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28-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r Tree 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更低的价格成功地抢走了沃尔玛的一批忠诚顾客;体育用品专营店Dick’s也幸运地生存下来,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经验一方面增加了美国零售商们与沃尔玛抗争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对零售以外的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有裨益的。因为事实真相是,随着沃尔玛王国的触角的不断延伸,总有一天,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与沃尔玛产生这样那样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先驱者们的牺牲和成功都将是最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 第一章(图略)迂回作战

    Costco—— 迂回作战    
    Costco的策略就是选择与沃尔玛不同的目标顾客,也就是针对那些手上有闲钱但是又希望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产品的顾客。他们的这一定位主要针对的进攻对象就是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俱乐部。    
    总部设在西雅图的Costco是美国第五大零售商,其现任掌门人杰弗•;伯劳茨曼与沃尔玛之间的刀光剑影已经持续了20多年,他深知沃尔玛这个武林霸主每到一地所带来的“灾难”,“一旦沃尔玛进入到某一个地方,便是死神的降临和无法想象的毁灭。”尽管如此,Costco依然没有放弃抗争的决心。在俱乐部卖场—— 一个超过15万英尺的仓库式店堂—— Costco既销售预加工过的熟食,也销售著名的Bianchi自行车,持续不断地给山姆俱乐部沉重的打击。尽管相比起来,Costco比山姆俱乐部要少将近200多个分店,但是2004年其旗下的俱乐部收入达到470亿美金,比山姆俱乐部多了100亿,更重要的是,其利润是后者的四倍多。秘密在哪里呢?还得从公司的创始开始说起。1982年,还是一个投资风险管理商的杰弗和他的合伙人借鉴欧洲零售巨头家乐福的做法开设了Costco, 主要销售新鲜食品加上一些办公室设备。他们预见到商店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给人们供应高档的商品,为此,他们将其目标顾客聚焦为中小企业主。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中小企业主往往是一个社区中手中最有闲钱的一群人。他们在努力地经营并试图将自己的企业发展扩大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更加精打细算。 但是他们又不希望因为购买和使用了廉价质次的产品而给自己已经达到的社会地位蒙上一些阴影,因此,他们的要求就变得在常人眼里可能有些矛盾:产品需要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但是价格最好是比较适中。    
    Costco紧紧地扣住了这些需求,而且一直没有游离过。行业分析师们时常感叹Costco的价值定位就像是吸铁石吸取碎铁屑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这些中小企业主。比起山姆俱乐部通常配置近万种货品,Costco一般只配有4000多种,但是每一种货品却都有着响当当的品牌,从Godiva的巧克力到Waterford的水晶制品,每一个品牌都能吸引顾客的眼球,同时其价格又不会将顾客给吓住。例如,一个卡提亚的手表Costco售价为1300美金,是梅西等百货商场的70%。当然,能化上千美金买个手表的当然也不是常人,平均而言,Costco的顾客家庭年收入超过7万美金,而山姆俱乐部顾客的收入明显低于这个水平。顾客平均收入水准也是相应地决定了商店的单店销售量。    
    除了在产品和目标顾客群上与沃尔玛有所区分,Costco更为业界称道的还在于它有着零售业内最为忠诚和最有效率的一群员工,Costco员工的低周转率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因为 Costco给员工的薪水和福利是零售业内最高的,一个四年以上的收银员工资接近42000美金,相同水平的收银员在山姆俱乐部则只能拿到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三而已。低周转率带来的是相对较少的人员调整费用以及由于熟悉程度高而带来的高效率的工作。 沃尔玛的员工周转率高达44%,因此公司每年要花将近15亿美金在人员的招聘培训上,以确保每一家分店有足够的人手,而在Costco, 进店一年后离开的比率只是6%,在整个行业中是最低的。慷慨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造就了一批士气高昂的员工,2004年Costco每一个员工的运营利润高达16550美金,而山姆俱乐部则只有12800美金。面对Costco的咄咄攻势,沃马特自是恼羞成怒,自1990年以来,先后就任的6任CEO都发誓要找出反攻Costco的策略,但是明争暗斗至今依然没有良策。倒是Costco非常谨慎,慎言自己的成功,因为杰弗清醒地意识到在零售业内打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沃尔玛的虎视眈眈之下,自己更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固守自己的方向。


