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记》中“阴阳之家,拘而多忌”之类的话,并说:“止可知其梗概,
不可委曲从之。”
对当代农业科学技术新进展的敏感和及时总结归纳,是贾思勰获得成
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给中国农学宝藏添加了具
有时代意义的内容。如在选留作物良种方面,书中记载了粟的品种97 个,
黍12 个,■6 个,梁4 个,秫6 个,小麦8 个,水稻 36 个(其中糯稻11
个)。在“种谷第三”所录粟 97 个品种中,有11 个转自前人记载,86 个
是贾思勰自己搜集补充进去的。并指出北魏当时粟的品种命名法“多以人
姓字为名目”,“亦有观形立名,亦有会义为称”,还有根据味美味恶、
是否易舂、早熟晚熟等命名的。这些记叙,贾思勰当时只是“聊复载之云
耳”。而现今却对他所归纳的作物品种名称和命名原则给予很高的评价。
贾思勰之所以获得成功,还得益于注重调查和实地体验。从《齐民要
术》的内容可以看出,既有广泛的种植业技术,也有养畜业的丰富经验,
对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产品加工酿造和民众的吃食,叙述得也相当详
尽。他的足迹并未局限于家乡附近,而是遍及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
广泛的地区。他引民谚“智如禹汤,不如常更(指经历)”,表明自己的见
解是:即使有夏禹、商汤那样开国帝王般的智慧,也不如亲自从实践中得
到的知识来得可靠。“养羊第五十七”记述了他自己家养羊的经验教训;
“作酢法第七十一”中讲的作醋方法,是“已尝经试”的。如果没有坚实
可靠的调查访求和亲自尝试,《齐民要术》难于达到如此精炼正确的程度,
更不可能影响这样久远。贾思勰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总结出的“采捃经传,
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原则,几乎成为其后我国古代农学家共
同遵循的守则。就是现今,农学家们也不能对之稍有轻忽。
《齐民要术》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典籍中影响深远之作,
与作者思路开阔、明于哲理、有济世救民的抱负也有关系。贾思勰在《齐
民要术》“序”中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安民,
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教养。对待历代
人们提出的兴农主张和具体措施,他总是给予很高评价,称之为“益国利
民,不朽之术”。所以,他写作的《齐民要术》也是“起自耕农,终于醯
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齐民”,指平民,“要术”,为从事生产
生活重要事项的技术。
贾思勰注重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提炼,但也很强调遵从事物发展规律。
“种谷第三”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
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就是这方面的不朽名句。
《齐民要术》在《隋书·经籍志》“农家类”中有著录。全书共10
卷92 篇,含大字7 万余,小字夹注 4 万左右。这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的农学著作,自公元6 世纪初撰成,到北宋,其间经500 年左右,全靠手
抄流传。北宋时期,书籍刻印业发展较快,技术趋于完善,它才得以付梓。
王应麟《玉海》说:“宋朝天禧四年(1020)八月二十六日,利州转运史李
■请颁《四时纂要》与《齐民要术》二书,诏使馆阁校勘镂本摹赐。”历
时约五六年,至天圣年间才刻完。《玉海》另引宋《国史补》称,“天禧
中颁《齐民要术》于天下,以教种植蕃养之方”,这里,《国史补》误把
诏令刻刷年份当作颁发书籍年份。可以确认,北宋天禧四年诏刻刷的崇文
院刻本,是《齐民要术》第一个刻印本,也是后来其他各本据以传抄、刻
印的祖本。
《齐民要术》现在存世的约有二十四五个版本。栾调甫《齐民要术版
本考》称:“按要术传刻之本,以宋崇文院校刊为鼻祖,龙舒重梓是其子
本,元明翻刻,悉属云仍,而清儒校刊者,则又汲古之嗣续也。”晚近各
家学者认为《齐民要术》现存世20 余个版本,源自3 个祖本,一是北宋崇
文院原刻本,但到南宋时期,此本已属稀有名贵。现在我们在国内能见到
的北宋系统本《齐民要术》,则是日本珍藏本的影印本;二是南宋绍兴本,
又称龙舒本,现在国内最好的《齐民要术》的旧版本,是明代据龙舒本抄
出的一种。国内传刻多以南宋系统本为祖本;三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湖湘本,
转刻自南宋绍兴本。
《齐民要术》在国外也早已有影响。日本宽平年间(公元889—897 年)
藤原佐世编撰《日本国见在书目》,其中已收录《齐民要术》。在中国久
已湮没的北宋崇文院《齐民要术》原刻本,在日本高山寺藏有第五、第八
两残卷,虽不完整,却已是稀世之珍。
值得提到的是日本黎明会蓬左文库所藏、德川幕府家旧有的一个《齐
民要术》手抄本,因曾收在金泽文库,简称金泽本,它应算是现在所存《齐
民要术》北宋系统本中最为完整的,虽缺卷三,但基本上保存了北宋刻本
的全貌。1948 年,在各界学者的推动下,日本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借蓬
左文库藏本,影印了200 部,称金泽文库本《齐民要术》,并于1950 年底
将这种珍籍影印本赠给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基本完整的北
宋系统本《齐民要术》,终于返回了故土。这种金泽文库抄本,所据北宋
刻本的祖本应是宋靖康二年(1127)以后传到日本的。因为在抄本中,把“宋
靖康二年百忌图”也照录了。图中描绘有耕牛,附有“嘉逢丁未年,耕织
早向前,丝绵十分熟,麻麦满山川”的诗句。以此也可以看到《齐民要术》
流传中和“农家历”结合的有趣情况。
为便于学习和利用《齐民要术》,日本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宽保四
年(1744),出版了题为势阳逸氓、田好之译注的《齐民要术》向荣堂本,
书中有《新刻齐民要术序》,署名山田萝谷(好之),序文提到:“民家之
业,求之要术,验之行事,无不可者矣。”他所以译注刊刻《齐民要术》,
