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月 2007年第04期-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什么收益的话,那就是,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透彻地懂得了,奠基着马克思主义这个辉煌大厦的基石的,原来就是物质!它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现实决定理想,生活决定观念,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物质出发,从现实出发。到了这种时候,林雪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才算有了一点真正的领悟了。经历了牢房的生死磨难,经历了家庭的破碎离散,心都打上了厚厚的老茧,理想主义的虚幻烟花,留下了一地拾掇不起的红色纸屑,看上去是那么的凄艳和破败。年少时的抱负,想起来就像是自己和自己开的一场荒唐的玩笑了。林雪原失去了翅膀,却豁然发现了大地的坚实。 
  就这样,林雪原从那个美丽温婉的女人阿美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往昔,又从自己的往昔回到了阿美身上。这个女人来得正是时候啊。自己正想重新开始生活的时候,正想融进这熙熙攘攘的日子中的时候,她来了,带着这么一股浓郁的温暖的美好的气息来了。是的,他需要她,需要这样一个女人把他带进踏踏实实的生活中来。从此以后,他不仅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的灵魂,他也要细细地关照自己的身体。他要过一种与从前大大不同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女人是麻烦,可是这麻烦又是多么甜蜜的,可人的,柔软的,亲近的麻烦啊。这麻烦是可以把人融化、令人沉醉的麻烦啊。这麻烦是让人脚踏实地、心存美好的麻烦啊。想到阿美那种恬美安静又不失淳朴本分的样子,林雪原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着一种明显的变化。一个男人的变化。 
  真是久违了。 
  这次约会之后,阿美的一颗心定下来不少,反而不怎么考虑自己和林雪原的事了。也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印象,只是觉得现在就和一个陌生的男人交往下去,多少还有点突兀,心理上不那么容易接受的。但她也知道,林雪原的条件不错,对自己似乎还挺满意的,她也不想一口把人家回绝了,对这件事,她想来个“缓兵之计”,拖一拖,反正她不主动,如果人家林雪原主动了,那她再顺其自然地让事态慢慢地发展下去。这么一想,心里就豁 
然了。 
  可是这淡季一直淡下去,把阿美急得要火烧眉毛了。赵书记年前送来的那笔补助也花去了不少,可是这饭还要继续吃,日子还要继续过,钱还要继续花吧?再去找他吗?就算他能再给自己批一点补助,可是这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啊!再说,他们之间有了那么点微妙的东西了,如果她真的去求他,是不是就有点拿自己的身体当诱饵,自轻自贱的意思呢?这些天,赵书记都没有上自己家来了,恐怕他这一向也挺忙的,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能主动找上门去的。这是个关系到脸面的事情。至少,她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阿美去街上转了转。她看到街上又多了几家新近开张的个体服装店,都是不大的门脸,不过里面挂的衣服却是国营商场没有的时髦货。绣着花的羊毛衫,装饰着铜扣的弹力紧身裤,在这些个体小店里都能买到,价格也公道。阿美留心着这些信息,偷偷地计算着,对比着。她注意到街上很多时髦的小青年都爱在那几家小店里转来转去,讨价还价的。如果,如果自己也开一家这样的服装店,怎么样?门面可以就用自家的那间缝纫店,不过需要重新装修一下,进货还要一笔投入,到哪里进货也是个问题,工商、税务的手续又该怎么办?最怕的还是,如果破釜沉舟地开了张,来买的顾客并不多,入不敷出,钱都白白掉进了水里,这样的冒险该如何收场?但如果不开店,继续车她的衣服,一台缝纫机能养活一家人吗?阿美筹划来筹划去,心里像有无数的小虫在痒痒地爬,但刚一露头,又胆怯地缩了回去。 