《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 第一章(图略)针锋相对

    Dollar Tree—— 针锋相对    
    Dollar Tree 可以说是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办法,但也可以说是采取了与沃尔玛最面对面的较量。他们攻击的正是沃尔玛在价格上的强势,同时加上购物体验上的便利,所以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刚一开始,业界都觉得Dollar Tree有些发疯了,沃尔玛能起家,能摧毁这么多的竞争对手,靠的就是它采用的“永远低价”的方针,从而逐步地在业界建立低价屏障,挤垮各种对手,现在Dollar Tree用相同的手法去竞争,岂不是以卵击石?看好的人实在不多,多的是惋惜和等着看笑话的人。不过Dollar Tree还是撑了下来,甚至在2004年在运营边际利润率上超过了沃尔玛。    
    Dollar Tree是美国最大的单一货价零售商。它的名字也说明了这一点,店内所供货物,从相架到宠物食品,从冷冻食品到做工精量的瓷器,单价不超过1美元。从1986年建店至今,19年来,Dollar Tree一直保持了单价在1美元以内不变的定价策略。从弗吉尼亚州一家只有3000平方英尺的小店到现在全国有近3千家分店,Dollar Tree年销售量已经达到32个亿。公司总裁鲍勃将成功归结为公司对于货物的采购方式,通常与沃尔玛的货物一模一样,进价较低,因此可以保证即使只有1元零售价,公司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许多大型的快速消费品生产公司,如Clorox、Dial 和宝洁等,看到了公司不断壮大的规模以及Dollar Tree与沃尔玛抗争的决心,开始定制商品,专供Dollar Tree销售。例如,2004年,Dollar Tree希望能有一系列新的洗涤用品,公司和宝洁共同合作,开发了新的18盎司的Dawn洗涤剂,以1元价格销售。比起Dawn通常在其它超市销售的20盎司洗涤剂来,这款新产品瓶子略小,但是由于其价格相当具有竞争性,销量极好。    
    Dollar Tree的另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秘密在于它雇用了上百个秘密顾客,他们的工作就是逡巡在各个角落,寻找可能的产品商机。例如,2004年秋天,当一个竞争者取消了原先的一批品客土豆片订货时,公司立刻抓住这个时机,以1毛钱一罐的单价买了2吨土豆片,短短几周,一销而空,生产商避免了货物积压,顾客低价购得了自己喜爱的商品,Dollar Tree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可算得上一举夺得,皆大欢喜。    
    在业界,象Dollar Tree这样完全模仿沃尔玛策略的可以说还真不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沃尔玛也应该为有象Dollar Tree这样一个好学生而骄傲,不过,当Dollar Tree将自己近一半的店面开在与沃尔玛仅隔2英里的范围内,在方寸之间争夺他们的顾客时,也实在不知心里是个什么样的滋味?Dollar Tree秉承了一个观念,那就是沃马特的顾客就是他们需要争取的顾客,沃马特的效率就是他们需要达到的效率。这样针锋相对的竞争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老师开始偷学学生的经验,沃马特开始尝试自己开设一些类似Dollar Tree的一元店,据说店名就叫做Pennies…n…Cents (几分与几角)。    
    


《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 第一章(图略)服务取胜(1)

