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就在同时,希腊船业的另一位巨头尼亚尔霍斯与老船王的黑发女儿欧耶
尼缔结了婚约。尼亚尔霍斯买下爱琴海的圣地斯派措布拉岛作为结婚礼物
奉献给爱妻欧耶尼。而奥纳西斯送给爱妻蒂娜的礼物也是一座岛屿——斯
科尔比奥斯岛。奥纳西斯与蒂娜共度了许多美好岁月,在地中海的豪华游
艇上,在摩洛哥的黄金海岸,到处都留下了他们令人羡慕的身影。奥纳西
斯的第一次婚姻结束时,他已成功地从摩洛哥海岸脐身国际贵族之列,成
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世界报刊谈论他比谈论伊丽莎白女王还要多。
奥纳西斯的第二次婚姻始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被刺,当时。他正在汉
堡参加最大的油轮“奥林匹克骑士”号的下水典礼。得知肯尼迪被刺的消
息后,奥纳西斯整整一晚上都默默无语。次日凌晨,他便坐上第一架飞往
纽约的飞机,然后又马不停蹄地从纽约飞往华盛顿。在白宫,肯尼迪夫人
在她的私人房间里会见了极少数前来表示哀悼的非官方和非亲属人士,希
腊船王奥纳西斯也在其中之列。此时的奥纳西斯正在和希腊著名女歌星卡
拉斯热恋,豪华游艇“克里斯蒂娜号”经常载着他们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游
戈。全世界几乎都在等待他们结婚的消息。奥纳西斯对总统遗孀的频繁拜
访成了报界的花边新闻,种种流言在上流社会传播着。一日,正在戴孝的
前总统遗孀杰奎琳突然向诧异万分的工作人员表示,她要搬进白宫之外的
一套价值
20万美元的新寓所,不再扮演总统遗孀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流
逝,奥纳西斯开始陪伴杰奎琳出入社交界,但同时也并不冷落卡拉斯。这
时,一个突然的消息传来,他的竞争对手尼亚尔霍斯告别了黑发美女欧耶
尼,娶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福特汽车大王的女儿为妻,一跃而成为全世界
上流社会的明星。奥纳西斯为此闷闷不乐。但不久全世界上流社会便出现
了一颗更为明亮的新星:奥纳西斯与美国前总统遗孀于
1968年
10月
20
日在斯科尔比奥斯岛结婚。那一刻,全世界所有的新闻媒介都对准了这位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他的庞大船队被世界每一角落的人知晓,即便是最
平庸的人也能意会到奥纳西斯得到了什么。
有人说,船王的家庭生活是非常不幸的。1975年
3月,他孤零零地
病死在巴黎的一家医院里。只有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陪伴在他的病床边。
但奥纳西斯最终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他是戴着世界船王的桂冠溘然
长逝的,对于终生奋斗的企业家来说,这或者也是另外一种被常人所不能
理解的“幸福”。
□向阿拉伯石油进军
1953年到
1955年间,阿拉伯大沙漠上涌流出巨大的黑色液体——石
油,拥有它的人是富足的酋长、阿拉伯王储和阿美石油公司。这巨大的财
富吸引了许多西方实业家,他们争相到这烈日炙烤的大沙漠来,但阿美石
油公司严密地保护着这一财富,连条缝隙也没留下。
这一年盛夏,“克里斯蒂娜”号姗姗来访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奥纳西
斯借妻子蒂娜由吉达港进入圣城。然后,他又去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
得。他让妻子在船上休息,自己到沙特的王宫作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奥纳西斯和酋长们席地而坐,吃着抓饭和烤羊肉,
接着又去密室与年迈的国王作了长谈。人们众说纷纭,猜测船王的中东之
行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人们断定他在觊觎那黑色的财富,但想象不
出他该怎样对付阿美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国王签订了有明确的
垄断开采的合同,每采一吨石油给国王相当数量的特许开采费。然后由阿
美石油公司用自己的油船队把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对着这一纸合同,奥纳
西斯费尽心机,在豪华的游艇上,在宫殿式的别墅里,他反复琢磨着合同
中的每一条款。奥纳西斯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乘之机,即合同并没有排除沙
