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3-杂病心法要诀-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剂,以杏仁易桃仁,增损汗之,汗解之后,余同前法。鬼疟亦多在夜发,由尸气注之,比 
三阴疟疾、则夜多恶梦,时生恐怖,宜用苏合香丸治之。 

卷四
霍乱总括
属性:挥霍变乱生仓卒,心腹大痛吐利兼,吐泻不出干霍乱,舌卷筋缩入腹难。 
【注】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大痛,名曰干霍乱,又名搅肠痧。若舌卷筋缩,则 
卵阴入腹,难治也。 
x藿香正气散 二香汤 甘露饮x 
霍乱风寒暑食水,杂邪为病正气方,藿苏陈半茯苓草,芷桔腹皮浓朴当,转筋木瓜 
吴萸入,暑合香薷湿入苍,暑热六一甘露饮,寒极乌附理中汤。 
【注】霍乱之病,得之于风寒暑食水邪杂揉为病,乱于肠胃,清浊相干,故心腹大痛 
吐泻也。藿香正气散,即藿香、苏叶、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芷、桔梗、大腹皮、浓 
朴也;暑则吐多,合香薷饮名二香汤。湿则泻多,加苍术。暑热甚者,用辰砂六一散,或 
五苓散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名甘露饮。寒极肢厥脉伏者,用炮川乌、炮川附合理中汤。 

卷四
噎膈翻胃总括
属性:三阳热结伤津液,干枯贲幽魄不通,贲门不纳为噎膈,幽门不放翻胃成。二证留连 
传导隘,魄门应自涩于行,胸痛便硬如羊粪,吐沫呕血命难生。 
【注】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贲门,小 
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下口为魄门。三腑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而水谷出入之道 
不得流通矣,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 
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二证留连日久,则大肠传导之路狭隘,故魄 
门自应燥涩难行也。胸痛如刺,胃脘伤也。便如羊粪,津液枯也。吐沫呕血,血液不行,皆 
死证也。 
x人参利膈丸 汞硫散x 
五汁大黄清燥热,丁沉君子理虚寒,便秘壅遏应利膈,吐逆不止汞硫先,利膈小承 
参草木,归藿槟桃麻蜜丸,汞一硫二研如墨,老酒姜汁服即安。 
【注】五汁,谓五汁饮,以清燥干也。大黄,谓大黄汤,即大黄一味,用姜汁炙大黄 
片变黑黄色,量人强弱,每服二二钱,加陈仓米一撮,葱白二茎,煎去滓服,以治热结 
也。丁香、沉香加入四君子、六君子、理中汤内,治虚寒也,利膈,谓利膈丸,即枳壳、 
浓朴、大黄、人参、甘草、木香、当归、藿香、槟榔、桃仁、火麻仁蜜为丸也。汞硫,谓 
汞硫散也。 
x四君子汤 四物汤 二陈汤 二十四味流气饮x 
气少血枯四君物,痰多气滞二陈流,余者亦同呕吐法,竭思区画待天休。 
【注】气少者宜四君子汤,血枯者宜四物汤,痰多宜二陈汤,气滞者宜二十四味流气 
饮。其余之治法同呕吐。此病虽竭心思区画,亦不过尽人事以待天命也。 

卷四
呕吐哕总括
属性: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吐之征,无物有声哕干呕,面青指黑痛厥凶。 
【注】面色青,指甲黑也,中痛不止,肢厥不回,其凶可知也。 
x小半夏汤 橘皮半夏汤 大半夏汤 黄连半夏汤 丁萸六均汤x 
呕吐半姜为圣药,气盛加橘虚蜜参,热盛姜连便闭下,寒盛丁萸姜六君。 
【注】便闭,谓大小二便闭而不行,宜攻下也。初吐切不可下,恐逆病势也。 
x五汁饮 硫汞散 化滞丸x 
润燥止吐五汁饮,芦荠甘蔗竹沥姜,呕吐不下硫汞坠,积痛作吐化滞良。 
【注】五汁饮,即芦锥、荸荠、甘蔗、竹沥、姜汁也。呕吐诸药,汤水到咽即吐者,宜 
用重坠之药,以石硫黄二钱,水银一钱,同研如煤色极细,用老酒姜汁调服。稍点白滚 
汤,亦可顿服之,其药即不能吐出。次日大便出黑色秽物,诸汤水药服之,则不吐也。如 
不大便黑色,再服,以大便利为度。吐而痛者,乃积也,宜化滞丸。 