是“欲使本邦齐民有治生之要术”。译注者加了假名、训点,从后世农书
主要是《农政全书》及其他典籍中摘引不少段落作为注解。这位日本农业
经营者,把所译注的《齐民要术》,称之为“悉皆训农益国之术”。
20 世纪50 年代,日本出版了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释翻译的日文本
《齐民要术》。欧洲学者也翻译出版了英、德文本《齐民要术》。
为什么已经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日本,现今仍很重视《齐民要术》的
研究?除了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数位知名学者对“贾学”的浓厚兴趣外,《齐
民要术》蕴含着的深湛的科学内容是关键所在。日本学者神谷庆治在西山
武一、熊代幸雄《译注校订齐民要术》一书序文中就说,《齐民要术》至
今仍有惊人的实用科学价值,“即使用现代科学的成就来衡量,在《齐民
要术》这样雄浑有力的科学论述前面,人们也不得不折服”。在日本旱地
农业技术中,也碰到春旱、夏季多雨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所采取的最先进
的技术理论与对策,“和《齐民要术》中讲述的农学原理,却几乎完全一
致,如出一辙”。日本学者研究《齐民要术》,着眼于探讨东方农业技术
类型的特点。他们对《齐民要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它把握住了旱地
保墒农业技术的精髓,其耕作技术完整成套,卓有成效。熊代幸雄曾把《齐
民要术》中旱地耕、耙、播种、锄治等项技术,与西欧、美洲、澳大利亚、
苏联伏尔加河下游等地的农业措施,作过具体比较,肯定《齐民要术》旱
地农业技术理论和技术措施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晚近,国内外学者对贾思勰及其著作《齐民要术》,从多方面展开了
研究。(1)《齐民要术》的校勘、注释、今释、翻译;(2)该书的流传和版
本传承;(3)《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与背景;(4)贾思勰身世与科学技术
活动;(5)《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6)《齐民要术》
在中国农产加工和食物史上的地位”(7)《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经济、经
营史上的地位;(8)《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史上的地位;
(9)《齐民要术》在中国生物学史上的地位;(10)贾思勰《齐民要术》在世
界农学史和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贾思勰和他的
不朽著作也越来越耀眼夺目。
文献
原始文献
'1'(北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
'2'(日)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金■文库本《齐民要术》,1948。
'3'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订■著《齐民要术》,农林省农业综合研
究所,1959。
研究文献
'4'石声汉: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出版社,
1957。
'5'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农业出版社,1964。
'6'李长年:《齐民要术》研究,农业出版社,1959。
'7'浙江农业大学理论组:《齐民要术》及其作者贾思勰,人民出版社,
1976。
'8'天野元之助: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研究,1978。
'9'胡立初:《齐民要术》引用书目考证,齐鲁大学国学汇编(二),1934。
'10'梁家勉:《齐民要术》撰者注者和撰期,华南农业科学,1957,3,
第92—98 页。
'11'梁家勉:有关《齐民要术》若干问题的再探讨,见《农史研究》
(2),农业出版社,1982。
'12'梁家勉:《齐民要术》成书时代背景试探,见《农史研究》(6),
农业出版社,1985。
'13'万国鼎:论《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历史研
究,1956,1,第79—102 页。
'14'大寨大队理论组等:《齐民要术》选释,科学出版社,1975。'15'
游修龄: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古代的作物栽培,农业学报,7(1956), 1,
第13—23 页。
'16'丛林:《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见《农史研究集刊》(l),
科学出版社,1959。
'17' 张湘琴:贾思勰的科学方法,见《科学家论方法》(2),内蒙古
人民出版社, 1985。
'18'杨直民:从几部农书的传承看中日两国人民间悠久的文化技术交
流,世界农业, 1980,10,第 16—21 页;11,第30—33 页。
'19' 杨直民:介绍齐民要术的新校释本,见《农业出版简讯》,农业
出版社, 1983。
'20' 王永厚:齐民要术在日本,光明日报,1979 年3 月15 日。
'21'西山武一:齐民要术■承考,见金■文库本《齐民要术》,农林
省农业综合研究所,1948。
'22'西山武一:齐民要术解说,见校订■著《齐民要术》,农林省农
业综合研究所,1959。
'23' 熊代幸雄:汉籍农书■解题,乾地农法■东洋的■近代的命题,
见《比较农法论》,御茶■水书房,1969。
张子信
陈美东
张子信清河(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 世纪20
年代到60 年代。天文学。
关于张子信的生平,史籍记载很少,只知道他经历北魏、北齐两个朝
代,以“学艺博通,尤精历数”(《隋书·天文志》)闻名于世。他在北齐
时曾为“学士”。公元526—528 年间,在华北一带发生过一次以鲜于修礼
和葛荣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声势浩大,震动朝野,为了躲避这一次
农民起义的影响,张子信跑到了某一海岛隐居起来。在海岛上,他制做了
