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30-明成皇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院君立即下野!”    
    3月的一天下午,温暖的春日阳光融化着北汉山的积雪。王宫里又一次传出喜讯,王妃第二次怀孕了。    
    这次事先也经过御医确诊。王妃结婚6年得的第一个孩子只活了3天,这次是两年以后又怀孕,王宫里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喜事了。尤其是完和君已是个6岁的英俊少年,正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王太子,王妃在这个时候怀孕,其喜悦之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听到王妃怀孕的消息,最先跑来祝贺的是王妃的哥哥闵升镐。闵升镐是王妃父亲闵致禄的养子。王妃本来是独生女儿,因此闵升镐算是她娘家唯一的哥哥。他在增广试朝鲜王朝时遇大庆举行的科举考试。中兵科及第后,在妹妹封为王妃的那年,被提拔为李朝参议,以后历任户曹判书和刑曹判书,直至兵曹参判。    
    大院君在宫里一直严格排除外戚势力,将王妃唯一的哥哥安排如此高位算是一种照顾。王妃的其他亲属中有官职的还有闵升镐的堂弟闵奎镐,他当过刑曹判书,最后升至汉城府尹。其他还有几个亲戚都只是些芝麻绿豆官而已。    
    “听到中宫娘娘的喜讯,我想这一定是天地神明的意志吧!”闵升镐从妹妹的脸上第一次看到得意从容的神色。想当初她失去第一个孩子时,沉浸在悲痛中的那种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不觉已经过去两年了。    
    “都是托哥哥的福。”    
    “我什么忙也没帮上,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但是中宫娘娘始终诚心诚意地祈祷,怎么能不感动菩萨呢!”    
    王妃天性聪慧,感觉敏锐,自然不可能不知道王子的出生是天意。王妃和闵升镐不知不觉转入深谈之中,互诉了许多平时埋在心底的话。    
    “家里都好吧?”王妃不忘问候娘家的人。    
    “中宫娘娘恩情似海,家里都好。”    
    在闵升镐的眼里,这时的王妃已不是那个一直顺从、消极的深宫闺秀,而是一个怀有雄心、准备帮助国王参与朝政的王妃。    
    “这段时间只顾了宫内,没有时间考虑外面的事情。听说我们家的人不止一两次表示对我不满。哥哥是怎么想的?”    
    闵升镐一听此言,马上看看周围,压低嗓音道:“只要大院大人还在摄政,殿下就使不上劲,我们这些外戚就当不上官,只能俯首听命,那是很正常的。”“学问高,能力强,就因为是王妃的亲戚而不被录用,这没有道理。”    
    “中宫娘娘,我的兄弟和亲戚都没有当官,所以事实上我也没有政治基础。房顶越大,梁柱越要多,这样才能撑得住啊!中宫娘娘只有在朝廷打好基础,上监任意摆弄朝政的一天才会到来。”    
    “哥哥的话很对。上监登基已10年,现在已是22岁的成年人了,但还脱离不了大院君的掌控,真让人焦急哪!”    
    “这是因为上监还没有实力。所谓实力,是指政治的支持基础。中宫娘娘要留意这一点啊!”    
