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1番外 作者:loeva(起点vip2013.01.10完结,腹黑、种田)-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崽子!”
    沈氏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虽说他破了相,但容貌还在,宗室长辈们一见就能认出他来。他是悼仁太子正儿八经的子嗣,既然太孙没了,燕王真要起事,也只能靠他了。”
    沈儒平抿抿嘴:“可惜了,从前我们哪里会想到这小崽子也有翻身的一天?得罪得太狠,若真叫他得势,我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怕什么?”沈氏冷笑道,“他即便真的被燕王推上那个位置,也仍旧是悼仁太子的庶子,太子妃是他嫡母,我们沈家是他舅家,容儿还是他嫡兄的未婚妻子,他若敢对我们不利,天下人的唾沫就能淹死他!他不但不能报复我们,还要敬着、捧着,好显示他的忠孝仁厚呢
    她这话一出,杜氏还没反应过来,沈昭容在旁已经脸色一白,眼前发黑了。
    倘若真照沈氏的话去做,她这辈子就要终生背负“前皇太孙未婚妻”这个身份,至此不得解脱,别说嫁入好人家了,恐怕连出门见人都不允许!
    沈儒平倒是有些迟疑:“仅凭太子妃的脸面,就已经足够了吧?容儿跟太孙的婚约……”
    沈氏恨铁不成钢地瞪他一眼:“你糊涂了?当日太孙许诺不会背弃婚约之时,朱文考可是在场的!即便你们说不算数,他又怎会由得你撒谎?!横竖是摆脱不了的,又为何要瞒着?到时候你只管跟燕王与宗室诸贵人说,容儿是太孙认定的未婚妻子,虽未完婚,却是要终生为他守节的!有了这个身份,无论是朱文考还是众宗室都不会无视沈家的存在,沈家的清贵门第屹立不倒,还能搏个好名声,日后你再有子嗣凭着有位身份超然的姐姐,谁还能小瞧了他?!”沈昭容紧紧抓住床边的小桌边沿,勉强支撑着自己不至于跌倒。她的手在微微颤抖,耳边轰鸣,呼吸困难,回想起这四年来的殷勤小心,只觉得自己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沈儒平还在思考沈氏这番话的可行性,杜氏已经率先跳出来了:“沈绰!你这是什么意思?!敢情不是你肚子里掉下来的肉,你就不用心疼了?!容儿是你亲侄女,你亲侄女!她是你亲兄弟如今唯一的骨肉了,当年为了你的大计,你亲侄儿安哥儿还在彭泽做着没名没姓的孤魂野鬼,如今你连容儿都不放过么?!你怎么说得出口?!她今年还不满十五周岁呢,你就要她一辈子守望门寡?你怎么不自个儿守去?!”
    骂完了,杜氏拉起女儿就要往外走:“咱们回去,别理她!她丈夫儿女一个没少,自然可以说风凉话!”
    沈儒平连忙上前拦下她们母女:“你这是做什么?有话好好说,即便大姐的主意你不同意,也犯不着翻脸啊!”
    杜氏不敢置信地瞪着他,沈昭容觉得身上更冷了,沈儒平则返回沈氏床边道:“大姐,不是弟弟不信你,实在是……风险太大了。弟弟这几年身子折损得厉害,也不知还能不能再有子嗣,若是生不出来,容儿便是我仅剩的骨肉,要她为了个虚名儿葬送终生,就怕最终得不偿失啊!”
    沈氏垂下眼帘道:“你们若觉得我的主意不好,也不必马上做决定,大可以等你们姐夫派人来接时再考虑。
    但无论如何,我都是为了沈家的将来着想。兄弟,你这几年身子亏得厉害些,只要好生养上几年,未必就没有再生子嗣的机会,而且若是可以,最好是嫡子,只有嫡子才能名正言顺地借他姐姐的光。”她抬头看向杜氏,“弟妹,我知道你此时心里必定怨我,只是你细想想,若是没有得力的娘家,没有兄弟扶持,容儿即便是攀上了好亲事,日后在婆家也是要立足不稳的,那时她又能如何?还不如顶着太孙未亡人的身份,一辈子锦衣玉食,也没人敢去欺侮她。若是怕将来无人送终,宗室中有的是孩子,过继一两个就是了,能做太孙的儿子,承兴帝的曾孙,有的是人挤破了头来争。而容儿有了能干的同胞亲兄弟,姐弟俩相互扶持,彼此有了照应不说,沈家也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弟妹,你细想想,我说的对不对?”
