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丹桂和丽姐儿的嗓子都不错,喊了没几声,徐熹就冲了进来:“怎么了?怎么了?”徐熹原本在菜园子里面除草,听到求救,仔细听还是自己女儿的喊声,连忙往回赶。这一路上,徐熹胡思乱想了很多,最多的就是野兽冲进来了。看来除夕那夜野兽嚎叫不仅仅是吓到了林氏,徐熹也颇受影响。
“娘亲不舒服。”丽姐儿有点累了,但还是从打开的窗外用眼角余光还是瞥到了曾祖父匆匆出了院门往这边走。
丹桂看到徐熹一身泥泞,双手都是土,内室中的青石砖也都布满了泥脚印,不禁有些犯愁,这可怎么办?可林氏身子不好这种情况绝对是占了上风,所以她马上抛开这些,解释补充说明了一番林氏不舒服。
“好好的,怎么就不舒服了。”徐熹满脸愁云惨担这可怎么是好,荒山野岭哪里有郎中。
林氏只觉得昏昏沉沉,脑子一片空白,双耳嗡嗡作响,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只觉得反胃恶心,起身想吐。果然,她无意识的冲到床边干呕了两下,却是什么都吐不出来。
丹桂和丽姐儿看到这情况都上前不是拍背就是递水,徐熹因着浑身脏兮兮的,不敢上前,不知所措。而这时徐老太爷也进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猜到了八九分,一步上前,不由分说就直接给林氏诊了脉。
“傻小子,你媳妇有身子了,别哭丧着脸。”徐老太爷诊过脉拍了拍徐熹的肩膀。
徐熹只是呆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上窜下跳,高兴得不得了。
第六十八章 不接
“先别忙着高兴,媳妇身子不大好。”徐老太爷一句话就把欢乐的氛围打散了。
徐熹傻了,他无声地看着徐老太爷,脸色煞白,好像在疑问该怎么办。
“孙媳妇生喜哥儿和乐哥儿没多久,身子还没调养过来。本来双生子就亏身子,现在又怀上了,明显的气血不足,必须得好好保养,不然的话,怕是这孩子保不住。”徐老太爷知道冰窖中一些比较珍贵的野味都被吃的差不多了,他也没想到野味这么不禁吃。可孙媳妇这种情况,鹌鹑是最好的滋补品。看来去山上狩猎得提前了。
林氏迷迷糊糊地听到自己怀孕了,很是高兴,哪怕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舒适的地方;可又听到自己可能保不住孩子,心痛欲裂,惊恐异常。林氏拼了力气,有气无力道:“我要保住孩子,祖父帮帮我。”
“知道,知道,定能帮你保住。”徐老太爷安慰林氏。他也想过是不是打掉这孩子,可又一想孙媳的情况恐怕是不要孩子身子也会大亏,莫不如好好地保住这孩子,最后母子两得宜。
徐熹知道眼下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觉得难受愤懑,怎么就到了这步境地。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妻子保住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来让妻子安心。他现在觉得自己就是个无用人,和在蜀州城被人要挟要银两一般,他深深地自责,既无法在关键时刻救家族于水火,又无法在困窘时救妻子孩儿于无虞。
另一边赵嬷嬷在厨房里正想着冰窖中仅存的食物。她觉得自己办错事情了,明明冰窖中的食材就不多,她不应该那么大手大脚的去用那些原本就没准备多少的鸡鸭鱼肉,应该去吃早就储存的腊味。毕竟那些腊味存量多,最起码能吃个三年五载。现在倒好,冰窖中食材日益减少到让人火烧眉毛了。还有就是自己低估了住在这里男人们的食量。自己总在后宅,就以为所有人吃东西都如林氏那般,一口两口就够了,哪里想到经常干活的男人们食量那么大。尤其是自己的儿子,那哪里是吃饭啊,简直就是吞饭!照这么个吃法,恐怕不到两年就什么都不剩了,不行得想办法,不能就这样等着坐吃山空。赵嬷嬷沉思自然就没有听到丹桂和丽姐儿的喊声,可赵家的是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些。
“娘,您听没听到什么声音?”赵家的问。
赵嬷嬷还在沉思根本就没有听到儿媳说什么,依旧是皱眉深思。赵家的看婆婆不理自己,以为是婆婆在生气,气自己刚刚在夫人面前随便插嘴,也就不敢再招惹婆婆,老老实实的继续看着火,她正在煲汤。赵家的心里清楚,婆婆心善人也好,可是自己也得知情识趣,对待婆婆得听话懂事。
