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门口。正好与苏城碰上。
  “这位是嫂子吧。”苏城比李沧的动作快多了,立刻迎了上来。
  和煦的笑容,令燕晓玲感觉很好,也笑着自我介绍:“我是燕晓玲,我家老李,多亏你的照顾,还白白胖胖的。”
  苏城哈哈大笑。道:“李教授对我们大华的重要性,相当于五个工厂,作为企业主,我得照顾好他。”
  燕晓玲抿嘴一笑,也觉得挺骄傲的。五个工厂衍生自钱学森的五个师,差不多是中国的至高评价了。
  闲聊了两句,苏城又道:“李教授来的正好,我这里有几页订单,要请你看一下。嫂子,我再借用10分钟。”
  “去吧。我们逛一会,大华船业的环境可真好。”燕晓玲在10年前,还是一个文学女青年,此时望着蓝天白云,蓝水黑船,不禁诗意大发。
  苏城心里一动,笑道:“这里的环境。只能说是没有被破坏。真要说好,您可以去大华总部看一下,我们正在申请联合国的园林奖,自卖自夸的说,真的是一片美景。”
  “我听学校的老师说过。你们有好多的珍奇树种。”燕晓玲的眼睛都亮了。
  李沧不得不出面打断道:“苏董,你刚才说有几页订单?”
  “哦,对了。你和我来。”苏城一马当先,进了会议室。
  李沧随后跟上。
  一天没来,只见能容五六十人开会的会议室里,此时已经坐满了员工,全都忙忙碌碌的整理着文件。
  一箱又一箱的文书,被贴上标签,放入箱子,注明内容,再搬运对方起来。
  李沧约略一数,房间最后,已是堆了上百个箱子。
  “这些就是了。”苏城用手指了一下,又从台前拿起一个本子,交给他道:“目录。”
  “目录?”李沧也是智商一百好几的人了,此时突然觉得脑筋有些转不过来了,不禁道:“你说的几页订单?是几页订单目录?”
  “当然了。一个订单,差不多就要签一箱子文件了,最近可把销售部的家伙给忙坏了。”
  李沧心惊胆战的翻开手上的本子,只见里面的内容简明扼要:
  编号921025,1600吨远洋渔船共6艘,一年交付。
  编号921028,1。2万吨散装货轮一艘,一年交付。
  编号921102,4。2万吨集装箱船,18个月交付。
  六页纸刷刷的翻过去,李沧只注意看两年内要交付的船舶,肯定是超过50万吨。
  “怎么会这么多!”李沧又是激动又是惊讶的道:“两年内新增船舶吨位50万吨,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量?”
  苏城笑了,道:“你看远洋集团就知道了,咱们国家的油轮都是租借的。我把价格压低了三成,用户的购买力就增加了一倍。”
  大中型船舶,差不多是全球统一的价格。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制造一个船舶工业体系的全部产品。无论是中船也好,大华船业也好,法国的大西洋船厂也好,他们都要向外国购买超过自身一半以上的设备和原料,这就使得船舶的价格相对统一。
  降价三成,又能用人民币付款,不激起国内公司的购买欲才奇怪。
  90年代初的中国,是个人有条船,不贩毒不走私,两年就能再赚一艘回来。在银行提供大量的金融支持以前,这是先富起来的人,财富增值的极好选择。
  苏城看着默然不语的李沧,道:“我准备再次扩大船厂的面积,等到202号船交工,大家都积累了经验以后,一次性开工5条船。李教授,能完成吗?”
  李沧突然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似的,不自觉昂首挺胸,重重的点头。
  ……




第四百零八章 我们的新专利

  随着202号船交付使用的日期临近,中船重工才像是如梦初醒似的,开始注意起了大华实业。
  他们派了两个人,以订购新船的名义,大名大方的来到大华船业,并表示想要到码头和船台参观。
  大华实业集团下属的信息部既负责情报搜集,也负责商业保密,果断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这个时候,詹志芳才有点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和自己预计的不同。他匆匆忙忙的找来秘书,问:“大华船业,最近有什么动静?”