一架浑仪,专心致志地测量日、月、五星的运动,探索其运动的规律。在
这一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30 多年。在取得大量第一手
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张子信还结合他所能得到的前人的观测成果,进行了
综合的分析研究。大约在公元565 年前后,他敏锐地发现了关于太阳运动
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的现象,同时提出
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它们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件。经由张子信的学生张孟宾、刘孝孙等人的努力,这三大发现及其计算
方法在孟宾历和孝孙历(公元576 年)中大约已被应用,因为该二历均已失
传,我们无由知其详情。而在刘焯的皇极历(公元604 年)和张胄玄的大业
历(公元607 年)中,这三大发现的具体应用均有明确的记载,此后各历法
无不遵从之,并不断有所改进。张子信的三大发现以这样快的速度为历家
所承认和应用,可见他的工作是出色和令人信服的。
(1)发现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由于中国古代的浑仪主要以测量天体的
赤道坐标为主,当用浑仪观测太阳时,太阳每日行度的较小变化往往被赤
道坐标与黄道坐标之间存在的变换关系所掩盖,这是中国古代发现太阳运
动不均匀的现象要比古希腊晚得多的主要原因。虽然东汉末年的刘洪在关
于交食的研究中,实际上已经开创了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的独特途
径,但刘洪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工作的重要含义,而且他的后继者也不解其
中奥妙,以致在其后的300 余年中渐被人们遗忘。张子信正是在这样的历
史背景下,最先建立了太阳运动不均匀的概念,并给出了大体正确的描述。
张子信大约是经由二个不同的途径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的。其
一,我们知道,从冬至到平春分和从夏至到平秋分均历时91 天多,而从冬
至到真春分(升交点)历时88 天多,从夏至到真秋分(降交点)历时93 天多,
所以张子信用浑仪可以测算知:在平春分和平秋分时,太阳的去极度都比
一个象限要小一度余。由此便不难推知,自平春分到平秋分(时经半年)视
太阳所走过的黄道宿度,应小于自平秋分到平春分(亦时经半年)视太阳所
走过的黄道宿度;也就是说自平春分到平秋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要小于自
平秋分到平春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此即张子信所说的“日行春分后则迟,
秋分后则速”(《隋书·天文志》)。
其二,在观测、研究交食发生时刻的过程中,张子信发现,如果仅仅
考虑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所推算的交食时刻往往不够准确,还必须
加上另一修正值,才能使预推结果与由观测而得实际交食时刻更好地吻
合。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他进一步发现这一修正值的正负、大小与交食
发生所值的节气早晚有着密切、稳定的关系,而节气早晚是与太阳所处恒
星间的特定位置相联系的,所以,张子信实际上是发现了修正值与交食所
处的恒星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刘洪已经得到过这二个重要的结论,可惜,
刘洪并未对此提供必要的天文解释。张子信也许受到了刘洪的影响,但更
大的可能是他独立的再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张子信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有迟有疾,对这二个重要的结论作了理论上的说明,从而升华出了太阳视
运动不均匀性的崭新的天文概念。
不但如此,张子信还对太阳在一个回归年内视运动的迟疾状况作了定
量的描述,他给出了二十四气节时太阳实际运动速度与平均运动速度的差
值,即所谓日行“入气差”,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份太阳运动
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格(日躔表)。但据唐代天文学家一行说,张子信所
测定的日行“入气差”,“损益未得其正”(《新唐书·历志三下》),此
说大约可信。即便如此,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以及日躔表
的编制,已经为后世历法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计算方法,奠定了
经典的形式,其贡献是巨大的。
还要指出的是,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
(Hipparchus)由二分点不在二至点正中的事实,就已经发现了太阳视运动
不均匀的现象。而张子信取得类似发现的第一个途径所依据的事实大约与
之相同,但揭示这一事实的具体手段则不一样,更何况第二个途径应是张
子信取得和描述类似发现的更主要的方式。所以,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
均匀性的发现和定量描述无疑是独立于古希腊的再发现。
(2)发现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关于五星运动不均匀的现象,张子信也是
经由独特的途径发现的。在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的五星位置推算法中,五
星会合周期和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是最基本的数据和表格,前
者指五星连续两次晨见东方所经的时间,而后者指在该时间段内五星顺
行、留、逆行等不同运动状态所经的时间长短和相应行度的多少。张子信
发现五星位置的实际观测结果与依传统方法预推的位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