就这样,赵嬷嬷婆媳俩并不知道发生什么。可是和徐熹一块打理菜园子的徐寿,徐福还有赵老虎看着徐熹慌慌张张的样子联想了无数情况。
“莫不是什么蛇虫鼠蚁吧?”徐福最先开口,他也被除夕那夜的野兽嘶嚎吓到了,现在冬去春来,那些乱七八糟的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
“走,随我去干活。”徐寿是把徐福的话听进去了。自己修的篱笆自然是安全的,可是像蛇虫鼠蚁这类的,自然还是能钻空子进来。尤其是毒蛇,要是真进来那就麻烦了,这里这么多女眷,还有怀了孩子的,就算没被怎么样,被吓着也是得不偿失的。
徐福和赵老虎跟在徐寿身后。徐福和赵老虎早就被徐寿给收服了,就凭着徐寿一身的好功夫还有常年在徐老太爷身边伺候的威信。徐福原来在老宅就知道徐寿是徐老太爷身边的红人,自从上次送炭看到徐寿在这里就更加钦佩徐寿的孤勇了。而赵老虎原本是个猎户,对有本事的人想来敬重,他自从见到徐寿可以一人一手搬巨石砌墙之后,他就对徐寿惟命是从,让往东就往东,从不提意见。而徐寿也喜欢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好样的,就凭能随着主子呆在这深山里,就是个忠勇的,必不会是孬种。三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徐福和赵老虎管徐寿叫寿叔,而徐寿也答应一声,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徐老太爷知道以后,也就是一笑置之,认为在困境,大家都一条心挺好;徐熹更没有意见,他从小就管徐寿叫寿叔,再多两个人一起这么叫也不错。
徐寿带着徐福和赵老虎到了地窖,直接搬出一袋子粉末,打开之后才知道那是雄黄粉。徐福面带疑惑之色,可赵老虎是明白徐寿这是要干什么了。雄黄粉有刺激气味,它可以使蛇在内的许多爬行动物;昆虫;都远远的避开。
“拿着这些,沿着篱笆墙都撒上,不用省着,库房还有很多。”徐寿没有跟徐福解释太多,只让他们照做,并且尽快。他也知道自己不说,赵老虎是一定会把雄黄粉的作用告诉徐福的。那个傻小子,自打知道媳妇怀了孩子,就变傻了。
等到三人把雄黄粉都撒完,顺便加固了篱笆围墙之后,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然徐老太爷直接找了赵老虎说要猎鹌鹑的具体事宜。
“现在有鹌鹑吗?”徐老太爷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有,这时节恰好就是鹌鹑从南向北迁徙的时候,应该不难抓。只不过它们昼伏夜出,得晚上出去才能捉到。”赵老虎是爽快人,说话也准。徐老太爷放心了,只要有就好办。
“可是要今晚就去抓?”赵老虎问。
“先看看再说,要是夫人气色养好了,就不用那么着急。反正那鹌鹑是早晚都要去捉的。我也不怕和你说句实话,冰窖中储存的食材已是不多,打猎是一定要的,守着大山也是因为山里的野物多,真要是断粮,那里就是唯一的食物来源地了。你原本是猎户,打猎自然是你最擅长的,趁着空闲,你就教教我们,等到秋天,带着我们一起上山打猎。”徐老太爷早有谋算,今天算是把话说明白了。
“哪里用得着主子们,小人一定尽力而为。”赵老虎没想到老太爷居然要亲自去打猎。
“行了,我们这么多人要吃,就凭你一个人能打回来多少,还是得齐心协力才行。今天说的这些话我也会和其他人说,你也不用避讳,别人问你,你就实话实说。”徐老太爷一锤定音。就这样,老太爷定下了打猎事宜。
另一边,赵嬷嬷通过儿子知道了林氏有喜却情况不妙的消息,又想到了儿媳好似是曾说过有声音,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那一定就是丹桂和丽姐儿在求救。赵嬷嬷一下子急了,忙忙地往林氏居住的院子奔去。在赵嬷嬷心中,毫无疑问林氏就是自己的亲闺女,感情要远远超越历经数年才找回的赵老虎。林氏自从出阁之后日子就过得不舒心,不是为了子嗣就是为了病体。现在好不容易都熬过来了,却在这困境之中又怀上了,本是高兴事却因为种种原因拖累得林氏现在身子又不好了。赵嬷嬷这一路上心焦不已,特别怕进到内室之后看到的是林氏苍白绝望的脸;她又时不时地向老天祈祷了,要林氏这回大小平安。
