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明他赞成维新派开议院、行宪政的政治主张。
(3)徐建寅是中国近代造船、制酸、军火等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前文已经提到,徐建寅早年曾协助其父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
号以及其他多种型号的轮船。其次子的岳父孙景康说:“时公(徐建寅)
父方谋造‘黄鹄’轮船,苦无法程,日夜凝思,公屡出奇思以佐之,期年
而船成,创从前之所未有,得公之助为不少也。”据此,徐建寅可算作我
国近代造船工业创始人之一。又据《格致汇编》1876 年春季卷记载:“近
知中国已有两处置铅房造硫强水,皆得其法,所造之强水,可与西国来者
相比,难分轩轾矣。一在上海龙华火药局厂,系徐雪村创造之;一在天津
火药厂,系徐仲虎造之。其两处所制之强水已足敷两厂之用,无须向西国
购办矣。”可见徐氏父子又是我国近比制酸工业的创始人。
徐建寅在其一生的科学活动中,大部分从事兵工生产、管理、研究和
考察。早在青年时代,他不仅是其父翻译西书的同道,也是徐寿从事我国
近代军火工业研究和生产的得力助手。以后,他在山东机器局任内,主要
的技术工作便是制造军火。在出使欧洲时,他特别注意军火工业的考察,
除了写成《阅克鹿卜(现译克虏伯)厂造炮记》和《水雷外壳造法》两篇
文章发回国以外,还将参观考察所得,写成《水雷录要》一书。1886 年在
金陵制造局时,他又研制生产了“西式后膛抬枪”。1900 年,他被调至武
汉,督办保安火药局兼办汉阳钢药厂,肩负起研制无烟火药的重任。徐建
寅曾在翻译西书时接触和阅读了西方有关无烟火药制造的资料,在欧洲还
考察过硝化纤维炸药的生产过程,所以他具备了承担这个重任的条件。他
上任后,不顾个人安危,“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经过3 个月的努力,
到1901 年春,无烟火药终于研制成功,经试验,“药力颇称充足”,质量
“与外洋来之称善者,几无认辨”,“惟烧后稍有渣滓”。徐建寅十分高
兴,“复殚精竭思,究加研炼,于二月初六日手自造成数磅,试验竟无渣
滓,即拟开机多造”。1901 年3 月31 日,徐建寅在厂监工,亲临拌药房,
不料机器突然炸裂,“屋瓦飞震,地坼十数丈”,血肉横飞,徐建寅和在
场的16 名工作人员,同时殒命。就这样,徐建寅成了中国创建近代军火工
业的一名殉道者。虽然在中国研制出无烟火药的第一个人是在江南制造局
工作的王世绶,制成的时间是1895 年,但徐建寅在1910 年的研制工作也
是独立进行的,并且徐建寅在技术上的成就不在王世绶之下。所以,徐建
寅也是中国无烟火药研制工作中的先驱者之一。
纵观徐建寅的一生,他不仅是多产的翻译家和著述家,而且是洋务运
动中一位爱国的科学家。他为人“刚直,无少假饰”,他忧国忧民,不畏
强暴,不甘落后,主张既要向西方学习,又不能崇洋媚外,要独立自主,
奋发图强。他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又积极创办本国自己的民
族工业,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开拓前人未涉足的科技领域,并为此献
身。他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民族工
业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献
原始文献
'1'蒲陆山原著,傅兰雅口译,(清)徐建寅笔述:化学分原,江南制
造局出版,1871。
'2'J。J 铎尔原著,傅兰雅口译,(清)徐建寅笔述:声学,江南制造
局出版,1874。
[3]M。H。诺德原著,傅兰雅口译,(清)徐建寅笔述:电学,江南制
造局出版,1879。
'4'(清)徐建寅:欧游杂录,见《走向世界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研究文献
'5'钟叔河:一个技术专家的脚步,见《走向世界丛书》(合订本),
岳麓书社,1985,第619—646 页。
'6'徐振亚:近代科学家徐建寅和他的译著,中国科技史料,10(1989),。。
2,第20—27 页。
'7'季鸿■、王冶浩:我国清末爱国科学家徐建寅,自然科学史研究,
4(1985),3,第284—294 页。
唐宗海
盛维忠
唐宗海字容川(一作蓉川)。四川彭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
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卒。医学。
