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点头道:“是啊,要秦国放弃修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地事,寡人也是迫于无奈才不得不派人去。”   
郭开赞一声圣明,接着道:“王上。臣以为我们赵国也应该修一条路,西连秦国之路,东连。”   
“胡说!”赵王喝道:“此路要是修成了,还不便宜了秦国。秦国的虎狼之师要是顺着这条路直逼,后果不堪设想。”   
郭开请罪,道:“王上。臣斗明请王上容臣把话说完。”   
“你说吧。”赵王倒也干脆。   
郭开按照周冲的分析,道:“王上,臣以为此路不仅要修,还要修好,这其中的好处可不少,还请王上明察。”   
“什么好处?你说说。”赵王的兴趣来了。   
郭开应一声,道:“一者可以警告李牧将军,让他知道王上不是任人要抰的,王上才是赵国的君王,一切皆在王上的掌控之中。”   
哪个君王不喜欢掌控一切呢?要是一个不能掌控一切地君王。必然是一个无能之君。越是昏君,越是想掌握一切。赵王正是这种人,这话可说到他心里去了。不住点头,道:“正该如此!”   
郭开接着往下说,道:“历来是秦强而赵弱,我赵国闻秦国之名而丧胆,长平之败,四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诚我赵国奇耻也!虽过去数十年,臣今日思之。仍是心痛不已。若是我赵国也修路,还和秦国之路连接。无异向虎狼之秦表明我赵国誓死抵抗的决心,我赵国将在王上手里重振雄风。”   
赵王颇有点踌躇,道:“决心虽好,可难以做到啊。”   
郭开利诱道:“臣斗胆请问王上,当年武灵王为何要胡服骑射?”   
武灵王一代英主,赵国变强的关键人物,一提起这位祖辈,赵王眼里就放光了,道:“武灵王带兵与胡人战,兵败被俘,设计逃回赵国。武灵王认识到中原的宽袍大袖不够利索,不便征战,顶着压力下令全国胡服骑射,凡我赵国子民皆要着胡服,象胡人一样骑马射箭。没多久,我赵国多出四十万精兵,一举击败胡人,拓地千里,诸侯闻我强赵之名而丧胆,就是强秦也不敢犯边。”   
这都是赵国的得意事,一说起来赵王就意气风发,英风豪气陡然上身。郭开趁机说事,道:“王上既知武灵王之事,何不效武灵王之行,强我赵国,重振武灵王雄风。臣斗胆妄猜,秦国灭了韩国,下一个必然是我赵国,秦王留给王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王上要是不能激起军民地斗志,我赵国转眼即灭。”跪在地上,以头触地,请罪不已,道:“王上,臣斗胆,请王上治罪。”   
赵王不仅没有怪罪之意,还把他扶起来,笑道:“郭卿真忠臣也!卿言正寡人所想是也!你所说修路,既向强秦表明我赵国誓死一战的决心,又向军民昭示寡人不畏虎狼之秦的雄心,这倒是两得其便的好事,可议!”   
哪个君王不喜欢功劳呢?不要说君王,就是日常生活中,要是有了好事,还不是那么多人来争来抢,这是一个铁则,谁也无法改变。郭开以此说事,不,应该说是周冲以此设计,赵王还有不落入圈套的道理。   
郭开装作一副给赵王感染上喜气的样子,道:“王上,你看臣都为你兴奋,恨不得马上腾冲于千军之中。王上,臣以为还有一利。这条路修起来了,咸阳和就可以互通有无,便于商贾往来,有利于富国强兵。只要王上下令,我大军齐集西边,再有王上之贤明,守个十数载不会有问题,有了这十数载的时间,我赵国就会再次强盛起来。”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要是真的能够争得十几年时间的话,秦赵互通有无,两边有利的事,对赵国国力地提升有不可预估的作用。   
赵王对其中地好处可是看得明白,笑道:“三利,此路的好处还真多啊,李牧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郭开趁机中伤李牧,道:“王上,将军们就这样,风吹草动就给他们说成虎狼之秦来犯,要不如此,他怎能威行军中,让将军们听他地呢?”   
赵王脸上的喜色褪了几分,咬着嘴唇没有说话。过了阵,决心下定,道:“这路要修,一定要修。不过,有一件事不得不办,那就是秦国会给我们时间吗?”   