  “听说订购了不少的钢材,业界传说,苏城肯定是赌钢材涨价。本埠的钢市,每吨钢材涨了50块以上。”秘书有点得意洋洋,这样的消息可是跨界的,要不是他的连襟做钢材,普通政府官员哪管钢材的价格,谁家买锅也不是论吨的啊。
  詹志芳又问:“他们的船造出来了吗?现在做什么呢?”
  “他们不是找了好些个学校的技工,202船听说是进展顺利。”这又是他的秘书的得意之笔。
  詹志芳却不觉得满意,想问大华交船以后的动向,还是没有问出口。
  秘书终究是个秘书,哪里会知道这种事情。
  中船做惯了船老大,什么事情都是在体制内部解决,根本不需要搜集市场情报。面对大华船业这样的私企,一向消息灵通的詹志芳,也变的耳聋目盲了。
  直到现在。詹志芳都不知道突然减少的订单,是被大华实业拿去了,只当作是行业不景气。
  不过,他隐约间也有了不好的想法,联系到秘书适才说的话,又道:“你注意一下。大华船业将钢板拿去做什么了?苏城就算是赌钢板涨价,也不会全买现货吧。”
  “是。”秘书向来是身兼数职的,詹志芳喜欢从秘书这里获取信息,他的秘书自然就被培养成了流言传播者。
  在此之前,也许有中船人在关注大华。但以中船的机构模式,除非是地厅级以上干部的关注,否则,他们的关注想要引起领导层的关注,还需要相当的机缘巧合。
  即使是詹志芳,他所谓的消息来源,也不过是一群又一群的无组织的义务情报员。要想对抗大华船业严密的情报搜集和反情报搜集体系。自然是力有未逮,甚至,詹志芳都不知道,大华的体系内,有信息局的存在。
  12月1日。
  詹志芳拿着大华船业的邀请函,才和其他国内船厂的人,第一次踏足大华的船厂地界。
  黑黝黝的202号船悄然站在船台上,背靠黄浦江,微微倾斜。
  船厂的大广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在90年代的企事业单位。但凡有点事情,就放这个曲子。
  总共有近百名关联公司的老总或高官,出席了新船的下水仪式。他们或者是大华船业的供应商,或者是大华船业的设备采购商,或者是大华船业的目标客户。此外,本埠的数名官员也位列期间。
  不管来自哪个系统,平均年龄超过30岁的家伙们。全都是久经仪式的人物了,对《运动员进行曲》这种东西,早就产生了抗体,充耳不闻。
  苏城只能拍拍额头做练习。
  詹志芳趁此机会,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能认出几台机械。其中就有一重刚刚开发出来的600吨塔吊。
  江南造船厂也打了报告想买,集团尚未批准,这么贵的东西,非要认真考察以后,才能进入采购程序。
  詹志芳没想到,自己见到的第一台实物,竟是在大华船业。
  “暴发户,买这么贵的机械,又能怎么样。2万吨的货轮而已。”詹志芳有理由做出鄙视的表情。中船的船厂很多,能做2万吨货轮的船厂,少说在半数以上,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事。
  内心里,詹志芳不会去想,这是大华船业的第一步作品。
  船东包雄强是个络腮胡子的商人,一副走南闯北的样子,站在距离船台最近的地方,看着前方的202船。
  近千名工人也聚集了起来,等待着下水的时间。
  作为大华船业第一艘下水的船只,202号船自然有着特别的意义。不用人来组织,大家就安静的分列在两边。
  看到这一幕,赵利民登时一凛。
  工人之所以被称作最先进的阶级,就在于他们天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个好的工厂,自然是遵守纪律和组织的工厂。缺少这两样要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出现瑕疵。相反,秩序井然的工厂,产品的良品率就会提高。
  在工厂奋斗多年的人,习惯于纪律和组织,对秩序的遵守应当是天然的。不过,大部分国企每况日下,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已经很难见到了。赵利民在远洋集团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的限制夹带走私,限制偷油卖油,禁止偷窃盗窃,至于严格的航海纪律,早被各种潜规则所取代了。
  “这个大华船业,不好对付啊。”赵利民在詹志芳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
  “就来了这么些个人,有什么不好对付的。”詹志芳不在乎苏城就在跟前,有意道:“如果是中船的船厂做下水仪式,所有员工都要来参加,集体荣誉感,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连下水仪式都不肯参加的,用自由散漫来形容是不够的。”
  他的挑衅在意料之中。
  当着观礼台众人的面,苏城轻声道:“之所以就来了这么些个人,是因为其他的工人正在工作。”
  “工作什么?”
