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八九年代-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在东北角的一个中年男人似乎已经看完了手中的册子,看起来有些像是忍耐不住的模样,只见他略微示意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态度很是恭敬。

    这位吴姓老者在国内经济领域内的名气极大。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取得了业内顶尖的理论地位,不仅仅如此,曾经一度有人号称这位吴大家是国内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学者,尽管这句话更多地像是一句黑色幽默式的讽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却能够反映出老者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威。

    。吴老其实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经离职退休养老了,对于一个年过八十岁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因为他在学术上的积累已经足够他在晚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了。但是对于这位大师级别的学者来讲,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在退休不久后。他便走进了国内某所知名的高校中带研究生,主要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理论传下去,这对于国内一些年轻的学者来讲,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其实这次被政务院应邀而来的几名年轻学者中便有一大部分是这位老人家带出来的弟子。

    对于中年男子的问题,老人并没有立马作答。而是略微思考了一番,随即慢条斯理地将手中的册子合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手册,国内能出其右者恐怕不足三人。”

    老人的话让中年男子一惊,眼里的诧异之色尽管没有刻意去放大。但是却也能够让人看得极为清楚,自己究竟还是低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原本以为自己的评价已经够高了,但是没想到这位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实属罕见。

    两人之间的谈话尽管声音非常小,但是由于在这间议事室中并没有什么人说话,而且屋子的隔音效果似乎很不错,所以几乎在座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已经听到了老人有关这本书的评价,当即立刻就有人小声地惊呼了起来。

    “吴老?您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尽管我承认这本书中阐述的东西是我前所未闻的,但是我想这并不代表他的理论就能够在现实中施行。”

    “刘教授,您这么说也不无道理,不过我看倒也未必如您说的,在我看来,能够对国内的经济形势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此人定然是一代大家,至少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国内还无人有如此深厚的理论积累,更不谈创造性了。”

    “好了,两位,我们都已经看过了这本册子中的内容,我们不妨先听吴老的意见。”

    “您请!”

    老人看了一眼众人脸上各异的表情,心里略微有些落寞,但是在他拿起手中的小册子时,脸上却露出一股希冀的神色。

    “本以为国内的学术根基不深厚,但是却有人能够作出如此深刻的理论创新,后继有人啊,不枉国家多少年来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啊。”

    “你们哪都急躁了!”

    老人的开场白尽管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在场的众人却没有打断老人的话,也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满,对于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可以说算得上是心服口服,吴老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个人作风上都可以说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可以这样说,国内只要是研究经济的学者,凡事在国内做学术的,就没有谁不曾研究过吴老的学术理论。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大事的影响,可以说算得上是半个弟子,对于中国人来讲,尊师重教的传统似乎在这个时候并不像后世遭到扭曲的市场经济那样脆弱。

    “你们呢只看到了我的评价但是却没有看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为什么西方国家总是能够领先我们一步研究出最先进的经济理论,为什么在市场上总是占尽先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笨,也不是因为他们起步早我们晚,而是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不如别人,所以一步差步步差。

    经济学算得上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你们做学问要敢于质疑,敢于设想。为什么你们认为这本册子中的理论不行?难道你们去验证过?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们不能够提出这样的理论创新,我可以告诉你们,如果这本册子上的理论在未来的十年内被我国市场接纳了,那么我敢肯定,这本册子的作者就会得到诺贝尔委员会的认可,因为他的理论适合所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不是说说就行的。要去研究去观察去认证,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得出如此详细的数据,但是我知道,他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能力是非常顶尖的。”

    吴老的话顿时让客厅中的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一个个不由得开始回想起册子前面的一段话来。

    “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就是一面镜子,既能够照出美好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丑恶的一面,我们要想让市场经济的果实变得美好一些。那就要在一开始就设置完美的笼子,将那些不好的东西圈住。当我国的市场茁壮时,能够自行消化掉这些病毒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笼子取缔,让市场经济绽放出最美的明天。”

    对于这段话,学者们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其实此时在国内人们的目光大都集中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上。几乎很少有人明确地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规制这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在这本册子中,张真一用一种超越了整整十年甚至更多的眼光,阐述了国内的经济形势,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他几乎完美地预言了经济的走势和如何利用世界经济的效果。其中一些措施和方案几乎让人难以想象。

    尤其是在放开国内市场,对私人企业和工商企业的支持,以及对国内房地产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态度上,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观点,张真一在册子中大胆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科技和网络产业就会完全占据世界市场,如果中国要想在这场经济竞争中获胜的话,就要在这两个产业上获得世界领先的优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这些学者们难以置信甚至有些不敢认同的想法,但是他们却想不到更好的东西来反驳这样诡异的观点。

    此外,被张真一着重论述的是有关立法对市场进行规制的理论,这在国内当前几乎是一个空白,可以说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进行立法强制地规制市场。

    “这个说法你们认同吗?”