    杜氏的脸色缓和了几分,沈氏这是暗示,沈家的子嗣还是要从她肚子里出来,她地位不变,女儿的未来也有了依仗,虽说还是要守寡,但有名份有地位有富贵还有子嗣,似乎也不是那么差。
    沈儒平则直接露出了喜色:“大姐,你这主意还真不错。只要我有了儿子,还怕沈家没有再兴盛的那天么?”不过他又悄悄看了老婆一眼,看着她干瘪的身材,略带凌乱的头发,瘦尖的下巴,黝黑的皮肤,又觉得有些倒胃口,心想:大姐只说最好是嫡子,但这婆娘要是能生,这几年早就生了,将来恐怕也只能另行纳个好生养的妾,只要是记在正室名下,不也跟嫡子无异么?
    他悄悄凑近了沈氏:“大姐,你弟媳妇的身子亏损得厉害……”顿了顿,“要是大姐夫派人来接咱们,请医施药什么的,还要你多多费心……”他使了个眼色。
    沈氏是他同胞亲姐,从小看着他长大,怎会猜不出他的想法?直接瞪了他一眼,便垂下眼帘,不动声色地道:“这是自然,都是自家人,我还能不为沈家的子嗣着想么?”
    沈儒平心领神会,心里正要高兴,却又忽然想到,大姐在婆家同样是立足不稳,就算大姐夫章敬会看在她面上,把自己一家带离德庆,却未必会为了自己的前程与家人对立,那大姐的这番盘算是否能得到姐夫支持呢?在孩子未长成之前,少了大姐夫这门有力的亲戚,仅靠女儿一人,沈家也难出头呀!
    想到这里,他便不由得有些埋怨大姐:若不是当年她执意与自家同行,不肯与婆家人会合,又怎会与婆家交恶?若是大姐夫碍于其父之命,要休了大姐,或是送她到别院静养,那又该怎么办?沈儒平实在烦恼得紧,想着如果真到那一日,他也只能以大姐夫马首是瞻了。
    而杜氏则在听了沈家姐弟那几句话以后,再次恼火起来。她跟沈儒平夫妻多年,同样了解他的性情,只看这姐弟俩的眼神交流,就知道他们想的绝不是什么好事!她很想再次发火,却感觉到有人在扯自己的袖子,回头一看,却是女儿昭容。
    沈昭容双眼含泪望着她,满脸哀求之色,杜氏张张嘴,又心软起来:这可怜的女儿啊,叫她怎么忍心?
    她没有瞧见,沈昭容衣袖下的双手,正紧握成拳。
    各有异心,各怀鬼胎呐~~~以下是广告时间:父亲被族人陷害入狱,她在洞房花烛夜被夫君害死,重生回十三岁,一切是否还会重来?云霓新作《复贵盈门》,书号9,请各位多多支持~~~

第四章 背后
    朱翰之听明鸾转达太孙可能已葬身海底的消息时,正拿着杯子喝茶,听完了,他手都没颤一下,杯子也没摔落,他甚至还将杯里的茶喝完了,放下杯子,才抬起头来问:“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可信么?李家的船……全都沉了?因为大风?就在金山对出的海面上?”
    明鸾只觉得他的反应未免太平静了些,心中感到有些诧异:“听马贵说,大约是一个月前的事了,李家船队一行三条船,都装满了洋货的,行至金山对出海面上的时候,遇上大风,船就沉了,船上的人和货都无一幸免。我们已经编了个借口,就说有位给祖父看风湿的大夫就在那几条船上,我们担心他的生死,请马贵想办法打听得详细些,务必要弄清楚船上都有些什么人才好。但这个消息是真真切切的,不论太孙是不是在那条船上,李家确实有三条船在金山沉没了。”
    朱翰之皱起眉头,半晌不语。
    明鸾犹豫了一下,索性将自己的推测也说了出来:“不过我们觉得……这件事有些古怪,既然吕先生与太孙他们是要坐李家的船去北平,那船又怎会载着这么多洋货前往京城呢?一来,洋货这种东西,只有富贵人家才会有钱有闲去买,天下就数京城的富贵人家最多,李家家业也在京城,因此他们将洋货运往京城是恰当的,可既然是去京城的船,太孙和吕先生又怎会坐上去?他们不象是这么冒险的人。二来,李家既然知道这船是去京城的,为什么还要把太孙也一并送过去?京城里认得太孙的人太多了,谁知道会不会被发现?到时候连李家也要被牵连进去的!李家能够在京中潜伏多年,既帮了燕王,又能在建文帝的眼皮子底下容身,想必不是蠢人,为何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朱翰之看了她一眼:“那你们觉得……实情会是怎样?”
