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清 作者:舞慈荏(起点高推荐2012-05-30vip完结)-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贞听得别扭,忍不住说道:“五……幼兰,你可别这么叫我了,‘娘娘’、‘娘娘’的真不习惯,我还差点儿没反应过来你是在叫我。就像以前那样,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了,大家都自在。”

    几个人都掩嘴笑了起来。幼兰素来知道婉贞的性子,因而笑着说道:“也好,既然娘……婉贞你这么说了,我们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婉贞,你说说,让这几个调皮伢子乖乖听话,都是怎么办到的?”

    “哪儿有什么怎么办到?”婉贞不禁笑着说道,“他们服的可不是我,而是念哥儿。他整个儿就是一个孩子王,管起人来一套一套的,连我都插不上嘴呢。”

    必禄氏笑着说道:“不愧是念哥儿,小小年纪却极是出群的,比他大的孩子都能管住了。可惜我家小子年纪大了点儿,不然让他来跟念哥儿做个伴也是好的。”

    何止是她?幼兰本也有心占个名额,只可惜家中恰好没有适龄的孩子,只得放弃。如今听必禄氏这么说了,连忙点头,赞同不已道:“是啊,我们的孩子都年纪大了,真是可惜我们可没婉贞你这么高的管教手段,那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调皮,最是不让人省心。我还寻思着,若是皇上把上书房开起来就好了,也省得我跟爷成天担心这些孩子不学好,荒废了学业。”

    婉贞看了看她们,自是知道她们心中所想,于是笑道:“上书房的事儿我倒是听皇上说过几次。不过念哥儿如今年纪还小,用不着那个地方,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其实说起来,在宫外学习也有宫外的好处,别的不说,数理化这些自然科学学起来就方便得多。洋人们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从小就全面发展,他们可没有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掌握了自然科学,做出各种科技上的发明,富国强兵,这些在咱们眼里属于‘奇yin巧技’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是无价的宝贝,谁家的孩子没学过自然科学那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由此可见,让孩子们均衡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光读些之乎者也的有什么用?照我看,你们如今的情形才是最好的,能够自主安排孩子的学业,今后也有大出息。念哥儿这样的情况,以后还有得**心呢”

    她说了这么一通,带了一点小小的抱怨,本意是安抚幼兰她们,说到后来却真的忧心了起来。皇子的教育听起来挺尊贵的,她却并没有插手的余地,要学什么、不学什么都是有规定的。偏偏这些规定现在看来都已经落伍了,若是还不改变,她怕念哥儿真的要被教育成了那种不通世事、不知进取,成天掉书袋的书呆子可怎么办?

    她在这厢发愁,幼兰等人却是面面相觑。她们可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话题,也不知道洋人们都是怎么教育小孩儿的,更不清楚什么自然科学有什么重要性。如今见婉贞说得认真,甚至还发起了愁,不禁更是觉得莫名其妙了。不过毕竟是心思灵活的人,幼兰赶紧劝解道:“婉贞,念哥儿这不还小吗?教育的事情还轮不到现在就发愁,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就是了。”

    “是啊,”必禄氏也道,“既然那什么自然科学那么重要,皇上一定也心中有数,回头你跟皇上说说,他一定会安排的,你也用不着操太多心。”

    婉贞想了想,倒也是这么个理儿。如今的大清跟她前世课本上读到的大清已经大有不同,至少袁世凯还活着,北洋军阀还没分裂,光绪也还是中国名义上的主宰者,清政府虽然衰弱却并没垮台。历史如今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那么在皇子的教育上也发生点儿改变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少字或许,自己能说服光绪在这上面做出点儿让步呢?

