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烨审定后,绘制成《皇舆全览图》及各省分图。在这次科学测绘中统一了
长度单位,但发现子午线1°的长度南北不同,证实了地球为扁球形。这
样大规模测绘在欧洲从未做过,可谓空前壮举。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
各国东方地图的绘制,大都以《皇舆全览图》为依据,只作微小修正,因
而此图具有世界影响。

玄烨在用兵平定“三藩”之乱、统一祖国和防备北部边患的过程中,
对火器技术相当注意。1674 年他下令南怀仁“尽心竭力,绎思制炮妙法”,
此后两年间铸成大炮120 门,玄烨率百官亲临京郊卢沟桥炮场观看演放。
1680 年再铸造大炮320 门于同地试炮,谕八旗炮手240 名随去,“学习正
对星斗之法”。玄烨放下皇帝架子,再诣现场观看,旋于卢沟桥炮场对炮
手及南怀仁等给予赏赐,授南怀仁工部右侍郎衔。南怀仁因进呈《神威图
说》,“谨备理论二十六,图解四十四”,从此清代正规军以此重型火器
更新装备。玄烨更出己意,下令铸造他所设计的供骑兵使用的小型铜质野
战炮及轻型三脚炮架。这是他在亲征准噶尔的战役中总结实战经验后构思
出来的实用火器。传谕各骑兵练习使用。康熙中期以后,战事较少,史称
“盛世”。火器技术用作娱乐表演。玄烨这时在宫内外亲自点燃复杂的烟
火,与民同欢,大概也是他设计出的。据张诚记载,1690 年1 月 12 日夜,
在畅春园看到由皇上点燃第一支火箭,飞出后引燃另一架烟火,这架烟火
中又飞出第二支火箭,再触发第二架烟火,它射出第三支火箭。几架烟火


犹如机器,连环发射,顿时空中光焰耀目,犹如流星点点,使西洋人赞叹
不已。

玄烨还是一位农学专家。他曾在丰泽园(今中南海)内辟几亩水田,
亲自种稻。一次他在田内发现有一颗稻提前两个月早熟,且茎杆高大,遂
留种。待次年种下,仍是早熟,从此生生不已。由他亲自培育出的优秀稻
种,称为“御稻米”。他“四十年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米色微红,
气香,又早熟,后在南方推广,可一年两熟。玄烨的这一贡献被英国生物
学家达尔文(Darwin)所称赞,达尔文写道:“甚至皇帝还自己亲手进行
选择,因为据说“御(稻)米”是往昔康熙皇帝在一块田地里注意到的,
于是被保存下来了,并且在御花园中进行栽培,此后由于这是能够在长城
以北生长的唯一种类,所以变成为有价值的了”。玄烨还根据宋人楼■《耕
织图诗》,参照当时资料著成《御制耕织图》(1690),收载耕图及织图
各23 幅,他对每图各赋一诗,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耕具及纺织技术情况,图
绘精美,诗句通俗,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玄烨还发起臣僚将明人王象晋
著30 卷的《群芳谱》加以扩充改编,1708 年编成《广群芳谱》100 卷,由
他亲自写序,表示他提倡研究植物学。

玄烨一生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出色的科学家。他是继明末徐光启
之后,在清初认真钻研并引进西洋科学的有识之士,对传统科学亦极精通。
作为一国之君,他对清初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他所涉
猎的学科有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地学、农学、测量学、
铸炮术,还研究过乐理学、逻辑学及拉丁文。他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主
持一系列大型科学著作的编纂,实施《皇舆全览图》的测绘,付出诸多心
力。他研究科学始终贯穿着求实精神,注重观察、测量、实地调查与实际
应用。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受到中外敬仰。作为日理万机的帝王,
居然能在科学上获如此成就,确实难能可贵。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玄烨:康熙几暇格物编,清末石印本。
研究文献

'2'潘吉星:康熙帝与西洋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3(1984),2,第
177—188 页。
'3'闻性真:康熙与自然科学,见《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图理琛

