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 作者:郑载承-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片真实地描写了艾琳娜与外星人开始通信之后,她周围的人的反应,以及政治家之间的利害纷争。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还生动地向人们介绍了美国宇航局的搜索外星生命计划,以及全世界正在执行此计划的天文台。1959年,天体物理学家菲利浦·莫里森和朱斯裴·科库尼两人提出了外星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外星生物,可以通过星际间的电磁波与整个银河系通信的假说。因为发射电磁波不必投入大量的费用,而且通过比较初级的技术就可以实现,所以外星人在向其他星球的生物显示自己存在的时候,可能会采用这一手段。该假说可能是基于此推测而提出的。 
  在那之后,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用直径26米的电磁望远镜,对从两颗与太阳类似的星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进行了长达150小时的监听。从1960年开始的这项观察工作,其实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搜索外星生命计划的前身〃澳兹玛计划〃。在〃澳兹玛计划〃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捕捉到什么有用的信号,但是在科学家们的推动下一直在持续进行。到1991年为止,一共进行了大约50次电磁波探查。在影片《异种》(Species)、《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以及《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中地球人确定有外星人存在的体系,其实就是模仿这一计划。 
  在这部影片中,引起科学争论的部分是电影中艾琳娜与外星人会面的那一段高潮部分。艾琳娜乘坐外星人设计的宇宙飞船,经过暖洞(Wormhole),并经过超光速飞行之后,与外星人进行了接触。穿过黑洞之后,原来充塞着硫酸雨与毒气的宇宙,变得像仙境一样美丽。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笼罩着星云的宇宙的核心。外星人为了不让艾琳娜吃惊,复制(反映)了她的记忆(意识),以她父亲的面貌出现在她的面前。他告诉艾琳娜宇宙中存在的生命体绝不仅仅是人类,然后就消失了。 
  虽然与外星生命体接触的这18个小时对于艾琳娜来说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但是可惜的是,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他们看见的只是飞船离开了地面几秒钟罢了。之后,虽然艾琳娜坚持有外星人存在,但是却没有人相信她。她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证明她所说的话。即使是这样,她还是向全世界高呼外星人是存在的。但是,现实中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的测定根据观测者运动的速度而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在接近光速行驶的宇宙飞船中,时间会比地球上走得慢。这就意味着乘坐宇宙飞船的人会比在地球上的人经历的时间要短。地球上过了10个小时的话,飞船中可能才过了1个小时。 
  换句话来说,可以解释成〃宇宙飞船上的时间有可能比地球上的静止时间走得还要慢,但是绝对不可能走得比地球上的快〃。这即是说,宇宙旅行经历的时间绝对不会走得比停止不动的地球上的时间快。因此,地球上10个小时的时间,在宇宙飞船上可能就只有短短的几秒;但是别的世界的18个小时的时间绝不可能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几秒钟。抛开技术性的问题不讲,光是在原理上这就是不可能的。 
  根据一般的相对性理论,由于重力的缘故,时间会走得更慢。在经过黑洞附近的时候,或是穿过暖洞的时候,时间会走得更慢。因此,像影片中艾琳娜那样穿过暖洞进行宇宙旅行的话,对于她来说,时间会过得相对缓慢,地球上的时间会过得比较快。 
  但是,如果是那样,影片中的情况就根本不可能发生了吗?因为重力越大时间过得越慢,所以去比地球重力小的地方旅行的话,时间就有可能过地比地球上快。要是艾琳娜在跟外星人会面的时候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话,时间就会过得比地球上快。但是地球上的几秒钟相当于18个小时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时间旅行〃。艾琳娜在同外星人会面18小时之后,又通过暖洞回到地球上过了几秒钟后的那一时间。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这光凭电影中的场景很难进行推测。 