    如此一想,她便也暂时搁下了心事,笑着说道:“这倒也是。念哥儿还小,读书什么的还有几年呢,我现在就来操心倒是有些杞人忧天了点儿。不过,方才我说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孩子从小还是得什么都学才行,长大了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你们的孩子都是大清未来的栋梁之才,更是应该博学广纪,趁着年纪小多学点儿东西才是,洋人的东西虽然多不可学,但在教育之道上还是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的。你们回去,不妨跟五爷、六爷他们说说,溥仪等人正是学习的年纪,该仔细考虑他们的学习内容才是。”

    听她说得认真,幼兰和必禄氏不禁也有了几分凝重。其他的不敢说,但这位曾经的弟媳、如今的皇贵妃,眼界比她们谁都开阔却是不争的事实,她的建议,载沣等人都不敢轻视,何况她们?当下便把她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准备晚上回去跟自己的丈夫好好商量商量。

    必禄氏笑道:“你的话,我们都记住了,放心吧。且不说这个,你晋封皇贵妃也有些日子了,怎的也不见庆祝一下?虽然如今宫里是有些艰难,却也不至于连个庆祝仪式都办不起来不少字”也就是她们了,敢这样明目张胆谈论皇室的行为。换了个人,这样的话题是提都不敢提的。

    婉贞听了,笑笑说道:“不过是个虚名罢了,照我的意思,本实在没有必要庆祝什么的。不过皇上的意思,是还是要办一个晚宴,宴请亲族和大臣们,这不,我正筹备着么你们也知我一向是个懒人,所以琢磨着干脆将各国公使们都请来,一次过请了算了,也免得到时候还要另外请一次,实在是麻烦。”

    幼兰点了点头道:“这倒也可行。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婉贞笑道:“那倒没有,如今这宫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有什么是办不到的?”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第二百八十九章人才(加更)

    聊了一会儿天,时候不早了,幼兰等人便起身告辞。

    婉贞送了她们离开,转身回了永寿宫,刚进房门,冷不丁就被拉进了一个炽热的怀抱。热情的双唇覆上她的,辗转吮吸,又伸进了那灵活的巧舌尝遍了她小嘴的每一个角落,直吻得她气喘吁吁才放开来,此时她却已经双脚发软,只能勉强依靠着他的怀抱才能站得稳了。

    “皇上……”嗔怪的声音不自觉带上了几分旖旎,充满着情欲的声音令光绪的小腹一紧,差点就将她拉上床去“就地正法”

    好在他还多少有几分自制,知道这大白天的荒yin有些过了,因此只紧紧抱住了她,把头埋在她的颈间,深深呼吸着平复了欲望,沙哑着声音道:“我好想你。”

    婉贞顿时哭笑不得,抽动了一下嘴角才道:“皇上,我不过就出去了一个多时辰而已。”就跟幼兰她们聊了一小会儿天,至于这样“久别重逢”的感觉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个时辰就是三个月,如今一个多时辰不见,怎么也算是三四个月的分离了吧?不少字”光绪大言不惭地说道。

    婉贞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个男人,自从名正言顺在一起后,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举止越来越幼稚不说,还有些胡搅蛮缠起来。好在他只是对她这样,也算是一种情趣,不然看他那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

    拉着她在锦榻上坐下,他如今最喜欢的就是这样拥她入怀,恨不能时时刻刻这么将她抱在怀中,最好是成为连体婴从此永不分离。

    “宴会的事情可都准备好了?”他问道,亲手给婉贞倒了杯茶。

    也不知为何,他一看见她就想亲手为她做些什么,看见她嫣然一笑心中便充满了快乐,再卑微的事情也甘之如饴。看来,这辈子他这帝王是注定要栽在她的手里了啊

    婉贞刚开始也颇不习惯这样的他,但多次抗议无效后,便也只得由着他去了。此时轻轻抿了一口茶,笑着说道:“都准备好了,帖子一会儿就会派出去,皇上放心吧。”

    光绪满足地再次将她揽进怀中。皇贵妃的晋封仪式做得简单,只在宫里的人看见了,他便执意想要办一个宴会,堂堂正正告诉世人,婉贞才是他唯一的妻子、他深爱的人他知道某些食古不化的人至今尚未接受这位皇贵妃,也有人总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来污蔑她的清白。虽然他无法堵住那些人的口,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但至少可以摆明他的态度,用坦荡和无畏来衬托他们的感情,让世人知道他们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偷鸡摸狗,而是真正的倾心相爱。