要重振赵国,首先就要争取到时间,这倒是一语切中要害。   
郭开笑道:“王上,秦国的周冲正在,王上何不与他商讨一下,或许有用。”   
赵王猛点头,道:“那就有请周先生。”   
郭开忍住好笑,提醒赵王,道:“王上,等见着周冲,一定要表明我赵国的决心,不要让秦国小看了。”   
天啊,要赵王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修一条出来正是周冲所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激起赵王的雄心,这都是周冲设计的,周冲还没见着赵王,双簧就唱得蛮好了。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八章 疲赵之计(六)   
“外臣周冲见过王上。”周冲向赵王施礼。   
赵王呵呵而笑,道:“周先生请免礼。”   
周冲定睛一瞧,乖乖不得了,赵王是意气风发,和历史记载那个无能的昏君根本就不沾边,要不是周冲知道他是一个无能之君的话,肯定会把他当作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这都是周冲计策凑功,把一个只知饮酒作乐的君王激励得如此有生气。   
“志大才疏!”周冲在心里点评赵王迁。象赵王迁这样的无能之人,他就是再有雄心也不可能成事,要知道成功靠的是勤奋加才具,光有雄心根本就不可能成事。   
周冲按照外交礼仪道:“外臣周冲谨致大秦王上的敬意!”周冲此来,根本就没有见到秦王,哪来致秦王敬意之说,不过这是外交场合,说说罢了,当不得真。以秦王之精明,根本就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   
赵王也以外交礼仪道:“请周先生转致寡人对大秦王上的敬意。”   
外交礼节一完,周冲直接切入主题,道:“请问王上召外臣,可有要事?”   
“寡人请周先生前来,是商量秦赵交好之事。”赵王直截了当地质问道:“秦赵历来交好,秦国为何兵临赵国边境?秦国又为何要修路,还要连到赵国边境?是大秦欲不利于我赵国,想灭我赵国吗?我赵国有百万带甲雄兵。良将千员,将士们无不枕戈待旦,若大秦胆敢犯边,必让大秦折戟而归,昔日之败,大秦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此刻地赵王雄心勃勃,心中锐气正盛,这话说得倒也有模有式。很有威势,具有一股虎气。要是在平时,他绝对没有那个胆如此说话。   
外交场合说白了就是尔虞我诈,一口一个朋友,其实那是骗人的,套近乎。只有傻瓜才会相信外交场上有朋友,应该说只有利益才对。有利则是朋友,无利则是敌人,当然话是说得很委婉,很动听。赵王如此质问,是为后面的话布局。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能言善变的周冲,周冲不动声色,道:“请问王上,我大秦之军可曾进入赵境?秦国之路可曾修入赵境?”   
“那倒没有。”赵王愣了一下,不得不如实回答。   
周冲接着道:“我大秦一战而下新郑。兵锋正锐,若是不顾念秦赵交好之情。直入赵境,兵临邯郸。请问王上可有退我大秦之计?长平一战,白起坑赵卒四十余万,数十万赵卒归者不过二百余人,赵国举国惊恐,父哭子,妇哭夫,朝不虑夕,危在旦夕。赵国转眼即灭。先君昭襄王顾念秦赵交好之情,并未趁机而入。赵国不知交好大秦。修好两国友谊,反倒听信谗信,结交魏国,平原君私结信陵君,欲合纵抗秦,先君昭襄王这才不得已而兴大军,兵临。不破,赵国不灭,非大秦实力不足,实是先君一念之仁,不愿看到百姓哀号,积尸如山,准备撤离,才为信陵君所乘。   
“周冲斗胆,请问王上,之解围是赵军所为,还是魏军所为?信陵君是赵国人吗?”   