特阿拉伯拥有自己的油船队,井用它来参与运输。阿美石油公司的巨头们
压根就没考虑到这一点。奥纳西斯那动人的男中音惊醒了沙特国王的梦,
面对巨大的难以计数的财富,国王果真动心了。希腊船王说:“年高德劭
的国王陛下,安拉选中了你,把人间的财富全给了你,你为什么不想法把
你的财富再扩大一倍呢?阿拉伯的石油理应由阿拉伯油船来运输。”在另
一片沙漠的绿洲上,奥纳西斯拜访了民族主义者查马尔·侯赛因,他受到
了这位反美运动领袖的热烈欢迎。奥纳西斯一边吃着手抓饭,一边侃侃而
谈:用挂阿拉伯旗的阿拉伯油船来运输阿拉伯石油,而不是由挂美国旗的
阿美石油公司的船来运油。查马尔·侯赛因当即表示,将尽力去说服王储
去争取国王的同意,并且欢迎奥纳西斯为这一计划提供船只。奥纳西斯离
开中东不久,另一位不速之客到达利雅得。这个满脸皱纹、鼻梁上架着眼
镜的人是臭名远扬的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国家银行前总裁雅马尔·沙赫特。
这位银行前总裁的秘密使命是劝说沙特国王采纳奥纳西斯的意见,并建议
成立一个由船王参加的阿拉伯油船公司,而沙赫特则通过德国财团借款给
他们。这一切秘密合作竟然瞒过了阿美石油公司,他们自以为无懈可击,
没有把船王的中东之行放在心上。想得到这笔石油财富的人多得无法计
算,谁又能不让别人去梦想呢?悬挂着美国国旗的阿美石油公司的油轮依
然在中东和世界各地的航线上奔忙,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垄断地位已受到了
威胁。
然在中东和世界各地的航线上奔忙,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垄断地位已受到了
威胁。
年
11月,沙漠石油之主沙特国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登上了王位。
两个月后,奥纳西斯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著名的“吉达协定”。根据协议,
奥纳西斯将与沙特阿拉伯联合组建
50万吨级的油船队,垄断阿拉伯石油
的全部运输权。奥纳西斯取得的成功是惊人的,这对阿美石油公司运输垄
断权是致命一击。这位希腊船王向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提出了挑战。所有
的人都在关注这场关于石油的争夺战,阿美石油公司联合世界各大石油公
司予以反击,后来连一些船东也加入了阿美石油公司的阵营,指责“吉达
协定”不利于国际贸易。奥纳西斯一直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双方力量在
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相持不下。以奥纳西斯和沙特阿拉伯为一方的联合阵
营无论从法律还是从实力上说,都占据有相当的优势。后来,事情的发展
出了点意外,奥纳西斯被自己的一位船东斯皮罗揭露了种种不利的内幕,
诸如“佣金”、贿赂、伪造文件等等很卑劣的手法。沙特年轻的国王由于
无法承受这些指控而在一天早晨撕毁了“吉达协定”,并称之为“欺骗和
狡狯”的文件。这些指控在后来均未得到证实,但奥纳西斯还是失败了,
他神情忧郁地回到伦敦,石油大王的美梦破灭了。假如没有斯皮罗的背
叛,事情的结局完全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不得不
承认,奥纳西斯走向石油大王的每一步都是坚实有力的。
□名流利润率
奥纳西斯除了经营船队之外,一生都在致力追求的是如何跻身上流社
会。他深信,这是一笔看不见的财富,而且以无法计算的利率在不断增殖。
在纽约的沙顿广场、加利福尼亚海湾别墅,奥纳西斯频频举办各种名
目的酒会、招待会、聚餐会,名流王公济济一堂。然而奥纳西斯渐渐玩腻
了这套把戏,他把目光转向另一个目标——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弹丸
之地——摩纳哥公国。这个小公国是一片旅游胜地,蔚蓝色的大海怀抱着
它,幽静而美丽。公国没有军队,不征关税,以蒙特卡罗赌窟而闻名于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欣欣向荣的美丽岛国每况日下,旅游业和赌博业
均被人们冷落,公国面临破产。公国最大的旅游业是海水浴场公司,它曾
经是公国的摇钱树,如今,兰尼埃亲王不得不亲手将其拍卖。奥纳西斯闻
讯后飞奔而来,企图通过占有海水浴场公司而成为小小公国的实际主人,
然后再把它变为名流富商的聚集地。奥纳西斯以各种名目分散购买了公司
的大量股票,购置了摩纳哥靠海的大片土地,很决战胜了其他对手,悄然
成了公国的实际主人。
奥纳西斯投入巨额资金使摩纳哥旅游设施焕然一新,又增添许多新的
游乐项目,摩纳哥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盛况。王公贵族、世界名流、富商巨
