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尽其所能收敛的西方石油公司,放弃了大好的盈利前景,全都便宜了苏城。来自海湾战争的15亿美元利润,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的。
    苏振国等人虽然看不到油价继续下行所产生的5亿美元盈利,但对他们来说,10亿美元的盈利已经足够惊诧了。
    周老很快将苏城叫到身边,仔细询问了起来。
    即使是国家级领导人,也无法轻视10亿美元了。不过,苏城这个纯靠“早知道”胡混的期货交易者,很难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大家只能羡慕的看着他,将成功归结于运气和天赋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会儿,期货市场的价格稳定了。
    大华和国储中心的工作人员收拾装备离开。黄厅长一步三回头的走出了梦想之地,这也是他今生最后一次踏足中国最高政府机关了。
    朱恩波走得很决绝,他犯的错比黄厅长还大,不光处长的官位铁定丢了,想留在国储中心都很困难。
    苏城则被周老留在了房间内。
    等闲杂人等离开以后,周老笑呵呵的问:“苏城,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这种时候,任何一丝一毫的错漏都有可能改变事情。苏城抑制住自己迅速回答的**,仔细思考了一遍,然后做出决定,回答道:“我准备扩大甲醇基地的建设,然后积极涉足海沧计划。”
    他说的半真半假。如果让苏城现在做选择的话,财大气粗的他宁可自己搞一个石化基地,而不是涉足海沧计划,要是做一个排序的,应当是**建厂,涉足海沧和甲醇基地的顺序。
    但在回答的时候,苏城将顺序调转了过来。因为甲醇基地用的资金最少,涉足海沧其次,自建海沧基地耗资巨大。
    苏城将排序颠倒过来,是为了看清周老的意图。
    作为一个石油起家的企业主,苏城将政商合作看的很正常。只有国家支持的石油公司才有发展前途,同样的,石油公司也必须支持国家。老布什要打伊拉克,西方世界的石油公司全都偃旗息鼓,看着有钱也不赚。以前的古巴,现在的利比亚,以后的苏丹和伊朗全是资源丰厚的国家,美国一纸禁令说经济封锁,果然没有石油公司冲上去。
    和“七姐妹”比起来,中国的三桶油付出的远远不够。
    周老对苏城的回答并不意外,笑容依旧道:“大华是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我们支持大华积极的向石化产业发展。嗯,台塑对海沧计划心存疑虑是很正常的,大华实业若是能帮他们打消疑虑,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官方第一次赞成大华实业参与海沧计划。
    苏城兴奋的点头道:“太好了,有周老的支持,我们一定积极参与到海沧计划中去。一方面让他们尽快允诺投资,一方面也要造成有利于我们的局面。”
    “说的好。不过,投入海沧计划以后,就没有太多的资金做这样期货交易了吧。”
    “接下来几年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了。等海湾战争结束,我就退出期货市场。”苏城说到这里,看到几个人奇怪的表情,不由一笑,道:“我判断战争会在两个月内结束,到时候如果不结束,我也会退出期货市场的。”
    “不要损失太多。海沧计划的初期资金投入最少要7亿美元,即使是银行贷款,首期投入也不会少于5亿美元的。”苏振国轻轻的提点了一句。
    苏城很快醒悟过来,7亿美元的投入正是他提出的**大乙烯计划的投资额。苏振国这样说,意味着国内有可能让他**建设石化基地。
    这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到1998年以后,私人承建石化基地,甚至是国外投资石化基地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国内私企更不用说。
    因为98年的企业改革,将中石化和中石油进行了一番重组,使得两家公司都拥有了上游的油田和下游的石化企业,从而产生一定的竞争。
    这种竞争虽然不是很充分,但还是大大增强了两家企业的实力。而且,也提高了石油石化行业的门槛。
