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苏城的印象里,埃克森最终似乎是一无所获的离开了阿塞拜疆,三年特许权愣是没有找到油田也怪不得别人……当然,家大业大的埃克森并不会因此而受到震荡,墙内损失墙外补,其他公司也少不了遇到这种情况。
  第二天是正式的签约仪式。苏城用10支钢笔签名,以将之用于纪念。
  阿利耶夫也每签一次字,就换三支钢笔,到了大华实业,更是将一支笔直接赠送给苏城,意有所指的道:“希望你们开采顺利。”
  前前后后拿了大华实业接近5亿美元。阿利耶夫还真不希望苏城空手而归。
  苏城笑着道谢。他此时也稍稍有点担心了,毕竟,记忆中的阿齐久油田是否会如期出现,还不能说是100%的事,只有原油喷涌而出的时候,才算是100%。
  接下来的半日属于媒体。不过,各国媒体对于石油企业的报导向来偏颇。他们不喜欢也不在乎价值千亿或者百亿的石油开发或者石油冶炼项目,而通常喜欢报导价值1亿美元乃至更少的商业项目。
  阿塞拜疆的石油竞标对经济媒体而言颇有价值,但对其他媒体来说,就稍显无聊了。反正,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油田被开发,总是有石油公司会竞标得到油田。
  所以,尽管涉及到了也许是世界上仅次于中东的重要石油圈,媒体依旧是浮于表面,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的报导。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石油公司站在食物链顶端至少60年了,那些总是想要揭黑幕的记者,大约也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
  刘建国一直等到媒体采访结束的晚间,才有时间与苏城见面。但也就是说几句话的功夫。
  刚刚结束了竞标的大华实业确实有太多的事务了。
  尽管如此,到了第三天的早晨,苏城还是如约请来刘建国,一起前往油田勘察,同行的还有刘建国的同事王羽,其与刘建国的年龄相当,都是从学校毕业六七年的样子,带着一股中央来的傲气,衣着整洁却不愿与普通人多接触。
  苏城令杨明招呼他,自己带着刘建国上船,两人随意的聊一些上学前和上学后的事,一路上颇为轻松。
  不过,这终究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在颠簸的小船上枯坐两三个小时尚好,到了巴库外海100公里的油块地点,就会遇到所有海上平台都会遇到的问题。测量船上装满了设备,拥挤之极,船上到处都是陡直的钢制扶梯,危险而复杂,食物也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再加上日头的曝晒和湿咸的海风,测量船的生活堪称艰苦,和巴库的声色犬马截然不同。
  苏城给刘建国介绍测量船的情况,王羽则随意参观,身上很快粘上了咸味和原油的臭味,他开始还捂着鼻子,不久后,还是被同化了。
  远处不时传来快艇机枪打水泡的声音,伴随海洋的噪音,仿佛有种难言的寂寞在传播。
  “他们好像都不爱说话。”王羽转了两圈,回到餐厅,颇为不安的道:“我问他们话,几乎没人愿意回答的。对了,有紫药水吗?”
  “紫药水,怎么了?”刘建国这才转过头去。
  “刚才有狼,我正好走的快,就装在一块铁上了。”王羽撸起裤腿,尴尬的笑了笑。
  昏暗的餐厅灯光下,能看到一个大大的肿块,却是撞的不轻。
  杨明去拿了紫药水和棉花来,帮他处理了一番。
  王羽看着纱布包好了,吸着凉气,旧话重提道:“船上的人,是不是都不爱说话?一个个都忙的要命,问起来也没人吭声。”
  苏城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笑道:“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是中亚人吧。”
  王羽愕然,船上的光线要么太刺眼,要么太昏暗,他记得都是黄种人,却没有仔细去分辨哪国人。
  刘建国忍不住笑了出来,解围道:“你们还请了中亚人啊。”
  “主要就是巴库本地的工人。”苏城简单说道。
  刘建国追问:“大华也有相应的技工吧?”
  苏城点点头:“有是有,不过,现在都有工作。”
  刘建国恍然:“瑟坦油田?”