唐锡仁

图理琛字瑶圃,姓阿颜觉罗。满洲正黄旗人。清康熙六年(1667 年)
生;乾隆五年(1740 年)卒。地理学。

图理琛的一生主要在清朝政府中担任各种官职。少时,他在体弱多病
的情况下,习读了满、汉两种语言文字。18 岁时,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
通过例监廷试,被选取为翻译纲目,在朝廷任满、汉文字的翻译工作,开
始步入仕途。次年,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转中
书科掌印中书。不久升内阁侍读。康熙四十二年(1703),充礼部牛羊群
总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缺牲畜被控革职,居家七年多。康熙五
十一年(1712)四月,受康熙皇帝的委派,去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土尔扈
特进行慰问。五月自京师(今北京)启程,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还
京,被授兵部员外郎。

在图理琛一生的活动中,以1712—1715 年间出行土尔扈特最有意义。
他实地考察了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地以至伏尔加河下游一带,
并对出行情况作了详细记载,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之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五月二十日,图理琛奉命自京师启程出行土尔
扈特,和他同去的还有舒哥米斯、噶扎尔、米丘等人。行6 日出张家口,
穿越蒙古高原。七月下旬到达俄国边境楚库柏兴(今色楞格斯克),在此
交涉通行事,而逗留了五个月。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十六日自楚库柏兴出发,
十八日至乌的柏兴(今乌兰乌德),二十一日至柏海儿湖(今贝加尔湖)
东南岸之博索尔斯科(今博亚尔斯克),二十二日通过贝加尔湖上的冰行
大道,到达西岸的果落乌斯那(今大哥洛乌斯特洛耶)。二十五日至厄尔
口城(今伊尔库次克),在此因候昂噶拉河(今安加拉河)冰解和修整船
只,至五月四日始登舟启航,顺安加拉河水行19 日,二十三日至伊聂谢柏
兴(今叶尼塞斯克),闰五月二日至麻科斯科(今马克夫斯科耶)。自此
由揭的河(今克特河),经那里穆柏兴(今纳雷姆),转入鄂布河(今鄂
毕河),于闰五月二十四日至苏尔呼忒柏兴(今苏尔古特),二十九日至
萨马尔斯科(今汉特曼西斯克)。六月初由鄂毕河转舟额尔齐斯河,二十
二日至狄穆演斯科(今迭米杨斯科耶),在额尔齐斯河又逆行六百余里,
于七月四日至托波儿(今托博尔斯克)。十二日由此继续乘舟,转入托波
尔河(今托博尔河),二十三日至图敏(今秋明)。在图敏溯土拉河(今
图腊河)到雅班沁(今图林斯克)后,舍舟陆行,于八月中旬越过南乌拉
尔山,八月二十五日至索里喀穆斯科(今索利卡姆斯克)。在此候冻,至
十月二日才启程,经黑林诺付(今基洛夫),二十一日至喀山。三十日从


喀山出发,沿佛尔格河(今伏尔加河),途经赛斯兰(今司兹兰),于十
一月十八日至萨拉托付(今萨拉托夫)。这时,俄罗斯国差人通知土尔扈
特阿玉奇汗,图理琛就在此等候阿玉奇汗的迎接。康熙五十二年四月上旬,
阿玉奇汗差部下来迎,图理琛等五月二十日由萨拉托夫启程,于六月一日
到达土尔扈特阿玉奇汗游牧地方,向阿玉奇汗交递了谕旨后,于六月十四
日辞行返回。康熙五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回到京师(见旅行路线图)。