    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学者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尽管他知道很有道理,但是却无法相信竟然有人提出连西方国家都没有做到的发展模式,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张真一在皖南已经实行了某些理念,只不过他们从未关注到这一点而已。

    对于国内的经济学界来讲,皖南地区更多的是一个投资的热点,而不是一个新的学术中心,但是张真一却知道,在不久后人们兴许就会发现皖南市有着完全领先国内其余地方的制度和经济模式。

    正当学者们议论纷纷时,一个中年模样的干部笑着推开门走了进来。

    “呵呵呵,看来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嘛,吴老您好您好,这次请您老来主持这次研讨会,其实是戴总亲自做的批示,您老这次要多多辛苦了。”

    “老头子我就是一把老骨头了,不过能够得到戴总亲自邀请,我就是在床上爬不起来了,让人抬也要抬到中南海来,不过这次来之前我实在是没想到国内竟然还有如此接触的学者啊,桑主任,怎么不让我们见见这位了不起的大师,有人才可不要藏着掖着,总要让我们大家见见面嘛。”

    吴老的话顿时就引来了所有人的关注,大家都纷纷把目光投在了中年男子身上,这位桑主人正是政务院办公厅的一位主人,不过此时他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苦笑。

    “吴老,还有各位专家教授们,你们哪这次可就真的错怪我了,不是我不让这位跟大家见面,实在是高人难请哪,别说我了,就是戴总恐怕现在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具体是个什么情形我就不透露了,戴总在处理一些事情,马上就会来跟大家交换意见,并且安排了整整一天时间跟大家讨论这件事情,我可以先透露一点,这次的研讨结果会被直接送到中央进行最后的审议,如果通过了将会直接印象到国家下一步的计划,希望各位为了国家的发展前途,能够不留心中所想,畅所欲言。”

    中年男子说完笑了笑便离开了,但是屋子中的众人却猛然多了无数压力,这中研讨会其实他们参加了不少次,但是却没有那一次如此慎重。

    看了看手中的那本小册子,大部分都略有深意地叹了叹气。(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学术峥嵘

    “总理好!”

    “戴总理,您好!”

    “您好,总理!”

    “大家好,大家好,辛苦你们了!”

    “吴老先生,感谢您这次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啊!”

    “戴总理言重了,老头子我一把老骨头能够为国建言献策是我的荣幸。”

    在中南海政务院的一号会客厅中,众人纷纷以那位熟悉的国家首长为中心寒暄了起来,不时的问好声不由得让人觉得气氛很不错的样子,很明显,这位首长可能已经连续工作了有一段时间了,脸上的疲倦之色让人觉得有些心痛。

    “总理,大家都到齐了,还有几位部里的同志在赶来的路上。”

    那位桑主任小声地在总理身边说了一句后便重新站在了他身后,众人显得非常热情,或许这是官本位体制下并不稀奇的场景。

    “大家先坐下来,今天请大家到这里来,主要是有两个事情要拜托诸位为国建言献策,我们是搞民主的嘛,你们要畅所欲言,我保证没人敢治你们的罪,哈哈哈!”

    老人熟悉的风格让众人并不觉得陌生,在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中,这位兴许是最难伺候但是同样是最为坦白和直言的一位,犀利的说话风格,强硬的办事作风,至公无私。

    “总理您言重了。”

    “你们手中的册子想必都已经看过了,我先不说这是谁写的,暂且不谈他到底有没有资格或者是可信度来撰写这样一篇直指国家弊端,大胆建言国家经济政策的文章,但是从中央的角度来谈的话,中间的某些东西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今天请大家来,一个是讨论那些可行的方案该如何去施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次的重点,在那些已经认定可行的方案之外的方案中,是否一样具有可行性,这事关国家的发展大局,我希望各位能够全面把握情况,你们都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国家的发展需要借助你们的智慧。”

    总理的话尽管有些言重,但是众人却陡然觉得有一种很荣幸的感觉,这对于一个官本位的思想传承了无数年的民族来讲,能够得到政府的认同,无异于是取得了最终的认可。

    不过那位总理却极为眼尖的看到了吴老先生眼中闪过的一丝遗憾的神色,当即便提了出来,对于这位首长来讲,他是不会容得下任何遗漏的,这一切都只能说这次讨论的问题实属太重要了。