  恰巧孙志强又来帮她灌液化气了。她没什么事,就给他泡了一杯茶,端上一盘葵花子,留他坐下来嗑嗑瓜子聊聊天。自从孙志强在她的床上小睡了那么一次后,说不清楚为什么,两人在感情上就熟络多了,亲近多了,相互看着的眼神和举止神态都随意不少,真有点亲姐弟的感觉了。阿美说起想开服装店的事,请孙志强给她参谋参谋。不曾想,阿美一说,孙志强比她还起劲,他兴奋地鼓动着,说她早就应该开服装店了,好好干它个几年,也弄个“万元户”来当当。 
  “哎呀,我哪里能当‘万元户’呀?我只想能养活这一家三口就行了。”阿美嘴上这么说,心里倒被孙志强掀起了波浪来。 
  孙志强还是那么兴冲冲的劲头:“没事,没事,我先帮你探探门路。只要你下定决心开店,我们大家找找人,托托关系,这些事情保证都能解决的,我保证你能把这个店热热闹闹地开起张来的。” 
  “是吗?有这么容易吗?”阿美还在迟疑。 
  “你以为有多难啊?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你光想,就难,只要你愿意做,就没有什么难的,再说,还有我们这些朋友呢,你怕什么?”孙志强说这话时,带着一种绿林好汉般的爽快和豪情。 
  阿美看着他那英气勃发的脸,看着他眼睛里流露出的那种不加掩饰的热情,心里翻滚着难以言表的感动。这男人就是跟女人不一样啊,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这么痛痛快快地拿个主张出来啊。她带着欣赏的目光瞄了他几眼。见孙志强要走,她硬是拽着他的衣袖,把那盘还没吃完的瓜子都倒在他的口袋里,让他没事的时候嗑着玩儿,那神态就像一个溺爱的母亲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幼儿园似的。孙志强拉扯不过她,只好笑着摇头。 
  等大英小英放学回家后,她却不想把这事说出来和她们商量。这两个孩子,早就捣鼓着让母亲开家服装店了。在她们看来,只要是新鲜变化的事情就是好,只要是赶潮流的事情就想跟,哪里还有什么风险承担和亏本倒闭的概念?阿美知道。她们的意见全是唯恐天下不乱的煽动之说,不能听的。 
  吃过晚饭,阿美就来到对面的苏大姐家。她想听听苏大姐和武厂长的意见。苏大姐热心,武厂长见的世面广,让他们给出出主意一定不会错的。一进他们家,就见客厅里正坐着两个客人,迎面的方桌上放着两只捆好的大包裹,捆得严严密密,仔仔细细的,一看就是客人带来的礼物。武厂长和他们一起抽着烟,说着话,三支烟弄得家里像神仙洞似的,烟雾缭绕的。阿美赶紧告辞。 
   
  第三章 柳梢青 
   
  春站稳了脚跟。风软绵绵的,像一只迷糊的江南小调,在人们的耳边轻轻地摩擦着。一晃眼,小街的老树已经点染出一片柔媚的青葱来。粗粝的树皮,沧桑的树干,与那些娇嫩的绿叶,新鲜的嫩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们久窒的心感到了一种雀跃般的欣喜。小街经历了一冬的洗练,经历了雨雪交加、乍暖还寒的反复,现在是稳当了,晴朗了。一切都在逐渐潮润的空气中,活起来,媚起来,热闹起来了。 
  行人不经意地打眼一望,蓦地发现,这条不起眼的小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多出了几张新面孔来:拐角处是一家温州人开的发廊,就取名“温州发廊”。发廊是个新鲜的名字,跟理发店相比,似乎多了点鲜活、时尚、尊贵的感觉。里面的装修自然也缤纷不少,整面墙的大镜子,镜子下一排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没有镜子的墙上就歪歪斜斜地贴着很多彩色的画报,都是日本歌星明星的大头照。发廊的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说话带江浙口音,长得都挺白净秀气的。发廊从早到晚都热闹着。一台四喇叭的收录机整天响着流行歌曲,一会儿是抒情的靡靡之音,一会儿是热烈的迪斯科舞曲。一些留长发、穿着尖领格子衬衫、大喇叭裤的时髦小青年没事也跑去坐坐,一边听歌,一边借机跟那些来剪头发的姑娘们搭讪。 
  往里走几步,是一家新开张的牛肉面馆,招牌上写着“正宗西北牛肉拉面”这几个正楷字,也是不大的门脸,但收拾得很干净。屋里摆着几张圆桌,都铺着统一的蓝白格子的塑料布,每张桌上都整齐地放着小罐的酱油、醋和辣椒酱,还有插着筷子的竹筒、牙签,清清爽爽的。屋里总是飘着一股奇异的牛肉的浓香,行人经过时,都忍不住要咽一下口水。 
