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情形,正是文天祥一直都追求的目标。
宝佑六年和天庆元年的时候,蒙古鞑子大局入侵四川,导致了无数平民百姓的死亡,地方上的凋零,用千里无人烟的话语来形容四川,一点都不为过。
不足十年的时间,四川居然出现了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一边走,文天祥一边观察,经过了重庆府路、潼川府路等地,到处看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的,百姓都是稳定的。
渐渐的,文天祥的想法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发现自身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了,不了解四川的情形,不知道四川百姓的生活,却贸然的提出了弹劾奏折。
吴邵刚无疑是杰出的,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四川,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力挽狂澜,让四川变得欣欣向荣,让四川成为了大宋王朝的一片乐土,如此的功勋,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却还遭遇到弹劾,若是天下正直之士明确其中的奥妙,他文天祥还不成为天下人的骂柄。
越是接近成都府城,文天祥的心情越是沉重。
看到成都府城的城墙,以及城墙上面悬挂的红色灯笼的时候,文天祥居然有了畏惧的情绪,他害怕自身的到来,会破坏四川稳定和谐的局面,也害怕云川制置使、太傅吴邵刚不会放过他,毕竟他已经在之前弹劾了吴邵刚的岳父李庭芝,让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
进入到府城,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整个的城池都还在春节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很是热闹,进出城门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来到官驿,文天祥递上了朝廷的敕书,这是任命他为四川承宣使的敕书,皇上的圣旨,文天祥则是放在了行李之中,没有拿出来。
按照规矩来说,春节期间的休沐,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六,衙门正式开始署理政务的时间,也应该是正月十六。
官驿的驿丞看过敕书之后,安顿文天祥暂时住下来。
一个时辰之后,驿丞告诉文天祥,节度使衙门早就开始署理政务了,承宣使可以到节度使衙门去拜见节度使大人。
成都府城内没有专门的承宣使衙门,按照惯例来说,文天祥这个承宣使,要么就是在府衙署理公务,要么就是在节度使衙门署理政务。
严格说起来,承宣使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做,不管在什么地方署理公务,也就是解决了吃住等基本问题。
洗漱和吃饭之后,文天祥稍稍思索,没有耽误时间,径直朝着节度使衙门而去,这一次他是单独前往的,带来的下人悉数留在了官驿。
节度使衙门距离府衙不是很远,距离官驿也不是很远,走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身穿官服的文天祥,选择了走路前去节度使衙门,他不愿意藏着掖着。
一路上没有多少的百姓关注,也没有谁围观。
来到节度使衙门,再次做好准备的文天祥,没有遭遇到刁难。
进入节度使衙门,在大堂等候的时候,文天祥的脸色微红,他不知道即将出面的节度使大人,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神态。
吴邵刚出现在大堂的时候,神情略微严肃。
跟在吴邵刚身后的郝经与曹文刚等人,脸上则没有什么神情。
“下官四川承宣使文天祥,拜见节度使大人。”
“文承宣使,不用客气了,坐下说话吧。”
吴邵刚的声音很是平和,但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
吴邵刚还在殿前司的时候,文天祥是见过的,那个时候,他就感觉到吴邵刚不一般,但那个时候的吴邵刚,远没有今日的威严。
抬头看了看吴邵刚之后,文天祥不自觉的低下头,默默的坐下了。