    张真一的个人能力他从来都不曾怀疑过。就像这次那小子果断出售掉佳乐福集团一样,在商业上的手腕可以说国内无出其右者,而且别人不知道,难道他最为国家二号政府首长还不清楚那小子在金融危机中的动作吗。

    国家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因为那小子的每一次行动都能够做到以国家大局为重,先后获得的巨大利润,那小子都没有奢侈地挥霍过,而是用于支持国内的基础建设或者市场的刺激。这无异乎是给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力的助推剂。

    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领袖人物,张真一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他身上隐藏的威胁。这无关于政治利益,而是出于国家大局层面的需要,所以中央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

    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提出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内,这小子尽管年轻却已经取得了无人可及的成就。有时候权威的力量也是一种让人很信任的东西。

    假若张真一背后并没有佳乐福集团的成功或者是微世集团的存在,又或者没有皖南经济特区的存在或者是张真一曾经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做出过重要的建议性发言的话,很有可能他的作用就会没有这么重要,所以说偶然的因素都是一些必然的堆积而已,并没有那么多纯粹的偶然存在。一切偶然的东西中都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只是有时候或许你没有察觉而已。

    半个小时后。

    “既然大家都已经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始会议吧!”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对于这一次会议的重要性,你们无需置疑,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不久前,我们已经获得了世贸组织的认可,在不久后将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

    对于这一条消息,你们无需出去论证,中央还未进行通报是因为我们有另外的打算,根据总书记的指示,新世纪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仍然将会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主,但是我国并没有在市场经济领域进行过试探,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同志们,你们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你们的意见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对国家的政策很重要,我国要发展经济,要繁荣我们的市场,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美国不让我们发展,日本不让我们发展,但是我们就是要自力更生。”

    “………”

    众人在听到这样隐秘的消息后都显得有些吃惊,毫无疑问,这是国家在战略层次上的一次成功,只不过这个消息似乎来得太突然,令人有些难以置信罢了。

    “总理,我想问一下,根据不久前中央的指导性文件,我国在市场经济领域内的下一步工作是拟定开放的文件,也就是说是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做准备,但是我很好奇,为什么在法律层面上,我们要在入世后才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刚才我看那本册子上,这一点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是什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你们有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法治经济,我们要搞市场,要搞开放,要搞发展,一切都要用法律来说话。美国人要搞我们,那行,我们一切用法律来说话,我认为,当前,我们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制定一部完整的相关法律。”

    “总理。从战略层面上讲,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异于在国内的市场上进一步开放,我们走的是一条引进外资的路子,但是从这本册子中,我们都看到了十年后的情形,那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但是质量却没有改善,我们将不会有核心的竞争力,但是在传统行业上。我国由于起步晚,没有任何优势,正如那位作者说的,我们可以在先进的科技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展开竞争,国家的战略应该偏重于这些东西。”

    “传统行业能够放弃吗?你这是叫舍本逐末。”

    “那样怎样?二者兼顾吗,这是不可能的,国家的投资不能浪费。”

    “你们的意见都太过偏激了,我们的国家情况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专注于一个层面。一个大国一个强国,我们要有完善的工业、经济、商业体系。”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市场经济。不是国家投资。”

    “假如国家不投资,市场经济拿什么发展,外资还是民营资本?”

    “如果大力开发民营资本的话,这一条也不是不行,你们都知道,皖南的开发模式是世界首家的。这是我们国家的首创。”

    “我看你们都没有注意到,皖南还是一座尚未建成的帝国,我们如何能够肯定它能够成功, 凭借什么?张家的那位世界首富吗?这是不可能的。”

    激烈的争论让几位部位和政务院的领导人都有些头疼,但是戴总却面带笑容地看着那些专家和学者们争锋相对的辩论。他知道学术成果的不易,假如没有这些学者们的争论,兴许就不会出现成绩,但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那位吴老先生为什么会叹气了。

    国内的学者们缺乏一个有力的核心,他们就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在各自的领域内艰难地前进,但是却没有一个方向标,看着手中的册子,老人有些期待,或许他是一个能够改变大局的人物,中国人的智慧从来就不低。

    “吴老先生,您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的声音都停了下来,目光纷纷落到那位老人的身上。

    “同志们……”

    老人的声音有些复杂,似乎千言万语却无法诉请,缓缓沉默了半响,这才有些沉重地说道:

    “同志们,市场经济,美国人搞了多少年,英国人和德国人搞了多少年?日本人呢?我们不能用他们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国家的基础并不雄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初伟大领袖们的决策是对的。第一代领导人为我们国家打下了雄厚的工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