    其实,王妃已在考虑恢复国王的王权问题。迄今为止,王权似乎不是国王获得的,而是世袭得来的。其实不然,国王如果没有实力,王权就可能被外戚窃取,或者就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历史上正祖曾被世人评为建有丰功伟绩的君主,他曾想用荡平策荡平策是朝鲜王朝后期,英祖为消除党争,在各党派间建立政治势力平衡而采取的不偏不倚的政策。维持老论朝鲜王朝时期四党派之一。和南人间的权力平衡,但他的权力基础薄弱,宰相蔡济恭一死,老论势力掌握政权,正祖就失去了权力,最后听说被反对派阴谋毒死,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王妃完全知道这一历史事实。这么说,要想让大院君下野,恢复国王的权力,在朝廷首先要有支持国王的势力基础。这一势力即便悄悄产生也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而必须加以有组织的构筑。其核心人物自然只能是王妃。    
    在大院君的云岘宫师团中,最强大的基础不是领议政、左议政、右议政等大臣们。在大院君的身边,有四个随时准备献出生命的心腹干将,他们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在大院君的左右。这四人就是负责大院君师团财政和机密事项的千喜然、河靖一、张淳奎、安弼周,即所谓的千河张安四人帮。他们无疑是支撑大院君的四大支柱。    
    他们都是王宫里尚宫的哥哥,从大院君摄政时起就是大院君的心腹。用现在的话说,他们相当于青瓦台秘书室。    
    与此同时,宦官李敏化名气也很响,他是负责情报的,随时掌握、报告宫廷的内部动态,相当于如今的国家情报局,从事政治调查。    
    此外,在各官署衙门里都有云岘宫的人,议政府有尹光锡、吏曹有李继焕、刑曹有吴道荣、户曹有金完组、兵曹有朴凤来、礼曹有张信永、全罗监营有白难瑞、庆尚监营有徐殷老等,这些人都是云岘宫的心腹要员,他们把所在官厅的微小活动都一件不漏地直接报告到云岘宫。    
    兵曹参判闵升镐到王宫去会见王妃之事,也由兵曹的朴凤来向大院君作了报告。大院君的权力结构就像蜘蛛网似的覆盖了王宫内外,所以他即便坐在云岘宫内,对朝廷上下发生的事情也都一清二楚。    
    “哥哥,闵氏亲戚中科举的有哪些人?”从王妃的问话中看得出她已有了意味深长的决心。    
    “有闵谦镐、闵台镐、闵泳纬、闵致庠等,但他们不过是些芝麻绿豆官。”“知道了,我马上采取措施。”    
    王妃首先要确保在朝廷有自己一派的政治势力,但她并不声张,而是一个一个悄悄地安插进去。她让闵谦镐当吏曹参判,闵台镐当京畿监使,闵泳纬当户曹判书,闵致庠当江原监使,闵奎镐当直提学。这样,以王妃和闵升镐为中心的闵氏外戚势力陆续被委以要职,以堂上官指文官正三品、武官折冲将军以上的官员。的身份出入朝廷。    
    王妃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将大院君的反对势力悄悄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特别是大院君执政后未被录用的赵大妃的亲属赵宁夏和赵成夏,她设法接近他们。同时,她也试图与倒台的安东金氏们保持密切关系。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将大院君的亲兄长兴寅君李最应和大院君的长子李载冕都拉入自己的阵营内。李最应自弟弟大院君掌权后一直被当作无能之辈而受冷落,因此和大院君产生了芥蒂。李载冕也因为受父亲的歧视,被骂成“笨牛一样的傻瓜”,因而常常向母亲闵府大夫人和舅舅闵升镐诉苦。所以这两人很自然站在了闵升镐一边。除此之外,王妃还和因废除书院对大院君心怀不满的儒生们携起手来。    
    就这样,从那年年初开始,陆陆续续有30多人悄无声息地当了官,加入了王妃势力。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吏曹、户曹和兵曹这几个衙门。另外,在现有高官中,有不少人对大院君的独裁暴政心怀不满,他们也都同情闵升镐势力。


《明成皇后》 第二部分日本的朝鲜征伐论

    “是否立即攻打朝鲜,因产生分歧而发生内讧。”    
    正当王妃和闵升镐暗中培植国王近卫势力之时,日本早已开放国家,实行天皇维新体制,政界进行了改组,并从6年前开始便要求与朝鲜建交。其间在朝、日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对马岛岛主宗,他三番五次地来要求建交,但大院君始终不同意。    
    当时朝鲜对日外交关系的总负责人是东莱副使郑显德和釜山训导安东晙,他们是大院君的心腹干将,对外执行的是闭关政策,因此几乎不可能向日本妥协。与朝鲜交涉遇到困难后,日本放弃通过宗进行交涉的办法,直接委任外务省官员吉冈为使节,向朝鲜发出正式文件。这是日本向朝鲜发出的第一份外交文件,内称:当今世界处于文明与开放时代,国家间的建交应通过签订现代条约来实现,而不能私下交给地方下级官员去办理。现在应该以万国相通的公法为基础建立外交关系。此外,俄罗斯和世界强国都虎视眈眈地盯着朝鲜,万一朝鲜遭到列强侵略,必然威胁我国安全。因此我们委派外务省官员代替宗直接参与建交谈判,希望不要再次拒绝我们的要求。    