“皇上和朝廷派遣文承宣使前往四川,这是四川之荣幸,节度使衙门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安排,今后文承宣使就在节度使衙门前院署理政务,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可以找到郝节度副使,能够解决的地方尽量的解决。”
“下官感谢节度使大人的关心。”
“不用,这是节度使衙门应该做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短时间的沉默,文天祥想不出该说些什么,尽管内心有太多的感慨,可是他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就在吴邵刚准备再次开口送客的时候,文天祥突然开口了。
“节度使大人,下官前来四川,还是想着做一些事情的,能够出微薄之力,也感觉到安心,不管大人派遣任何的事宜,下官都是愿意去做的。”
“文承宣使,你是四川承宣使,按照朝中的规矩,来到四川做什么事情,这应该是皇上和朝廷决定的事宜,我不能够随意说,文承宣使刚刚来到四川,长途劳累,还是多多歇息一段时间,我会给朝廷写去奏折,请示文承宣使该做些什么事情的。”
文天祥的新一下子沉下来了,他知道自己不受待见,说起来也是,对面这位节度使大人,曾经遭受到他犀利的弹劾,这位节度使大人的岳父,同样遭受到他犀利的弹劾,且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位,如此的事情,放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不会舒服的,吴邵刚已经很大度了,没有丝毫的为难,还安排了署理政务的地方。
文天祥很想开口解释弹劾的事宜,什么五代时期的教训,唐末的教训等等,可他无法开口,他突然发现,自己想要解释的这些理由都非常的牵强,根本不足以解除人家的疑惑。
当年高中状元,成为了贾似道的门生,文天祥就做出了惊人之举,居然在朝廷上面弹劾自家的老师文天祥,这一举措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正是因为这个举措,文天祥的仕途一直都是坎坷的,得不到任何的支持。
现如今,当年的情形仿佛再次出现了。
解释没有作用,也没有什么理由能够解释。
文天祥默默的站起身,面对吴邵刚稽首行礼。
文天祥离开节度使衙门之后,郝经与曹文刚等人的脸上,显露出来怒气。
“大人,下官看这个文天祥,也太狂妄了一些,大人以礼相待,文天祥居然没有丝毫感谢的话语,还以为自己的弹劾是对的,下官看,这所谓的弹劾,也不过是踩着他人的肩膀往上爬的借口罢了,文天祥现在不也是正四品的四川承宣使吗。”
吴邵刚微微摇头,看着郝经开口了。
“郝大人,不能够有如此的想法,文天祥的性格历来都是如此,我看他来到四川,应该是能够出现一些变化的,岳父大人已经说过了,若是能够吸纳文天祥,才算是我们真正的成功。”(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渐露端倪
咸淳三年的春节平安过去了,四川以及云南两地,已经进入到春耕的繁忙季节,按照节度使衙门的要求,各级官府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是深入到村镇,督促春耕生产,同时检查发现生活困苦无法按时耕作土地的百姓,给与一定的帮助。
另外一边,节度使他们从南方买来的粮食,也通过不同的取道,朝着成都府城以及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等地聚集。
吴邵刚的这个春节,过的还是很惬意的,岳父李庭芝与岳母龚氏,悉数都来到了成都府城,虽说比不上京城临安府城的繁华,但总算是安心了,李庭芝也开始接触四川以及成都府城的诸多事宜,而李思琦的重心,则开始朝着军中倾斜。
阿珂察的怀孕,以及李涵薇的再次怀孕,包括绿珠的怀孕,让吴邵刚颇为感慨,看样子不要多少年的时间,他的儿女就有一大堆了。
府邸里面的事宜,几乎都是玉环在管理,李涵薇与父母团聚之后,心情很好,也将家中绝大部分的事情,交付给玉环打理,吴邵刚倒是很少关心家中的事宜,龚氏来到成都府城之后,认为吴邵刚的府邸之中下人不够,特地从家中安排部分下人进入到府邸里面,这让家里的人增加了,平日里服侍吴邵刚等人的下人也更多了。
地位的变化,意味着身处的环境也要发生变化,这不是吴邵刚所能够左右的,他只能够接受,想要用千年之后的思想来教谕如今的人,人家只能够认为你是神经病。
时间一晃到了三月。
蒙古朝廷方面的消息开始陆续传来了。
