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嫌弃,这年头哪能天天吃干饭呢?而且这么多人,把外婆家的口粮都吃掉了,多不好意思。
吃完饭,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小块红苕;是烤好了的,据说是外公在下半年偷偷种的,花了不少心思才种活了,收了回来。
歇息了一会儿之后,大家都要回去了,本来按照习俗,是还要到姨妈家舅舅家拜年的,可是现在不少人家跟宋家一样没有分家,又是这样的年景,所以这些礼节都免了。
在离开外婆家之前,宋慕雯看见李桂芬和外婆在屋子里拉拉扯扯。
只听见外婆道:“这年头谁赚些钱都不容易,你自己也有两个娃儿了,阿武又要读书,你赶紧收好了,我们不要你的钱!”
李桂芬道:“过日子是过日子,但是孝敬还是要孝敬的,娘您就收了吧,您不收我不安心。”
两个人推来推去,倒像是在吵架一样。
宋慕雯觉得很是无趣,大家就是这么客气,要是外婆高高兴兴地收了该有多好,两方都高兴。虽然外婆不收钱是为了她们好,可是子女尽了孝,心里才会安。
最后当然是以李桂芬的胜利而告终,李桂芬看上去性格温和绵软,遇上事儿的时候却跟个硬石头一样,谁也说不动她的。
从外婆家回去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三个媳妇都没有在娘家住,宋老太表示稍微满意。虽然按照习俗是元宵节才出春节,可是许多活儿就要张罗起来了。
大年初三的时候,余二猛却赶着牛车来了,引来了村子里不少好奇又羡慕的目光。
宋慕武几个孩子围着牛车很兴奋,坐牛车,可是十分高级的待遇啊!在宋家屋村,要不是德高望重的人,根本就没机会坐牛车,而且村里的娃娃只有宋慕雯沾过村长的光,跟着坐过牛车。
宋大刚诧异又担心道:“二猛子,你怎么弄个牛车来了?你村里晓得了不罚你啊?”
余二猛嘿嘿道:“大刚叔你放心,我说了会给牛好饲料会给洗澡的,牛粪也会收集好放进粪坑里,那管牛的就迫不及待地交给我了,人家也要过年呢么。”
宋慕雯在宋家屋生活了半年了,能够深深体会到农民对于牛的爱护,简直比自家的娃儿还看的紧,不是公家的需要根本不准用牛,更别说用牛拉车了。
余二猛跳下车,道:“今晚大戏就要开场了,我来接你们去我家了,我妈早就铺好了床等着呢!”
宋大刚道:“我们还是不在你家住了,吃你们家的饭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怎么还能在你家住?”
余二猛道:“大刚叔你看你,又开始客气了吧?我和我爸在你们家什么时候客气过?两家关系好,就不要顾忌那么多嘛,不然我们以后哪里敢跟你们家亲近,哪里敢请你们家帮忙呢?”
宋大刚就是典型的农村汉子,宁愿自己客气点,吃点亏,也不要欠人情,遇上豪放的余杠子一家,还真是无奈的很。
此时娃娃们已经爬上了牛车,在上面跳来跳去兴奋的很,宋家几个大人在一旁招呼着,防着娃们掉下来。
余二猛一把将宋慕雯抱上车,自己在牛车上坐下,道:“大刚叔别客气了,上车走吧!”
宋大刚转过头对宋老太和宋老头道:“爹,娘,我们去杠子家里了啊!我和老四会回来的,会看紧娃们的。”
宋老头淡定地点点头,一点都不担心有啥意外,倒是宋老太比较操心,道:“那就要看紧了啊!演大戏的时候人多,别让娃们挤散了,那个时候偷孩子的也多,都看着点儿!”