    Dick’s 体育用品商店—— 服务取胜    
    Dick’s 体育用品商店拥有业内最专业的销售队伍,不断地吸引并尽心尽力地服务好每一个顾客。专业的服务精神恰恰是它能够在体育用品方面超越沃马特的制胜法宝。    
    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这个场景:在匹茨堡郊区的Dick’s 体育用品商店内,刚刚获得私人健美教练证书的克里斯廷小姐是一个加入Dick’s不到一年的店员,她负责店内的健美器械部,只要有顾客询问,她就可以随时向他们展示各种器械的使用方式,并且不厌其烦地回答顾客所有有关健身的问题,甚至还会给顾客提供一些健身的小常识和诀窍。这样,商店成了健身房,融洽的关系也为顾客再度光临埋下了伏笔。在别的健身器械商店,店员最多能给到一些买家提供的信息,然而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真正给顾客提供有益的健身常识,Dick’s发现了这一问题,因而为自己240个分店的员工提供费用,让他们参加为期三周的健美训练证书班,这样他们就能够成为为到Dick’s来购物的顾客提供真正健身咨询的健美教练式店员。 这也正是Dick’s用来对付沃尔玛的妙招之一。沃尔玛在客户服务这一方面始终被行业人士认为是它的一大软肋,由于店面面积庞大,货物分散,员工周转率过高,培训仓促,员工对货物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比较欠缺,沃尔玛的服务很少有亮点,反倒是时有抱怨。Dick’s总裁埃德华·迪克,继承了父亲老迪克在1948年创立的这个公司,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顾客现在到店里来,在寻求商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获得信息,对于那些不把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的商店,他们是建立不起来忠诚度的。所以他才极力地倡导手下员工要成为各个产品的专家,为顾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你能想象吗?在Dick’s店内的高尔夫分区,有专门围起来的一小片场地可以供顾客选择球杆并试上一试,电脑屏幕还能模拟出你击杆的力量和能到达的距离,还有将近200个高尔夫职业选手在那里工作,随时给你一些击球的小窍门;而在休闲娱乐区,工作人员中还有真正的捕猎和钓鱼协会会员,至于帮助修理自行车,帮助重新调整网球拍上的线绳等服务,也是应有尽有。    
    


《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 第一章(图略)服务取胜(2)