  “是,那里的开发也少不了人。”培养石油工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虽然中国国企很少在乎人才的作用,但在这样的行业里,缺少人才是耍不开的,而且,石油工人的培养也很耗时间,大华实业早就将国内的熟练工人一扫而光了,如今全靠设在浦东的培训基地增加人力,派到阿塞拜疆的人员并不多。
  王羽尴尬的道:“那等明天,我把翻译喊来,一起了解情况。”
  “哦,我们今天不回去。”杨明笑着将药箱收了起来。
  王羽再次愣住了,重复道:“不回巴库吗?”
  “不回陆地了,来回一趟要五六个小时,我们要在船上呆两天。”
  “那有急事呢?”
  “卫星电话。”苏城说着还眨眨眼,说道:“现在的巴库可不清静,躲在船上,能省不少事。”
  这个答案绝对超乎王羽的想象,当他的眼前出现了狭窄的船员舱,以及比门板还要窄的铺位的时候,超乎想象的事就接踵而来了。
  要到2000年以后,海上石油船舶的住宿条件才有所改观,在此之前,只有船长室是比较舒服的。
  王羽何曾受过这样的罪,两天功夫就熬不住了,劝刘建国道:“照片也拍了,数据也记了,听说出油还要一段时间,咱们先向上报告吧。”
  刘建国不同意,道:“费老是要我们分析中亚,特别是阿塞拜疆的产油状况,以判断中哈石油管道能否满负荷运转。不到现场来看,光是听大华实业的说法,怎么能行?”
  “大华实业的苏董不是说了,如果产油量不足,就用长期合同代替?”
  “代替归代替,终归是和自己的油田不一样。大华得到的油田怎么样,长期合同好不好签订,条件如何,咱们总得了解了以后,才能拿出章程来吧,否则,到了费老跟前一问三不知,怎么好意思。”刘建国这不光是场面话,他是真的想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也是他对个人仕途的一次突破。
  王羽架不住他的道理,悻悻的又去工作了。
  未等两人回到陆地上,石油总公司的代表徐杰自己雇船,也来到了测量船。
  徐杰和刘建国的目的相似,但代表的单位不同。对他,苏城就没有那许多客气了,只给了两张通信证,连狭窄的船舱都没有,就让剩下的陪同人员自生自灭去了。
  测量船空间有限,这也是应有之义。徐杰和后面来的公司代表,干脆就租了渔船,住在上面。
  因此,大华实业在巴库的第一口初探井,是在一票渔船的注视下,打进去的。
  这一次,苏城也无法从茫茫大海中,找到几率更高的探井地点,他甚至连阿齐久油田的深度都不清楚,唯有将这些工作,全部交给尽职尽责的地质工程师。
  在一次次百万乃至千万级的花销中,初探井竖的越多,他们对地下的情况就知道的越清楚。
  1993年的末尾,就在一群野猫井的骚扰下结束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国际展会

  在中国,美式俚语中的野猫井,是直接被翻译成勘探井的,其实,直接使用野猫井的译名,更能让人理解勘探井的含义——瞎猫遇到死耗子,可以当作勘探井的完美诠释。
  即使在极少数石油资源充沛的地区,第一口石油勘探井就见到石油,也是一个传说故事,它就如同趣闻轶事似的,经常在石油工人口中流传,但从来没有人真的见过。
  随着世界各地的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石油钻井的深度越来越深,地点越来越偏僻,野猫井见油的几率更是接近于无。
  但是,野猫井不打也是不行的,再先进的岩石评估作业都不能取代钻井作业,后者往往用来否定前者,然后开启下一轮的钻井作业。
  如果说,20年代的德克萨斯能用一窝“野猫”井来得到石油,那到了九十年代,就需要一家的“野猫”井了。
  一口百万美元的勘探井打下去,对下面的情况就知道一些了,然后再花几十上百万美元打一口新的勘探井。
  阿齐久油田是海上油田,大华实业因此调来了3个海上钻井平台,轮番上阵。虽然是大华自己造的海上钻井平台,但它们的日租金也要超过10万美元每天了,再加上高额的钻探费用,说是日耗斗金都不为过。
  然而,即使是如此昂贵的勘探井,也未能很快的找到石油,正如石油业界传说的那样,10口野猫井里,能有一口好井,九口干井就算是运气不错了——假如真的能找到一口好井。石油公司并不介意出现了几口干井,可怕的是见到了九口干井,还看不到好井的希望。
  石油部以前勘探石油,依靠的都是密集钻井作业,所以。虽然外国公司的技术好,但中国总能发现许多外国公司无法发现的油田。
  对于阿齐久油田,苏城的要求就是找到油为止。对勘探队来说,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要求,可要完成依旧是艰难的。