卷四
诸泄总括
属性:x湿泻 濡泻 水泻 洞泻 寒泻 飧泻 脾泻 肾泻x 
湿胜濡泻即水泻,多水肠鸣腹不疼。寒湿洞泻即寒泻,鸭溏清彻痛雷鸣。完谷不化 
名飧泻,土衰木盛不升清。脾虚腹满食后泻,肾泻寒虚晨数行。 
【注】濡者,水也。洞者,直倾下也。鸭溏,如鸭屎之溏,澄彻清冷也。痛,腹痛也。 
雷鸣,肠鸣甚也。不升清,谓清气在下不上升也。脾泻,脾虚也。食泻,饮食后即泻也。 
晨数行,每至早晨行泻数次也。 
x食泻 胃泻 饮泻 痰泻 火泻 暑泻 滑泻 大瘕泻x 
伤食作泻即胃泻,噫气腹痛秽而粘。渴饮泻复渴饮泻,时泻时止却属痰。火泻阵阵 
痛饮冷,暑泻面垢汗渴烦。滑泻日久不能禁,大瘕今时作痢看。 
【注】过食作泻,名曰食泻,即胃泻也。秽而粘,所泻之物臭而粘也。渴而饮,饮而 
泻,泻而复渴,渴而复饮,饮而复泻,饮泻也,时或泻,时或不泻,属痰泻也。阵阵,谓 
泻一阵、痛一阵也。大瘕泻,即今时之痢疾病也。 

卷四
泄泻死证
属性:泄泻形衰脉实大,五虚哕逆手足寒,大孔直出无禁止,下泻上嗽命多难。 
【注】五虚,谓脉细,皮寒,气少,水浆不入,大便不禁也。大孔,谓肛门大孔不禁也。 
x参苓白术散x 
湿泻胃苓厘清浊,寒泻理中附子添,飧泻升阳益胃治,倍加芍药减黄连,脾泻参苓 
白术散,扁豆四君莲肉攒,意苡山药缩砂桔,肾泻二神四神丸。 
【注】参苓白术散,即扁豆,人参、白术、茯苓,炙草、莲肉、薏苡仁、山药、缩砂、桔 
梗也。二神丸,即补骨脂、肉豆蔻,本方加吴茱萸、五味子,名四神丸。 
x青六散 芍药芩连葛根汤 八柱散x 
食泻实下虚消导,饮泻实者神 斟,虚者春泽甘露饮,痰泻实攻虚六君,火泻草芍 
芩连葛,暑泻红曲六一匀,滑泻八柱理中附,粟壳乌梅诃蔻寻。 
【注】食泻形气实者,宜大承,化滞等药下之,形气虚者,宜枳术、平胃等消导之。神 
斟,谓虽当用神 丸逐饮,然亦斟酌不可过也。春泽,谓春泽汤也。甘露饮,谓五苓 
甘露饮也。芍药芩连葛根汤,即甘草、芍药、黄芩、黄连、葛根也。青六散,即六一散加 
红曲也。八柱散,附子理中汤加罂粟壳、乌梅、诃子、肉蔻也。 
x泻心导赤散 茯苓车前子饮 苓桂理中汤x 
口糜泄泻虽云热,上下相移亦必虚,心脾开窍于舌口,小肠胃病化职失,糜发生地 
通连草,泻下参苓白术宜,尿少茯苓车前饮,火虚苓桂理中医。 
【注】口疮糜烂泄泻一证,古经未载,以理推之,虽云属热,然其上发口糜下泻即止, 
泄泻方止,口糜即生,观其上、下相移之情状,亦必纯实热之所为也。心之窍开于舌,脾 
之窍开于口,心脾之热,故上发口舌疮赤糜烂。胃主消化水谷,小肠主盛受消化,心脾 
之热下移小肠胃腑,则运化之职失矣,故下注泄泻也。口糜发时,晚用泻心导赤散,滚 
汤淬服之,即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也。下泄泻时,早晚用参苓白术散、糯米汤服之。 
若小便甚少,下利不止,则为水走大肠,宜用茯苓、车前子二味各等分,煎汤时时代饮, 
利水导热。若服寒凉药口疮不效,则为虚火上泛,宜用理中汤加肉桂大倍茯苓,降阳利 
水。降阳而口糜自消,水利泄泻自止,可并愈也。 