长平大战之后,白起力主直入,一举灭了赵国。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只要秦军到了,赵国必灭,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只可惜给苏秦地弟弟败坏了。苏秦的弟弟当时正在,给赵王说他有办法退秦军。赵王给他金银,他到咸阳见到范》范。他说要是秦军攻入邯郸,灭了赵国,则功在白起,而不再范》白起当位在三公,而范》   
范》=。情义给忘得一干二净,决心败白起之功,再以秦军将士疲惫,极需修整为由,说服了昭襄王,才没有进攻。   
长平大战非常的惨烈,千年之后读史都能很真实地感觉到那种惨烈之情。秦国虽胜,士卒疲惫,极待休整,这是实情,只可惜休整的时间不对,只要再挺挺就可以灭掉赵国。没多久,昭襄王想明白了,决定再次发兵,灭了赵国,派白起挂帅。白起一是预见到诸侯会合纵来救,二是不满昭襄王决策失误,不愿出征,才给昭襄王冤杀于杜邮。   
正如白起所料,诸侯合兵来救赵,可惜的是诸侯畏秦如虎,不敢攻打秦军,只当看客。   
邯危在旦夕,朝暮即破,偏偏信陵君窃符救赵,杀了晋鄙,发兵攻秦,大破秦军于城下。昭襄王一生征战无数,少有败仗,称得上盖世英雄,偏偏晚节不保,在大败,引为平生奇耻大辱,一心想复仇,最终没有成功,饮恨而终。   
赵王迁满打满算,满以为以秦国之败说事,可以振声气,没想到周冲比他更能说,一语切中要害。之败并非赵国之力,诸侯之力,信陵君之功,赵国谁有功呢?解围之后,赵王亲迎信陵君,待为国宾之礼,这都说明了非赵之力。   
至于昭襄王仁慈,不过是外交场合用来挣面子地,随便说说,当不得真。   
赵王迁好不容易拥有满腔英雄豪气,给周冲这么一说,心气骤降,忙赔罪,道:“寡人失言,还请周先生见谅。”   
非人之本性,来得快,去得更快!赵王明明一狗熊,偏偏要假模假式装英雄,一下子就没了底气,要让周冲不感叹都不行,笑道:“王上言重了,外臣多有得罪处,还请王上恕罪。”   
周冲彬彬有礼,言词典雅,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很好,完全没有矜骄之气,赵王大生好感,一把拉住周冲的手,轻拍周冲的手背,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寡人快慰生平。郭开,备酒席,寡人要与周先生一醉方休!”   
郭开应一声,自去处理。   
“谢王上!外臣不敢受王上如此恩德。”周冲忙谦逊。   
赵王拉着周冲坐下道:“寡人款待周先生是一件,寡人要向周先生请教不明之处,是另一件,还请周先生不要推辞。”   
“送上门来了!”周冲在心里暗道。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八章 疲赵之计(七)   
“王上言重了,请教不敢。王上但有垂询,外臣不敢不言。”周冲言词得体。   
赵王给周冲在金杯里斟上酒,道:“周先生请满饮此杯。”   
周冲把金杯略一打量,非常精致,明显出于良匠之手,再一看,赵王所用的器具皆是黄金所做,在心里感叹赵王真是一个醉生梦死之人,国破在即居然如此奢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谢王上。”   
赵王再为周冲斟上,道:“寡人有一事不明,还请周先生直言。秦赵交好,至今不绝,赵国公主犹充秦宫,为何秦军兵临我赵境,欲不利于我赵国?这事,寡人难以释怀,还请周先生给寡人一个合适的理由。”   
不要说赵国,换做任何一个国家,邻国在边境上陈以重兵,都会不自安,要讨个说法,更何况当时情形是秦强而赵弱,赵王日夜惊心,最关心此事。只不过,他领教了周冲的厉害,说得更加委婉,不象适才那样言词犀利。   
周冲微微一笑,道:“王上多虑了。大秦与赵国的情谊,至今不绝,以后也不会绝,将世代交好,世世不绝。大秦之军之所以兵临赵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韩之逆民乱臣借机逃往赵国,要是大秦不把他们一网打尽,进入赵境,后果难以预测。”   
这话是点到为止,后面的意思是说秦军就要跟着进入赵境。赵王如何听不出来,唬得脸色都变了,假笑道:“周先生有所不知,寡人早已派人紧守边境,韩国之民一个也不会进入赵境。要是有人进入赵境,为了秦赵交好,寡人也要会把他交给大秦处置。”   
“如此甚好!”周冲话锋一转,道:“灭韩以来。韩地康宁,将士们已经无事可做,不日之间就要撤走。”   
这对于赵王来说是一个天大地好消息,大喜过望,道:“应该,应该。”   