  自竞标结束,到公历新年期间。大华实业就打了6口井,一无所获,关注着此处的诸人都看的心疼,不管是海上钻井还是陆上钻井,每往下钻一尺,都是几百上千美元。一个勘探井6000英尺只是基础,花掉的钱换成美元,却能从井下叠到井上。钻井的频率快,自然不能充分利用钻井的成果……
  然而,大华实业一向都是这种大干快上的方式,其他人也无从置评。
  菲纳公司等下游合伙公司当然更喜欢大华实业的做法,都是尽可能的配合。不过。到了圣诞节前后,欧美系的公司还是变的人心浮动。
  有鉴于此,各公司的代表都不同程度的开始了轮休,只有大华实业依旧是全天候全天时的继续勘探作业。
  直到元旦前两日,刘建国再也忍不住了,打电话给苏城道:“我和徐杰都要回京叙职了,油田的情况怎么样?我想要一份报告……”
  坐在巴库办公室的苏城毫不客气的道:“报告没有,你们自己去写,或者找人去写,油田的状况不错。没有什么特别的。”
  刘建国呵呵一笑,反驳道:“油田的状况……好像没有见到原油的趋势。”
  “石油公司用两三个月时间找不到油再正常不过了。据我所知,阿塞拜疆放出的11块油田都没有勘探到油花。”苏城简单的解释了一句。
  刘建国在电话那头拍拍脑门,然后说道:“我想知道你们的开发进度,怎么能拿到确实的资料。”
  “眼睛里看到的还不够?”
  “总是要形成文字。写成报告的。”
  “嗯……那你找杨明要资料好了,基本的东西,他那里都有,够你写报告了。”
  刘建国呵呵的笑了几声,停顿片刻,道:“我要是想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原油,这样的资料,不是还得找你问?”
  苏城也发出了笑声,却从仰躺翘脚的姿势,变成了端坐,口中道:“你也在油田考察两个月了,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原油,一半靠运气,一半靠投入,我可说不上时间。”
  刘建国没有放弃,加重语气,道:“假如你能确定什么时候找到油田,哪怕是一个大致的日期,那也会很有帮助。”
  “哦?”
  “对我们有用,对你也很有用。”刘建国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显的格外沙哑。
  苏城笑道:“我要确定什么时候找到原油,非得先知道原油在哪里才行。如果知道在哪里,那不就等于是找到原油了吗?采油就是赌,说不上的。”
  “不是总有一个时间线什么的?”
  “这样说的话,两年吧,我们总比勘探特许权规定的要短一点。”
  “你们要是能再加把油就好了。”刘建国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苏城早就从他的话里猜出了什么,考虑片刻道:“怎么不过来谈?电话里说起来不方便……”
  “我马上要回去了,这也是新收到的消息,临上机前知会你一下,总之,你们的目标本来也是尽快开采出石油,对吧?”刘建国的音调平缓很多。
  “这么说是没错,我会加紧督促的。”
  “春节前都不要放松。”每年的感恩节到新年,是美国公司最人心浮动的日子,每年的新年到春节,就是中国公司最人心浮动的日子了。刘建国不免要担心,大华实业会像是其他中国公司那样,忙着过节,而耽搁了油田的开采。
  苏城答应着放下电话。虽然还摸不准刘建国提醒的是什么事,但他也能想象的到,这是有人在评估大华实业的水平。
  而且,明显是一位局外人在评估。
  说不定,还是在用某种老掉牙的方式,来判断一家公司的实力,就像是10年前,20年前,30年前的政治人物,评价国企一样。
  想归想,苏城却不得不承认,越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政治人物,就越是能够对正常的公司造成理解之外的创伤,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但是,刘建国给出的信息太少了,就他所处的位置,能够获取消息的渠道太多,以至于苏城根本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这种程度的消息,也不可能是董峰的信息局所能得到的……
  苏城想到此处,再次拿起电话,拨给了林永贵。
  他们现在是标准的战略同盟,或者用时髦的词,是战略伙伴。遇到了高层问题,第一层屏障就应当是林永贵。
  苏城斟酌着语言,最后决定单刀直入,问道:“最近有没有人打我们阿塞拜疆的油田的主意?”