    在1998年以前,一家企业无论是想进军上游还是进军下游,面对的都只是中石油或中石化一家央企。98年以后,面对的将是两家护食的企业,左右逢源之类的事儿自然越来越少。
    苏城心思转动,很快做出了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他抿着嘴,试探性的道:“大华实业目前只需要2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就可以运转正常。两年准备14亿美元的资金,我们还是有能力的。”
    两年14亿,当然是自建石化基地的支出。因为海沧计划的政治意义,大家谁都不说取代海沧的话,只将之作为参与海沧计划的一部分来谈。
    周来想了一会,表态道:“我觉得可以考虑。但是,只能作为台塑的补充。”
    他没有说是在海沧计划内的补充,还是海沧计划的补充。说明周老个人还是寄希望于台塑继续海沧计划的。
    若是其他人,也许会有些失望,但苏城知道,台塑的暧昧生活持续不了多久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调查报告

    “温经理,大华的调查报告做好了。”秘书将一本300多页的白皮书放在了桌面上。
    “终于做好了。”温兆洪眼睛红彤彤的看着封面上的“大华报告”,恨不得栽倒在桌面上,立刻睡着算了。。
    一周前,他遵照中石化宣总经理的指示调查大华实业。以供中石化高层进行决策。中石化是唯一对海沧计划真正有兴趣的大型央企,与台塑大华类似,他们也期望独资或尽可能的多占股份。
    在高层的压力下,温兆洪领导者数十人加班加点,总算完成了基础调查——在什么事都要自己做的中国商场,这种调查是相当辛苦的。
    1月16日,调查报告还在打印的时候,温兆洪就听说了大华实业集团在伦敦石油期货市场上斩获2亿美元的消息。
    没说的,调查报告重做。
    2亿美元不影响大局。温兆洪当时是这样想的,三百多页的调查报告只改了五十页不到,不过是再加班一天一夜罢了。
    温兆洪于是又熬了一天一夜,熬的眼睛和兔子一样,然后就听说大华实在集团在伦敦期货市场再斩获4+4亿美元。
    4亿美元的现金和4亿美元的账面获利足以改变颠覆整个调查报告。
    温兆洪无可奈何的宣布调查报告重做,为了追赶时间,刚刚放假回家的人又被拉了回来,然后又加了一办公室的人以平衡虚弱的家伙。
    这一次,他修改了200页的报告,得出了不太一样的结论。
    温兆洪将之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确定无误以后,强撑着精力道:“行了。我拿去给总经理看。你们都去休息吧。”
    秘书跌跌撞撞的出去宣布了,他也两天没睡觉了。
    外间传来阵阵欢呼。
    后面参与的员工都熬成了兔子,前面加入的简直像是剥了皮的兔子。不止眼睛红了,全身都泛红了。
    不眠不休的三天时间,只为了做大华实业集团的调查报告。温兆洪摇了摇头。一个星期前,他还可以说不值得,现在就不行了。
    坐拥10亿美元的大华实业,可以与中国任何一家企业比强壮。它的资产自然没有中石油或者中石化多,但它的现金流在90年代初是数一数二的。
    国有企业获得国家优势的同时,也会变的臃肿而官僚。中石化想要10亿美元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将任务一步步的分解开来,分别获得资金。即使如此,10亿美元也是要下大力气的。
    一任总经理能做成两次这样的事情。就值得骄傲了。
    温兆洪最后看了一眼大华实业的资金数,突然想到几周前,康庆峰问的问题:“大华实业有5亿美元吗?”
    那是**启动乙烯项目的最低资金量。
    现在看来。大华对此问题做出了解释。
    想到此处。温兆洪也只能感慨苏城的好运气,然后抱起调查报告。准备去总经理的房间。
    秘书突然返回过来。
    “怎么了?”温兆洪现在可不喜欢“惊喜”。
    “油价又跌了两美元。”秘书不愿意说,可必须说。
    温兆洪的精神不能集中,浑浑噩噩的问:“那又怎么了?”
    “大华实业账面盈利8500万美元,至少。”
    “超过一亿再告诉我。调查报告又不是草稿本,想改就改。”温兆洪的脾气不好是困的。
    秘书喘着气,小声说:“之前的4000万美元就没有计入。”
    “什么4000万美元?”