图理琛回到京师后,将奉差往返诸事上奏皇帝,得到了康熙的褒奖。
康熙令他将所写材料付梓成书,书名《异域录》,用满、汉两种文字刊行。
汉文刊本有雍正元年(1723)十月图理琛的自述,满文刊本有雍正元年十
一月图理琛的序。这两种刊本都是现今罕见的刊本。《异域录》文字简洁,
不到3 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扼要地记述了图理琛等人这次出行所经
各地的山川地势、道路远近以及风俗物产等情况。全书除对蒙古有少量的
记载外,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关于沙俄情况的观察记述,是我国第一本介
绍有关俄国区域地理情况的书籍。它的内容是来自旅途的实际观察,着重
自然景观的描述,很少奇闻异事的叙述。如他在经过乌拉尔山时记载:“在
费耶尔和土尔斯科城之西北,其间二百余里,山不甚大,沿途皆林薮,有
马尾松、果松、杉、松、杨、桦、樱、■、刺玫,山巅岭上,随处流泉,
地甚泥泞。上岭五里许,下岭十里许。自岭东流出者,谓之土拉河;岭西
流出者,谓之托波儿河,俱向东南流,过图敏地方,土拉河归入托波儿河,
复向东北流,至托波儿相对地方,归入厄尔齐斯河。又自山阴流出者,谓
之喀穆河,其大似色楞格河,水色赤,流急,自东北向西南而流,至喀山
相对地方,归入佛尔格河。”这段文字,不仅记载了翻越乌拉尔山脉时所
见地形、植被情况,并且还谈到了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及其水文情况。

在《异域录》的卷首,图理琛还附有他绘的俄罗斯地图。这幅地图虽
然简单,却把俄罗斯的方舆形势明晰地表示了出来,成为我国旅行家通过
实地游历所绘成的第一幅关于俄国的地图。

《异域录》自雍正元年(1723)以满、汉两种文字刊印后,在学者们
的重视下,不断有各种版本刊行于世,如四库全书本、昭代丛书本、借月
山房汇钞本、泽古斋重钞本、指海本、小方壶舆地丛钞本、朔方备乘本等。
在国外也引起了欧洲学者的注目,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出版传播。
根据高迪爱(Hrdier)的《西人论中国书目》所载:《异域录》在1726
年译成法文,1744 年译成瑞典文,1788 年译成俄文,1821 年译成英文,
且于这年再次译成法文,还作了注释。

图理琛的俄罗斯之行,跋涉路程三万多里,夏苦泥淖蚊蝇,冬苦严寒
冰雪,他以勇敢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困难。他的事迹在我国旅行探险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西伯利亚与乌拉尔山,最
后到达伏尔加河下游、黑海北部地区并留下游记著作的旅行家。图理琛的
旅行和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丰富我国人民关于俄罗斯地理知识的作用。今


天,《异域录》一书还可以作为我们研究俄罗斯历史地理、18 世纪早期中
俄关系和土尔扈特的可贵参考文献。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图理琛:异域录,满、汉文本,1723。
'2'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五二·人物志三二、大臣传一八,清内府刻本。
研究文献

'3'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七十,中华书局,1977。
'4'唐锡仁:图理琛与《异域录》,见《科学史集刊》第10 集,地质
出版社,1982。

叶天士

余瀛鳌陶晓华

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以字行。江苏吴县
(今苏州)人。清康熙六年(1667 年)生;乾隆十一年(1746 年)卒。中
医学。

叶天士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精于医,尤擅长
儿科,治病不分贫富,务在全活。父亲叶阳生,名朝采,亦以医闻名,所
治病证较广泛;兼工书画,喜好吟诗,又善于鼓琴,轻财好施。惜享年不
永,年未半百而病逝。叶天士自幼聪颖勤奋,白天向老师习读经典、诗文
词赋及经史子集,课后又随父学医。14 岁时父亲去世,他继续向其父门人
朱某学医并应诊。未及数年,叶氏之名超过其师,年未弱冠已远近闻名,
求医者络绎不绝。叶氏博取诸家之长,信守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故
凡诊疗上有特色的人,不论尊卑,均向之请教或拜师。在他整个学医、行
医过程中,前后拜师达17 人之多。甚至对原来相恶甚深的同时代名医薛
雪,在确认对方诊疗有过人之处后,亦能捐弃前嫌,登门求教。这种刻苦
钻研、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使他成为清代最著名的临床医学家。

金元以来,对热性病特别是温热病证的临床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产生
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代张元素提出“古方今病
不相能”的观点,主张化裁古方,广寻药源;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对于热病擅长用寒凉方药,世称“寒凉派”;朱震亨分析人体往往是“阳
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在治法上突出养阴生津,也称“养阴派”。这些
医学观点对叶天士的影响很大,加上当时温热病的流行极广,促使他对温
热病进行深入研究。他在《素问·热论》及张仲景、刘完素、吴又可等前
贤医著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长期的经验心得,为后世留下《温热论》、《临
证指南医案》(前者由叶氏口授,门人顾景文笔录而成;后者由门人华岫
云等裒集编注)等名著,这是我们今天寻绎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现就
叶氏这两部代表作分述如下。