  拐一道弯,小街亮堂了一点,左手是个凹进去的大院子,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右手就是一家挂着“阿美时装屋”横匾的服装店了。也是新近装修的,大白天屋里也开着淡黄色的吸顶灯,将挂在墙上的女装烘托得高贵典雅。这些衣服都是最时新的式样,带着大都市那种标新立异和夸张醒目的味道。店面虽不大,但利用得很充分,除了墙上挂着的这几套高档女装外,屋里还放着两根用钢管改成的长长的衣架,挂着两排中档的时令衣服。这些衣服的做工和品质都要大众化一点,以羊毛衫、春秋衫和喇叭裤为主。进门放了一只不大的楔形货架,上面摆放着各式鲜艳花哨的内衣、短裤和丝袜。算得上是个琳琅满目、时尚入流的女装店。——这就是阿美刚刚开张不久的服装店了。 
  再往里走,是一家没有牌匾的游戏厅。中间摆着一张台球桌,四周靠墙放着几台游戏机,从早到晚都响着叮叮咚咚的游戏音乐。这是附近的时髦青年们最常聚集的地方。门前常常会看到一些痞子模样的年轻人,有时聚在一起抽烟,嘀咕,说笑,有时无聊地坐在门口发呆,或给每一个经过的女孩暗暗打分。老板是个刚从监狱里出来没多久的劳改释放人员,还留着青色的光头,个不高,人很壮,经常把胸前的纽扣敞开,露出肌肉发达的胸部,人们都叫他“兵哥”。他爱穿一条大腿紧绷得要绽破、裤脚却宽松得像扫帚的大喇叭裤在门口晃荡着,嘴里叼一支烟,耳朵上夹一支烟,见到熟人就主动打招呼,让人进来玩一把,有时还热情地甩一支烟出去,显出一派“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爽劲儿来。 
  除了这几家新面孔之外,工农街就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了。那些粮店、饮食店、杂货店都是多少年一成不变的灰蒙蒙的样子,房子里也是一些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还有那些连成一片、矮小陈旧的居民房,已经被油烟熏得发黄了,像一个个蓬头垢面、邋邋遢遢的家庭妇女。鸡犬声相闻,锅碗声呼应。栀子花、茉莉花、夜来香、槐花,种种植物的清香,加上麻油铺、糕点铺、卤菜铺的浓香,混杂着阴沟的暗臭,垃圾的酸臭,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腐臭,四下里飘散。随处晾晒的衣被、鞋子,随地堆放的杂物、垃圾,让小街显得越发拥挤不堪了。不过,也因为有了那几家新开张的小店,一条街还是显出了那么些“红杏出墙”般的时代气息,带着那么一股按捺不住的生机和活力来。 
  阿美做起了老板,是真的忙了。那忙的后面压着具体的债务,压着一家三口的温饱,压着自己全部的希望,是背水一战的感觉了。可是,这忙。跟从前的忙又是不同的。从前的忙都是忙在里面的,家庭主妇般的忙,现在的忙却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忙在外面的,是虚张声势的忙,是迎来送往的忙,是奔波交际的忙。从前只要忙在手上,现在还要忙在嘴上,脸上,心上。阿美知道,要当好这个老板,就必须把自己的嘴皮子练薄,脸皮子练厚。还要在自己的头脑里放一把整天都拨拉得噼噼啪啪的小算盘。哎呀,真是辛苦啊,不过也新鲜,有趣。她发现,许多事情想起来反而是比做起来要难的,真要做了,其实那难并不似头脑里想象的那般可怕。就说自己的性格吧,本来是特别怕跟外人应酬的,可是真要应酬起来,硬硬头皮也就顶过去了,而且越应酬也越自然了。 
  这店一开张,阿美就明显地瘦了,但瘦得精神,好看。阿美在店里那面刚买来的一人高的新试衣镜前,将头发抿了又抿,衣摆抻了又抻,扬扬眉,嘴角漾出了一点笑意来——她也觉出了自己身上那还没有被岁月夺走的美丽和朝气来。 
  带着这种好心情,阿美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女装店,来的都是女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人。她们叽叽喳喳,挑三拣四,讨价还价的,试了这件,试那件,把店里的衣服差不多都试完了,最后还定不下一件来。有时好不容易看上了,又谈不拢价钱,为了两三块钱的价差,就虎下脸,扬长而去。这些女人挑一件衣服,比挑一个丈夫还细心,翻来覆去地看,前前后后地照,就算喜欢了,又舍不得花钱。阿美知道,跟她们打交道。就得有好耐心,就得跟她们不急不躁地慢慢磨,真真假假地慢慢哄。有时,一天到晚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口水都说干了,也卖不出一件去。不过,有时也讨巧,碰到三四个爱凑热闹的女孩一起来。一人买了,另外几个架不住别人劝,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买,一下子就卖出去三四件衣服。阿美只有从她们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上,慢慢揣摩着她们的性格爱好,然后再学着不动声色地投其所好。 
