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龟兹-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伐焉耆时,龟兹王苏伐叠“乃遣兵与焉耆影援,自是不朝贡。”诃黎布失毕代立摄政,为表示对西突厥的忠心,特娶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之女为妻,并提拔重用与西突厥有密切联系的龟兹贵族那利和羯猎颠。公元647年,唐太宗责令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及司农卿杨弘礼率5名将领,合兵10余万伐龟兹。大军连破西突厥之处月、处密部,军过焉耆,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惊奔龟兹。阿史那社尔在龟兹东境将其擒获。    
    阿史那社尔进军离龟兹都城300里处之碛石,布置进军龟兹都城的战斗,遣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骑为前锋,以骁卫将军曹继叔随后,至龟兹多褐城,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相遇,龟兹军有众5万,见韩威兵少力单,聚兵以抗。韩威奉命伪败,弃甲退后30里,与曹继叔兵合一处,共击龟兹军,龟兹军已知中计,军心大乱,自行溃退,诃黎布失毕退守都城。阿史那社尔挥军直逼城下,诃黎布失毕轻骑而走,唐军入城。阿史那社尔留郭孝恪守城,亲率大军紧迫,至拔换城,包围了诃黎布失毕等人。拔换城一攻则克,诃黎布失毕被俘,唯有其国相那利乘混乱之际得以幸免。那利奔西突厥求救兵;得万余人,围攻龟兹都城。郭孝恪轻敌,城陷中流矢,与其子一同阵亡。仓部郎中崔义起立即与曹继叔、韩威联系,统兵驰援,复收龟兹王城,那利在途中为龟兹人所执,送阿史那社尔处。阿史那社年将俘虏一起械送长安,又立诃黎布失毕之弟叶护为龟兹王,于龟兹置都督府。    
    唐第二次伐龟兹是在公元658年。阿史那社尔取得伐龟兹的胜利后,便带着俘虏龟兹国王诃黎布失毕、大将羯猎颠、国相那利返回长安。阿史那社尔离开龟兹前,立诃黎布失毕之弟叶护为龟兹王。阿史那社尔大军撤离后,龟兹贵族内部即发生争论。国人请唐朝政府送还诃黎布失毕,以便平息派系之争。公元650年,唐朝政府将诃黎布失毕等人遣返回国。那利、羯猎颠与唐本有二心,回国后,内争愈演愈烈。那利与诃黎布失毕之妻、突厥女阿史那氏私通,羯猎颠与唐叛将阿史那贺鲁联系密切,诃黎布失毕形同架空,成了有名无实的国王。为弄清事实,唐高宗李治将诃黎布失毕与那利调往京城,问明情由,将那利囚禁起来,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诃黎布失毕归国,却遭到龟兹大将羯猎颠的拒阻,诃黎布失毕不敢进,不久,便忧悒而死。    
    公元657年,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活动被唐兵平息,龟兹羯猎颠失去了后台。唐高宗李治命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龟兹。公元658年,杨胄率兵入龟兹境,与龟兹羯猎颠战于泥师城,大破之,擒羯猎及其党,尽诛之。龟兹平定,立诃黎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龟兹都督府都督。    
    素稽,有的史书则直书为白素稽。素稽执政时间较长,自公元648年直到上元年间(公元674年~公元676年)。与唐朝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并接受唐的封号:“上元二年正月,右骁卫大将军、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赐帛以答之。十二月丁亥,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素稽执政晚年,吐蕃入侵,白姓王族一度中断,而由延姓家族执政,而后在唐王朝的协助下,白姓王族才又重新登上国王宝座。    
    延田跌,龟兹人,在吐蕃攻占龟兹的一段时间里,曾出任龟兹国王。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曾到长安朝贡,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龟兹国王由延繇拔继任。    
    延繇拔,龟兹人。公元692年王孝杰伐龟兹,废延田跌后继任龟兹国王。其在位期间,曾不断向唐朝政府献“方物”,保持友好往来。但由于延姓非龟兹王族,其影响难与白姓相比,故在公元708年之后,龟兹王又变为白姓。    