他高兴得太早了点。周冲接下来说的是:“不过,这事恐怕要等到路修好了才能撤走。本来是要早撤的,只是贵国反对修路,要是有不法之徒从中做梗,后果难以预料,不可不防,还请王上见谅。”   
赵王笑容依旧,道:“好教周先生得知,我赵国也要修路,和贵国之路相接。西连咸阳,东接邯郸。如此一来,秦赵交好将更上层楼。世代兄弟。”   
周冲故作惊奇,道:“哦,竟有这等事?王上圣明!不过,以周冲推测,恐怕此事难以成行,一者必有人作梗,二者所费极大,赵国虽强恐一时之间也难以筹足银两。不要说赵国。就是我大秦要做此事,也是颇费周折。”这样说话是为了坚定赵王之心。   
赵王眉飞色舞。好象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似的,道:“此事有利于富国强兵,大好事,所费再多,寡人决心已下,一定要修成。”   
“王上有如此雄心,比起武灵王也是不逊色,外臣借王上之酒敬王上一杯。”周冲起立敬酒,赵王呵呵一笑,一饮而尽。   
赵王笑道:“周先生现在可以放心了,寡人有一个请求,就是大秦应该把边境上的军队撤走。”   
把秦军从边境上撤走本来就是周冲的一步棋,原因很简单,可以安赵王之心,让他放心去修路。修路之事是典型的赵人栽树,秦人乘凉,周冲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军队不是这么撤地,周冲有点为难,道:“撤军固然是好事,可外臣却为难了。王上也知道,这事应该由大秦王上圣断,外臣哪敢作主。不过,要是王上的条件能够让敝国王上同意的话,依外臣看,这撤军一事也未必就不可行。”   
“黄金十万两,怎么样?”赵王最担心的就是秦军不撤,并不怕花钱,一开口就是大数目,眉头也不皱一下。   
周冲故作迟疑,道:“十万两黄金,虽然不少,可对于敝国王上来说,这算不得什么,不会允准,敝国王上只爱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赵王急急地问。   
周冲只说了两个字,道:“土地!”   
“你们要城池?”赵王脸色一变,道:“这不可能,十万两黄金,要就要,不要就算了。”   
周冲接过话头,淡淡地道:“王上,你这话当真?是你赵国不顾秦赵之好,不是我大秦对不住你赵国。王上,外臣告辞。”站起身就要走。   
赵王在自己的嘴巴上轻抽一下,忙拉住周冲,道:“周先生请息怒,寡人失言,寡人失言。周先生请坐,十万两黄金,寡人给,城池也给。说吧,要几座城池,五座怎么样?”   
周冲摇头,道:“太少,十座。”   
赵王咬咬牙,道:“好,十座就十座。请问周先生,贵国之军什么时间开始撤走?”他急着要秦国撤军,却忘了秦军撤走了,还可以再调回来。当秦军再调回来时,就是秦王灭赵之时了。   
周冲答得也妙,道:“什么时间城池入我大秦,秦军就什么时间撤。”   
赵王在地上轻跺一下,道:“马上就交割。周先生,这你总满意了吧?”   
按理,周冲是该满足了,然而周冲却出人意料地摇头,道:“王上还有一份谢仪未给我大秦,秦军怎能撤走。”   
“周先生,你太贪了吧?要知道适可而止。”赵王微怒。   
周冲好整以暇,道:“王上是说我周冲无凭无据?好吧,周冲就说明白。王上,赵国刚刚从燕国夺得十九座城池,是谁的主意?是甘罗地主意,还是王上的主意?”   
甘罗出使赵国,给赵王出主意,要赵国献地给秦国,获得秦国的支持,然后向燕国开战,从燕国手里夺起更多的土地,赵王欣然而从,满以为这生意划算,没想到周冲居然要谢仪,一时为之结舌。   
“王上,你给多少?”周冲讨价了。   
赵王无奈之极地道:“好吧,五城。”   
周冲摇头,道:“十城,少一座都不行。”   
赵王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狠狠一咬牙,道:“就十城。”   
周冲笑笑,道:“王上不必为区区十城之地烦恼。要是王上再出二十城,周冲有一策,可使赵国立即强大起来。”   
赵王双眼放光,一把抓住周冲的肩头,道:“当真?周先生,什么妙计,快说。”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八章 疲赵之计(八)   
(按;有朋友认为周冲给赵王出主意,赵王接受,很是虚假。其实,主意没有敌我之分,只有好与不好,能用与不能之分。在战国时期,策士纵横天下,有好多还是敌国派来的,最终还不是给采纳了,这是战国时期的特殊历史现象。战国时期更有一奇,国与国之间可以互派丞相甚至交换丞相,这在现在是难以理解的,然而在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