  这部电影虽然有物理学专家的咨询,但是还是发现了几处错误。艾琳娜在阿雷希伯天文台使用无线电望远镜的时候,为了听清宇宙中传来的信号曾经使用了手机。但是我们耳朵可以听到的频率不超过20千赫,而无线电望远镜只能收到20千赫以上的电波,因此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是绝对无法用手机听到的。据说卡尔·萨根曾经向导演提出过这一点。但是导演因为觉得这个场景有科学家聆听外星人的声音的象征性意义,最终还是留在了影片中。 
  还有另一个错误。艾琳娜捕捉到外星人的信号之后,立即用无线电告诉了同事。但是,在使用无线电波望远镜的天文台,〃使用无线电的〃无线电通话机是绝对禁止的。这是在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们都可以发现的错误。 
  最后,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过去的历史以很快的速度离我们远去的场景。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当经过木星的时候,听到的是几年前的广播节目。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捕捉到木星附近的光线,可以听到的应该是十几个小时前的广播,因为光到达木星只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不管是从科学上、从哲学上,还是从历史上,我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们是谁。在这里我们会反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存在。得不到答案的人生,将注定一生孤独空虚。在《接触》中,外星人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决不是宇宙中惟一的生命体,我们在几亿年之后都不会灭亡,我们还可以进步。这可能是已经作古的卡尔·萨根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也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连载(5) 
  
  韩石奎,戴着夜视镜打手电 
  1999年,韩国电影界最引人注目的影片当数《生死谍变》。《生死谍变》是《共同警备区JSA》、《朋友》、《2009年丢失的记忆》等大量影片形成的电影热潮的第一发信号弹。上映当时,观众的狂热程度超过了一般当红影片的范围,当时观众的狂热程度被媒体形容为〃集体催眠〃〃生死谍变综合症〃等等。评论家们也纷纷对《生死谍变》发表评论,网上对此也褒贬不一。 
  对于关心科学技术和尖端武器的人们来说,《生死谍变》无疑是一部比较有意思的影片。该影片是一部描写企图通过恐怖活动动摇韩国社会的朝鲜特别部队,同为了阻止他们的韩国特殊侦察部要员之间展开的激战的动作影片。影片中动用了各种最新的武器和最尖端的装备。 
  网上影迷协会的留言板上有很多关于《生死谍变》中使用的武器装备的文章,有〃用警用冲锋枪无法击穿金属卷帘门〃的对尖端武器感兴趣的文章,也有〃朝鲜军队为什么使用美制武器〃这样的带着政治口吻的文章。其中最有意思的〃石头〃是在电影开头部分,朝鲜特务李芳姬在接受完特别训练后被派到南边之前,烧掉了家人合影。在这一场景中,李芳姬竟然使用了打火机。 
  但是对于只是在神兵教育队进行过4周的训练,就再也没有跟武器打过交道的〃兵役特练专门研究要员〃(哇塞,我也是特殊要员耶,我竟然是要员!)的我来说,怎么敢对武器胡乱发表意见呢!所以我还是决定对和科学有关的几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问题是影片中提到的〃液体炸弹(CTX)〃究竟可不可能存在。从电影中的实际场面来看,它不仅威力惊人,而且从外表上看和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很容易隐藏。在影片的最后部分,朝鲜暗杀部队在足球场安装了这种炸药,用来威胁数万名观众。 
  液体炸弹在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制作炸弹的原材料〃硝化甘油〃也是一种看起来和橄榄油差不多的物质。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索布雷诺在冷却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了甘油,首次制成了液体炸药硝化甘油。硝化甘油也像影片里说的那样,在受热或遭到撞击的情况下会发生爆炸。所以人们特地开发了一种把硝化甘油加工成固体的技术,这样既方便搬运,而且在遇到强烈撞击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爆炸。因为成功开发出这种技术而发了大财的科学家是因纽曼·诺贝尔和他的儿子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影片中那种用任何探测器都无法和水区分的液体炸弹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似乎不太可能。