  身在国内的林永贵满脑子是员工福利,假期安排,春节拜年等问题,被苏城乍一问,蒙住了,许久才问:“你们的油田出油了?”
  苏城撇嘴道:“没。”
  林永贵奇怪了,道:“你们阿塞拜疆的油田没出油,谁打你们的主意?难不成要和你们共同承担勘探风险?还是……有人给你们推销钻井设备?”
  说到最后一个问题,他还稍微有点不好意思。中国能做钻井设备的公司,基本都在石油总公司名下,要是有人顶着这边的名头去阿塞拜疆打秋风,那也是有可能的事。
  “是我弄错了……”苏城被他一个提醒,也就明白了过来。
  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了,在苏城心里,大华实业正在钻探的是世界级的油田阿齐久油田,一个顶二十个还多的超级油田,再重要不过了,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更多的人甚至不知道这块油田能不能开出油来。
  现在跑来帮忙的,不能算是雷锋,至少也是敢扶倒地老太太的土豪级人物,是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的。
  就刘建国的说法来看,关注大华实业的先生,显然不是这样的人物。
  林永贵知道苏城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事,干脆问道:“有什么要我帮忙的?”
  苏城犹豫了一下,问道:“最近有没有什么人,需要大华实业,进而考察大华实业的?”
  “这么说……我的确听到些传言。”
  “传言?”
  “春节过后,法国有一个工业设备方面的展会,几大部委非常的有兴趣,希望借这个平台,展示一下咱们改革开放的成绩。因为是工业设备的展会,参展的主要都是国企,是否要私企参加,什么样的比例,哪些公司,各部委都有讨论。”林永贵说的显然是第一手的消息。
  苏城也回忆起来,刘建国与他首次见面,就曾经提到过一个国际展会……
  现在看来,是有人想要大华实业参加该展会了。
  但是,希望阿塞拜疆的油田在春节前出油,这是为了……增加大华实业的分量?
  苏城不禁摇摇头。大华实业虽然算不得世界一流的装备企业,它的主业甚至不是机械设备,但是,在国内市场上,大华实业的技术还是有其独到性的,完全不需要油田出油这样的消息来增加分量。
  事实上,油田是否出油,并不能证明大华实业的装备技术。
  苏城握着电话不吭声,林永贵等不住了,问:“你怎么想?要参加吗?”
  苏城晒然一笑,道:“先不管它了,参不参加,估计不是我说了算的。”
  林永贵也没当回事,甚至没有要求石油总公司重视此时,要过几天,他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第五百八十二章 展团

  总结1993年的中国,很难用美好来形容。
  从后往前看,1993年和90年代的许多年份一样,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年,而且速度不慢。但是,身处在1993年的人们,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高官显贵,恐怕都很难爱上这一年。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食品类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4。1%,意味着中低收入的家庭被动减薪30%,由此带来的系列问题更是令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老百姓茫然不知所措,为了让钱保值,大家想尽了办法,其中就包括了创造性的非法集资……长城公司以24%的年利率,只用半年时间,就吸引了10亿资金,就是放在2013年也是相当醒目的。
  至于抢盐抢肥皂等生活保值手段,也不是21世纪才发明的新招数,早在1988年的那轮经济热潮中,各地的市民就学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