1.《温热论》
《温热论》作为温病之学术论著,全书词简意深,论析精辟,说理透
彻,是中医温病学中一篇具有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的重要代表作。它对温
热病的发生与发展,诊断与治疗,以及预后的顺逆,从原则到具体,提出
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在温病学说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后世不少医家,深受其影响,至今在中医急症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论述的主要内容有下述两方面。

(1)创立卫气营血辩治大法
叶氏将温热病的传变规律归纳为卫、气、营、血四个病期,这是对温
病辨证、区分病程阶段的重大贡献。他提出诊治温病“卫之后方言气,营
之后方言血”,并确立治疗大法,所谓“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其卫气营
血的具体论治内容可概括如下:

叶氏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袭卫,首先见到肺经病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渴、有汗或无汗、苔薄、脉浮等,
治疗当用辛凉轻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理,适当调整治法。卫分
之邪的传变,大致有两条途径:一则由卫分顺传入气分,一则“逆传心包”,
出现高热、昏迷、谵语等证。

温邪,在卫分得不到外解时,则渐次传入气分。其主要症状为壮热、
汗出、烦躁、渴饮、脉大,或腹满便结、苔黄、脉沉实;或见身热起伏、
缠绵日久、胸痞脘闷、苔腻、脉濡等。叶氏的所谓气分病证,热势最盛,
治疗时当须突出清法,兼以护液生津(或加润肠通下之品)、轻清宣泄。
而叶氏于湿温滞留三焦;温邪挟湿内停,气机郁滞;湿温所致之阳明腑实
证,以及伤寒与湿温如何正确运用下法等内容,均有精辟的分析。

叶氏认为,温邪入营,营分受热,往往隐现斑疹;热扰神明则心神不
安,烦躁不宁。若挟痰热,每易昏厥、肢体痉挛;阴液耗灼,则舌色红绛。
在治疗方面,如初传营分,而气分之邪未尽,舌质红绛,每兼黄白苔,可
用清气透营法;舌纯绛鲜色,为包络受病,宜用醒窍法;如神志昏愦,则
须加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

病邪从营分深陷血分,病情趋于危重,因邪热炎灼,往往逼血妄行而
见耗血动血诸证;阴液消涸,引动肝风,以致痉厥谵妄;若热邪与瘀伤宿
血相搏,每变为如狂、发狂之证。叶氏指出邪陷血分,当以凉血散血为治
疗大法,再根据风动、挟瘀等情况,斟酌相应治疗措施。

(2)察舌、验齿、辨斑疹白■
对温热病的病邪部位、津液存亡、病情轻重以及预后转归等情况,叶
氏常通过察舌、验齿等进行辨析。他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体现了他对温
病诊断学方面的独特建树,为后世所重视并沿用。

以察舌苔为例,若舌苔薄白,外感风寒;舌苔薄白而干,邪虽在卫,
而肺津已伤;苔白厚而干燥,属胃燥气伤;白苔粘腻,吐出浊厚涎沫,口
味甜,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所致;白苔绛底,为湿遏热伏;舌白如粉而
滑,舌质紫绛,属湿邪入膜原,主病情凶险。

黄苔不甚厚而滑者,热未伤津,仍可清热透表;苔虽薄黄而干,属邪
去而伤津;苔黄而浊,脘腹疼痛者,可用苦泄之法;苔黄而滑,为无形湿
热中有虚象;腹胀满疼痛,苔黄如沉香色、灰黄色、老黄色,或中有断纹,


均当用下法治疗。

温邪入营,舌色必绛。初传营分,绛舌中尚兼黄白苔,是气分之邪未
尽;舌独中心绛干者,为胃热心营受灼;舌尖绛独干,系心火上炎;纯绛
鲜色者,乃包络受病;绛舌中心干者,为心胃火燔,劫灼津液;若烦渴烦
热,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乃上焦气热烁津。他如湿邪熏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