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不仅仅是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短处甚至是身体的缺陷。通过宽容孩子的缺点,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从而健康地成长。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可以说,不论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是可以纠正过来。例如:
有一个叫何丽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最不喜欢上的课是手工课,因为她总是不能顺利地做好老师教的内容,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灵巧。为此,她非常苦恼,回家问妈妈,妈妈对她说:“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如别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们没有的优点。再说了,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你看我现在不是什么都会做吗?”
妈妈的话让何丽信心大增:“对啊,我虽然不如别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还会给其他孩子讲故事呢。”
上小学后,她开始讨厌体育课。因为很多体育项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能顺利地完成。为此,体育老师也经常说她“笨”。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快乐地跑着、跳着,她只能伤心地掉眼泪。
她去找爸爸诉苦,爸爸把何丽揽在怀里,心痛地对她说:“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这个缺点遗传给了你,我小时候还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说着,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看着爸爸笨笨的样子,何丽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优秀的爸爸都有缺点啊。
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对于具有明显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赏识和鼓励,给他们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巧妙地“骗”一下孩子,让孩子在谎言中忽略自己的缺点,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仅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让孩子树立信心,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人生的辉煌。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孩子的缺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要了解的一点是,孩子是生来就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点可能就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他的错,虽然需要改正,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改正了,他比没有缺点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事实上更优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问题,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同情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心态同样决定一切。
其次,要了解的是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对自己的缺点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愿意别人说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那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谁都一样,换作自己又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在指出孩子缺点的时候,最好先赞扬他的优点,即使这优点是你都不相信的,反正他相信就行了。孩子很粗心,你可以先夸他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孩子语文不好,数学不错,你当然是先夸他数学厉害,语文再加把劲那就更厉害了。
再次,避免错误的家教观念。让孩子出色是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家教方法,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抱着一味批评和指责,认为棍棒出才子,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这种作法,往往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只能是情况越来越差。
第32招 宽容孩子的缺点(2)
孩子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显然不太科学。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服从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心理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问题,后悔可就晚了。
错误的方法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抱着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发扬和光大优点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不讲科学,采取这些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所以,父母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养成更多的优点。
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坏脾气(1)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坏”脾气。教育专家认为,当孩子有了“坏”脾气时,父母首先应当理解,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情由“阴”转“晴”。
孩子到了会走路的时候,“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父母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成长的表现。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以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父母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在商店玩具柜台前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发脾气,吵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自己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父母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
乔庄4岁的女儿特能哭闹,以前乔庄夫妇总是姑息迁就她,结果她以哭为武器,眼泪说来就来。乔庄感到这样下去不行,遂找机会反复教育女儿,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说出充足的理由来,只要理由是正确和合理的,父母就一定会满足她。反之,如果不讲理地哭闹,那么即使是合理的要求父母也不答应。
这天,女儿又开始犯倔了,乔庄让她先练画儿。每天规定好的时间,而女儿偏偏要先玩新买的玩具。乔庄一再给她讲要养成先学习后玩的良好习惯的道理,但女儿就是不听,而且还使用了她惯用的伎俩——抹眼泪。
这时,乔庄见说理不行,马上断然宣布:“今天不能玩玩具了。”女儿一听,哭声又上了一个“音阶”,乔庄也马上“升级”,“明天也不许玩玩具了。”结果到了第二天,女儿果然没能摸着玩具,不过她也没敢再哭闹,以后她就很少再采用这种无理的方式来表达要求了。
孩子不是天生“坏脾气”的,而是做父母的慢慢地把孩子养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出,孩子们的行为无论好坏,一旦受到了成人的赞扬或奖励,就使这一行为得到了强化,以后在遇到类似情景时,这一行为就很容易再出现。
当孩子第一次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以发脾气为手段来威胁父母时,做父母的担心孩子哭坏了嗓子,或怕在公共场所丢面子,就去搂抱孩子,满足孩子的愿望,这就使孩子发脾气这一行为受到了强化,即孩子懂得了他可以以发脾气来获得父母的搂抱或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了一个又一个愿望的实现,孩子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发脾气了,最终成为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事实上,小孩子发脾气有很多种类型,只要区别其中的差异,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排解工作。孩子为什么会有“坏”脾气呢?
