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尊宿语录(全48卷)-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
言说祇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
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
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
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沙劫数。行六度万行。
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
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
无我无人。本来是佛。问圣人无心即是佛。
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沈寂。
法本不有莫作佛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
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
祖宗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于心。
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
设使菩提真如宝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
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
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
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
所以此意难信。达磨来此土。梁魏二国。
祇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
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问佛度众生否。师云。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祇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
才作佛见便被佛障。才作众生见便被众生障。
作凡作圣作净作穖等见。尽成其障。障汝心故总成轮转。
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凡无圣。
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德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见解总须舍却。
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蛆寝疾而卧。祇是不起诸见。
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
始得名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虚空。空无所依出过外道。
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
万法尽由心变。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
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心本不异。法亦不异。
祇为汝见解不同。譬如诸天同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祇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无佛相。
无负故无众生相。云心既无相。
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师云。三十二相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
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
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
唯指一心非同非异。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
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祇教汝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
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圆亦无无圆。
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
辩著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
祇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喜。
弱处生瞋。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
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
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
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权实相对治。
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
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
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
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
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
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
佛法俱无。名之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夫求法者。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
不著佛求故无佛。不著法求故无法。不著众求故无僧。
问和尚见今说法。何得言无僧亦无法。师云。
汝苦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若见有我即是处所。法亦无法。
法即是心。所以祖师云。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
道场者祇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若得此中意。逍遥何所论。
问本来无一物。无物便是否。师云。无亦不是。菩提无是处。
亦无无知解。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
心佛不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
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
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
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云若如此。十方诸佛出世说于何法。师云。
十方诸佛出世。祇共说一心法。
所以佛密付与摩诃大迦叶。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论。
者个法岂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
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者一门名为无为法门。
若欲会得但知无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拟学取。
即转远法。若无歧路心一切取舍心。心如木石。始有学道分。
云如今现有种种妄念。何以言无。师云。妄本无体。
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识心是佛。心本无妄。
那得起心更认于妄。汝若不生心动念。自然无妄。所以云。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今正妄念起时。
佛在何处。师云。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
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何故如此。为汝起心作佛见。便谓有佛可成。
作众生见。便谓有众生可度。起心动念总是汝见处。
若无一切见。佛有何处所。
如文殊才起佛见便贬向二铁围山。云今正悟时。佛在何处。师云。问从何来。
觉从何起。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
不可更头上安头觜上加觜。但莫生异见。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
三千世界都来是汝个自已。何处有多般。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
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
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曾说著一字。云若如此。
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
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云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
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
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
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
你今闻发菩提心。谓将一个心学取佛去。唯拟作佛道。
任汝三祇劫修。亦祇得个报化佛。
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问本既是佛。
那得更有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师云。
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
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
若不分时祇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