    “昨天晚上到今天跌的1美元就没有计入,所以,大华又盈利了1。2亿美元,或者1。3亿。”
    “一天时间?”温兆洪知道自己问了一句蠢话。当然,大华一天时间都能赚到几亿美元,一亿美元算得了什么。
    糟糕的地方在于,调查报告又得重写。
    温兆洪忽然有想要吐血的冲动,半天才道:“去把人找来吧。”
    “是……不过,大家都有点熬不住了。”秘书知道要有这么一茬,但真的很痛苦,不停的熬夜修改调查书,冒着调查书又要被修改的风险……确实是又累又没有意义。
    温兆洪疲乏的摆摆手,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坚持,大华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秘书只得跑出房间,不久,外间一片哀鸿遍野。
    温兆洪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中石化来说,乙烯项目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就像是台湾中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台塑建设六轻,中石化也不愿意有别的企业涉足上游化工原料,对他们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来说,70万吨乙烯的威胁实在太大。
    中石化不能阻止国内的政治任务,阻止大华实业涉足其中就成了重中之重。
    以前的时候,他们没有把大华实业看在眼里,70万吨的乙烯项目又岂是随便就能接手的。
    直到大华实业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温兆洪才着急了。
    应该说,是整个中石化高层都着急了。
    他们坐在一起讨论了两天时间,集思广益之余,对替补海沧计划的谈判过程都做了设计,就等着大华实业或者别的什么公司来谈判。
    两天之后。
    三天之后。
    始终没有大华的消息。
    直到一周后,才从漳州传来消息:大华实业继续开工了,而且规模更胜往昔。
    大华是**的私人公司,只要有钱就可以搞工厂,扩大规模等等,均没有问题。中石化却是标准的央企,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的跑去建工厂。
    在台塑和海沧计划尚没有定论的情况下,他们又哪能去海沧建厂呢。
    于是,情况变的诡异起来。
    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台塑拖延的意图已经暴露了。但是,由于海湾战争的关系,王永庆和中央领导见面的时间被推迟到了2月初。
    就在1月中旬和二月初的间中,苏城不仅扩大了甲醇工厂,而且做了更多的准备,他成立了单独的乙烯部门,开始选购合适的乙烯装备,并自行购买了大乙烯的图纸并测量了土地。
    后者是在新兴集团的帮助下完成的。
    这些工作都是海沧计划的前置工作,台塑做了一部分,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一点都没做。
    可以说,借着这个时间差,苏城再次走到了中石化的前面,而且是揣着支票走在前面。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

    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不愿看着大华实业扩大优势,台塑做海沧计划可以,中石化做海沧计划可以,海沧计划不做也可以,唯独不能让民企或私企来做。
    这种思路是贯穿始终的。98年以前,由于三桶油实力较弱,国内利润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合资和私人企业占到了便宜,待到98年以后,随着石油系统的再改组和香港上市,不再缺乏资金的石油公司立刻用栅栏把中国给围了起来,只给能跳高的外企机会。
    央企的强悍之处就在于此。中石油等公司一方面是石油公司,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中国石油政策的制定者,放在美国,他们就相当于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兼埃克森美孚董事会兼《纽约时报》能源版……除非国务院干涉,否则的话,在石油一亩三分地上,他们就是权威,想出什么文件就出什么文件,5块钱的打印纸就能消灭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同样得到外国政府支持的外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不容易。
    在1991年,石油系统还留着一点口子,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为了弥补它,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个地方,最终说服毛主任,将王永庆的会面时间提前到了2月2日。