  “造船啊。”苏城翻了翻眼皮,令人莞尔。
  詹志芳被说的一愣,转瞬即道:“你们那点订单量,用得着加班加点吗?”
  他也不是随便说的。大华船业获得201号和202号船舶订单的时候,就挺不容易的。201号还是苏城出钱买下来的。202号则是中船的关系户,应詹志芳的要求,为了挤兑大华船业而订购的。
  在他想来,苏城就算能得到几张订单,也不会有多少规模。中船最近都很难获得订单,何况大华船业呢。
  做了多年独门生意的中船,大概是很难理解市场化以后,低价策略的杀伤力。
  毫无名气的中国制造,能用低价打开欧洲市场。名声卓著的大华采取低价的时候,效果只会更加明显。
  苏城用眼角瞥了詹志芳一眼,笑说:“等到下水仪式结束,我会带大家参观大华的厂区。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大华的新订单了。”
  说话间,运动员进行曲变的激昂起来。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船台上的货轮,开始缓缓向下滑动。
  同时,一群信鸽扑腾着翅膀,拼命的向上飞。
  自从亚运会以后,国内的大小仪式都喜欢放飞和平鸽。省市运动会要放和平鸽,工程剪裁仪式要放和平鸽,项目落成要放和平鸽,菜市场开门要放和平鸽,小学生打架要放和平鸽。
  没有禽流感的日子里,和平鸽想飞就飞。
  当货轮有四分之一滑入水中以后,它下水的速度微微加快,大约是稍稍快过步行的速度。
  短暂的几十秒后,和平鸽飞远了,货轮也全部浸入了水中,并顺着黄浦江,继续向前。
  如潮的掌声和喊声,来自周围的工人团体。
  亲手制造一艘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无论是有经验的技工,还是无经验的青工,看到这个庞然大物顺利驶离港口,都会露出微笑来。
  经过简化的仪式又进行了几分钟。
  完成后,苏城主动邀请大家,参观大华船业的新厂区。
  詹志芳没当回事,随大流的上了通勤车,只听苏城在那里做介绍。
  船舶工业和其他重工业一样,都采取赊账经营的方式,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按期支付或部分支付前面的款项。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是这些企业所关心的。
  一重、重钢、宝钢,上仪等企业都听的非常认真。詹志芳就有些心不在焉。
  45人座的大轿车,坐的满满当当,詹志芳有段日子没有坐过这样的车了,气闷的打开窗户,看向外面。
  沿着黄浦江码头修建的船厂,视野开阔,詹志芳看着熟悉的景象,眼皮也沉重了起来。
  忽的,一艘船的形状,出现在窗外。
  尚未完工的船舶,火花四溅的焊接场景,以及忙忙碌碌的工人,形成一幅看似正常,实则怪异的画面。
  船厂里见到未完工的船只,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怪异的是船只的位置,它不在船台内,而是在露天里。
  有同样疑问的显然不止詹志芳一个人。中远船务的胡俭,就跳起来问:“苏董,这艘船是怎么了?”
  “哦,这艘船采用我们新注册的专利技术,平地造船法,进行制造。和它同时开工的,还有另外四艘船。”苏城说的简单而平淡。
  詹志芳却倒吸一口气。平地造船?不用船坞了?那岂不是能一口气开工无数条船了?