    但是大院君还是坚决拒绝。日本外务省使节在釜山等了1年零6个月,大院君仍然岿然不动。    
    那么当时的日本政局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日本有一个伟人叫吉田松阴吉田松阴(1830—1859),日本幕府末期的思想家。,他是一个具有传统的武士精神和敬慕王室的思想家。他主张打倒日本的德川幕府,天皇应当拥有统治权,通过进出朝鲜和满洲等大陆地区,确保国家的生存权和繁荣。这是一个极端的武士出身的人。    
    德川政权当然不会容忍吉田松阴这样的人,后来把他抓起来杀了。这样一来,日本国内本来尊敬、拥护他的许多武士开始进行反政府斗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州南边萨摩藩出身的武士西乡隆盛西乡隆盛(1828—1877),日本明治维新功臣,明治维新时倒幕派中心人物之一。,他率领部下兵力占领了天皇皇宫,成功地举行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遵照其老师的教导,将日本改造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强国。    
    这就是所谓的“明治维新”。他们开放国家,刷新政治,引进西洋的军事技术,走富国强兵之路。当时是高宗四年,正是大院君大力推行锁国政策的时候。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通过吉田松阴的思想实现的,所以他的弟子们在以后执政过程中,为了完成进出大陆的夙愿,开始积蓄强大的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1873年10月14日晚,西乡隆盛在内阁紧急会议上通过了侵略朝鲜的决议。就是说,当朝鲜关门睡大觉的时候,日本已经策划了征讨朝鲜的阴谋。    
    但是两年前到海外巡访搜集情报的重臣岩仓具视岩仓具视(1825—188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大臣。参与策划“王政复古”政变,是公卿中倒幕派核心人物。回国后,对西乡隆盛的征朝论举起了反旗,认为日本发动对朝战争为时尚早。    
    赞成或反对征朝论的争论开始带有权力斗争的色彩。官僚派大久保利通为了压制西乡隆盛势力而反对征朝论,但是在阁僚会议上已决定侵略朝鲜的西乡隆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在这种情况下,西乡隆盛发动了军事政变,向政府军挑战。他率领部下15000余人发动政变,但被大久保利通率领的政府军击败,死伤大部,仅活下来500余人,其本人最后也被处决。    
    但这并不是说岩仓具视或大久保利通是鸽派,他们只是希望日本打好内部基础,不要急于打仗。他们都是吉田松阴的徒子徒孙,从根本上说还是大陆进出论者。后来,大久保利通成了征伐台湾的急先锋,在他的弟子中,有侵略朝鲜的元凶伊藤博文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1885—1888; 1892—1896, 1898; 1900—1901)。执政期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和实现日本军部现代化的山县有朋等侵略主义者,由此可见一斑。


《明成皇后》 第二部分崔益铉的弹劾奏折

    “国家搞得乱糟糟的,是怎么回事?”    
    那年9月,在景福宫王妃的住处,国王和王妃正在讨论与大院君意见相反的一个政策问题。    
    “殿下,对于倭国的建交要求,大院君如一味拒绝受理国书,恐怕会后悔莫及啊!”    
    王妃觉得朝鲜若坚持锁国政策,就无法增强国力。她的肚子很大,行动已不太方便。    
    “寡人也和中宫一样想法,但国太公的政策由来已久,恐怕难以改变,令人心焦啊!”国王认为父亲处理国家大事是天经地义的,而王妃为此焦虑不已。“国王光是心焦是救不了国难的。倭国与我国近在咫尺,听说军队都用最新式武器装备了起来。想当年壬辰年时,倭军端着鸟铳侵略朝鲜,宣祖大王逃难7年,国土被倭军践踏。这事决不能忘记啊!”    
    王妃的进言意味着对大院君的政治挑战,她的意思是说,要改变政策,必须换人。“那么寡人该怎么办呢?”    
    “殿下,奴婢虽然不过是个弱女子,但有一个悲壮的计划。国太公以上监年幼为由,摄政长达10年之久。现在上监已成年,有能力来掌管国家,但他还不想放手权力,而且固执地推行锁国政策,逐渐使国家走向孤立和腐败。有抱负的忠臣们都心怀不满,但在国太公面前都敢怒而不敢言。现在国太公应该回云岘宫好好休息,上监该亲政了。”    
    国王不是不知道王妃的心思,他也迫切希望恢复王权,只是觉得自己还不是父亲的对手。所以王妃的这番话犹如发表宣言,她开始和大院君进行权力争斗了。“中宫,还是再积蓄一些力量吧!”    
