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邦仔细查看三根石柱,见三根石柱落地方位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品”字形。萧邦觉得,大自然再神奇,也不可能生出三根几乎一样的石柱且在顶端支起一个石台。进一步设想,既然石台是人工放上去的,那么,支撑石台的三根石柱是不是也是人工做的?
想到此处,他哈哈笑了一声,让呆立一旁的张继祖一怔。
萧邦将绳子抛下,对迈克尔喊道:“快将你那岩锤借我一用。”
迈克尔会意,将岩锤柄拴在绳上。萧邦收绳取锤,随即开始敲击一根石柱。
然而他敲了数下,那弯曲的树状石柱根本没有损伤,只是掉了一些碎粒。
“这还能敲得动?”张继祖摇了摇头,不知萧邦想干什么。
萧邦没有放弃,接着敲第二根石柱,仍然如此。
张继祖都想下去算了。因为,对藏弓之说他本来就不信,只是由于心急才跟着萧邦来的。现在,他不想陪萧邦玩了。
但萧邦又开始敲击第三根礁柱,一连敲了七八下。突然,萧邦惊喜地叫道:“张先生,你来看看……”
张继祖探身一看,只见那根石柱在岩锤的敲打下,砂石纷纷掉下。萧邦继续敲击,竟然敲出了一个浅窝。
张继祖也兴奋了,凑过去看萧邦继续操作。
这根弯曲臃肿的柱子,外壳似乎还坚硬些,越往里头敲,泥沙就出来了,最后居然是黑红的火烧土。但萧邦并不着急,从四周慢慢敲击,似乎在保护着什么。张继祖料想里头就是萧邦所说的弓了。
十多分钟后,萧邦感觉虎口一震,似乎敲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他再轻轻将周边的火烧土敲去,果然,里头是一张弓,正放置于曲柱的中心!
岑献武将这张沉甸甸的弓拿到手里,用手巾轻拭,微微叹道:“若非萧兄弟神算,此弓只怕不能出世了!各位,这是一张紫檀弓,是件稀世珍宝啊!”
众人纷纷围过来看。
“请岑师给我们讲讲吧。”张继祖道,“这弓有何来历?”
“来历倒不知晓。”岑献武道,“不过,中国古代弓由兽角、牛筋、竹丝等材料做成,用比钢铁还要坚硬的紫檀木制作却非常鲜见。据传,三国时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就有一张紫檀弓,名叫‘万石’,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弓之一。”
“那这弓是不是‘万石’?”徐园园好奇地问。
岑献武没有回答。他擦拭完毕,再行细看,猛然在弓上看到两个小字:三宝。
这两个字极小,但雕工精巧,清晰可见。
“看来这是郑和当年曾用过的东西。”岑献武眼里放着光,“你们看看!我们还没找到林道乾宝藏,就发现了重要珍宝!各位,寻宝旅程,当真是惊喜重重啊。”
“可是,林道乾把这弓藏在这里,就不怕这弓受潮而损坏吗?”林芳华问。
“刚才萧先生不是讲了吗?此弓用火烧土密封,不会受潮。”张继祖有些兴奋地道,“这真是太好了。我就说嘛,上头肯定不会光有石弹的。”
“爸爸,这是萧大哥找到的。”一姝插嘴。
“是,是。”张继祖笑道,“萧先生也是咱们的成员嘛。找宝藏,就得大家齐心协力,不分彼此。”
“这弓弦也是绝了!”岑献武拉了拉弦,那弦发出金属颤动的声音,“只可惜,这石弹光滑,如何射出去?”
“这个好办。”李锦涯道,“我们在弦的中央用皮革做一个能套住石弹的囊,就可以了。”
众人赞成,于是徐园园把自己的钱包贡献出来,林芳华施展手艺,用铁线将皮囊固定在弦的中央。
众人好生兴奋,又回到了礁林。
关林栖突然道:“要是这石弹射不进那洞里,怎么办?”
“你不会拣起来重射吗?”一姝抢道。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公推萧邦重上石台试射,但萧邦却道:“此事,还得岑师出马。我对古代兵器不熟,岑师是少林高人,就是徒手将石弹掷入洞中,也有可能。”
岑献武也不推辞,从张继祖手里接过三颗石弹,走了两步,又驻足回首:“可是这三颗石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一颗?”