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
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何得有别。
问何者是精进。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
才起心向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
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问若无心行。
此道得否。师云。无心即便是行此道。更说什么得与不得。
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心自灭。
无复可追寻。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
当处便出三界。如来出世为破三有。若无一切心。
三界亦非有。如一微尘破为百分。九十九分是无。
一分是有。摩诃衍不能胜出。百分俱无。
摩诃衍始能胜出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
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
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
见自本性。更莫别求。云何识自心。
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
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若应缘之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
既知如此。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众生轮回不息。
生死者意缘走作。心于六道不停。致使受种种苦。净名云。
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然后调伏。
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六道地狱修罗。尽由心造。
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
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
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
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
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
本体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
妄想尘劳自然不生。净名云。唯置一蛆寝疾而卧。
心不起也。如人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
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任你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
合杀祇向凡圣中坐。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
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坠。却归生死轮回。
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师。
枉服大乘法药。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
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
如痴人相似。世人尽不识你。你亦不用教人识。
不识之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无著。
如此始有少分相应。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
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
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
不是一向不生。祇是随意而生。经云。菩萨有意生身是也。
忽若未会无心。著相皆属魔业。乃至作净土佛事。
并皆成业。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无自由分。
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
犹如黄叶为金钱权止小儿啼。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
如今既会此意。何用驱驱。但随缘消旧业。
更莫造新殃。心里明明。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净名云。
除去所有。法华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祇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又云。蠲除戏论之粪。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
祇是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
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祇对相当。便道契会也。
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
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
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
祇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所以达磨面壁。
都不令人有见处。故云。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悟时亦不得。天真自性本无迷悟。
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
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绝纤毫的量。是无依倚无黏缀。
一道清流是自性。是无生法忍。何有拟议。
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珍重。有僧辞归宗。宗云。
往甚处去。云诸方学五味禅去。宗云。诸方有五味禅。
我者里祇是一味禅。云如何是一味禅。宗便打。僧云。
会也会也。宗云。道道。僧拟开口。宗又打。其僧后到师处。
师问。甚么处来。云归宗来。师云。归宗有何言句。
僧遂举前话。师乃上堂举此因缘云。
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师在盐官会里。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
师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常礼如是事。
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云。
者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
师行脚时到南泉。一日斋时捧钵向南泉位上坐。
南泉下来见便问。长老什么年中行道。师云。威音王巳前。南泉云。
犹是王老师孙在。师便下去。师一日在茶堂内坐。
南泉下来问。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师云。
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泉云。莫便是长老见处么。
师云不敢。泉云。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什么人还。师便休。
后沩山举此因缘问仰山。莫是黄檗构他南泉不得么。
仰山云不然。须知黄檗有陷虎之机。沩山云。
子见处得与么长。一日五人新到同时相看。一人不礼拜。
以手画一圆相而立。师云。还知道好只猎犬么。
云寻羚羊气来。师云。羚羊无气。汝向什么处寻。
云寻羚羊踪来。师云。羚羊无踪。汝向什么处寻。云寻羚羊迹来。
师云。羚羊无迹。汝向什么处寻。云与么则死羚羊也。
师便休。来日升座退问。昨日寻羚羊僧出来。其僧便出。
师云。老僧昨日后头未有语在。作么生。其僧无语。
师云。将谓是本色衲僧。元来祇是义学沙门。
师曾散众在洪州开元寺。裴相公一日入寺行次。
见壁画乃问寺主。者画是什么。寺主云。画高僧。相公云。
形影在者里。高僧在什么处。寺主无对。相公云。
是间莫有禅僧么。寺主云。有一人。相公遂请师相见。乃举前话问师。
师召云。裴休。休应诺。师云。在什么处。
相公于言下有省。乃再请师开堂。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著。
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屇耳。瞥然而过更不追寻。
是为甚深入如来禅离生禅想。
从上祖师唯传一心更无二法。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
决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门。如斯之法。汝取次人。
到者里拟作么生学。所以道。拟心时被拟心魔缚。
非拟心时又被非拟心魔缚。非非拟心时又被非非拟心魔缚。
非外来出自你心。唯有无神通菩萨足迹不可寻。
若以一切时中心有常见。即是常见外道。
若观一切法空作空见者。即是断见外道。所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若说法身以为极果。
此对三贤十圣人言。故佛断二愚。一者微细所知愚。
二者极微细所知愚。佛既如是。更说什么等妙二觉来。
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暗。
但欲求悟不爱烦恼无明。便道。佛是觉众生是妄。若作如是见解。
百劫千生轮回六道更无断绝。何以故。
为谤诸佛本源自性故。他分明向你道。佛且不明。众生不暗。法无明暗故。
佛且不强。众生且不弱。法无强弱故。佛且不智。
众生且不愚。法无愚智故。是你出头总道解禅。
开著口便病发。不说本祇说末。不说迷祇说悟。不说体祇说用。
总无你话论处。他一切法且本不有。今亦不无。
缘起不有。缘灭不无。本亦不有。本非本故。心亦不心。
心非心故。相亦非相。相非相故。所以道。无法无本心。
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
是心心法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流入过去佛。
过去佛且不有。未来佛且不无。又且不唤作未来佛。
现在念念不住。不唤作现在佛。佛若起时。
即不拟他是觉是迷是善是恶。辄不得执滞他断绝他。
如一念瞥起。千重关锁锁不得。万丈绳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
争合便拟灭他止他。分明向你道。
尔焰识你作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