    分析下来,希尔斯的失败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公司在组织人事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这还得从公司2001 年用18亿美金巨额兼并了Lan有人曾经质疑Dick’s提供这么多的服务以及发展类似主题公园气氛的环境的做法,认为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但是业内分析师认为相对于其回报来说,这些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在过去的四年中,Dick’s的年销售以16到23%的速度增长,其股票价格也翻了四倍。最为关键的是,Dick’s的运营策略引起了体育用品经销商们的纷纷效仿,甚至有分析师们认为Dick’s引领了行业内的技术革新。    
    努力总有回报,尽管沃尔玛所销售的体育用品一直独占鳌头,无人企及,但是Dick’s仍然稳步地在扩展自己的忠诚客户基础。Dick’s分店主要在美国东海岸,尚未扩展到全国各地,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二大体育用品商店,2004年销售额达到了20多亿。    
    在美国整个零售行业中,一些小的零售商在把沃尔玛作为标杆的同时业把它当作了敌人,正如当年沃尔玛将希尔斯等零售巨人作为自己前进并希望能够超越的目标一样。零售业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千万别以为世界上真的有不可战胜的对手。众多的零售商们若不是忽视或藐视了市场上的变化、自己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的话,至今仍会存在。对目前的零售商们来说,关键仍然在于发现和把握重大的商业机会,并且希望错过机会的是沃尔玛而不是自己。ds’ End 后说起。当年公司决定兼并Lands’ End, 不论是在零售业还是别的行业,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算是传统的店家企业反购无店家销售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实,希尔斯并购Lands’ End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Lands’ End的加入能够重整被冲击的公司的服装销售市场。公司新总裁认为Lands’ End的邮件和网上订购服装这一新的模式可以让公司的老服装品牌如Trader Bay和 Crossroads 等能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公司管理高层将公司进行了大换血,Lands’ End的管理人员成为希尔斯服装部分的主要管理者,30% 的服装进货人员被迫离开公司,因为他们过去只擅长于直接从服装生产商那里订购产品,和Lands’ End的方法有明显的冲突。但是,实际的运营状况让公司大跌眼镜,尽管新总裁拉斯预见到Lands’ End的管理人员在从邮件订购这一模式转向店家零售方面会有些陌生,但是没想到这种陌生这么难克服。这些Lands’ End的管理人员不仅不能将自己原先先进的邮购经验有效地迁移到店家订货上来,而且扭曲了公司原先还算有效的配货订货系统。因为,事实上,邮件订购与店家销售相比起来,有着相对紧缩的订货空隙时间,而且货物也是统一地进仓和出仓,仓库也是相应集中,货物能够直接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是对希尔斯这么一个大型的连锁零售店,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公司得有精确的计划,从而在适当的时机将适当的商品组合及时地运送到适当的商店。Lands’ End的货物也由于他们自己的供应商误了时间,以至于晚了好久才送到希尔斯的商店中。公司的服装供应商看来是在忙于将运行集中化,却忘了最重要的要将货物及时运送到商店中,从而让消费者及时地看到这些新货品。公司管理者也不得不承认说,公司丧失了很多组织记忆,新的组织人事的调整在这个春季战略中不仅未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是造成了很大的波动。    
    由于人事的大幅调整,那些幸存下来的管理人员开始变得萎萎缩缩,结果是将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终究发展到不可收拾:他们被上一年的过度订货吓怕了,因而矫枉过正,大幅度压低当年春天的订货。过度的订货造成的是大量的清仓削价处理商品,从而使得公司的季度毛利润大大下降,尽管年初,美国国内的零售集团信息采集部一致认为当年美国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将会较往年有所增加,第一季度预计消费者的零售将会增加6个百分点,但是希尔斯的采购人员却无视这一报告,将公司这一季度的订货贸然地降低了14个百分点之多。许多行业内的专家都为此大跌眼镜,因为在他们眼里,希尔斯这个老牌零售巨人,应该是不会犯这样有悖常情的低级愚蠢的错误的。其实要找原因并不难,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希尔斯现存的高层管理人员严重地缺乏大商场的零售及货物流通经验。新总裁手下的高层管理人员当中,有14人在希尔斯呆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而且只有一两个拥有零售经验。新总裁拉斯自己的专项也不是零售,而是金融业。他的首席商场管理人员考斯比则是从快餐业转型过来的,从管理肯德基的炸鸡、必胜客的比萨饼和Taco Bell的墨西哥式食品一下子转到销售服装、电器和工具,这之间必然有着认知和能力上的差异,磨合期是不可避免的,磨合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春夏之季的这场零售战役,希尔斯是丢盔卸甲地败下阵来,为了安慰愤怒的投资者,拉斯许诺要在接下来夏末秋初学生回校这一战役中重整旗鼓,收复失地。学生回校这一期间对零售商们来说,可算是一年中除了年末节日之外最大的时机了,希尔斯的管理人员们开始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很清醒地意识到了我们的问题,我们知道该如何地解决,我们也会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服装生意将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解决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时,希尔斯最近将目光盯紧了大量的西班牙裔的妇女身上,他们为这群特定的消费者增加了他们所钟意的服装品牌。同时在配销货物渠道这一致命关节处,公司转向了“控制和流动”并存的模式,商店的主管人员在每一季的开始只能获得少量的进货,但是他们可以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向公司的137个配货中心订货。照希尔斯公司的管理人员的说法,这是公司第一次真正地去了解商店的需求,第一次将权力下放到各个分店手中。但愿希尔斯采取的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真正地改变公司的经营现状,扭转劣势,让这个老牌零售商老当益壮,甚至返老还童。    
    经营一家大型商店是不容易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开大店亦如此。与来势汹汹的世界各国零售巨头一决雌雄的中国零售企业,应该从希尔斯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