“我想,是不是道乾公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多放了两个备用的?”张继祖道,“万一掉下来碎了,可以补救啊。”
众人都以为有道理。
岑献武点点头:“可是,这石弹打进洞里,会发生什么事?趁现在还没打,大家讨论讨论。”
“想知道巧克力的味道,只有亲口尝一尝。”迈克尔耸耸肩道。
“中国话叫‘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萧道表示赞同,“不过,为防止意外,我建议大家都撤离此地,到岑师射弹的崖下集合。”
于是大家跟着岑献武,退到离礁柱约五十米处的崖边。
这崖下石壁,如刀砍斧削一般。萧邦见那石壁中的一处,约一丈见方,打磨得颇为齐整,前面是一个平台,显然是经过人工修整。现草木掩映,不细看也不觉有何异样。
于是大家到那个平台上站定,看岑献武如何发出这带着希望的一弹。
岑献武深吸口气,提弓带弹向上攀去。约七十度的陡坡,在他脚下有如平地。
岑献武上得平台,站成弓步,取弹扣定,先调试了角度,再向那石洞瞄准。萧邦素知古人神射,有“百步穿杨”之说,然而岑献武毕竟老迈,虽有惊人武艺,但要将石弹射进礁柱石洞,远比射箭困难。
此时红日初升,海面霞光万道。众人屏息仰望,但见岑献武凝神聚气,目视前方,俨然一尊雕塑一般。萧邦心中暗叹:此等异人,若能为国家服务,当是大幸……然而在寻宝队伍中,龙蛇混杂,结果不可预料,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弓弦如满月,石弹似流星……众人尚未看清,那石弹已疾速飞出,正中洞穴。众人忍不住齐声喝彩。
然而那石弹掉入洞里之后,一切如故。岑献武在上头喊道:“萧兄弟,有什么变化吗?”
“岑师,请再射!”萧邦大声喊道。
岑献武再次扣弹拉弓,石弹再次射入洞中。
大伙的心都提了起来。然而那石弹就像被礁柱吞了似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众人不禁心生疑虑。想这坚硬的巨大碓柱,别说一颗小小的石弹,就是一发炮弹,要将其击毁,也非易事。
岑献武两射成功不见其效,有些气馁,将姿势调整了一下,再次对崖下喊:“萧兄弟,好像没有用啊……”
“岑师,请再射!”萧邦再次大声喊道。
岑献武只得拉弓,可能是由于稍稍分神,这一射稍微有些偏了,那石弹击在礁柱洞旁,顿时跌落下去。
众人直呼可惜,但也开始对这种无用尝试不以为然。
三弹射完,岑献武下来,颓然叹道:“恐怕诗中的意思,并非咱们的揣测。萧兄弟,老岑是尽力了。”
“岑师神射,令我们大开眼界。”萧邦道,“三射二中,已经很了不起了。第三射,是因为岑师心生失望,勉强为之,这才没有命中。我想,如果第三射成功,或许将有奇迹出现。”
“奇迹,奇迹,哪有那么多奇迹?”朴道义道,“我看,只有想办法爬到上头去看,那洞里到底有何古怪才行。我看过不少寻宝书籍,从未有射弹而破解谜题的。”
“那你倒是上得去啊!”小林中石冷笑,“那洞里头,看了会怎么样?里头会冒出一个孔子吗?而且还会讲韩语。”
朴道义气得脸都青了,他倏地出了一掌,直击小林中石。小林早有防备,错步一架,二人就在石台上较量开了。
岑献武极不耐烦,用弓随意一挑,二人竟被逼退一步。
“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要打,等寻到宝藏后,你们打死打残我都不管!”岑献武森然道,“凡不遵守约定者,别怪我老岑翻脸!”
于是二人咬牙退后。
岑献武见萧邦呆了一般,便过去摇了摇他的肩膀:“萧兄弟,我们真是没办法了。你脑子好使,想出办法来了没有?”