宋大刚和宋老四急忙都应了,几个媳妇不免要叮嘱自家的娃儿几句,拖拖拉拉终于上路了。
宋大刚和宋老四是不肯坐牛车的,两个人一左一右地跟着牛车,防着车上的孩子掉下来了。
牛走路也不快,平日里大家用牛车也是为了省力。
这头牛很壮,宋慕雯的空间里有奶牛,却没有干力气活儿的水牛或者黄牛,宋慕雯养了这么久的奶牛,也知道牛长什么样才是健康强壮的表现。
看这头水牛,皮毛水亮,肚子硕大,连尾巴上的毛都修剪得很齐整,走路步伐稳健匀称,一心一意埋头走路,都不需要余二猛赶的,端是一条上好的水牛,比宋家屋的水牛高了一个档次。
走了一会儿,那水牛突然停了下来,余二猛眼疾手快地拿出一个木桶,放在牛的两只后 ,不一会儿,只听见“噗噗噗”几声,黑黑的牛屎装了大半桶。
等到牛解决了个人问题,余二猛将桶子塞回车底放好,又跳下车去沟里洗了洗手,才回来继续赶着牛上路。
农村人很重肥,这个年代的工业不像后世那样发达,没有氮素尿素等化肥,全靠天然肥料,所以农民是想尽办法弄肥料,从人的 物到畜生的 物,都一一收集起来,放在发酵池里,有人看着,到了用肥的时候就要挖出来撒到田地里去。这项活儿又脏又累,可是对于粮食来说势必不可少的步骤,不然粮食的产量会低一些。对于农民们来说,这粮食就是 子啊,能够增产粮食,再脏再累的活儿也是愿意干的。
现在是人民公社,公社里有一个任务就是交肥料,每户人家每个月要上交多少肥料算工分,没交上就要扣工分,所以就算现在是大家合在一起干活儿,收集肥料的事儿也不可少。有的地方将牛屎糊在墙上晒干了当柴烧,在种水稻的农民看来,完全是暴殄天物的做法。
有余村跟宋家屋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余二猛这小子能说,叽叽呱呱嘴上不停,宋老四也是个性子外向的,也爱说话,两个人凑到一起简直就是找到了知音一样。在这样热烈的氛围里,性子沉稳的宋大刚也受了感染,跟着两个人说的高兴的很。
宋慕雯坐在一旁听着他们天南海北地聊着,倒也觉得颇为有趣。让宋慕雯惊讶的是,余二猛过完年才十岁,可是人家见识阅历一点都不少,这十里八乡的事儿,没有是他不知道的,还有不少事儿他还知道内情,真是收集信息的好手。
余二猛道:“唉……这年头啊,本来是要逼死人的,上头政策下来了,倒是不饿肚子了,可是要发大财却不行,真是可惜可惜啊!”
宋大刚笑道:“有什么可惜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能够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
余二猛摇头道:“大刚叔太容易满足了,我才不觉得那是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当然好,可是总有一天要分家,女娃们要出嫁,这家是在变的,要是没有钱,盖不出大房子,家里生了好些娃都没地儿住,看着娃们吃比不上别人的,穿比不上别人的,这心里头就不舒服。”
宋老四也乐得不行,道:“二猛子,你才十岁呢,就想着生娃了?”
余二猛一点都不 ,摇头晃脑道:“我早就想好了,以后我要盖一座红瓦青墙的大房子,上下两层,娶一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生上一大窝娃娃,啧……那才叫有滋味的好日子!”
要是放在现代,宋慕雯必然会笑话一句:出息!
可是放在现在,却是一件很有追求的事情。做大房子不容易,娶个漂亮能干的媳妇也不容易,不过这年头,生一窝娃娃倒是很容易。
宋老四和宋大刚两个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二猛子实在是太不矜持了一点,不过想起那些闲汉聚在一起就说一些黄不溜秋的话,议论东家的小媳妇,西家的大闺女的,余二猛这个已经算是很纯情了。
“二猛子你这么能干,以后肯定能行的,希望你以后做了大房子,能够让我们进去看看,好沾沾光。”
余二猛道:“那当然没问题,你们想住也可以的,只是等我媳妇进门了,你们就不能住了。”
小小年纪就这么想着未来的媳妇,宋老四和宋大刚笑得更加厉害了,而宋老四更是毫不客气地笑话了余二猛几句,余二猛一点都不在意。
走了大半天才到有余村,进了有余村,宋慕雯抬眼看过去,房屋很密集,果然是大村子,人气很足,中间还有好几间青瓦泥墙的大房子,这有余村果然比宋家屋有钱多了。
走在路上,不少人跟余二猛打招呼,看来余二猛的人气还挺高。而余二猛也是个嘴巴甜的,这个叫嫂子那个叫大婶的,又是拜年又是新年好的,把大家逗得乐呵地不行。宋慕雯一一看在眼里,心里暗暗赞叹,这世界上果然是有生来就聪明的人的,余二猛年纪才这么点大,社交手段却比许多大人还要纯熟了。
宋家人一行到了余杠子家的门口,此时余杠子一家都在等着呢,几个娃儿在围墙外头追来跑去,门槛上坐着两个老人家,看着应该是余二猛的爷爷奶奶。
余二猛拉住了牛,跳下车喊道:“爷爷!奶!我回来了!”
