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氏搂着丽姐儿向车窗外看,心情舒畅,随即绽放一朵微笑,红光满面,真真好看。徐熹骑马在马车前,看着大好春光,心情甚好。偶尔的回头,却看见母女两个对着花田言笑晏晏,顿觉浑身舒泰,欣喜异常。
马车走的极慢,丽姐儿知道这是因为林氏有孕的关系。望着外面的景色,闻着清新的空气,丽姐儿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得到净化了。这里真美好,至少目前是这样,丽姐儿转过头看向林氏的脸,她真美,这是心底的赞叹。
日上三竿,徐熹一行到达了寺庙。徐熹先将丽姐儿抱出来,站在一边,目视着丹桂和赵嬷嬷将林氏稳稳地扶下来,才向寺庙大门走去。一行人走过一段长长的山阶,中间歇了两次,才慢慢悠悠地来到了寺庙大门前。丽姐儿抬头一看,普普通通的一块匾,上书安宁寺。
进了寺庙,丽姐儿才发现,这间寺庙破败得很。院子里杂草丛生,侍奉佛祖的大殿都染上了一层灰。林氏有些不喜,心里埋怨自家相公怎么来这样一个香火不旺的寺庙。徐熹却不以为意,装作没有看见林氏的不喜。
这时,一个眉清目秀,僧袍整洁的小沙弥走上前来,“阿弥陀佛。”
徐熹直接命随行的小厮将香烛等物交给了小沙弥,直言要求见了空方丈。
丽姐儿是没想到,这样一个又小又寒酸的寺庙能有什么神僧大师。可是看见自家爹的态度,又觉得这个了空可能是真的高僧也不一定。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丽姐儿抛下对寺庙的偏见,和林氏一起去拜佛。毕竟能从以前的世界来到这里,不信也是不能的了。
丽姐儿看着林氏跪在蒲团上念念有词,心里温暖。挺着大肚子跪在这里一定难受,可还是为了自家的孩子如此虔诚。丽姐儿抬头望向慈眉善目的佛祖,默默念道:“佛祖在上,信女徐丽人,祈愿一家平安,不图大富大贵,但求康健顺遂。既然已经成为了徐丽人,那就好好活着,连同前世的那一份。”
拜过佛,丽姐儿陪着林氏在精舍休息。林氏很困倦,靠在榻上就睡着了。赵嬷嬷心疼的给林氏盖被子,生怕林氏有什么闪失。
不到两刻钟,林氏就醒了,睁开眼就找丽姐儿在哪儿。看见丽姐儿坐在她身边,一动不动,呆呆地,吓了一跳,以为丽姐儿又魔怔了。丽姐儿连忙劝慰母亲,只说是有点累了,不想动。林氏这才放心,又问了徐熹在哪儿。
徐熹早已经拜访了了空大师,拿到了了空大师供在佛祖面前,念了一千遍药王经的玉佛坠子。这是给丽姐儿求得平安符。
徐熹又向了空大师询问其师弟了悟大师的行踪。原来这位了悟大师还是个很有名望的医者,医术了得,经常四处云游。徐熹想请了悟大师为林氏和丽姐儿看看身子。不想,这位了悟大师恰好在昨晚云游到安宁寺,这令徐熹喜出望外。
徐熹打发了小厮去精舍给林氏报信,自己亲自去请了悟大师。了悟大师不多话,跟着徐熹来到精舍。
林氏听了小厮的话,才知道徐熹来这个寺庙的原因,抿嘴一笑,也不多话。
了悟大师进了精舍,目不斜视,给丽姐儿诊脉。果然,和上次的郎中说的差不多,无非是不用吃药,多食补。林氏听了了悟一番话,才将心彻底地放在肚子里,踏实了。了悟又给林氏诊脉,却是用了很长时间。林氏心凉了半截,丽姐儿紧张了,徐熹面色白了,赵嬷嬷在一旁一个劲儿的念佛,只有丹桂还算镇静,却也绞着帕子不松手。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怀了双胎。”了悟大师双手合十,一脸平静。
徐熹听到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欢喜,反而面带忧色。丽姐儿心里“咯噔”一下,这里到底是古代,生产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儿。林氏本就身子不好,将养这些年才渐渐好起来,还怀了胎。可是双胎,林氏能受得住吗?