“没有好办法,只是要将第三颗石弹打进。”萧邦道,“各位稍候,待我去把石弹找回来。”说罢转身往礁林走去。
李锦涯道:“这萧先生也当真固执。据我有限的地理知识,这样的礁林,决非人工能够造得出来。那么,既然是自然现象,区区石弹,断不能产生任何影响。我看,还得另想办法。”
关林栖附和道:“同意李先生的意见。我刚才想,这‘得无金丸惧’一句,大概是‘岂不惧怕金弹打来’之意。那么,这句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怕有弹子打。既然怕打,就不能打,打了说不定要出问题。”
“不打,什么问题也没有。”一姝冷笑道,“把救生艇一开,各自回家,就没问题了。”
“师妹真会说笑。”关林栖没有跟她计较,“这不是大伙都在研究嘛。”
“大伙都先别说了。”张继祖道,“若论心思敏捷,咱们都不如萧先生。且等萧先生找到石弹,再试一次看看。”
此时萧邦已在礁林中仔细寻找那颗跌落的石弹。
石弹跌落时,他看得真切,方位绝不会错。然而真正寻找起来,却很麻烦。他蹲下身,在礁林中的杂草间寻找。经过一这番搜寻,萧邦发现,这礁林间杂草稀疏,其赖以生长的土壤,可能源于潮汐或风中的沙尘在此残留。这个发现令他惊诧不已:原来这片礁林,底部竟然是一整块石头!
他呆了一呆。整层的岩石上有礁柱,那么礁柱中若是中空,石弹就会落到岩层以下。萧邦为这种假设兴奋不已!若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石弹就可能下坠到石层下的某处,或能触动林道乾设置的古代机关!
萧邦为这个想法兴奋不已,而那跌落下来的石弹,就在前方的一根礁柱下。
萧邦拾起,见这石弹虽从高空坠下,但仍然丝毫无损,不禁叹服林道乾当年选了极好的石材。
萧邦跑回。大伙都等急了。
于是,萧邦将刚才的假设讲了一遍,众人皆啧啧称奇,认为这种假设虽然玄乎,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请岑师再辛苦一趟。”萧邦道。
岑献武又来了精神,复上石台,满弓而射,那石弹果然射进洞中。
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姝甚至都感觉到那石弹在柱体中下坠的速度。但过了好一会儿,一切仍然毫无动静。
岑献武射完,提弓下到平台,看着一脸肃然的萧邦道:“萧兄弟,我可按你的吩咐做了,怎么仍不奏效?”
众人也是面面相觑,就连一向相信萧邦判断力的张继祖,都摊了摊手。
“我就说这没什么用嘛,可是没人相信我。”李锦涯道,“说真的,这么远的距离,天下除了岑师,有几人能将石弹打进去?就算当年的林道乾在世,恐怕也不能吧。既然不能,设置这个环节就没有意义。”
“难道我们真的错了?”一直沉默的林芳华也喃喃自语。
“我相信萧大哥是对的!”一姝道,“很可能,这里头出了点儿什么问题。要不,就是这石弹少了一颗,本来是四颗的。”
“原来如此!”萧邦突然眼睛一亮,拍了一下掌,“各位别慌,我找到答案了!”
“是什么?”一姝激动地问,但其他人,似已漠然。
萧邦也不管他们,向岑献武道:“岑师,请再去射一次吧。”
“什么?”岑献武有些不悦,因为他从众人的表情中读到一种极不好的信息:自己被萧邦当猴耍了。
萧邦叹了口气道:“既然岑师不愿再射,请将弓给我吧。”
岑献武把弓递给他。若非他老于世故,此刻恐怕已大发雷霆。
萧邦在地上寻了粒石子,向崖上攀去。众人见三射均无效用,均不抱希望,唯有一姝眼睛始终不离萧邦。然而,她感觉身旁有一双眼睛在冷冷地盯着自己,不由得有些不自在了。
刘素筠虽然一直像个哑巴,但她对萧邦的关注,绝不在一姝之下。
萧邦上了石台,弓步站定,凝神敛气,开始拉弓。但觉这弓沉重,弓弦又紧,用尽力气方始拉开。幸好他捡的石子相当于岑师所射的石弹的十分之三,故无须满弓,即能将石子射出。
弦声响过,石子直入礁柱洞中。萧邦射完,凝神静观,然而好一会儿亦无动静。
“我就说嘛……”李锦涯正待开口讥讽,突然之间,平台背后的石壁轰然作响,泥沙飞起。
众人惊愕回头,但见石壁上一道石门轰然洞开。
第七十三章 九死一生
事后,刘素筠问萧邦:“你怎么知道再加一粒石子,机关就能开启?”