根据张文谦传递来的情报,蒙古征南元帅阿术抵达了大都,觐见了皇上之后,到了蒙古亲王末哥以及合丹等人的府邸,也不知道是商议什么事情,尔后不长的时间,阿术离开了京城,其父亲兀良合台则是留在了大都。
从这个时候开始,有零星的蒙古大军朝着淮北的方向移动。
这一度让郝经等人怀疑,蒙古朝廷是不是将主攻的方向放置在了两淮。
吴邵刚则是通过这些情报,印证了自身的判断,忽必烈怕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从襄阳展开对大宋朝廷的进攻,最终灭亡大宋朝廷。
忽必烈召见阿术,这个消息吴邵刚不感觉到奇怪,毕竟他是知晓历史的。
可历史演进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从蒙古朝廷以及忽必烈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春季结束之后,大规模的征伐就可能全面铺开了,这比史书上面记载的年底展开的进攻,提前了大半年的时间,再次以蒙古亲王合丹为主帅,也表明了忽必烈的决心。
四月初,一个重磅的消息传来。
蒙古亲王哈必赤,前往开封府城而去。
这个消息,引发了吴邵刚的高度重视,也让他开始思考接下来所有的战略部署了。
哈必赤驻扎在开封府城,绝不是无心之举,吴邵刚之前曾经有过判断,一旦蒙古大军开始进攻襄阳,则朝廷和枢密院肯定会调遣多路大军前去驰援,驻扎在四川的合州御前诸军首当其冲,若是合州御前诸军按照朝廷的敕书前往襄阳,则驻扎在开封的哈必赤,必定会率领大军,开始进攻四川。
这说明忽必烈的野心是巨大的,其作战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并非是以襄阳一处为进攻的地点,而是兼顾了四川。
史书上没有如此的记载,不过当时的情况不一样,利州东路、利州西路、成都府路以及潼川府路诸多的府州县,都被蒙古大军占据,唯有重庆府路以及夔州路等少部分的地方依旧在宋军的掌控之下,这些地方已经不足以影响到大局,如此的情况之下,忽必烈才会彻底放弃进攻四川的战略部署。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整个的四川都在宋军的控制之下,直接受到威胁的是中原,而且还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关键的地方,要知道这些地方对于汉人来说,都是有着王者之气的。
忽必烈肯定会担心这一点,派遣哈必赤前往开封府城坐镇,一方面能够趁着四川空虚的机会进攻,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护卫中原。
枭雄就是枭雄,看问题和做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不过吴邵刚已经下定了决心,绝不会驰援襄阳,而且会在大战开始之后,毫不犹豫的进攻中原,虽说合州御前诸军等大军的首要目标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但吴邵刚盯住的却是开封府城,这里是大宋的都城,已经失去百余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期盼大宋朝廷能够收复开封府城,可他们等到的总是失望。
拿下开封府城,意味着吴邵刚的威望将达到顶点。
不过达到顶点的同时,也意味着吴邵刚将与蒙古鞑子的主力作战。
京城方面,已经进入到贾似道府邸的四爷,也源源不断的传来重要的消息。
贾似道并未注意到蒙古朝廷的任何动作,其主要考虑的问题依旧是如何增加朝廷赋税事宜,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愈发的依附在贾似道的门下,以求能够保住官职,保住自身地位。
贾似道没有历史上描述的那么不堪,至少其担任丞相的时候,还是想着朝里的事情。
最让人失望的还是皇上,皇上对贾似道的依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平日里根本不过问朝中的任何事宜,什么蒙古鞑子的威胁,什么百姓生活困苦等等事宜,一律不管。
贾似道的迟钝,以及朝廷的迟钝,让吴邵刚大为吃惊。
襄阳即将面临重大的危险,预示着大宋的门户遭遇危险,一旦门户大开,大宋朝廷将面临灭亡的境地,若是襄阳失陷,则大宋京城临安无险可守,直接面对蒙古大军的兵锋。
以蒙军的骁勇,除非是四川的大军出动,否则皇上就算是下诏天下兵马勤王,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可惜那个时候,吴邵刚的重点集中在中原,绝不会前往南方勤王的。