疲劳或受挫折时发脾气
孩子在饥饿、疲劳或为他所做的事感到困惑时,很容易发脾气,其发泄方式主要是哭叫和踢东西。对此父母应及时作出反应,安排他小睡或给他小吃。如果这样还不行,就要设法使他安静下来,问清楚他哪里不舒服,并安慰他,鼓励他,给他提供帮助。如果还不奏效,就让他去做些别的事情,以转换心情。
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时,孩子想要和父母玩,想要父母注意他,或者父母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或者父母出门不准备带他,于是他就连哭带喊,甚至重重地撞门。这时,父母需要对他微笑,对他说爱他,并把他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发他的脾气,等他安静下来,再主动与他谈话。
跟父母赌气,使小性
“该吃饭了”,父母宣布说,但孩子却说“不”;“我们去散步吧!”,他还是说“不”;无论父母说什么,他都反对。这时,父母可以推迟一些事情,可以放段轻音乐,让孩子放松一下,切忌做正面冲突。就像父母一样,孩子也有心情不顺的时候,雨过天就晴了。
破坏性或恶作剧的发脾气
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坏脾气(2)
孩子可能会专门在公共场合和人多的时候,发出尖叫。对此,你可以采取隔离的办法,既让他冷静下来,又作为一种惩罚。事后,父母应该告诉他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也不受欢迎的,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行为和表现。
孩子的情绪失控
有时孩子会在身体上和情绪上完全失去控制,尖叫着而且连踢带敲地闹个不停,此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尽量抱住他,让他平静下来,以防他伤害自己或他人。事后,父母一定要认真听取他的想法,了解事发原因,以防再犯。
孩子一旦发脾气,作为父母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其次,父母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你是否太“专权”了,什么都说了算,让孩子感觉不到自主和成就感,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不妨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让他做决定。教他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不要急躁。如果他不愿洗澡,父母不妨让他再玩一会,但不能放弃让他洗澡。切记让步要有理、有利、有节,让步不能过大,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他很可能会养成用发脾气与父母讨价还价的习惯。
一般来说,孩子越大,发脾气就会越加频繁和具有分裂性,而且难于控制。最好的策略是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对待刚会走路的孩子,带他到寂静的地方去,叫他表达自己的感情,待平静后再与他谈曾经发生过什么,为什么。
如果孩子长在4岁到5岁时还继续发脾气,父母一定不要跟着生气。这时,可以告诉他父母是如何疲劳和心烦,帮助他认识到这种行为如何不好,千万不要对他进行身体或口头上的侵犯,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切记,在教育孩子方面绝没有捷径可走。
就像与成人交往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不要与他争论不休。父母可以把这当作是孩子提高语言技巧的机会,诱导他把发脾气的原因说出来,一定要沉住气倾听他的解释。即便是孩子错了,也不要在火头上与他理论,一定要等到孩子火气消了以后,再与他谈话,指出他方才所做的有什么不对之处。
如果孩子一次发脾气的时间经常过长,或经常一天发三次以上脾气的话,那就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的帮助了。
第34招 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认为,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多陪陪孩子,陪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位刚下班回家的父亲,脸上写满了疲倦。儿子问父亲一个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父亲有点不高兴地说20元。
儿子听了以后叫父亲借他10元,父亲很气愤得说自己工作这么辛苦,一个小时也才20元,你这小子肯定要把我的钱拿去买什么玩具,气势汹汹得叫儿子马上回房间睡觉。待父亲冷静下来,他再去找儿子,说要把钱给儿子。
儿子听了很高兴,从床底又拿出了一些钱。父亲这时更加气愤了,问儿子为什么自己有钱了还叫我再给你。
儿子说,我这里钱还不够,现在够了,我有20元了,爸爸,我要用这20元买下你的一个小时,你陪我玩。
与很多家庭一样,父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孩子,但这样做的后果是遗失了一种亲情,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的爱——孩子不要你给他买多少玩具,他只要你陪着他,这就够了。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单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来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现在,很多父母,特别是父亲都很忙碌,忙事业、忙赚钱,也忙自己跳舞、打牌,就是缺少与孩子心灵的对话,缺少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的时间,孩子一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一句话打发:“自己玩去,你没见我正忙着吗”他们对孩子,除了给钱给吃穿给玩具之外,至于像陪孩子玩乐的需要,也许就顾不上了。
其实,钱可以慢慢赚,事业也可以一步步发展,今年不行还有明年。至于自己的娱乐,更要摆正位置,不要整日沉迷于吃喝玩乐,而漠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孩子成长中每一个脚步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许多事情,一旦错过就不可挽回了。童心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要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新最美的画图。作为父母,除了用丰富的物质生活作颜料,还要用父母之爱、稚子之情作彩笔,去描绘孩子的童真、感受、能力、理想……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作为父母,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活动,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等。这样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由此可见,父母和孩子接触,关键的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的时间,只要专心致志地和孩子在一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情感和关爱。
所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应该非常投入地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
陪伴孩子不仅仅要求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父母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积极地陪伴着他,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父母心不在焉的举动休想欺瞒聪明伶俐的孩子。
可见,孩子并不会无理地要求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如果父母确实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们也会“乖乖”地等待,只要父母没有忘记他们,只要父母在空闲的时候去陪陪他,跟他聊聊,孩子就满足了。其实,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呢?
不要总是以忙为借口,做父母的只要有心,并且行动,就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第35招 不将过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对孩子的前程都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在充满压力和注重成就的当今时代,父母无不忧心忡忡地迫切想为子女提供一切优良的条件。
于是,他们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条件,不顾孩子的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