第24章 说女儿
余老爷子和余老太都是精神矍铄的老人家;余杠子虽然不是两个人最大的儿子,可是余杠子年纪还要比宋大刚大一些;所以余老爷子和余老太的年纪比宋老头和宋老太大一些;两个人都头发斑白了,可是人家中气十足的。
“二猛子回来啦!人接到了没?!”
“接到了!我爸我妈呢?!”
余杠子和他媳妇都出来了,余杠子的媳妇叫杨桃儿;看她样子就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几个孩子被从牛车上抱下来;余杠子迎着宋大刚上去了,而杨桃儿上前来拉住了两个女娃儿的手。
余杠子给余老爷子和余老太介绍了宋大刚和宋老四兄弟两个,还有几个孩子;余老爷子道:“哦!就是上次帮了二猛子的那个是吧?哎呀,多谢多谢!”
没想到老人家还记得半年前的事情,宋大刚急忙表示没什么,只是顺手而已。
寒暄完之后,大家进了屋子,宋慕雯发现这个余家的院子真的很大,比宋家的院子大了一倍不止,而且还种了不少菜。
这个院子里还有两扇门,一扇大门是他们刚刚进来的地方,还有一扇小一些的门,估计是从大门绕的太远了,所以开了一张小门方便进出。
宋慕雯感叹,果然是有钱人家,光是这么大的屋子就没有人家可以比。虽然也是茅草顶的房子。
院子里有鸡在啄食,一副悠然无比的模样,院子的角落还有几颗果树,只因为现在没了叶子,宋慕雯也不认识是什么树。
进了屋子,这大堂屋也是直通到底的,又宽敞又高大的。
余杠子让大家坐下了,道:“我们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屋子还是有几间的,所以把你们请过来玩几天。”
宋大刚抬头看了看房子,道:“虽然屋顶是茅草顶,可是这屋子地基打得好,这墙也垒得结实,比人家的瓦房差不了多少。”
“大刚兄弟好眼神!”
宋老四道:“我们家从我爹到我们兄弟几个,都有一手活计,我大哥是木匠活和砌匠活儿都会,所以看得出来。你们家那个屋顶上的梁木,至少是十多年的树,还有不少二十年的吧?”
余杠子更加高兴了,余老爷子也很高兴,这座房子是他们一家当初倾尽全家力气盖起来的,本来想着他儿子多,还怕住不下,没想到一下子只剩一个。但是这座房子永远都是余老爷子的丰功碑一样,别人看得出他的房子的妙处,就是捧他。
几个男人在那里唠嗑唠得开心,杨桃儿已经泡了芝麻茶来了,茶叶加芝麻泡的茶,今年过年还没看到哪家有这样的茶呢,这余家果然要比别人家家底厚一些。
杨桃儿又拿了吃的出来给孩子们吃,什么炒瓜子炒花生之类的,一抓一大把, 每个孩子的口袋里,大家的口袋都做的大,所以几个孩子下来都装了不少。
宋大刚不好意思道:“我们来倒是让你们破费了。”
余杠子道:“别那么客气,咱们的关系那么好,别弄生疏了。”
不一会儿大人们移到了火寮旁聊天,余二猛带着三个弟弟招待宋家的孩子,宋慕雯懒得动,只在院子里走动,宋慕斓也不好意思跟着那么多小男孩出去,她穿的衣服好看,也舍不得弄脏,所以两个人只在院子里玩,倒是余二猛带着一串的小豆丁呼啦出去了,到了点儿又呼啦全回来了。
这一天余家吃饭吃得早,因为还要趁早去看戏,吃完饭就要赶到戏台子那里去占位置了,有余村每年唱大戏,那附近能来的人都会来看,有些的还不远十几里跑来看戏。
余家的饭菜自不用说,十分丰盛,荤素都有,不过杨桃儿一个人操持这么一大桌菜,实在是不容易,关键是人家还将院子内外收拾得妥妥当当的,到了时间鸡也进笼了,鸡笼门也关好了。
吃完饭,孩子们便急不可耐了要去戏台子那边了。
余杠子挑上一担子泥砖,又让宋大刚和宋老四兄弟二人帮着挑了柴火,杨桃儿带着老人孩子拿了长凳小凳子等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了戏台子那里。
一到台前,就有人跟余杠子打招呼,也有人主动给他们让位置,所以他们在戏台前很顺利地占了一块好地方。