贾开始在摩纳哥逗留,奥纳西斯夫妇如愿以偿,终日在达官显贵中周旋。
豪华游艇“克里斯蒂娜”号象一位盛装的贵妇人,在公国的小港口招摇,
吸引着无数显贵名流的目光。游艇经常举办令世界新闻机构注目的大型活
动,漫游地中海及希腊半岛,为希腊歌星举办音乐会等。丘吉尔和肯尼迪
均作过游艇的高贵客人。蒙特卡罗的赌窟战后第一次开始赢利。随着赌窟
和海水浴场兴旺,摩纳哥公国逐渐恢复了它昔日繁华的景象。看着摩纳哥
公国在希腊人的手里面目一新,摩纳哥国王兰尼埃亲王悲喜交集。他憎恶
这个倚仗财势控制公国的暴发户。亲王的夫人则妒忌船王的金发妻子蒂
娜,因为无论是风度还是财富,蒂娜都使这位第一夫人黯然失色。为了缓
和亲王的憎恶感,奥纳西斯决定送给亲王一艘游艇。可是,和常常停泊在
小港口上的豪华游艇相比,反倒让人更觉得寒酸和难堪。1966年,亲王
决定迫使奥纳西斯退出公国:要么将他的所有股票卖出,要么将企业收归
国有。奥纳西斯欣然同意。他从已经富裕起来的公国拿到了一笔相当可观
的赔偿费后离去。当豪华游艇驶出摩纳哥海湾时,岛国几乎倾城而出。奥
纳西斯不是个轻易愿意让步的人,但这一次例外。理由很简单,船王己在
这儿顺利跻身于上流社会,摩纳哥对于他已无足轻重了。
二、德国运动鞋之王阿迪达斯
二、德国运动鞋之王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拥有
4万名职工,他们分布在世界上的
40个国家。
1920年,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达斯勒(家里人亲呢地称
呼他为阿迪),利用母亲的洗衣房开办了一家鞋店。和他一起制鞋的还有
他的大哥鲁道夫·达斯勒,兄弟俩一直酷爱这一行业。
1936年奥运会时,阿迪·达斯勒发明了一种带钉子的鞋,可用于运
动员的短跑项目上。从此,阿迪达斯便以生产运动鞋而畅销国内外,老阿
迪因此而被誉为德意志的“国家鞋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迪达斯兄弟间意见不合,大哥鲁道夫自立门
户,在当地创建与弟弟竞争的普玛公司。在
1948年到
1974年间,兄弟俩
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互不来往,但竞争反而促进了他们各自事业的发展。两
家公司目前已进入第二代经营。但依然是各立门户,独立经营,只是阿迪
达斯的声誉仍不减当年。
阿迪达斯目前的经营品种有教练服、网球衣、游泳衣等,但其最主要
的产品仍是足球鞋,每年可向市场提供
28万双。阿迪达斯的产品商标是
三道杠和三瓣叶。
老阿迪的经营很有特色,特别在推销产品和广告宣传方面,更是高
明,远在其兄鲁道夫之上。阿迪达斯创业过程实际上是一部名牌运动鞋的
推销史,其显赫声誉驰名体坛。
□借助著名运动员的声誉创造名牌
1920年的某一天,在德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又有一家制鞋店开业
了,店主是个叫阿迪·达斯勒的青年人。阿迪一生酷爱制鞋,又善于钻研,
在小镇上很有些名气,他的小店生意异常兴隆。这小店就是后来名震世界
的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的前身。1936年,奥运会召开前夕,阿迪
突发异想,制
做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怎样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
呢?阿迪为此颇费了一番脑筋。阿迪打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的短跑名将欧
文斯最有希望在当年夺冠,于是阿迪便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
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
介、亿万观众争睹名星风彩时,自然也看到了那双造型特别的运动鞋。奥
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这种定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
开始畅销国内外,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这种利用著名运动员宣传
新产品的办法至今仍在沿用,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总要精心选择试穿
的运动员和产品推出的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又推出了一个
新品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万克多夫体育场一片泥