    是他将她拖进了这一潭泥沼,那么自然也应该由他来陪着她度过这困难的时光

    “你受委屈了”心有所感,他忍不住将心思呢喃出口,听在她的耳中,化作丝丝甜蜜,渗透到她的心里。

    “皇上何出此言?只要是顺心而为,就无所谓委不委屈,我是心甘情愿的,哪怕天下人都反对唾弃又如何?我甘之如饴。”她抬头,看着他的眼,认真地说道。

    光绪心中一阵激荡,这就是他的婉贞,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婉贞他不知道自己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这样的终生伴侣,但既然已经得到了,那就绝不会放手,哪怕付出所有也要将她留在自己身边

    “念哥儿今后的教育,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他笑着,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说道。

    婉贞愣了一下,随即想起方才在御花园中与众人的谈话,不禁脸上一红,支起了身体,看着他嗔怪地说道:“皇上,你偷听”堂堂一国之君,怎能做这样的事情呢?

    光绪却毫无悔意地笑着,不由分说将她抱回怀中,笑道:“御花园那么大的地方,你们去得,我就去不得了么?再说,我堂堂正正地听来着,什么时候‘偷听’过了?只不过你们自己没发现我的踪迹,可与我无关呢”

    婉贞也懒得跟他争拗,认真地问道:“皇上方才所言,可是当真的?”他真的愿意将念哥儿未来的教育交给她来负责?

    光绪也收起了不正经的神色,说道:“君无戏言。况且,我听过你的话了,确实很有道理。我大清就是能做实事的人太少,满朝文武大都只会些之乎者也,于实务上却一窍不通。没有可靠之人,又何谈什么富国强兵?贞儿,你一向看得通透,于此事上,可有什么想法?”

    婉贞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道:“人才乃是长期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大清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落后了列强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想要培养人才也只能慢慢来,如今不过是勉强支撑罢了。我也没有太多的法子,如果能够吸引那些留洋的人才为我所用是最好的,只是……”

    她默叹了口气。那些人大多经过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又如何肯为仍旧是封建帝制的清王朝效命呢?

    “只是什么?”光绪疑惑地问道。

    “没什么。”婉贞笑了笑,有些暗责自己的冲动,说到了不该说的话题,“只是这些人见惯了国外的繁华,大多是不愿意回来的,这便有些困难了。”

    掩饰了心中真正的想法,只因说亦无用。光绪不了解这些,对他来说君权神授已经是深入骨髓的想法,从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若是被他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怕不立刻就会被划进“**党”的范畴吧?不少字

    光绪并未发现她的言不由衷,只是笑道:“倒也不是人人都贪图富贵的,总有些人愿意回国效力,我会派人留意着,碰上合适的不妨授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专心为我大清效劳。”

    能够用高官厚禄打动的又怎会是真正的人才?婉贞心里想着,却并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想了想又道:“其实,这么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国外的情形跟国内大有不同,在国外干得风生水起的人在国内未必就能做出成绩来,皇上还是不要期望太高的好釜底抽薪之计,唯有我们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才能够得到真正有用的人,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出一分力。”

    光绪想了一会儿,这才叹着气说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国内大乱,许多地方都政令不通,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兴办教育。这事儿梁启超他们也上奏过多次,却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也是一筹莫展啊”

    听着他颓丧的话语,看着他打成了结的眉头,婉贞心中一阵绞疼,有一股渴望去帮他抚平紧皱的眉尖,让他开怀、放声大笑。相比之下,她情愿看到方才那痞痞的他,也不愿见到如今懊丧的皇帝。

    “国家办教育固然好,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何不鼓励私人办学呢?民间的富豪商人不少,能拿得出钱来的也不少,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一百个人里面有那么三四个人愿意出钱兴办教育,那也是一笔大大的投资。”她说道。