    这次报告,中央将回复台塑提出的各项要求,如果台塑也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将海沧计划付诸于实践。如果台塑不同意,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中石化可以决定放弃或进入准备状态了。
    会面仍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苏城提前一天入驻,仍是上次的小楼,陈祖年、霍昌、刘秋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刻不停的陷入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卡萨利公司,咱们已在产的10万吨甲醇,还有在建的2座10万吨甲醇设备里,卡萨利的工作状态最好。单位成本最低,能耗最低,维修要求稍微高了一点。但咱们的工人能达到。”霍昌手指着桌面上的70万吨乙烯设备模型,它是瑞士卡萨利公司送来的。
    在这个乙烯设备旁边,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的80万吨乙烯模型。刘秋绕着它看了好几圈,然后说:“还是巴斯夫的技术好啊。你看看这些常温油管和低温罐……”
    “价格也贵,每吨多了1万块吧。”霍昌对超出预算的事情深恶痛绝。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大乙烯装备的总价没有意义,看的只是单价以及生产的成本。因为乙烯生产多少卖多少,没有销售压力,而在生产环节,越大的乙烯设备单价和成本才越低,所以乙烯甲醇之类的化工产品才会越做越大。否则的话,经济至上的资本主义才不会做80万吨的乙烯。他们会做80个1万吨乙烯,然后找便宜的地方把它们并起来。
    刘秋却是社会主义旗帜下诞生的技术人员,他对霍昌的斤斤计较嗤之以鼻,道:“咱们要选个学习的对象,也得选择个比较好的吧。巴斯夫的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从他那里弄些技术,咱们学的东西也先进一些不是?”
    “你想巴斯夫转让技术?不可能!”张超加入了战团,道:“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财团,用他们的德语说的叫康采恩。他们的总部咱们的国企一样,有几百公里长的铁路。几千座建筑,还有几百公里的公路,自己的医院和学校,分厂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相当于多少个中石油了,你想想看,中石油能给你转让技术?”
    刘秋却不像是张超那样考虑问题,揉着乱糟糟的头发,笑嘻嘻的看苏城说:“咱们要是能吃进巴斯夫的技术,说不定几年以后,咱也能做大乙烯了。”
    苏城笑问:“几年?”
    “纯粹的大乙烯,5年时间。”刘秋仔细思考了一番。
    “这个五年光是一套大乙烯的设备,不划算的,苏董。”张超连忙拦住道:“全世界一年才能有多少大乙烯的需求啊,平均下来,每年的产值也就百多亿。咱们不像巴斯夫这样的企业,有以前积攒下的家当,咱们得全部重新购置家当,太贵了。10年都收不回成本。”
    刘秋反驳道:“算经济账是这个,咱们得算技术账啊。”
    “就算技术账,你做大乙烯的成本能不能比购置成本低?再一个,让你做出60万吨乙烯,你能接着做出100万吨的不?”
    刘秋的脸垮了下来,道:“我可没说先做60万吨的。咱们大华实验室就那么些个人,要从头积累起来。先做30万吨的?”
    “中石化的30万吨乙烯都要竣工了,还做什么30万吨。如果要转让技术,找大庆什么的,比找巴斯夫容易多了。”张超说的是中国引进的扬子乙烯工程,这个代号877的工程是中石化成立以后的首等大事,号称中国自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后的第二大工程建设,耗资70亿人民币,此时正在紧锣密鼓的最后工期中。
    正常来说,877工程的30万吨乙烯,年内就可以完成。中石化对海沧计划的欲拒还迎也在这里。他们要先确定自己的30万吨乙烯能做出来,然后才敢承接海沧计划中的70万吨乙烯项目。
    这种大型项目,已经不是平整了土地往上搭积木就能做成的。如扬子乙烯工程是70年代立项的工程,建设到了79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做到一半停止了。到1983年中石化成立才重新恢复建设,媒体的形容是“宏伟而兼具的工程”。扬子石化喊着“一切为了877,一切服务877”的口号,整整做了8年时间,到1991年,才隐约看到了试车的前进。
    从头算起来,中国用了将近20年时间,才把这套乙烯设备安装建成,从中石化组建接手算起,也经历了艰苦的8年时间。
    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8年时间。对中石化的许多人来说,大乙烯工程的痛苦记忆犹新,再接过海沧计划的接力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