就在大家不知是该欢喜还是忧愁的时候,了悟开口:“阿弥陀佛,这位施主身子调养的很好,生产必会十分顺利,无用担忧。”听了这话,大家才都舒了口气。
徐熹仍是不放心,问了了悟好多,了悟都说不妨。最后磨不过徐熹,只好开了一张调养的方子,让林氏每天吃一副。徐熹还问了悟在安宁寺会呆多久,了悟的回答让徐熹很无奈,俩字,随缘。不过,徐熹仍是将原来的二百两香火钱增加到了伍佰两。
林氏很是欢喜,丝毫不在意生产的事儿。她现在只想好好安胎,只等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天。相反,除了林氏的所有人都很担心,尤其是丽姐儿。佛祖啊,刚刚拜过您老人家,您就给了个大棒。丽姐儿开始思索如何能让林氏安全生产的方法了。不过,自己一个四岁的小孩子,就算想出了办法,林氏会照着做吗?
第七章 立夏
自从安宁寺一行回来之后,宁安县九品主簿家里的气氛就变了。原来全家人的焦点在长女丽姐儿身上,现在焦点变成了还有五个月就临盆的林氏身上。
林氏依旧淡然,只是脸上总挂着微笑,那微笑很是耀眼,丽姐儿知道那是母性的光辉,和林氏看着自己时的微笑是一样的。
赵嬷嬷每天闲下来的时候都双手合十对着天念念有词,不是祈祷林氏母子平安,就是祈祷林氏顺利生产。丽姐儿是天天缠着林氏多散步,多运动。除了这个,她也不知道还能为林氏做什么。徐熹每天下衙就直接回家,原来在外面多少还有一些应酬,现在是全部都推掉了,老婆孩子最重要。
丽姐儿从安宁寺回来之后,也开始了启蒙教育。因为是女孩,又大病初愈,徐熹也仅仅是每天用半个时辰在上房里当着林氏的面给丽姐儿读《三字痉《百家姓》《千字文》什么的。徐熹从来没考察过丽姐儿学的怎么样,林氏也不在意。林氏在意的只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丽姐儿都得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丽姐儿在功课上也没有展现什么超人的才能,爹爹在念,她也就跟着看看。只是将不认识的繁体字用同音字标示上,以免忘记。
后来爹爹的心思慢慢的都转移到林氏的大肚子上了,丽姐儿也体贴的说自己更喜欢照着帖子练字。徐熹对丽姐儿又是一番愧疚抱歉,觉得女儿太乖,这也不好。丽姐儿只好对徐熹说自己想先练好字,在继续学习深奥的知识,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徐熹听了女儿的话,吓了一跳,问这话是谁说的。丽姐儿天真烂漫的回答,是赵嬷嬷。丽姐儿一点都不害怕徐熹去问,因为赵嬷嬷确实对自己说过这话。
徐熹认为丽姐儿说的也对,就不勉强,反而因为丽姐儿有一种自学意识而兴高采烈。这一兴奋,徐熹就把欧阳询的《张翰帖》送给了丽姐儿。丽姐儿惊悚了,这不是什么拓本,而是真迹啊!蜀州望族徐家,就这么有家底吗?也没见家里吃得有多好,住得有多好,仆人也没有多少。自己不过一个四岁女童,想要练字,字帖就是名家真迹,将来要请状元来掌闺学吗?