唐宗海少年读书,准备考科举,稍长即善书画,并精通《易经》。因
其父亲多病而自学医学,攻读《内经》、《伤寒论》及历代其他名医著作,
逐步掌握了医学知识。他常与登州(今山东蓬莱)张士骧、夔门(在今四
川)张汉槎等切磋医理。由于医术精湛,名望很高,先后有数十人随他学
医。光绪十五年(1889)中三甲第35 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并应诏为慈禧
太后治病。嗣后,迁居京、沪、粤等地,以行医为业。在沪之时,当地邓
甚章先生遇到一例疑难病证,难以下药,延请唐宗海诊治,经他治疗后,
患者很快痊愈。此举使上海医界为之震惊,邓甚章先生更是佩服,誉他为
“津梁”。唐宗海暮年返回家乡,后在彭县故世。他的儿子唐祖鉴(字镜
民)兼通医学,曾校刊唐宗海所撰《医易通论》一书。
唐宗海生活的晚清时期,正是西洋医学日渐盛行于我国之际。当时医
界在西医传入的问题上反响不一,有的担心西医一旦扎根中国,中医可能
受到排挤,故力主限制西医;有的认为中医理论缺乏科学性,主张以西代
中。唐宗海认为:“西医剖视,只知层析,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
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两者理论体系和说理方法虽然不同,但
根本原理是一致的。他指出,中医如要提高,就应该吸取西医的长处。倡
言“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主张“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
衷归于一是”,以使医学能够“善无不备,美无不臻”。
他认为“内、难及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而“宋元以来尤多纰缪”,
因此,在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进行注
解或补正时,多以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他
认为中医学中的经脉,与西医所称的“管”,实质是一致的;西医所说的
胰液、胃液、胆汁等,在中医学中则称为“津液”;三焦就是人体腹腔内
的大网膜,是气血水津的通道。在药物方面,他对中药的气味、归经、配
伍等理论进行了探讨,用中药的气味和西药的实验理论解释中药的功用,
指出中药的性味功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与西药的实验研究并无
根本区别。这些观点虽有不少牵强附会和错误之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他能大胆地引用西医知识来印证和解释中医理论,驳斥对中医学术的
攻击,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是有积极作用的。后人在划分中医学派时,推
他为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临床上,唐宗海擅长内科,尤其对各种出血病证很有研究。他从理
论上阐发了气血水火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阴阳二
气不断运动所形成的,阴阳就是水火,而水火又是气血生成的本源,“水
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
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而气血水火又是相互维
系,运血者是气,守气者是血,所以在病理情况下,水病可以累血,血病
也会累气,“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并结合临床实际,
辨析出血的原因,阐明吐血、咳血分别是胃气不能下行、肺气不能清肃下
降所造成的,咯血又是肾气不能潜纳的结果。在治疗上,他通过临床经验
的总结,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气血的特点,强调应该以调气和气为主要
原则,还需分脏腑和标本先后。由于脾胃是血的生化之源,故治疗血证切
不可忽视脾胃,而通过泻心火又可以止血,通过补肝就能补血。在具体措
施上,他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个大法。认为在出血的时候,特
别是急性大出血,“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在血止以后,体内必有瘀血,