还没有进内室就看到丽姐儿和丹桂在内室外守着,二人脸色还好,不是那么仓惶或者恐慌。二人也同样看到了赵嬷嬷,丹桂看见赵嬷嬷神色焦虑,步履匆匆就知道嬷嬷知道了,连忙拉住赵嬷嬷不让她进去:“爷在里面呢,嬷嬷先喘口气再进去。”
知道徐熹在内室,赵嬷嬷不好进去,只好冷静下来,仔细地问了丹桂事情原委。丹桂就把怎么听到丽姐儿喊她,怎么看见林氏不舒服,怎么打开窗子和丽姐儿喊救命等等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自然丹桂也把老太爷诊断的气血不足说了,还说了老太爷临走时吩咐要厨房炖煮的药膳也重复了一遍:“老太爷说了缺什么就直接报到老太爷那里,老太爷自会想办法。”
“鹿胎膏是现成的,弄起来不费劲,带来的也不少,这个不成问题。花生大枣炖猪蹄也能天天吃,食材都够。阿胶我们也带了不少,不管是阿胶糕还是炖乌鸡也都可行。只是这鹌鹑可就不多了,先可着夫人吃,也吃不了几顿。”赵嬷嬷眉头紧皱,刚刚说起冰窖中的野味不多了,愿以为没什么大碍,现在却急需了。
“老太爷好像知道这回事,您老也别着急上火,还是先炖上这几样,看看情况再说。”丹桂宽慰赵嬷嬷。赵嬷嬷也只好点头,毕竟现在的环境就是如此,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丽姐儿在一旁听着觉得有没有鹌鹑都没什么关系,这么多滋补品难道还不够嘛。她觉得女为母则强,以林氏的性子,不管缺了什么,她都是会拼尽全力生下孩子的。再说还有这么多人陪着呢,林氏必定会化险为夷的,天气也转暖了,最艰苦的时光已然过去,只要谨慎小心,保养得宜,林氏这次生产也必定是有惊无险,母子平安。
内室里,徐熹早就把脏衣服换下,把自己打扫干净,双手紧握着林氏白腻的小手不放,只是轻声安慰:“你别怕,祖父都说了一定没事的,一定会帮我们的。我有感觉这孩子必定是健康的,只是埋怨我们做父母的现在才发现。是我疏忽了,让你受苦了。”
林氏听着徐熹说话,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她也不知怎的,就是想哭了,想必也是因为自责。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马虎了,连怀了孩子都不知道,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还如此粗心大意,这个孩子也定是埋怨自己了。幸好这段时间怕冷不敢出去,要是这雪天滑倒了可怎么是好,还是说前段时间全身冒寒气就是这孩子在告诉他的存在?林氏现在的心思都在肚子里的孩子上,再也不想管什么地窖中还有多少粮食,冰窖中还有多少野味了。徐老太爷叮嘱她要卧床休息一个月,林氏为了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没关系,更别提仅仅是卧床休息了。她本来也不喜欢出去乱走,现在正好。
“你哭什么,看着你伤心,我也心疼。我知道现在的状况是委屈你和孩子了,可你放心,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和孩子平安。不管做什么,我一定好好地补偿你。”徐熹说的都是真心话,哪怕是乱世,也得好好保护老婆孩子,这才是真男人,大丈夫。
徐熹和林氏说了什么,守在门外的丽姐儿和丹桂赵嬷嬷等人自然都听得一清二楚,心里都不是滋味。明明是平静生活,怎得总还是这样波澜壮阔。丽姐儿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平静而不平淡是不是就这个意思?丽姐儿都没想到林氏这么弱的身子生了双生子之后居然这么快又怀上了,还这样凶险,看来自己有事操心了,用不着每天想着今天该干什么打发时间了。
赵嬷嬷实在是不想打扰他们夫妻两人,就借着要炖补品去厨房忙了。而丽姐儿则跟丹桂商量教自己缝制小衣服。
“丽姐儿你还从没做过针线,一上手就要做小衣服恐怕很难。”丹桂实话实说。
“没关系的,我会仔细学。再说,这里一共才有几个女人,大家都那么忙,嬷嬷要做膳食,娘亲身子又不好,丹桂姐姐你身子也重,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我要是再闲下来,恐怕小弟弟生下来都没衣服穿了。我这做姐姐的,总不能让弟弟没衣服穿吧。”丽姐儿说的合情合理。再说,前世虽不会什么刺绣裁衣,可十字绣总是绣过不少,总不至于把自己伤到。就算自己不是做衣服的料,给丹桂打打下手也好,穿针引线自己总是会的。