其实,丽姐儿错了,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懂得嫡长女对一个显赫而清贵的世家意味着什么。在家中,嫡长女的地位和嫡长子是一样的,都身负着给弟妹作表率的作用。更何况,她是徐熹和林氏在仕途不顺与家族危机中,最危难的时候诞生的,这对一双刚刚新婚又经历了磨难的小夫妻来说,是快乐,也是希望。
要不是因为徐熹在这个贫瘠的小县城中当官以示低调,徐熹和林氏早就命人造绣楼了。当然,这些丽姐儿不知道,她知道得只是徐熹和林氏愿意在风雅上花银钱。比如面前丹桂刚刚送来的文房四宝,这些都是老坑翡翠的啊,爹娘就不怕她把这些弄坏了,给自己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自从丽姐儿开始以练字代替启蒙,林氏就更紧紧地盯着女儿。只要看出来女儿有一丝倦意,就马上让女儿停止,休息。这些在丽姐儿看来,心里都更加坚定的要好好活一世。这么好的父母,自己说什么也不应该辜负。
转眼,立夏就要到了,赵嬷嬷和丹桂开始挑鸡蛋,要煮立夏蛋用。邻里之间也开始串门子,讨要茶叶和米。依照习俗,要讨够七份才好。立夏前一晚,用七家茶叶加上花椒大料胡桃壳煮鸡蛋,煮出来的鸡蛋染上了茶色,微微带着咸味。立夏一早,用红糖和各色豆子熬煮讨要来的七份米,一家子就将“七家粥”和立夏蛋作为早饭。据说,在立夏这天吃了蛋,热天就不会中暑。
中午,厨娘还送来了用赤豆、黄豆、青豆、黑豆、绿豆等拌合白粳米煮成的“五色饭”,据说在立夏吃了五色饭会身体健康。吃罢中饭,大家都去称重,据说可以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丽姐儿身体好了,吃得多了,体重自然也就重了,这让徐熹和林氏都高兴不已。丽姐儿也很高兴,刚刚过来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一吹风都能倒,现在就好多了。
好日子没过几天,林氏不舒服了。这可吓坏了一大家子人,徐熹,丽姐儿尤其着急。虽然请了郎中,郎中只说是中暑,对孕妇和孩子都没有什么损害,可是徐熹依旧担心。这不,一大早就独自一人骑马赶往安宁寺,去寻了悟大师。
丽姐儿一直守在林氏的床边,侍疾。其实丽姐儿人小,也做不了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林氏,希望林氏赶快好起来。心里,向上天祈祷,林氏一定要平安生产。看着林氏,丽姐儿想起了前世的自己。
原来的名字,叫丽茗,徐丽茗,与现在的名字还是很相像的。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就不知道了。自小也算是娇生惯养吧,虽然家境一般,不过父母也不错,虽然不像徐熹和林氏这般,也算是好父母了。可是自己大学毕业的那天,父母来参加自己毕业典礼的路上,交通意外,去世了。这对从小到大还算顺遂的徐丽茗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真是狠心的父母,说抛下孩子就抛下了,连句话都没留。徐丽茗只要一想到父母是因为自己的毕业典礼而出交通意外的,就厌恶自己厌恶的喘不上气来。最后,鬼使神差的从三十二层楼顶跳楼自杀了。没有后悔,没有害怕,没有痛苦,只有解脱。
想着这些事情,泪流满面的丽姐儿看着林氏,沙哑着声音,喃喃道:“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林氏醒了,看着哭成泪人儿的女儿,一阵心酸,强撑着起来,紧紧地搂着丽姐儿,哽咽道:“都是娘不好,惹得你哭了。以后娘再也不生病了,就守着你一个人,好不好?”林氏细声细气地哄着。
赵嬷嬷看了,忍不住心酸,对着林氏道:“少夫人,您可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子,要不然小姐一个人可怎么办啊。”
林氏眼角湿了,对着丽姐儿说:“娘一定让身子健健康康的,一定不让丽姐儿再哭了,都是娘不好。”
林氏的自责在丽姐儿听来是对女儿的承诺。丽姐儿心满意足了,只要有父母亲人陪在自己身旁,哪怕是地狱也是天堂。
------------------------------------------------------------------------------------------------------------
感谢蓝点点和另一名我不知道名字的朋友收藏这部作品。我一定会继续努力,请继续关注。
第八章 盛夏
徐熹回来了,却并没有带回了悟大师。原来了悟大师听闻曲州附近有人得了怪病,在立夏之前就不告而别了。徐熹无法,只好面色惨白的回来了。幸好,林氏真的只是中暑而以,不过两天,就如以往了。全家的心都安了。
全家人又回到了原来的作息时间。徐熹上衙,赵嬷嬷准备小食,丹桂处理内院杂务,林氏除了初一、十五集中处理府里的帐目外,就是做小衣服。自从知道自己怀了双胎,就怎么都觉得原来做的小衣服不够,就开始不断的做小衣服。
这不,林氏正在缝制一双小袜子呢。丽姐儿透过翡翠羊毫看着林氏发呆。林氏察觉到了丽姐儿在盯着自己看,以为丽姐儿临帖累了,就吩咐丹桂将文房四宝收了,让丽姐儿休息。丽姐儿的作息很规律,上午吃过早饭,就陪在林氏身边临帖。正常是一个时辰,可实际上林氏只让丽姐儿临半个时辰。理由很简单,丽姐儿大病初愈,临帖时间太长伤身。