    白莫,龟兹王族。他死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公元708年延繇拔朝贡之后,该王即再不见于史书记载,白莫应在公元708年或稍晚些时候上台为王,在位约有十一年。    
    孝节,原名多匝,后改名孝节,是白莫之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王白莫死,子多匝立,改名孝节。十八年(公元730年),遣弟孝义来朝。”此王为大唐平叛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安史之乱爆发,他与王弟白孝德入关勤王,乾元时他已升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的部将。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率兵十万,南渡黄河,进军洛阳。龟兹王白孝德随李光弼在河阳县与史思明军相遇。史思明部下骁将刘龙仙傲慢谩骂于阵前。李光弼环视左右,问谁应战,白孝德应声而出。李光弼问要带若干兵马?白孝德答:“可独往耳。”李光弼问还有何需要,白孝德答:“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单人只骑直抵阵前,乘刘龙仙疏忽大意,跃马而前,双矛直刺刘龙仙,刘龙仙中矛被斩,史思明军大骇溃败。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龟兹人马始终站在前列,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后来,白孝德因积累战功历任镇西(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被封为昌化郡王。    
    白环,龟兹王族。据《悟空入竺记》载,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车奉朝在印度出家,后因思念故土,于公元787年前后越葱岭,经疏勒至龟兹。他在龟兹受到热情款待,居住年余,根据他的记录,当时的龟兹国王名白环。    
    木叉鞠多,龟兹人,生平事迹均不见史书,仅据《西域僧镇喃嚷结传》记载,他在位期间,国都壮丽,宫殿整齐,居民生活美好,佛教极盛。    
    禄盛,龟兹人。他在位期间,回鹘已西迁西域,其中一支到达龟兹,其首领自称狮子王,并不断向宋朝政府朝贡,“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二月贡玉勒、名马、独峰橐驼、宝刀、琉璃器,自称克韩王。”但在同年同月也有“龟兹王禄胜奉表来贡”,此时的龟兹国已成为回鹘的领地。龟兹古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第六部分 陆佛光宝地第21节 名寺

    佛教进入西域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宾至塔里木南缘的莎车、皮山、于阗,拘弥、精绝、且末。以上居民最先接受的佛教是由叉始罗,犍陀罗一带传入的佛教,上述地区的僧侣以自己的语言、文书在西域南道传弘佛教。另一条是中亚河中一带经费尔干纳盆地、伊塞克湖流域至塔里木北道尉头、温宿、姑墨、龟兹、车师诸国。以上居民最先接受的佛教是由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纳一带传入的。上述地区的僧侣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又在塔里木北道传弘佛教。龟兹地处北道要冲,遂成为佛光普照之地。    
    雀离大寺    
    又名昭怙厘大寺、雀离大清净寺。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该寺位于龟兹故荒城北20余公里的地方,在接近山的高坡之上,傍着一条古河。由于该寺傍河而立,河东、河西各有一片寺院,故历史上又称其为二寺,即东雀离大寺、西雀离大寺。这所寺院里有许多佛陀雕像,装饰庄严,泥塑技术高超,东昭估厘大寺中还有一块玉石,供奉在佛大堂内,其上有释迦牟尼足印,长一尺八寸,宽约六寸。昭估厘大寺俗称苏巴什故城。《大唐西域记》还记载,龟兹伽蓝百余所,僧徒5000余……每岁秋分数十日间,全龟兹国的僧徒都到这里,上自君王,下至老百姓,放弃正常工作,奉持斋戒,受经听法,不知疲倦。由此可知,昭估厘大寺在龟兹佛教界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昭估厘大寺遗址分布在库车河两岸,河两边各有3座佛塔,遥相呼应。围绕佛塔,布置着寺宇和佛洞。两处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登高眺望,但见残墙断壁,形似蜂窝。有一座佛堂,墙残高尚有10米,嵌在墙壁里高大立柱的洞迹还能分辨出来,地上有绿釉砖瓦残片。据《高僧传》介绍,东晋时代的名僧鸠摩罗什之母在未出家之前常常至此,听讲佛法。    