“因为我加了石弹被风化掉的重量。”萧邦道,“林道乾设置这个机关,完全是按照精细的计算,确定每一个环节。他找到的石弹,自然是十分坚硬,但祼放于石台上几百年,再坚硬的石头也会有损。我按照每颗石弹被风化十分之一来估量,因此找了块卵石补加重量。”
刘素筠叹道:“你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明白我的心。”
这是后话。当时众人见石壁洞开,惊愕之余,便鱼贯涌入。萧邦最后一个进入,将那宝弓放在石门边。
石壁之中,果然如萧邦所料,布有层层机关。沿着石门所开这处的阶梯下行,就到了礁林之下的一个天然溶洞。众人进去后,都以为找到了宝藏的藏处,纷纷打亮手电,完全忘记了刚才萧邦的最后一击。只有一姝,等着萧邦。
这溶洞似乎因海蚀形成,高约丈许,方圆约有数百平方米。虽低于海平面,但却十分干燥,通风居然良好,地面尘土很厚,其下全是坚硬的石板。萧邦走到溶洞中央,见头顶果然有孔洞直通地面礁柱。孔洞约有十几处,不知哪一个孔洞才是通往射进石弹的礁柱。
萧邦不急于同他们一同寻宝,而是仔细看了洞口的石门。这石门重逾千斤,但萧邦却找不到一丝痕迹。
他叹息了一声,深知这古人机关之法,早已失传,怎么看也是枉然。
于是他只好回到洞中。
众人正四处晃动手电,以为宝藏就藏在洞中某处。
张继祖可能感到不对,便找到岑献武,二人耳语几句,大概是商议什么。议毕,岑献武站在洞穴中间高喊:“大家别乱动,免得误中机关暗器!”
大伙这才停下来,慢慢向岑张二人靠拢。
一姝心里冷笑。这些人平时装模作样,但到了此时就原形毕露。看来财宝的诱惑,着实令人难以抗拒。
待人都到齐了,岑献武令关林栖点燃松油火把,以作照明。这火把一直放在关林栖随身携带的包里,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
岑献武道:“刚才与张先生商量了,就是请各位不要乱动。林道乾一代枭雄,精通古代机关消息之术,如稍有不慎,就会枉送性命。”
众人这才面有愧色。
“各位突然看到暗门被萧先生打开,自然有些惊喜,这不为怪。”张继祖温和地道,“岑师与我既然答应了大家,就一定会合理分配宝藏,你们不用担心。”
“咱们是一个团队,从现在起必须同生死,共进退,不许有人再擅自行动。”岑献武严肃地说,“谁要是不听招呼,别怪我老岑不给面子!”
大家纷纷响应。然而,在萧邦看来,这十六人实际上是由岑、张二人掌控。强不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实际上无关紧要。
“现在,我们终于进了宝藏入口的洞穴,可以说进展非常顺利。李锦涯先生精于地理,请你给大家讲一讲吧。”岑献武道。
“岑师客气。”李锦涯道,“方才是我错怪了萧先生,他是对的。按这个地形地貌来看,这个洞穴一半处在礁林之下,一半已进入山体。那么,藏宝肯定就在山体里面,因为不可能是偏向礁林这边,礁林再往西南,就是海水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林道乾当年选择此处为宝藏入口,是基于地道有通风功能。刚才我看了,在地面上这些礁柱实际上很多是空心的,柱体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孔洞。”
众人纷纷点头,看来这李锦涯倒也思维敏捷。
“谢谢李先生。”张继祖道,“我们能进到这里,都是因为完全根据道乾公留下的《感遇》。不知大伙发现没有,这《感遇》虽是唐诗,但所暗示的路线、步骤,竟然如此神奇!我想,这首诗中的关键文字才是指针,不能拘泥于原诗的寓意,才会有所突破。”
“那下一句‘美服患人指’,是什么意思?”董商儒道,“如果只是原意,就是美丽的衣裳会招来嫉妒。可这也太玄乎了吧?洞里谁会嫉妒谁?”
一姝心想,刘素筠就会妒嫉,但她没有说出口。
“我想,关键要找到‘美服’。”迈克尔道,“现在的所有发现,其实都是几个关键字在起作用,我归纳了一下,请各位参考:孤鸿——飞鹰礁;池潢——海上礁城;双翠鸟——两只石鸟;巢——三颗卵石的存放处;珍木巅——礁柱顶上有窟窿;金丸——石弹。那么,这美服,我想这洞中可能真的有什么奇装异服吧!”
“这么说,还真是应验了。”玉罗绮道,“刚才我跑在前头,在这洞穴的拐弯处,好像真的有一件衣服。”
“罗绮,在哪里?”关林栖问道,“赶紧带我们去看。”
玉罗绮便在前头引路。拐过一个弯,洞内豁然开朗。洞顶距地面约有一丈六七,接近洞顶处有一个石龛,其下果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