卷四
痢疾总括
属性:大瘕小肠大肠泻,肠癖滞下古痢名,外因风暑湿蒸气,内因不谨饮食生。白痢伤气 
赤伤血,寒虚微痛热窘疼,实坠粪前虚坠后,湿热寒虚初久称。 
【注】大瘕泻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也。小肠泻者,溲涩而便脓血, 
少腹痛也。大肠泻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也。肠癖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阴受之,则入五脏, 胀闭塞,下为飧泻,久为肠癖,腹痛下血也。滞下者,积汁垢腻,与 
湿热滞于肠中,因而下也。此皆古痢之名也。然痢之为病,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小便赤 
涩。里急者,腹痛积滞也。后重者,下坠气滞也。小便赤涩者,湿热郁滞也。皆因外受 
风暑湿蒸之气,内伤生冷冻饮料食过度而生也。白痢自大肠来。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故 
属伤气也。赤痢自小肠来,小肠与心为表里,心主血,故属伤血也。寒闭痛甚,寒开痛微, 
痢开病减,故痛微也。虚者少气,气无壅滞,故亦痛微也。热者多实,性急不得舒通,故 
窘痛甚也。后坠下迫肛门,粪出坠止,为粪前坠,乃滞也,故曰实坠。粪出更坠,为粪 
后坠,非滞也,故曰虚坠。初痢多属湿热,久痢多属寒虚也。 
x噤口痢 水谷痢 风痢 休息痢 热痢 寒痢 湿痢 五色痢x 
噤口饮食俱不纳,水谷糟粕杂血脓,风痢坠重圊清血,休息时作复时停,热痢鱼脑 
稠粘秽,寒痢稀趺白清腥,湿痢黑豆汁混浊,五色相杂脏气凶。 
【注】噤口痢者,下利不食,或呕不能食也。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也,风痢者,似 
肠风下清血而有坠痛也。休息痢者,时发作时停止也。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 
若有脏腐尸臭之气则凶。 