在一切拥有固定结构的化学物质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颤动,我们称之为〃固有振动〃。在水中有水分子固有的振动;在酒(酒精)中有酒精分子固有的振动;在树里面,有那些形成树的分子之间的振动。微波炉给食物加热的原理就是放大食物中水分子之间的振动,并将水分子破坏。正是因为大部分食物里面都存在水分,加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有用来探索其他行星是否存在水分的美国宇航局的尖限性端设备的话,就不难区分出水和CTX。化学家们也都说,制造一种无法与水区别开来的液体炸弹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在制造液体炸弹的时候,一般很少去强调它的威力,更多的时候是研制对人体有致命作用的生化物质。在影片《石破天惊》(The Rock)中出现的VX神经毒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该炸弹于1952年在美国研制成功,一开始被用做杀虫剂。它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破坏调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分泌的乙酰胆碱脂酶,从而使肌肉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毒气的毒性是非常致命的,只要0。3毫克就可以使人痉挛,并在几秒钟之内死亡。 
  这种液体炸弹的解毒剂也曾经在影片《石破天惊》中出现。这种名为阿托品的解毒剂的原理是阻止毒气对乙酰胆碱脂酶的破坏作用。这样的解毒剂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 
  但是,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使用解毒剂的场面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收到了一个从波斯尼亚寄来的包裹,因为担心里面会藏有化学武器,所以将拆包裹的任务交给了化学武器专家丹尼·考斯比(尼古拉斯·凯奇饰)。他们为了防止毒气泄漏,事先注射了阿托品。但是这个地方是与事实不符的。因为阿托品可以缓解神经毒气导致的乙酰胆碱分泌过多的现象,因此只有VX毒气发生泄漏之后注射才会有效。如果一开始就注射的话,反而会抑制细胞的正常活动。 
  更为荒唐的是从玩具里面释放出来的沙林毒气竟然是白色的烟雾。大家都知道,几年前日本奥姆真理教成员在东京地铁里释放的毒气正是这种沙林毒气,它应该是人眼看不见的无色气体。显然是为了激起观众的紧张感而故意让它变成白色。 
  虽然只要在几秒钟之内将阿托品注入心脏,就可以消除VX的危害,但是扎的位置准不准是非常重要的。要是像电影中考斯比那样直接用注射器往胸口上扎的话,是相当危险的。你必须要小心地避开肋骨,扎中里面的心脏才行。 
  在《生死谍变》中,有一个柳仲源(韩石奎饰)为了追踪李芳姬和其他OP队员一起进入韩国要员被杀现场的情节。柳仲源一行带着夜视镜在昏暗的建筑中搜索,发现了被李芳姬杀害的政府要员的尸体。在这里,姜帝圭导演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那就是OP队员们竟然打着手电筒走来走去。我们可以发现在影片中有人用手电筒照尸体的脸,事实上像电影中这样带着夜视镜再看到灯光的话,韩石奎的眼部会就受到强烈的伤害。 
  所谓夜视镜,就是将周围微弱的光线反复增强,使人可以在黑暗的地方也能看到东西的尖端军事装备。夜视镜是利用一种叫做光电放大器的仪器制成的。光电放大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在经过放大之后,又重新被还原成光信号。爱因斯坦因发现〃光电效应〃而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人们可能都会以为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奖是因为他提出了相对论,但是因为那时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据,所以无法给他授奖。 
  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当光子撞击金属板的时候,金属板内部的电子就会以与光子速度成正比的一定速度释放出。如果像晚上的月光那样极其微弱的光线照射到金属板上的话,金属板就会释放出低能电子流。当这样的电子流经过电磁场的时候,电子就会加速,从而提高自身的能量。再让这些加速的电子撞击荧光板,电信号就可以转换成较强的光信号。那样的话,就可以获得足以刺激我们视网膜细胞的较强的光线。将这样的光电放大器平面排列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像电视一样的平面图像了。 