曹文刚曾经提出了建议,是不是知会朝廷,告知蒙军的异动,没有等到吴邵刚做出决定,李庭芝和郝经等人就否决了这个建议。
吴邵刚倒不是不想通知贾似道,只是他对于大宋已经失去了信心,这样腐朽堕落的王朝,就让其自生自灭,挽救没有任何的作用。
大宋朝廷的军队掌控在枢密院,也就是掌控在贾似道的手中,要知道贾似道根本不懂如何用兵,也不知道怎么防御蒙古鞑子的进攻,这岂不是意味着,战斗厮杀尚未开始的时候,大宋朝廷已经处于下风。
进入四月,节度使衙门开始高度忙碌起来。
李庭芝、郝经、李思琦、曹文刚等人几乎每天都在分析情报署送来的情报,对比临安府与大都的情况,观察淮北以及开封等地蒙军调动的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之后,形成了综合的意见,提供给吴邵刚做出最终的决定。
吴邵刚看上去超脱一些,很少关注细节方面的事宜,可其脸上的笑容愈发的少了,严肃的时候居多,这让李庭芝和郝经等人都明白,巨大的动荡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
终于,四月底的时候,重要的情报再次到来。
合丹已经出发前往淮北,蒙古铁骑近五万大军,也开赴淮北,另外两万的蒙古铁骑,则是朝着开封府城的方向开进。
从情报署侦查到情报,以及张文谦提供的情报来看,集中在淮北的新附军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加上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朝廷投入进攻襄阳的大军总人数超过十五万人了,这绝不是一般的进攻,而是对大宋发起的最终的进攻。
京城方面,贾似道依旧没有任何的表现,四爷提供的情报之中,根本没有提及此事。
就连李庭芝都是摇头叹息了,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朝廷应该是有所表现了。
五月初,朝廷终于有所动作了,可能是察觉到了蒙古大军的异动。
吕文焕出任襄阳知府,兼任京西安抚副使。
襄阳知府这个官职不算什么,不过安抚副使这个职位就不一般了,可以调动大军,情况危机的时候,可以统管一切的事宜。
朝廷总算是有动作了,可接下来的情报,让吴邵刚大跌眼镜,枢密院下达的敕书之中,居然只是调遣了荆南府御前诸军护卫襄阳,而作为襄阳一带的重要兵力的鄂州御前诸军,居然还是驻扎在鄂州外围。
荆南府御前诸军有兵力一万六千人,历来都是负责襄阳的驻守,而鄂州御前诸军有五万人,其兵力雄厚很多。
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贾似道难道不明白襄阳需要重兵把手吗。
李庭芝对于枢密院这样的安排,甚至感觉到了愤怒,这岂不是拱手将襄阳外围的诸多地方全部让给蒙古大军吗。
还是吴邵刚的一番分析,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大概是朝廷认为,蒙古大军的进攻地方不可能是襄阳府城,其作出来的不过是吓唬大宋朝廷的举措,其真正的进攻重点还应该是四川,故而襄阳等地,不需要严防死守。
吴邵刚分析之后,众人留下的就是一声叹息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歌舞升平
从五月初开始,贾似道的府邸就变得特别热闹了,往来穿梭的官吏络绎不绝,四爷等幕僚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皇上刚刚下旨,为贾似道庆贺六十四岁的生日。
贾似道虽然身为魏国公,太师,左丞相,枢密使,不过其生日还是自家的事情,但皇上下旨庆贺就不一样了,这表明贾似道的生日,成为了大宋朝廷的节日,诸多的官吏都要前来表示庆贺了。
五月初五。
皇上起驾离开大内,亲往后乐园,为贾似道庆贺生日。
红光满面的贾似道,在府邸外面铺设了红地毯,道路的两旁铺撒黄沙,迎候皇上。
其实贾似道的府邸,距离大内的距离是很近的,皇上的銮驾也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后乐园,为了表示对皇上的感激,黄沙铺道从大内外面就开始了。
一大早,宫中宿卫就开始在沿途的道路戒严,无关人等一律回避。
贾似道的府邸前面,近千名的文武官员,整齐的排列成为两行,迎候皇上,贾似道则是在得到了大内通知之后,走出府邸,在队伍的最前面迎候皇上。
身穿官服的贾似道,看上去志得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