思惟来计划,你说怎么会不成道业?怎么会不成佛?就因为一般人,求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的心很积极,而修行则没有那么恳切,没有那么虔诚,虽然也拜佛、念经、听经,但是,总而言之,没有求世间财色名食睡那样不顾一切,所以我说有一半的诚心就不得了啦!各位想一想,人们天天上班,只有万佛圣城的人上班没有代价,是真正抱著牺牲的精神为佛教服务。世间人上班,那一个能不求代价义务上班?找一找!若是求出世间法,有求世间法那种诚心的一半,那就用不完了,见到世间人这种情形,我不由得有所感触。
‘浅释’,即显露出来,把道理说得更浅显、更清楚一点,令人一看就容易懂,并不是高谈阔论,只是管窥之见、蠡测之智(好像用竹管子看天,以蚌壳来测度大海的深浅一样),来解释《证道歌》。
《证道歌》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若是能依这个方法去了解、认识,也可以证道。这首歌的命题若按天台七种立题而言,是人法立题,永嘉大师是人,证道歌是法,以法来证道。
在中国大丛林里,常有人打斋供众,打斋是请大家吃饭。有时居士请居士到斋菜馆吃饭,虽然也是请人吃饭,但没有供佛及僧,在道场里请斋是供佛及僧。三宝是福田,供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供法、供僧也如是。我们学佛法的人不要贪口味,在中国大丛林里,菜饭都是很清淡的,油盐不多,菜式更是简单。平时没有人打斋供众,就是清菜淡饭,修行人不贪美味,减轻食欲,遇到有人打斋供众便不同。打斋供众有罗汉斋,这是最普通的,和大锅菜饭差不多,比平时的菜料好一点而已;再来是如意斋,那就是斋主多出一
点供养金,如意斋就是随心如意,吉祥高兴,也是打斋供众,和大家结法缘;最上等的是上堂斋,上堂斋是要请住持法主上堂说法,这堂佛事,在丛林里非常重要,所有庙上住的四众弟子都要参加这仪式。所说的法语,说完了要写在一块揭示牌上挂出去,或一个半月,或一星期,若是有人天天供斋,就天天换。上堂说法时很热闹,道场钟鼓齐鸣,然后为斋主——功德主说法,现在只将名词和意义说给大家听。因为今天本来有人要供上堂斋,但供上堂斋要多一点人,出家人要多,方丈和尚要有拂尘、拄杖,好几种法宝都要带齐,上堂给大家说法。金轮圣寺从来没有人上堂说过法,所以今天没有预备好,不能做这堂佛事,等下次来,如果有人还有兴趣,可以奉行这个仪式。
永嘉大师四岁出家,就学习经律论三藏法,对天台教有深刻的研究。他俗家姓戴,这位大师可说未染世缘,没有到社会磨炼过,他是很精纯的,纯洁无染,所以做出的歌词,言言真实、字字珠玑,不像一般注解或写作,絮絮叨叨的,因为他没有染污,所以纯洁清净。《证道歌》既浅显又深奥,文辞没有令人不懂的地方,可是道理非常奥妙,佛法大意都表露无余。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七日开始讲《证道歌》时,我先写了十四句偈颂,发愿以最恳切至诚的心来解释歌词。
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宣化清净身口意’,我们的业是身口意所造出来的,身业不清净,容易造业;口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业容易犯的是杀盗淫,意念所犯的是贪嗔痴,我们平时想是想非,听是听非,或参杂在是非的场合里,都是贪嗔痴。所谓‘是非场,绝勿近’,是非的场合绝对不要去接近;‘邪癖事,绝勿问’,人家说是是非非的问题,不要去问怎么回事,你去问正是受不清净业所趋使,因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天地给我们身体、灵性,是叫我们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里尽做些不合法的事。学佛的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天天做些甚么,是不是在佛教里争名争利,争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若是这样的话,简直不配做个佛教徒;佛教徒要卑躬折节,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六大宗旨,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是意业清净。
口有四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淫秽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印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是对不起佛教,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界,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造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流,看你们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在讲经前,我要清净自己的习气毛病,使身也清净,口也清净,意也清净。所以说:‘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三宝—佛宝、法赛、僧宝。
‘乃至十方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中’,乃至横遍十方世界,竖穷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诸佛我皆皈敬。
‘诸尊菩萨摩诃萨’,十方所有菩萨中的大菩萨,我也向他们皈命顶礼。
‘西方东土历代祖’,也顶礼西方的历代祖师,和东方历代祖师。
‘古往今来贤圣灯’,这些古往今来的圣贤,有如照世明灯似的。
‘惟愿三宝垂加护’,注解这部《证道歌》之前,我至诚祈求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常住,一切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的道理。
‘见闻精进证不退’,令见到《证道歌》的人,听到《证道歌》的人,或见到《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人,都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转。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回来娑婆世界,救苦难的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皆灭度’,使所有众生皆得灭度,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
‘还我本来法性身’,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之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朝拜最初的威者王佛,一切众生最古的慈悲之父,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威音王佛去。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君不见’:为甚么说君,不直接说你看见没有,君是称呼之词,也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好像说‘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见,看见没有?一种探问的口气,试问之词,看见没看见甚么呢?。