    这话就像是王旨。王妃立刻召见兵曹参判闵升镐。中宫的想法变成了闵升镐的行动。闵升镐听了王妃的话,马上和兴寅君李最应商量,派朴定阳到釜山与日本外务省官员会面,先把日本人稳住,同时向大院君上疏。    
    “倘若拒绝日本的国书而招致忌恨,那会后患无穷,也会失去两国修好和文明开化的好机会。”    
    上疏在大臣们中间引起了议论,可是在大院君那里,遭到了彻底的否决。同时,以前一直小觑闵升镐的大院君从此对他另眼相看。一个王妃的兄长让他当个兵曹参判这样的高官,无非是让他悄悄吃点国家俸禄。可现在不对了,竟然妄自尊大,搞什么上疏了。他的发言可是动摇国家基本政策的啊!    
    “闵升镐,一直没有管你这个畜生,现在竟像模像样地吭气啦!”大院君觉得他可恶,到这时他才仔细想了想朝廷,发现以闵升镐为中心的闵氏势力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占据了户曹和兵曹的许多要职。接着到了9月,成均馆儒生李细雨等的奏折飞到了国王的面前。    
    兴宣大院君照拂国王,治理国家,功高盖世。尤为排斥天主教,防止外来势力入侵,保卫国家,功勋卓著。又使社会安定,国民守法,无有内乱发生,不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长者。今后理应受到朝廷内外的尊敬和赞颂。    
    李细雨的奏折表面上是对大院君歌功颂德,但实际上是暗示他应从政界隐退。国王对他的奏折大加赞赏,因为这是一个因废除书院而满腔怨愤的儒生提出的上疏,对现实政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接着,王妃让国王任命对大院君心怀不满的李恒老的弟子崔益铉为同副承旨,闵升镐则与赵宁夏一起鼓动崔益铉参了一本弹劾大院君的奏折。崔益铉的奏折谁看了都会感到言词过激。    
    近来政治混乱,大臣无能,腐败成风,正气受压,天灾人祸不断,国力民生凋敝。但朝廷崇尚空论,束手无策,国家糟糕如此,是何原因?    
    这封尖锐攻击大院君政权弊端的奏折,仿佛一把尖刀插在独裁者大院君的心口上。对这一篇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战斗檄文,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吓得目瞪口呆,惊慌失措。    
    他们把眼睛转向国王,看国王如何处理这本奏折。这是决定大院君和王妃政治命运的时刻。最后国王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崔益铉忠心耿耿,提醒寡人,精神可嘉,命提升其为户曹参判。”    
    大院君在云岘宫听到这一消息,大发雷霆:“真是可恶!亵渎国王、污蔑朝政的家伙竟然还升官当了户曹参判!这是上监不知原委所下的判断,快去请他收回成命。”    
    大院君气急败坏地向心腹干将四人帮下达指示。他们东奔西窜,于第二天10月26日,指使左议政姜和右议政韩启源向国王上疏,要求严惩崔益铉。但国王一句话就把他们顶了回去。    
    “殿下断然拒绝了我们的要求。”大院君的心腹千喜然说道。    
    大院君闻听此言,脸色煞白。国王以前从未反对过自己,过去的10年中,国王在御前会议上总是保持沉默,因此在大院君眼里他是一个老实无能的上监。王妃在他看来是个机灵、听话的媳妇。那么是谁让国王变成这样的呢?对无礼的崔益铉不仅不处罚,反而提拔他?    
    “你们的话是真的?”大院君对心腹部下大光其火。    
    “不敢有半句假话。这一定是有人事先策划的阴谋。”    
    “老实巴交的上监会耍什么阴谋!赶快让司谏院和司宪府联名上奏采取对策,这样上监肯定会改变想法的。”    
    大院君的心腹们马上奔向司谏院和司宪府。10月27日,司谏院和司宪府的官员们联名上奏,反驳崔益铉,并强烈要求国王处罚崔。接着28日,成均馆的儒生们举行罢课,强烈谴责崔益铉。以王妃为首的闵升镐势力和大院君守旧派间的权力斗争从此越演越烈。    
    到此刻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