余杠子麻利地垒了一圈泥砖,生了火,大家一圈人便围着火堆坐了,让余老爷子和余老太坐了正中间,四个大人分坐两边,孩子们在大人身边或坐或站或被抱着,倒也老老实实的。
此时戏还没有开场,整个空地上都是人,吵吵闹闹的,都在扯着嗓子聊天、找人。小孩子追逐打闹的尖叫声也十分刺耳。
等了许久,小孩子们都失去了耐心了,此起彼伏的喝骂声、教训小孩的声音交杂着,这哈一口气还能见白雾的时候,大人们也忍不住开始诅咒了。
到了大约八点钟的时候,村长终于出现在了戏台子上,让大家伙儿安静,说了几句话,就要开始唱戏了。
这戏台子上的摆设也简单,就是两张高背椅子,中间一张八仙桌,椅子上搭着两块粗略地绣着花儿的红布,桌上也是,不过桌上还放了一盘水果和两只茶杯,都是道具了。戏台上红毯也没有铺,那些角儿就直接踩着泥地儿唱的。
这戏不是京剧那样,也跟别的地儿的戏不一样,第一出戏当然是很热闹的,人人都打扮的喜庆又出彩,都是披红挂绿的,中间一个丑角儿,扎着冲天炮的辫子,脸上两块大红的胭脂,中间一块白色,身上穿着一件正绿的绸衫,用红色粉色黄色黑色的线绣着花,偏那个人又是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这样的扮相逗得男女老少都乐个不停。
一处热热闹闹的乡村爱情戏过后,便是一场武打戏,跟武松打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是讲一个人的母亲被老虎咬了,那人找老虎报仇,把老虎打死了的故事。
这些戏虽然是热热闹闹的,可是宋慕雯对这些天生就不太感兴趣,刚开始还有些兴致,后来越看越觉得无趣,越看就越打哈欠,后面是一些单人在上头唱什么腔儿,有粗犷的有捏着嗓子的,宋慕雯都觉得听不大懂,更觉得没意思了。
就在宋慕雯昏昏欲睡之际,余二猛去外边那些卖炒瓜子炒花生的人那里买了一些吃得来了。孩子们早就听得无趣了,有了吃的才高兴了一些。
吃完东西,宋慕雯实在扛不住了,便窝在宋大刚怀里睡着了,睡梦中还觉得有人在自己的耳边唱戏。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大早上了,而且是在余家的床上,宋大刚带着宋慕雯和宋慕武睡的。
不是在自己家,宋慕雯还真不习惯。
听完了戏,宋家人要回去了。
余二猛道:“大刚叔,把你家几个娃娃留在我家玩呗,反正他们回去了也是玩儿。我们家兄弟几个,正好一起呢!”
宋大刚不能那么做,几个孩子都是他弟弟的,又不是他的,他要好好地带回去才算是对得住自己的弟弟。余二猛一想也是如此,便道:“阿武和囡囡留下来住也使得。”
杨桃儿在一旁道:“是啊,反正我们家有吃的有喝的也有玩的,我家里没个女娃儿,一直稀罕女娃呢,囡囡又乖,真想多留几天才好。”
余家人热情挽留,宋大刚左思右想好一会儿,才决定将宋慕雯留下。宋慕武毕竟是家里的大孙子,老儿子大孙子都是老头儿老太太的 子啊,要是宋慕武回去,宋老头宋老太可要发脾气了,所以只能将宋慕雯留下来了。
余二猛还在哄宋慕雯道:“你留下来我带你去玩儿,我知道哪里有游街的趣事儿,那里有蚌壳姑娘有大头娃,可好玩了,那个时候还能跟着他们跳舞呢!”
传统的春节是有这样的项目,不过后来的人都懒得搞这些了,所以这样的民俗活动是越来越少见了。
宋慕雯被留了下来,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就是觉得有些不自在,不过杨桃儿确实是稀罕女娃儿,只要一闲下来就要拉着宋慕雯,什么好吃的都给她,她自己的几个儿子反而要靠后了。慢慢地宋慕雯也就熟悉了一些了。
“囡囡,我做你干妈好不好啊?”杨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