如不及时祛除,就会出现许多变证,所以消瘀是第二要法。在血止瘀消之
后,体内气血的循行还不能安谧平静,出血可能复发,必须及时安定气血,
才能巩固疗效,故以宁血为第三要法。出血之后,因脱血原因,往往出现
虚损的证候,所以把补虚列为第四要法。他的这些论述和系统的经验总结
都有超越前人之处,充实、发展了中医学的气血理论,并为后人治疗出血
病证开辟了新的途径。
唐宗海的著作有《血证论》8 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名《中
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 卷、《本草问答》2 卷、
《伤寒论浅注补正》7 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9 卷,此五书合称“中西
汇通医书五种”。另有《医学一见能》4 卷、《痢症三字诀》、《医易通
论》、《医易详解》各1 卷,以及《医柄》、《六经方证中西通解》等。
其中大部分著作都兼采中西两说,试图将中西医学理论互相融会贯通。尤
以《血证论》流传最广,影响也大。这部著作是作者受杨西山《失血大法》
的启发,结合本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与临床心得,前后历时11 年写成的。
书中对于气血之间的关系及出血病证的治疗方法作了精辟的论述,并且在
方药的选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于“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清朝续文
献通考》中曾有评述:“近世医家,喜新者偏于西,泥古者偏于中,二者
未将中外之书融会贯通、折衷至当。。唐氏慨之,研精覃思,著此五书,
执柯伐柯,取则不远。”
唐宗海治学非常严谨,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所以在学习前人经验时,经常有所补充、发挥。他很推崇金元时期著名医
家李杲、朱震亨的学术见解;但又认为李杲偏重脾阳,忽视脾阴,有其不
足,朱震亨多用寒凉也有局限性。此外,对清代医家黄元御、陈念祖等均
有中肯的评论。他的广博见识为后人所称道。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上海中国文学书局,1937。
研究文献
[2]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
[3]杨世权:唐宗海论血证治气,中医杂志,1983,6,第8—10 页。。
[4]杨世权:唐宗海治血证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四川中医,1983,5,
第52—54 页。
[5]宋知行:评唐宗海《本草问答》,湖北中医杂志,1984,5,第
43—44 页。。
[6]吴念先:唐宗海论治骨伤科血证探讨,四川中医,1985,1,第
14—15 页。
[7]唐章全:浅谈唐容川脾阴学说及其应用,四川中医,1986,2,
第10—11 页。
[8]皋永利:唐宗海济世探血证,山东中医杂志,1986,6,第59—
60 页。
曹廷杰
杨文衡
曹廷杰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生;民国十
五年(1926 年)卒。地理学。
曹廷杰少年时期有较好的家庭教育,20 岁左右,已熟读了四书五经,
兼读史地书籍。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取汉文誊录,到国史馆
当差,议叙双月选用州判。光绪九年(1883)离开国史馆,由吉林将军派
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十年,他广泛搜集东北史地资料,
着手写《东北边防辑要》一书。十一年五月受命考察边防。五月底由三姓
起程,经松花江徐尔固入俄国境,沿黑龙江至东北海口,考察了黑龙江下
游地区,看到了永宁寺碑,并拓了拓片。然后溯江而上至海兰泡,又沿江
而下至伯力,溯乌苏里江至兴凯湖,经红土岩,复由旱道至海参崴,再乘
海船到岩杆河口,前后考察129 天,往返路程16000 余里。十一月回到吉
林营中,十一—十二月间写成《西伯利亚东偏纪要》,绘图8 幅。
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曹廷杰升为知县。《东北边防辑要》写成,
并增加《征索伦》、《平罗刹》二篇,总辑为19 篇。十三年二月任边务文
案总理。夏,撰《东三省舆地图说》,并将《古迹考》收入此书中。十五