    明鸾神色肃穆地道:“首先李家应该没有背叛燕王,他们的船是真的沉了,洋货珠宝也是真的没了,损失太过惨重就算做戏也没必要做到这个程度,而且燕王能派他们来接人,肯定是极信任的。太孙身份何等重要?万一泄露,别说起事了,就算是身家性命也保不住!”
    朱翰之点了点头:“李家确实信得过,早在船南下之前,李家家主就带着嫡子嫡女暗中前往北平燕王府对外则宣称是回乡祭祖去了,留在京城的除了几位女眷、一名庶子之外,就只有些婢仆。他家若敢背叛,燕王叔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冒不起这个风险。”
    明鸾哑然。好吧,有手段的人从来都不会只是嘴上说信任而已,手里有把柄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对于李家人来说及早脱离险境到达安全的地方,也能避免事泄后全家遇害,至于留在京城里的人自然是为了安朝廷之心而打出来的幌子,好造成一种李家仍旧留在京中的假象,恐怕都是些弃子吧?
    她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没有多说什么。这种事轮不到她多嘴。她继续道:“既然李家还是忠于燕王的,又想保住自家,就没理由带着太孙去京城那种危险的地方。所以……祖父、二伯父和我都觉得,太孙很有可能在中途就下了船,所以李家的人才会放心地前往京城。这么一来,太孙就有可能仍然安然无恙!只是……要弄清楚这件事,还要继续打听。你身边不是有吕先生留下来的人吗?能不能……呃……让他们跟他们上头的人打听打听?有了准确的消息,我们也能安心不是?”
    朱翰之盯了她好几眼,方才道:“好,我这就叫他们想办法联系北面,过几日就会有消息了。无论如何,李家的船沉了这件事可不小,也许会影响到燕王叔的计划。”
    明鸾心里又是一阵不舒服:他就只想到燕王的出兵计划,却没想想自家兄长的性命安危吗?虽然说他跟这位嫡兄之间有点心结,但几个月前,他还在太孙面前哭得象个孩子一样呢。明鸾抿了抿嘴:“当然会有影响了,如果太孙真的出了事,燕王……恐怕也只能选择你做他的招碑了吧?”到时候眼前这人就从此一步登天了!到时候她也不能再用这种语气对他说话了吧?
    朱翰之轻笑一声:“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容貌已毁,又是宫人所出的庶子,比不得兄长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孙,以我的名义起事,未必是好主意,不然燕王叔这几年又怎会按兵不动?我说的是李家沉船这件事,他们此番收的洋货,用的是燕王府的银子,本是打算借机挣一笔军费的。如今血本无归,燕王叔想必头痛得紧。”
    军费再难,还有别的办法可想,现在太孙的生死比较重要吧?
    明鸾没忍住,试探地问:“你……不担心吗?不伤心吗?我发现你从听到这个消息开始,就一直很平静,你……是不在意太孙的生死呢……还是知道太孙不在船上?”
    朱翰之扯了扯嘴角:“茂升元来的消息,应该是街头巷议,所以才会在一个月后方传到德庆,实情是否如此还未可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人。”
    “好吧。”明鸾清了清嗓子,“虽然我觉得挺奇怪的,一个月前的事,为什么你这边完全没有收到消息呢?”顿了顿,又睁大了眼,“还是说你其实率就知道了,而且……还知道太孙不在船上?”
    朱翰之摇摇头:“我确实不知道李家沉船的事。”因为他只收到了来自吕伸昆的消息,知道兄长平安,对于早已放弃的李家船队海上线路还真没怎么留意。
    明鸾见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太孙是否在船上,不由皱皱眉:“你的人真的没问题吗?太孙要是坐李家的船,就算他中途上了岸,这种大事也该告诉你一声吧?一个月前的事,你居然没听说过?!”
    朱翰之淡定地回答:“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船是在京城附近出事的,李家得了信儿,想必正急着善后,要报也是先报给北平知道,我这里又算什么?”
    那他又打包票说过几天就能打听到消息?!