  这店的生意居然就这么维持了下去,收入竟然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阿美一边在女儿的数学练习本上记着账,一边暗自庆幸,当初自己走这一步险棋是冒险了一点,但还是走对了,至少比成天趴在缝纫机上当一个小裁缝强多了。这么一想,就在心里感激着一个人:孙志强。门路都是他给打通的,人都是他给找的,连这工商执照都是他给办下来的。当然,帮她忙的不止他一个,但他出的力是最大的。唉,可惜他是个男人,自己一个寡妇也不能跟他走得太近了,真不知道该拿什么去报答他。 
  隔壁的潘阿姨自从阿美的服装店开张以后。见到阿美,脸上的肌肉就变得僵硬起来,但又想保持点笑意,于是表情就很局促,好像脸上的皮肤不够用了,紧巴巴的感觉。阿美看她那种似笑非笑的样子,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依然热情地招呼她:“来,来,你来看看,这店里的任何一件衣服,只要你喜欢,我就拿进货价给你,路费都算我的。我们是隔壁邻居嘛,这点人情我还做得起。”说着,还从货架上挑了一双长筒丝袜塞到潘阿姨的怀里,说:“天就要热了,这种袜子质量好,穿裙子最合适了,你先拿着,算我送给你的。”潘阿姨这才笑起来:“阿美,你干吗这么客气,我的袜子挺多的,不要,不要。”阿美说:“见外了,是不?”潘阿姨这才高兴地拿着丝袜回家了。 
  因开了店,大英小英这两姐妹可乐坏了。以前,同学们问她们的母亲是干什么的,她们总是不爽利地回答:“我妈妈是个裁缝。”好像那是说不出口的事。现在好了,同学们还没问呢,她们就忍不住四下传播开了:“我们家新近开了一个服装店,衣服都是从武汉、广州进的,漂亮得不得了,你们去看看呀,把你们的亲戚朋友也带去看看呀。” 
  晚上,关了店门,母女三人头对着头,在里屋的方桌上趴着,各写各的。一盏白炽灯吊在桌子的上方,将三人的影子放大到墙上,清冷寂寞中却也透出了一种胼手胝足相依为命的温暖来。阿美低着头认真地算账,加减乘除的,终于将自己学过的那一点儿可怜的本事,吭哧吭哧地全用上了。大英小英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书,有时作业写完了,两姐妹还不想睡觉,小英就从外屋取出几件崭新的时装来,套在身上,又拿出花里胡哨的头巾、围巾什么的,别出心裁地胡乱搭配着,然后摆出各种姿态和表情,在床上扭来扭去的,装模作样地当模特,让姐姐用手比画出一个照相机,给她“拍照”。小英有艺术天分,一出手,一扭腰,摆个造型,亮个相的,都很有些专业演员的味道,把姐姐逗得直拍手。阿美有时也被她们吸引过来。她一边骂小英是个狐狸精,一边又开玩笑地说:“赶明儿送你去黄梅戏剧团,跟朱阿姨一起唱戏吧。”小英玩在兴头上,跷着兰花指,扭着小腰道:“谁去那里呀?我呀,要去也是去东方歌舞团,要当就当像朱明瑛那样又唱又跳的大明星!”“哎哟,给你根针,你就能当棒槌,给你根杆子,你就能往上爬,我们这样的人家也能出明星呀?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把书给我念好,老老实实地考大学吧。”一听这个,两姐妹就一齐喊起来:“妈,你都快成九斤老太啦,我们的耳朵都磨出老茧啦——” 
  店算是顺顺当当地开张了,但后续的事情还在那里乱麻一样地堆积着。这就像生了一个大胖儿子,高兴是高兴,但更是麻烦的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阿美来说,当务之急是得尽快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做帮手。像她现在这样,一个人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这种局面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了多久的。简单地说,每天你总得上几回厕所吧,你总要到外面办个事吧,你还要出差到外地进点货吧,总不能老板一走,就关门大吉吧?这些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