    光绪眼前一亮,忙追问道:“那你说什么措施能够鼓励他们兴办教育?自古以来无商不奸,拥有大量家财却一毛不拔的人多如牛毛,想让他们心甘情愿拿出钱来可不容易啊”

    婉贞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皇上,事到如今,你还信奉‘士农工商’那一套吗?商业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有了商业所以社会交换才会进步,资金流动加强,人民收入增加,富国、强兵。洋人们不就这样发展起来的吗?商人中确实有些人丧尽天良,却不能因此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过,商人也是无利不早起的,若是没有利益,他们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因此,只要我们让他们看到,出钱办教育有利可图,那么不用我们多说,自然有的是人愿意去做,这便是我所说的措施了。”

    光绪皱了皱眉头,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不大认同。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这番话的整体印象,听口气,婉贞竟是有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似的,顿时兴奋了起来。

    “你可有什么法子?”他急忙追问道。

    婉贞笑了笑,说道:“不过有些想法罢了,我姑且说说,皇上只当是个参考吧。在国外,有国家将出资办教育的钱纳入了免税的范畴,虽然我大清并无此等规定,但若是明令那些肯出资办教育的人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收,想必还是有些吸引力的。又或者,不一定要税收,只要他们肯拿出钱来,朝廷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也是一样的效果。”

    光绪想了想,这倒是个可行之法,可真的有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能不能吸引人上钩,这就要看朝廷的本事了,关键是能不能拿出足够的诱饵来。”婉贞笑着说。

第二百九十章晚宴

    乾清宫中,一片灯火辉煌。巨大的做成中国宫灯形式的电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将诺大的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一片几十张桌子摆开,上面摆放着精美的食物,丝竹声隐隐约约从不知名处传来,伴随着人们的浅谈轻笑,声声悦耳。

    王公大臣、外国公使们齐聚一堂,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团团围坐,浅酌谈笑,优雅中渗透着高贵,不见市井小民的狂吃猛喝,却丝毫不减热闹喜悦的气氛。

    男左女右,泾渭分明地坐着,却也没有特意去避讳男女之别。且不说满人的男女之防本就不甚严密,更何况如今新思潮的涌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连皇室宫廷也不能免俗,比之之前又开放了许多,因此对于这样的安排,绝大多数人倒也没有什么意见。至于极少数不知变通的人,面对大众心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在心中暗自骂着“伤风败俗”,面上却一点都不敢显露出来。

    这是特意为了庆祝婉贞成为皇贵妃而举办的宴会。大殿的上首,光绪的龙椅摆在正中,皇后和婉贞一左一右伴随在旁,皇后的出现是摆明态度,显示对婉贞的认可,婉贞的位子则是种昭示,以如今皇后深居简出、专心礼佛的情形看来,今后这后宫之中,真正做主的人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一时间,人们的奉承不绝,溜须拍马之人如潮水般涌来,人人都绝口不提婉贞与载涛的往事,尽把她往好了夸,说得天上有、地下无,跟皇帝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地上一双,无人能够替代……

    婉贞和光绪两人只是听着,并不作任何回应。旁人的看法终究是无足轻重的,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彼此的地位和重要,能够厮守终生不是靠别人的阿谀奉承,而是靠自己的真心相待,这一点,他们彼此都心领神会。

    酒过三巡,婉贞离了座,走下女眷中间敬酒——这是从洋人那里学来的礼节了。今晚的宴会,她特地将中外的礼仪都融合在一起,以中式饮宴为主,但却摒弃了其中一些并不合时宜的做法,又将洋人一些可取的礼节加了进来,看上去倒也新鲜。

    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列强入侵以后,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已经降到了最低,很多不自信的中国人甚至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处处照搬西方,就连一些高官显贵们也纷纷向洋人看齐,酒会、宴会什么的学足了洋人的形式,反倒对中式的宴饮不屑一顾。婉贞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在她看来,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礼仪绝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