    阿奢理贰伽蓝    
    阿奢理,应为古龟兹语的音译,原为梵语,意为“奇特”。直译过来,阿奢理贰伽蓝就是“奇特寺”。相传,阿奢理贰伽蓝的建立与一段王室奇特经历有关。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在很久以前,一个在位的龟兹国王很崇信佛教。他很想在其生前去印度诸地瞻仰圣迹。一天,他把自己的弟弟叫到跟前,命其监国,暂摄国政,言自己将远行。当国王准备启驾西行时,其摄政之弟赶来送行,送他一个密封的金函,嘱其兄务必妥为保管。国王感到很奇怪,问道:“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用金函盛之,且密封?”其弟答曰:“是什么东西您就别问了,只是请您随身带着,妥为收藏,待回驾之日始可开启。”国王答应了。国王西行许久始返回。升殿视事之日,有人构祸曰:“国王西行,令弟监国,弟不专心事国,淫乱后宫。”国王大怒,欲执其弟处以严刑。其弟曰:“我不愿推卸责任,但刑前乞大王开启昔日临行时所赠金函。”国王令护军取出金函,开启一看,函内装了一截男性生殖器。国王指之问曰:“这是什么东西?你让我看是什么意思?”其弟从容答曰:“昔日王兄欲远游,令我监国,我惧有人阴险构祸,于是自断生殖器以明心志,生殖器在王兄远行前已断,何能淫乱后宫,请王兄明鉴。”龟兹王且惊且惭,释其罪,益显亲近,命其出入后庭,沿途不得阻挠。一日,王弟行走在路,见一人赶着五百公牛行走,问其去向,始知前往阉割。王弟想到自己残缺,形若废人,很同情五百头公牛的命运,便以自家财富赎五百公牛身。由于有了此种功德,得到佛陀赞许,以大慈悲力使其渐具男形。王弟因自己重新恢复健康,不再往去后宫。龟兹王很奇怪,问其缘由。其弟俱以实情告之,龟兹王深感惊奇。为表彰其弟忠心事国、弘扬佛陀神迹,龟兹王下令拨国库之款修建新寺,特命名为“奇特寺”。公元7世纪初,玄奘西行路经龟兹,曾往此寺。现存遗址在新疆库车西约20公里的渭干河西岸,北与库木吐拉石窟相对。寺院遗址呈不规则的方形,周长约380米。寺门在东墙中间偏北,寺内中间有两小院,各置佛殿、“书库”、方形基座高塔和僧房等建筑。主要遗物有塑像、浮雕佛像、木雕小佛像、壁画残件、汉文佛经残纸,以及唐代的各种钱币等。    
    金华寺    
    据《名僧传·齐高昌仙窟寺法惠传》载,龟兹有金华寺。高昌僧人法惠,俗姓李,本为高昌古国富豪家子。少时好射猎,喜饮酒,爱弦歌,娶妻极美,举国无双。本国富豪子弟美其容貌,争邀其宠。其妻不耐闺房清冷,屡与私通。李氏公子苦恼不已。一日外出,李公子被一帮富豪子所打,避难龟兹。自思其妻不忠,往往富豪欺凌,于是出家。由于苦修禅律甚有成效,声名渐显著,取僧名法惠,受聘返高昌,挂锡仙窟寺,任高昌国女尼依止师。一天,高昌都郎中寺冯姓女尼告诉他说,龟兹国中有一金华寺,寺中有一直月和尚,能使所学者短期内成正果。法惠往访之,果得大悟,是知龟兹国有金华寺。    
    初一寺    
    初一寺在何处已不可考。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龟兹国有初一寺。玄奘从焉耆往龟兹,龟兹王率大臣、百姓、僧侣出城迎接,至,入初一寺受华。    
    法丰寺    
    唐代僧人僧详撰《法华传记》载,在南朝宋时,龟兹国有一僧侣名叫法丰,原是敦煌人,姓竺氏,出家后往游龟兹。一日闲游,恰逢国人积资修复一旧寺,法丰前往帮忙,在修寺中法丰出力甚大,寺修好后,众人挽留其为该寺僧正,并以其名为寺名。释法丰为僧正后,自视法丰寺为家,出入取物不按制度,人们颇有闲言。后法丰为肥私囊,尽量减少支出,甚至减少本寺僧侣供应,众皆不满。久之,法丰死,亡入饿鬼之中,整夜作饿鬼驰鸣。其弟子宝慧听出是师傅声音,便问其缘故,其曰:“由于我生前贪财,暗减众僧之食,所以沦为饿鬼,甚感困苦难堪,请给予帮助。”宝慧等闻讯,忙写《法华经》予以超度,并广为布施,其师法丰始在阴间免受饥饿之苦。    
    莲花寺    
    在龟兹王城西门外。据《悟空入竺记》记载,悟空和尚东归,曾挂锡于此寺,遇该寺高僧勿提提犀鱼(唐言莲花精进),求其译《十力经》。    
    前践寺    
    龟兹古国境内有一座大山,名前践山,唐代中叶,龟兹人在此山前修一佛寺,因山名曰前践寺。    
    耶婆瑟鸡寺    
    龟兹境内有一大山,名耶婆瑟鸣山,此山顶本有一小溪,倒山谷下流,自成瀑布,涓涓细流,落石上自成绝妙音乐,僧侣爱之,伴溪修一佛寺,是为耶婆瑟鸡寺。龟兹乐人闻之,常至其寺,伴石听音,谱成新曲,竟然清新悦耳。一时此山此寺此溪名噪西域。    