  现在韩国军队使用的夜视镜是使用已久的旧式夜视镜,甚至看到路灯也可以致盲。而最新的夜视镜一般都具有自动调节光量的功能,即使是遭受光线照射也可以保证眼睛不受伤害。影片中荒诞的地方是戴着夜视镜还带着光源这个情节本身。使用夜视镜的理由是因为如果使用光源的话就有可能将自己暴露给敌人,是为了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观察敌人或周边环境。一旦有灯或是手电照着的话,就根本没有理由使用夜视镜。不久之前,听说在拍摄《生死谍变》时就已经知道〃戴着夜视镜打手电〃是错误的了,但是据说是为了场景构成的完整,没办法才加进去的。 
  有夜视镜出现的比较有名的场面要数影片《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的最后一段。变态杀人狂〃野牛比尔〃在黑暗的地下室里同FBI特别调查员克拉丽丝(朱迪·福斯特饰)展开了最后的决斗。野牛比尔因为戴着夜视镜,所以即使在漆黑的地下室里还是可以看到克拉丽丝。正当杀人狂魔悄悄地向她走近的时候,她凭借自己的感觉向他开了枪。这一情节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在这令人无法忘记的场景中,透过夜视镜看到的克拉丽丝瑟瑟发抖的情景更增添了影片的紧张气氛。 
  关于夜视镜,在影片《爱国者游戏》(Patriot Game)中,导演给观众们展示了一个比《生死时速》技高一筹的场景。IRA恐怖组织为了杀死美国海军士官学校教官杰克·莱昂(哈里森·福特饰),偷偷地潜入了他的居所。恐怖分子们切断了整栋房子的电源,在黑暗中展开了杀人游戏。他们戴着夜视镜到处搜索杰克和他的家人。但是杰克重新恢复了电力,并躲在地下室等待恐怖分子的到来。恐怖分子一进入地下室,杰克就突然打开了电灯。因为恐怖分子都戴着夜视镜,突然出现的强光当然对我们来说只是一般的光线使他们的眼部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这应该是只有熟知夜视镜性能的海军士官学校的教官才能采用的方法。 
  另外我要指出的一点是:韩国OP队员们在辨识朝鲜暗杀组织头目朴武英(崔民植饰)的身份的时候,有一个从远处拍摄朴武英的照片的场景。经过了几次处理之后,崔民植的脸就变得清晰起来。这样的场面在好莱坞的很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在影片《国家的敌人》(Enemy Of The State)中,有把与杀人事件有关的录像带中的人脸图像加深扩大,最终罪犯的面目清晰地显现出来的情节。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真的可能发生吗?能够开发出那样的一种技术,一直是从事〃图像处理〃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但是不管数字技术怎样发达,这样的事情从原理上来说不可能。因为随着画面的扩大,构成画像的单位粒子也会随之扩大,因此必然导致画质相应下降。这么一来画面虽然看起来比以前大了,但是并不会变得清晰。如果不在画面中添加新的元素,我们将不得不考虑到图像的大小和解析度。图像处理技术都只是起一些消除边上不清楚的部分或增加画面的明暗对比的作用,从而使图像看起来更加鲜明。但是要想像电影中那样使很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这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最后,在《生死谍变》中还有一件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尖端装备,那就是OP总部的身份确认及保安系统。这是利用手背静脉血管的分布形状确认人员身份的保安系统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 
  利用静脉血管分布确认身份的保安系统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空军在制作飞行员手套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的手掌的形状、厚度以及长度等等都是不一样的。之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对4000多人的手掌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的手掌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他们据此研制出了手掌辨识系统。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该系统曾用于运动员村的出入保安工作。这一辨识系统的问题是处理量小,使用不便,而且错误率高。 
  之后,科学家又发现手背上的静脉血管的分布形状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我们在《生死时速》中看到的保安系统就是根据这一发现制作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