‘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也可说是无学,证得无学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都是有所学习;四果的阿罗汉,是无学位。绝学,绝是断绝,把学习的道路断了,为甚么要绝学呢?因为他证得无为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他无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转法轮,教化众生;不过他不著相,不愿意留形迹给人看见,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闲道人,表面上他是无所作为的,他很清闲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甚么事,也不注意似的,闲是闲著,可是他是个道人。道,他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么道呢?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得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法门,所以很自在。闲道人,也包括自在、快乐的意思,有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叫闲道人。看他无所事事,甚么事都不著急,也没有烦恼,时时都是优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便是小而无内,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所以说他是个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四时的美好光阴,他和所有人都一样,没甚么分别,所以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为他已得了道,没有妄想可除,也没有真可证。妄化真存,所以不除妄想,并不是说他有妄想而不除去;无真可证,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法身觉了无一物’:甚么是法身?法身就是实相,就是无形无相。觉了,就是他明白了。无一物,他一物也不执著,没有任何境界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证得甚么境界,到了甚么程度呢?证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白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来现成的天真佛,因为这样,所以他是绝学无为闲道人。
‘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甚么叫五蕴?因它是蕴结而成的;为甚么叫五盖?因为它盖覆自性,现不出光明;为甚么叫五阴?因它属于阴,隐没伏藏著。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领纳为义;想,以分别思考为义;行,指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这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都盖覆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自性的光明被盖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这五种东西非常厉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阴炽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将人烧死,可以把自性烧死。但它的体性,却是空虚幻化的,所以说五蕴浮云空去来,有如浮云似的,空中去。空中
来,没有实体。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只有颜色而没有实体的形相,它要藉其他的物质而显出颜色,色的本身并没有甚么东西。更明显的说,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变化,征尘经由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能见到它的形相,有个色;若单单一粒微尘,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五颜色聚集在一起,即是你看见的青、黄、赤、白、黑;但分开时,单单一个颜色,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黄色一色,如一粒微尘那么大,不太清楚;单单红、白、黑色也一样,不容易分别清楚,如果聚集在一起,它就显现出来;五蕴也是一样,由一点点聚集而成。受,有了色法,就有了领受;有了领受,就变成想阴;想,就像野马似的跑得很快,妄想钻天入地;行,就有行动的迁流;识,然后又有了分别。这五蕴的法都是没有实体,没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五蕴就像空中的浮云、云雾一般,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很自由地来去,你真要捉它,却捉不著。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几乎都毒死了。
贪,贪而无厌,人的贪心不易降伏,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财色名不贪了,吃又放不下,贪吃好东西;吃也无所谓了,但不睡眠就受不了。贪睡的人睡著了,你给他甚么,他都不要,给他一百万,叫他醒一醒,他不相信,为甚么呢?大概是做梦吧!不会是真的,所以又睡了,无论有甚么事情,也摇不动睡觉三昧的定力。信佛的人不要多睡,今天佛的法驾来光临道场,快来拜佛。他说不行,我还没睡足。叫他去做早课,睁不开眼睛怎么做?这是舍不了睡,这就是贪。
嗔,贪著五欲,贪不来就发脾气,被旁人给抢去就发脾气。
痴,人一生嗔恨心,就无所不为,甚么都做得出来,一些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称为贪嗔痴三毒。
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觉悟,可是他们虽这么厉害,却好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自生自灭,你若不随它去转,它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