年任山西省和顺县知县。十八年改任崞县知县。次年赴大同、阳高、天镇
办理赈务。二十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第二年因吉林边防紧急,吉林将
军速调曹廷杰到吉林,了解沙俄擅自派人到东北勘探铁路情况。曹廷杰经
过跟踪考察,写成《查看俄员勘探铁路禀》一文。二十二年由黑龙江将军
恩铭奏调曹廷杰试办呼兰木植山货税务,任呼兰木税总局总理。二十三年
去都鲁河试办矿务。1907 年,曹廷杰补吉林知府,并兼理府学。1910 年他
代理蒙务处协理。1919 年返回湖北枝江县家居。1926 年在上海病逝,终年
77 岁。
曹廷杰是清朝末年研究边疆地理的学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他研
究边疆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帝俄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侵略,为了筹边固
边,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著作《东北边防辑要》、
《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为我国东北史地研究做出了
很大贡献。
《东北边防辑要》是曹廷杰未去中、俄边界考察前于1884—1885 年参
考一些史地图书编写的。主要参考书有:《开国方略》、《大清一统志》、
《皇朝通典》、《圣武记》、《方舆纪要》、《溯方备乘》、《登坛必究》
等。它以大量的资料阐明明、清两代东北的疆域及其管辖情况,又从东北
古代战守险要、边界沿革等方面论证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
土,从历史角度为当时抗俄斗争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教益和依据。
《西伯利亚东偏纪要》是曹廷杰1885 年考察中、俄边界的成果,可以
说是《东北边防辑要》的续篇。前者偏重于现实的考察成果,后者偏重于
历史文献的汇集整理。《西伯利亚东偏纪要》总共118 条,在当时边防工
作中有很大的现实价值。1886 年吉林将军即从书中摘录85 条咨送军机处
备查,又摘录35 条送给皇帝御览。曹廷杰对永宁寺碑和奴儿干都司衙署所
在地的考察,对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为论证明代东北疆域提供了最
有说服力的证据。书中第64 条写道:“查庙尔上250 余里,混同江(今松
花江和黑龙江的下游)东岸特林地方,有石砬壁立江边,形若城阙,高10
余丈,上有明碑二:一刻《敕建永宁寺记》,一刻《宣德六年(为八年之
误)重建永宁寺记》,皆述太监亦失哈征服奴儿干海及海中苦夷事。论者
咸谓明之东北边塞,尽于铁岭、开原,今以二碑证之,其说殊不足据。谨
将二碑各拓呈一份。”他对奴儿干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是“震惊当
时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古迹考》一卷,是曹廷杰实地考察东北各地的成果。如黄龙府故址
在今长春以北,上京会宁府故址在阿勒楚喀城西南,唐渤海大氏都城在今
宁古塔城西。其他如咸平府、率宾府、显州、信州、五国诸处,自来历史
家未能确指其地的地方,经曹氏一一考证得知确切地点。此卷后收入《东
三省舆地图说》中。
《查看俄员勘探铁路禀》一文是曹廷杰1895 年受命实地考察的成果。
在文章中他分析了沙俄侵占东北的形势,揭露沙俄勘办铁路的目的是要侵
占中国大片领土。建议清朝政府自行筹款修筑铁路,提出明立约章,自定
铁路道轨规格;择要地设立炮台;俄人由我火车转输货物,按规章制度纳
税;军械士兵不准入境。此外还要采取垦办矿务、练兵备战、裁革废政、
效尤先进等励精图治、致富自强的措施。从这里可以看出曹廷杰的治边思
想和策略是积极的,是一位具有爱国热情的政治思想家。
1887 年出版的《东三省舆地图说》,汇集了曹廷杰有关东北地理、考
古、民族等方面的学术札记,内容丰富,专家们对它的评论是“此书精予
考证,为讲辽东舆地必读之作”,“其所考证,多发前人所未发”。如关
于得胜陀碑、完颜娄室碑、金上京、三姓、白城、韩州等问题的考述,都
有他的新见解。
1886 年写的《条陈十六事》是曹廷杰提出来的有关筹边和巩固东北边
防的建议,共16 项。如黑龙江将军移驻爱辉,吉林将军移驻宁古塔,松花
江制造轮船,吉林机器局制造军械,屯垦实边,开采金矿等。这些主张与
《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