    大云寺、龙兴寺    
    唐朝自公元692年之后,常于龟兹屯集兵马,往往数万。再者,唐又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境内,幕府大小官员也数千。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信奉佛教的。为给这些人提供方便,唐朝政府出资在龟兹修建了大云寺、龙兴寺。唐政府从内地聘得道高僧为二寺寺王、寺监。据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载,他从印度求学归,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十一月至龟兹。在龟兹休整期间,他曾访问二寺,在大云寺他见到了寺主秀行、寺监义超、上座明恽。秀行本是长安七宝台寺僧侣,颇善讲演,遂被聘为寺主。义超本长安庄严寺僧,因精通律藏,被聘为寺监。明恽也是中原人,行业极好,故被聘为上座。慧超在龙兴寺见到了寺主法海。法海本汉人,但生在龟兹。


第六部分 陆佛光宝地第22节 石窟群

    库木土拉石窟群    
    “库木土拉”是维语,“库木”是“沙”的意思,“土拉”是“烽火台”的意思,合起来,库木土拉之意为“沙漠上的烽火台”,为什么称其为“沙漠上的烽火台”已不可考了。库木吐拉石窟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南约三十公里处,窟群分布在渭干河东岸的山麓和断崖上,分南北两区,相距约三公里。北区洞窟较为集中,已编号的洞窟为80个,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好的不到半数;南区洞窟分散在河东岸和几条小山谷内,编号洞窟为32个,保存较好的不足10个。洞窟形制多为圆顶,左右各有耳室,正殿为穹顶,穹顶壁上有椭圆形图案,甬道两侧绘制壁画,窟外有塔基和寺院遗址。石窟的始凿和延续年代可能要晚于克孜尔石窟。大体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洞窟约在5世纪~7世纪修建。洞窟形制、壁画的题材布局情况以及人物形象和绘画风格,与克孜尔石窟中期洞窟十分接近,具有显著的龟兹特色。壁画的题材内容为日天、月天、金翅鸟、立佛等组成的天相图,佛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第21窟门道右侧龛中,发现作禅定印坐佛一身,是龟兹地区诸石窟中惟一保存完好的塑像。中期洞窟约在8~9世纪修建。壁画题材和绘画风格上,出现了和中原唐代石窟相似的洞窟。中心柱窟主室两侧壁绘有大幅经变画。其构图形式、人物形象、线描技法及敷彩特点等,和敦煌石窟唐代同类内容的壁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题记也都用汉文书写。它表明中原佛教艺术对龟兹佛教艺术产生的影响。晚期洞窟年代约为10世纪~11世纪或稍晚。回鹘时期开凿的洞窟是重要的新资料。北区75窟,正壁画一持钵高僧坐像,两侧及其下部,有天道、人道、阿修道、饿鬼道、畜牲道、地狱道等6道画面,有汉文题记。左右侧壁下方有着回鹘装的供养人。在北区第79窟,正壁画回鹃僧人和世俗信徒供养像。窟门右侧前壁画世俗男女供养人像一列,均着回鹘衣冠,有汉文、回鹘文和龟兹文三种文字题名,为前所未见。库木土拉干佛洞在渭干河出山河口的东岸,现存洞窟一百一十多个。在形制上,多为毗诃罗窟,其次为支提窟,再次为禅窟。从其石窟形制,壁画内容,雕像风格分析,汉风较浓,估计其时代晚于克孜尔石窟群。    
    森木塞姆石窟群    
    “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流水”之意。此石窟群在库车东北约四十公里处。从库车向东,沿乌库公5公里,入戈壁,再行5公里至库鲁克达格山口,便至森木塞姆石窟群。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有一小溪自上而下流过,诸石窟就分布在小溪的东西两岸崖壁上。森木塞姆石窟群现存较完整的石窟52个,就其形制,主要是支提窟和毗诃罗窟。绝大部分支提窟同克孜尔石窟群之中心柱窟:前室呈长方形,纵向券顶,中心柱正面凿大佛龛中心柱两侧开凿甬道,甬道顶部为纵向券顶,后室小于前室。少数支提窟前室、后室均横向券顶,中心柱四面皆开佛龛,后室后壁更开明窗,类似于中原莫高、云岗早期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分布范围直径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