“这”丹桂不知道说什么好。
“别这了,丹桂姐姐就教吧,趁着现在您身子还不那么重。”丽姐儿当机立断。
“那好吧。”丹桂答应了,她也承认这里的女人们确实都忙不过来。
就这样,丽姐儿的针线活课程就这么开始了。
第六十九章 将养
天地中冰雪消融,一切都变换了颜色,深深浅浅的绿让人眼睛舒适,时不时地找寻勃勃生气之象。春季似乎真的就这么来了,风变得轻柔,连空气中都带着甜味。尽管如此,林氏所在的内室依旧不能大开门户,只能将门窗开一条细微的缝隙,来置换空气。
这两天林氏的气色有明显的好转,吃饭也再不似从前那般只是一两口,而是胃口大开吃得不少,尽管林氏也吐了不少。可即便是如此,丽姐儿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能吃就好,那是福气。徐老太爷这两天也经常过来给林氏诊脉,虽没说什么好,但也没说什么不好,看来林氏和胎儿都还健康。
赵嬷嬷更是一日三省地送来各式各样补气血的饮食,时不时的还对着林氏说了好多什么昨夜里做的梦是个好梦,显然是佛祖显灵,大人孩子必会转危为安之类的等等。林氏感念赵嬷嬷,看到赵嬷嬷粗糙的双手很不是滋味,嬷嬷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罪啊,从来都有人服侍过日子的。本来在这里就是一切从简的,可是赵嬷嬷知道林氏不习惯就经常亲自下厨做些吃食,渐渐地原本保养得宜的双手也粗糙了。
赵嬷嬷看到林氏的脸色就明白林氏想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嬷嬷都这么大年岁了,把手护养的那么好做什么,还是多做些吃食给夫人,嬷嬷心里高兴。”
赵嬷嬷这么一说,林氏更不是滋味,眼圈都红了,泪水马上都要掉下来。赵嬷嬷赶忙劝慰:“可别哭,现在怀着孩子呢,怎得还如此!”
林氏听到孩子才努力隐忍了,乖乖吃东西,乖乖躺着,什么都不做,只是闭目养神。
这两天丽姐儿也没闲着,她正忙着学做小衣服。她到底是高估了自己,十个手指头都被扎了针眼。她哪里想到自己目前只有五岁,手指关节还不甚灵活,用剪刀剪纸倒还罢了,到了针线这种细致活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过还好,到底是没有受太多的折磨,双手就慢慢适应了。到底是年岁还小,又是女孩,手指灵巧,又有前世的生活经验,两天的时间正好完成了一件小衣服。
丹桂看着丽姐儿新做的小衣服,惊讶差点说不出话来。丹桂开始也不过是敷衍丽姐儿,并不是真心教的。原因很简单,且不说丽姐儿是不是一时兴起;学针线这事还没跟林氏说呢,怎么可能说教就教呢。现在林氏需要卧床休息,自然不能打扰它,可丽姐儿这边她又没什么招架能力,所以她也就是粗略地讲过一遍而已。哪成想丽姐儿也实在是太过聪明了,不到两天就做出来一件,而且无可挑剔,哪怕是在蜀州城老宅针线房中当差的老资格绣娘看了,恐怕也说不出什么错处来。丹桂傻傻地看着丽姐儿,只觉得丽姐儿这样聪慧的姑娘家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丹桂姐姐你倒是说话啊,这小衣服怎么样?”丽姐儿看着丹桂发呆的神情,不大明白丹桂怎么想的。
“丽姐儿你真是厉害,奴婢就那么大致的讲了一遍,你就学会了。”丹桂真心实意地夸赞。
“我哪有那么好的记性,其实是丹桂姐姐你说过了之后,我连忙用笔记录下来以免忘记的。等到真正做衣服的时候,一遇到困难我就翻当初记录下来的要点,再仔细想当初丹桂姐姐你缝制的情形,这才拖了两天才做出来的。要是我能够熟练的记住制作的步骤,不到一天我就能做一件。”丽姐儿缝制小衣服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走了不少弯路,最后还是连猜带蒙的做完的。
丹桂听了丽姐儿的话,暗暗心惊,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姑爷是探花,夫人是才女,所以生下的孩子也都是聪慧的,丽姐儿这么小就会做衣服,那喜哥儿和乐哥儿将来读书也定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