  他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刹那间,满车都是深呼吸的声音,像是一个空气污浊的壮汉瑜伽馆。
  ……




第四百零九章 大优势

  “苏董,平地造船法的意思,是不用船坞,就能造出船来吧?”大家都是船业人士,并非真的不懂平地造船的意思。只是此事太过于重大,又如此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令人难以置信。
  这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不是应该在人民大会堂开一个庆功会什么的吗?
  大家明明是来参观大华船业的新厂区的,忽然看到平地造船这种事情,心情之怪异难以尽述。出言再次确定,是很自然的事。
  苏城给予肯定回答道:“平地造船法,就是在平地上制造船舶,不使用船坞。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不受船坞的限制,随时扩大生产,假使遇到经济危机一类的事情,也不用担心船坞空置产生浪费……”
  车厢里,一片嗡嗡说话的声音。谁都没心思听苏城说平地造船法的好处,这里的人,谁不知道船坞的麻烦?谁不知道不用船坞的好处。
  300米长的船坞,就不能造310米长的船。一座8000吨的船坞造价就在3000万元往上,5万吨的船坞就要1亿元朝上,8万吨,10万吨乃至30万吨的船坞,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这样的船坞从造出来那天开始,就要归还贷款,维护运营,随时享受设备折旧和新装备替换的压力。要是订单不够充裕,船厂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船厂新建船坞都是非常谨慎的。宁可持有订单,明年或者明后年完成,也不愿贸然建设船坞,以至于空置耗费。光是灵活的制造策略,就能为制造厂商节省下大量的资金,更别说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了。
  平地造船法这种东西,船业人士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船只下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几万吨几十万吨的大家伙,噗通一声跌到水里。自己就能把自己砸碎了。
  另外,新科技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段造船法或者总段造船法的出现,焊接工艺的提高,激光测距和计算机模拟软件等等。随着90年代的到来。纷纷出现在船舶设计师的图纸上。
  应该说,自90年代初期以来,平地造船法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相继成熟了。
  也是在这种情况。苏城才能提前一步,捅开船只下水的窗户纸,并注册了一系列的专利。
  上溯10年或者20年,“房子”都没有建好,又何谈“窗户纸”的概念。
  本来最有希望发明平地造船法的是日本人。但他们倾向于把所有的要素掌握在自己手上。大到起重机、钢板,小到涂装,铆钉,都由自己来生产,加上他们历史积累的船坞够多,也就没有了迫切开发平地造船法的意愿。
  苏城则学习了历史上韩国人的经验,采用大量采购外包和技术转让使用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平地造船法给整合开发了出来。激光测距是外包的,计算机软件是外包的。总段造船法虽然是自己发明的,但里面所需的各种技术,仍然是能外包就外包。
  结果就是,初期虽然花了一大笔钱,却能很快的赚回来。日后有闲。完全可以将上游厂商一个个给收购过来,90年代,这种收购上游厂商的做法还不多见,再过20年。就会平常的多了。
  不用苏城解说,船业人士都能明白平地造船法的巨大利益。一个个都是脸上放光。
  “苏董,平地造船法,造出来的船舶,怎么下水?”江南造船厂的副总腮帮上的肉嘟着,因为说话说的太快,还微微颤了三颤。
  苏城回以轻轻的笑容,道:“我们开发了一套专利技术,下水已经不是问题了。”
  什么技术,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众人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都不好说什么,只是望着不远处正在建造的船舶,想要用眼睛觅得一丝经验出来。
  苏城呵呵笑着,也不多话。
  技术就是这样。它有统一的标准,它有本身的价值。技术好的工厂和技术好的工人,用不着吹捧,平凡之处见锋芒。
  大华船业有了平地造船法的技术,用不着再说几亿美元的投资,也用不着说什么优异的管理,就是这一项技术,即可秒杀大多数的船厂。
  在没有获得专利授权,或者大华的专利过期以前,中船这样的企业,以前积累的些许优势,全都不复存在了。
  这从詹志芳的表情上,就能看出端倪来。
  通勤车停稳以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去参观平地造船。只有詹志芳,远远的看了几眼,就不愿挪步了。
  放眼看去,大华同时开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