卷四
痢疾死证
属性:水浆不入利不止,气少脉细皮肤寒,纯血噤口呕脏气,身热脉大命难全。 
【注】下利不止,水浆不入,气少脉细,皮肤寒,死于阳绝也。下利纯血,噤口,呕 
逆,脏气身热脉大,死于阴绝也。 
x仓廪汤 大黄黄连汤x 
初痢表热宜仓廪,里热冲心大黄连,寒痢理中诃蔻缩,附白桂赤不须言。 
【注】初痢有表证发热者,不宜攻之,法当先解其外,用仓廪汤汗之。里热盛,上冲 
心作呕噤口者,法当先攻其里,用大黄、黄连、好酒煎服攻之。寒痢宜用理中汤,加诃 
子、肉蔻、缩砂。白多者加附子,赤多者加肉桂也。 
x芍药汤x 
初痢内外无大热,芩连枳木芍归榔,桂草尿涩滑石倍,利数窘痛入大黄。 
【注】初痢外无表热,内热不盛,宜用芍药汤。即黄芩、黄连、枳实、木香、芍药、当 
归、槟榔、甘草、肉桂少许也。小便涩赤加滑石,下利次数无度,下坠痛甚,入大黄也。 
x香连和胃汤 参连开噤汤 贴脐法x 
痢疾下后调气血,宜用香连和胃汤,黄芩芍药香连草,陈皮白术缩砂当,赤虚更加 
椿榆炒,白虚参苓共炒姜,噤口参连石莲子,贴脐王瓜藤散良。 
【注】痢疾攻后病势大减,宜调气血,用香连和胃汤,即黄芩、芍药、木香、黄连、甘 
草、陈皮、白术、缩砂、当归也。赤痢下血多虚者,当涩之,加炒椿根白皮、炒地榆。白 
痢日久气虚者,加人参、茯苓、炒干姜以补之。实而噤口堪下者,以大黄黄连汤下之。不 
堪下者,内以人参、黄连、石莲子煎汤,徐徐服之,下咽即好。外以贴脐王瓜藤散,即 
王瓜藤、茎、叶经霜者,烧灰香油调,纳脐中,即有效也。 
x真人养脏汤x 
久痢寒热乌梅治,寒虚滑痢养脏汤,参术肉蔻归诃桂,芍药罂粟草木香。 
【注】久痢藏有寒热不分者,宜用乌梅丸调和之。寒虚滑脱者,宜用养脏汤温补之,即 
人参、白术、肉蔻、当归、诃子、肉桂、芍药、罂粟壳、甘草、木香也。 
x香连平胃散 胃风汤x 
水谷调中益气治,湿痢香连平胃方,虚湿风痢胃风治,桂粟八珍减地黄。 
【注】水谷痢者,乃脾胃虚,腐化不及,宜调中益气汤。湿痢宜木香、黄连,合平胃 
散方。湿而虚者,宜用胃风汤,即肉桂、粟米、八珍汤减地黄也。 

卷四
五色痢休息痢治法
属性:五色休息皆伤脏,涩早滞热蕴于中,补之不应脉有力,日久仍攻余法同。 
【注】五色、休息二痢,皆因用止涩药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用 
一切补养之药不应,则可知初病非止涩太早, 
即下之未尽也。诊其脉若有力,虽日久仍当攻也。其余治法,与诸痢同。 

卷四
疸证总括
属性:面目身黄欲安卧,小便浑黄胆病成,已食如饥饱烦眩,胃疸谷疸酒疸名,女劳额黑 
少腹急,小便自利审瘀生,黄汗微肿皆湿热,阴黄重痛厥如冰。 
【注】面目身黄,但欲安卧,小便黄浑,此黄胆病已成也。如已食如饥,食难用饱,饱 
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胃疸者,即谷疸也。若已见黄色,疸已成矣,得之于胃有湿 
热,大饥过食也。酒疸者,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是病也。女劳疸者,疸而额黑,少腹急, 
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瘀血发黄,亦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 
详在伤寒门。黄汗者,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之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之也。此 
皆湿热而成,惟阴黄则属湿寒。阴黄者,身重而痛,厥冷如冰,详在伤寒门。 