对于林氏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丽姐儿已经完全习惯了,并且积极配合林氏的一切叮嘱,唠叨,关怀,安慰。丽姐儿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真正的一员了,对徐熹和林氏也能像亲生父母一般看待并对待了。自从寺庙归来,丽姐儿就立志要好好的过这一辈子,她开始努力适应这里的一切,从赵嬷嬷那里了解规矩,礼仪,常识等等。总之,鉴于自己的实际年龄,丽姐儿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少年老成。大病之后,心性变了,长大了,懂事了,明白了作为蜀州望族徐氏一门嫡长女的责任和义务。
林氏似乎并不喜欢丽姐儿这样的转变,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依靠自己多一些。礼仪,规矩,自己的女儿不需要,女儿只要无忧无虑地向自己撒娇就好了。为了这件事,林氏甚至还和徐熹单独深谈过一次。徐熹认为林氏小题大做了。女儿这样有什么不好?多孝顺,多懂事,我们只要更爱她就好了。丽姐儿想多了解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总比变成个野丫头好吧。再怎么样,自己的女儿也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闺秀。林氏想想也对,是自己多虑了,是怀着孩子的原因吧,总是莫名其妙的焦虑。可林氏还是时刻注意着女儿,只要女儿脸色不好,发呆,或者在想什么,就用游戏打断她,以求最大效果的让女儿放松。
丽姐儿不知道这些,只知道林氏这是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又想到,林氏大着肚子还一点都没有疏忽她,丽姐儿就更加想对林氏好,这是自己的娘亲。
丽姐儿凑到林氏的身边,安静而巧妙地坐在一旁,既能看清楚林氏在做针线,又能不挡着光,让林氏的眼睛达到充分的轻松状态。
林氏给未出生的孩子做衣服,料子用的是最上等的细棉布。先将细棉布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再细细地缝制。统统都是将接缝翻在外面,并借一点绣花也没有,极为朴素。开始丽姐儿不太明白,仔细想想,懂了。新生的婴儿皮肤嫩滑,接缝和绣花会磨伤婴儿的肌肤。丽姐儿有这样的习惯,凡事遇到问题喜欢自己思索,找不到答案,才会问。
林氏发觉身边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似有若无的呼吸声,猛地转头一看,只见丽姐儿一双大大的黑黑的眼珠盯着自己手中的活计。
林氏笑着说:“怎么盯着这小袜子看?你也想要?”
丽姐儿如实回答:“没有,只是觉得娘亲做了这许多,也尽够了。”
林氏高兴了,笑道:“丽姐儿吃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醋了?”
丽姐儿知道林氏在开玩笑,装着无可奈何道:“真的没有,只是觉得娘亲这样劳累,肚子里的小弟弟也会跟着劳累。”丽姐儿委婉的希望林氏多休息。
林氏觉得自己的女儿越来越懂事儿,反而不太高兴了,有些伤感,看着丽姐儿道:“那母亲就休息一会儿。”随手就将正在缝制的小袜子放下了。
丽姐儿敏感的觉得林氏不高兴了,可是又不知道为什么林氏不高兴,只好把这突如其来的情绪看作是孕妇的烦躁情绪。只不过,丽姐儿希望林氏的休息不是躺着一动不动,而是多散步。在现代,就听说过,多散步可以使产妇在生产顺利些。好吧,丽姐儿也把林氏一动不动地坐着做小衣服的行为,也视作是对生产不顺利的举动了。
丽姐儿眼睛一转,说:“娘亲,那天我听赵嬷嬷说多散步对您和小弟弟都有好处,不如女儿陪您走一走?”
林氏听着女儿的话,有丝辛酸,是不是自己上次中暑把孩子吓着了,才会变得这么懂事,怕自己离开。这么一想,林氏舒服了,觉得自己错怪女儿了,又是愧疚,又是抱歉。女儿这么紧张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林氏回答的很干脆,丽姐儿一直观察着林氏的表情,虽然没看出什么来,可是又敏感的发觉林氏的心情又好了。看来真的是孕妇情绪波动频繁。
丽姐儿,丹桂还有赵嬷嬷拥着林氏在廊下慢慢的走。大家都不敢在太阳的直接照射下散步,不只是因为上次中暑,还有最近的酷热。
时值盛夏,天气热得不行,宁安县都已经有些轻微干旱了。要是以前在蜀州或者是京都,徐家和林家都会在冬天储存大量的冰用来夏天防暑。可是现在身处的这个小县城,别说是没有像徐家或者林家这样的世家,就是普通的大户人家都没有储冰的习惯。总之,一句话,这里就是偏远的小县城,既不繁茂也不富庶,想要冰,没有。在这种天气,不管是谁,只能挺过去。
林氏走了两刻钟,中间休息了一次,就已经汗如雨下。丽姐儿算着今天的运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