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穿阿迪达斯的德国队员却健步如飞,首
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勒和他的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
效应,整个联邦德国以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
产品几乎供不应求。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异地发
现联邦德国的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的驰骋如故。这位德国名将腿
部受伤的消息已传扬多时了,许多人正在深深为他惋惜。原来是老阿迪为
他特意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沙场。赛勒尔的这双球鞋自然又成
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阿迪达斯又一次身价百倍地和名星的名字联系在
一起。
他特意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沙场。赛勒尔的这双球鞋自然又成
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阿迪达斯又一次身价百倍地和名星的名字联系在
一起。
的
28万双足球鞋均为公司制造,
其赫尔佐根奥拉赫的公司只生产特种型号的球鞋,并为世界球星定制。这
样一来,更增加了阿迪达斯的神秘性和权威性,美国《华尔街日报》把阿
迪达斯称为“运动场上的罗斯——罗伊斯”。
其实,在西方世界,阿迪达斯早已蜚声体坛之外:世界著名指挥
赫·冯·卡拉扬登台时穿着“阿迪达斯”;巴西的印第安人狩猎时穿的也
是“阿迪达斯”;学生和年轻人更是天天与它为伴。
□重视信誉与服务
70年代初期,人们突然异常关心身体的健康,准备参加跑步或散步
锻炼的人数以万计。人们对运动鞋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因为它不仅穿着
舒适,而且还是健康年轻的象征,这正是许多人所向往的。阿迪达斯充分
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一举占领了运动鞋的全部市场、而且在相当长的时
期保持着不可超越的霸主地位。
老阿迪的第一次广告是通过大型运动会和尖子运动员来实现的,这是
宣传效果最好、花钱最少的活广告。这种宣传方式是老阿迪的创造。者阿
迪的第二次广告则是通过销售后服务和保证质量来实现的。他认为,第一
次广告只能起到推出产品的作用,只能轰动一时。要想使阿迪达斯占有市
场,必须有服务和质量信誉作保障,否则产品只能昙花一现。老阿迪将自
己的这一创造性思维称之为“第二次广告”。第二次广告的实现要比第一
次广告困难得多。为此,老阿迪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直至他
1978年离开
他的运动鞋王国。每逢重大的赛事,赛场上、旅馆里总有不少阿迪达斯的
工作人员,他们佩戴着醒目的标志,态度殷勤和蔼,象推出试制产品的小
厂商。其实,无人不知他们是运动鞋之王的使臣。赛场上,无论哪一位运
动员如果稍微感到鞋子有些不舒服,他们便会立即“上门服务”。无论是
修理还是调换,都非常简便迅速,决不会给运动员带来一点麻烦和不愉
快。阿迪达斯所作的这一切都会通过赛场千万观众、新闻电视媒介的宣
传,点滴不漏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据说,阿迪达斯的所有新招聘的员工,
首先都必须去体验赛场工作人员的艰辛和自豪感。在
1982年举行的西班
牙世界杯足球赛上,前苏联前锋布洛辛抱怨脚上的“阿迪达斯”穿着不舒
服,在场的阿迪达斯代表当即描下了前锋的脚样。公司代表连夜飞回赫尔
佐根奥拉赫,分秒不停地为布洛辛赶制一双合脚的新鞋,然后又直飞西班
牙赛场。人们说,前锋的这双鞋“价值千金”,这的确不是夸饰之言。
为了保证阿迪达斯的产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老阿迪终主都在不断试
验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他试验过有棘刺的鲨鱼皮,还试用过大袋鼠皮等。
为了确保跑鞋的品质最优,老阿迪在鞋底上动过许多脑筋。最初是四钉跑
鞋,后来是尼龙底钉鞋,还有既可插入又可拔出的活动鞋钉。仅鞋钉的排
列组合,阿迪就拟订出
30多种样式,用来适应运动员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