卷四
疸病死证
属性:疸过十日而反剧,色若烟熏目暗青,喘满渴烦如啖蒜,面黧汗冷及天行。 
【注】仲景曰∶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宜差,反剧为难治也,色 
若烟熏,目神暗青,阳黄死证也。喘满渴烦不已,心胸如啖蒜刺痛,黄毒入腹,死证也。 
面色黧黑,冷汗 ,阴黄死证也。天行疫疠发黄,名曰瘟黄,死人最暴也。 
x麻黄茵陈醇酒汤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五苓散x 
表实麻黄茵陈酒,里实茵陈栀大黄,无证茵陈栀子柏,尿少茵陈五苓汤。 
【注】诸疸表实无汗者,以麻黄、茵陈,无灰好酒煎服汗之。里实不便,以茵陈、栀 
子、大黄下之。无表里证,以茵陈、栀子、柏皮清之。小便短少,以茵陈五苓散利之。 
x胃疸汤x 
谷疸热实宜乎下,不实宜用胃疸汤,茵陈胃苓减草朴,连栀防己葛秦方。 
【注】胃疸汤,即茵陈、苍术、陈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连、栀子、防己、 
葛根、秦艽也。 
x茵陈解酲汤 栀子大黄汤 蔓菁散 加味玉屏风散x 
酒疸虚茵解酲汤,实用栀豉枳大黄,黄汗一味蔓菁散,石膏茵陈 术防。 
【注】酒疸虚者,用茵陈解酲汤,即葛花解酲汤加茵陈也。实者,用栀子大黄汤,即 
栀子、淡豆豉、枳实、大黄也。黄汗宜用蔓菁子一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日三,井华 
水调服,小便白则愈。或用加味玉屏风散,即石膏、茵陈、黄 、白术、防风也。 
x石膏散 肾疸汤x 
女劳实者膏滑麦,女劳虚者肾疸医,升阳散火减去芍,加芩柏曲四苓俱。 
【注】石膏散,即 石膏、飞滑石,各等分,每服二钱,大麦汤调服。肾疸汤,即升 
阳散火汤减去芍药,乃升麻、苍术、防风、独活、柴胡、羌活、葛根、人参、甘草,加入 
黄芩、黄柏、神曲、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也。 

卷四
积聚总括
属性:五积六聚本难经,七 八瘕载千金,肠覃石瘕辨月事, 癖之名别浅深,脏积发时 
有常处,腑聚忽散无本根, 类积 瘕聚癖,肠满汁溢外寒因。 
【注】五积、六聚之名,本乎《难经》。五积者,肥气、伏梁、痞气、息贲、奔豚也。六 
聚者,积之着于孙络、缓筋、募原、膂筋、肠后、输脉也。七 、八瘕之名,载《千金方》。 
七者,蛟、蛇、鳖、肉、发、虱、米也。八瘕者,青、黄、燥、血、脂、狐、蛇、 
鳖也。肠覃者,积在肠外,状如怀子,月事以时而下。石瘕者,积在胞中,状如怀子,月 
事不以时下,故曰辨月事也, 者,外结募原肌肉之间。癖者,内结隐僻膂脊肠胃之后, 
故曰别浅深也。然积者属脏,阴也,故发有常处,不离其部。聚者属腑,阳也,故发无 
根本,忽聚忽散。 不移,而可见,故类积、类 也。瘕能移,有时隐,故类聚、类癖也。 
积聚、 瘕、肠覃、石瘕、 癖之疾,皆得之于喜怒不节则伤脏,饮食过饱则伤腑,肠 
胃填满,汁液外溢,为外寒所袭,与内气血、食物凝结相成也。 

卷四
积聚难证
属性:积聚牢坚不软动,胃弱溏泻不堪攻,奔豚发作状欲死,气上冲喉神怖惊。 
【注】积聚牢固不动,坚硬不软,则病深矣。胃弱食少、大便溏泻,不堪攻矣。五积 
之中,奔豚最为难治,若更发作,正气虚不能支,其状欲死,从少腹起,气上冲喉,神 
色惊怖,皆恶候也。 

卷四
积聚治法
属性:积聚胃强攻可用,攻虚兼补正邪安,气食积癖宜化滞,温白桃仁控涎丹。 
【注】积聚宜攻,然胃强能食,始可用攻。若攻虚人,须兼补药,或一攻三补,或五补 
一攻,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则邪正相安也。凡攻气食积癖,宜用秘方化滞丸, 
方在内伤门。攻积聚、 瘕,宜用温白丸,即万病紫菀丸,方倍川乌。攻血积、血瘕,宜 
用桃仁煎,即桃仁、大黄各一两,虻虫炒五钱,朴硝一两,共为末,先以醇醋一斤,用 
砂器慢火煎至多半盅,下末药搅良久,为小丸,前一日不吃晚饭,五更初,温酒送下一 
钱,取下恶物如豆汁鸡肝。未下,次日再服,见鲜血止药。如无虻虫,以 虫代之,然不 
如虻虫为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