    明鸾觉得他是信不过自己,不由得有些生气:“我知道这种大事,我是没资格过问的,但是,我祖父都担心得病了,以他老人家的资历,想知道一下太孙是生是死,也不过分吧?具体细节我就不问了,你只要告诉我,太孙是否安然无恙,就行了!”
    朱翰之不动声色地看了她一眼:“放心,我一有消息,就会马上报给你家知晓。”
    明鸾冷笑一声,深呼吸几下,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脸色始终有些难看:“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先回去了,您慢慢打听吧!”转身就要走。
    朱翰之猛地站起身追上两步,拉住她的手:“三表妹,你怎么了?别生气……”
    明鸾一把甩开他:“我没生气!我干嘛要生气?!”
    朱翰之看着她,犹豫了好一会儿,才道:“我知道……你是气我不肯跟你说实话,但能说的我都说了,剩下的……我自己也拿不准,才不敢轻易告知你。”
    明鸾斜了他一眼:“这么说,你果然是有所隐瞒了?朱翰之,我告诉你,太孙是生是死,对你可能没什么影响,甚至还有好处,但对我们家来说,他有更重要的意义,你明白吗?这是关系到我们全家人未来的大事!我又不是嘴上没把门的,不该说的话,绝不会传出去,你为什么就不能多信任我一点呢?!”想想当初朱翰之离开九市的前一天晚上,还跟她说了那样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就象是个笑话似的。明鸾立刻就红了眼圈。
    朱翰之心里也不好受,他沉声道:“我已经说了无数次了,兄长即便死了,我也没什么好处。若我是盼着他死的人,又何必千里迢迢前来?你总是一再重复这种话,我听了,心里又怎能好受?!”说罢他也板起了脸,扭头望向旁边,径自生着闷气。
    明鸾抿了抿嘴,她知道这么说有些猜疑对方的意味,可是她心里就是忍不住要慌。如果他真的被燕王捧上了那个位置,那就意味着他离她越来越遥远了!好吧,这只是个半大孩子而已,他是龙是虫,是九五至尊还是皇家小透明,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她慌个什么啊?!
    明鸾暗暗唾弃自己,稳了稳心神,尽可能用平静的语气道:“对不起,是我说错话了。忽然间听说了这样的坏消息,所有人都慌了,我心里自然也着急得很。你也知道,我们家未来的希望几乎有一半是寄托在太孙身上的,如今他有可能遭遇到不测,我们自然希望早些知道确切的消息了。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总得有个准信才行。”
    朱翰之再次握住了她的手,紧了一紧,才道:“我知道了,是我考虑不周。姨祖父为这事儿病倒了,我也该去探望他老人家。先前你们从九市传信过来,说郭钊与曹泽民都不曾多加查探,想必没有发现我的踪迹,我悄悄儿返回,应该是不打紧的。你能略等我一等么?明儿一早,我就随你一道回去。无论有什么事,我都会正面告知姨祖父的。”
    明鸾犹豫了一下,小声说:“现在天色还早呢,我坐船回去,夜里就能到家了。若要在悦城等你一晚上,我又能住哪儿去?”
    朱翰之倒不认为这是个难题:“不妨事,镇上有专门招待女香客住宿的庵堂,上回你与你母亲陪我过来时,不就曾在那里住过一晚上么?虽说今儿只有你一人,但我这里的房东太太为人极和善的,请她陪你去住一晚上,倒也便宜。”
    明鸾还有犹豫:“你明天带着人自行过来就是了。我没跟家里人说,他们会担心。”
    朱翰之又犹豫了一下,才道:“我需要跟身边人商量一下。还有李家沉船之事,我虽听你说了,到底比不得你在马贵那里听的详细,若是有需要询问的地方,你就在镇上,我们找你也方便。好表妹,你就勉为其难一次好了。”
    明鸾皱眉道:“能说的我都说了,要不我用纸笔给你记下?”
    朱翰之叹了口气,决定再透露一点口风:“三表妹,你可知道,金山在什么地方?”
    明鸾怔了怔:“说是在京城附近,是个军港?有卫所吧?”
    “金山卫建于洪武十九年,本就是为了防御海上倭寇侵扰而建的,也因为倭寇的缘故,那一带的海港并不多,过往船只为了躲避倭寇,一般都会沿着海岸行驶,尽可能避免远离岸边,这样一旦遇到险情,便可立刻靠岸避险。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驶向金山卫,卫所的将士会立刻出击。而李家在海商行当里做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