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妻本是同林鸟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2-09完结)-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梨花笑道:“这还不容易,我记得你爱吃我们庄子上出的鸡肉,刚才,今天早上的时候,庄子上送过来了,我让厨房里今天就做几道你喜欢的菜。”
    “那我就不客气了。”温大奶奶笑道。
    然后闲聊的时候,告诉李梨花,他们家要准备把家产给分了,之后,公爹给他们家二爷谋了一个外任,这就收拾收拾就要出发了。
    “这么快?不到京城过年了?”李梨花问道。
    按说这到过年也没有几个月了。
    温大奶奶说道:“是啊,不在京城过年了,婆婆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以往二弟妹他们这一房一直没有管家,这下子外放了,就能自己当家作主了。”
    自家婆婆说的可不是这么客气的,这二房不是老是觉得被他们大房压着吗,什么好处都捞不着,还怀疑他们把公中的东西都给自己这一房扒拉过去了,那么好,现在给你一个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看你自己成了一家之主了,能不能管出个花来。
    温大奶奶不好意思的说道:“上次我二弟妹给你送了拜帖的事儿,实在是不好意思。”
    虽然犯错的是温二奶奶,可是她这个当大嫂的,还得上门道歉,这也是应该的,她是长嫂,下面的弟妹做错了事儿,她出面道歉,更有诚意一些。
    只是自己那位二弟妹,老是觉得公公和婆婆对自己这一房好一些,但是自己这个长嫂为家里做的事情,她明白吗?
    李梨花听了温大奶奶说的,就说道:“没事儿,谁家没有点不如意的事儿呢?”
    温家人口多,相争是难免的。不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们。
    是啊,谁家没有点不如意的事儿呢?他们家可不就是这样!
    温大奶奶送的这两株金桂,一株都有碗口粗了,上面已经开满了金黄色的桂花。
    楚楚看了说道:“要是晚点开,还可以用这桂花做桂花糕呢,现在已经开的全开了,味道就不怎么好了。”
    楚楚现在对厨艺比较感兴趣,做这些譬如桂花糕之类的点心,已经很是有卖相了。
    “今年不成,还有明年,既然你喜欢这桂花,那就把这两株放到你的院子里去。”李梨花说道。
    “可是,这不是温家伯母送给娘您的吗?”楚楚说道。
    “是送给我们府上的,只要在我们府上,摆在哪里都成,你喜欢,这两株桂花也算是跟对了主人,娘如今事情也忙,这些花花草草的,就没有那个心思打理,还是放在你那里,才是它最好的去处。”
    花要懂得的人欣赏才是最好。
    温大奶奶送这两株金贵,是为了温二奶奶惹出的事儿,来赔罪的。
    温大奶奶身为温府的长嫂,做的已经够可以了,只是温二奶奶似乎不领情,总觉得温大奶奶这一房占了天大的便宜。
    然后自己家似乎也被温二奶奶给迁怒了。温二奶奶觉得自己的丈夫仗着是温如庭的门生,得了不知道多少好处。
    而温二爷却还是不上不下的呆着,于是乎,这心态就不平衡了。
    弄出印子钱的事儿,看似很吃惊,其实如果想一想温二奶奶长久以来的怨气,也不算太意外。
    温家要分家产,这毕竟只是温家自己的事儿,温如庭是只分家产,不分家,所以找了几个温家的族人来作证,并且,请赵水生来记录。
    温如庭对大家说道:“赵侍郎大家都知道,是我的门生,有他来记录,各位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吧。”
    几个温家的族人都说道:“请赵大人正好。”
    赵大人只是来记录的,并不说话,记录的明细也会一式三份,各房一份,族里留一份,然后另外的一份,是可以在官府上记档的。
    赵水生在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可是也间接的是见证人的角色。
    温如庭把赵水生请来,这其中的意味,温大爷是明白的,也更加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可是,看到那边的二弟,温大爷心里直摇头,就是这二弟不明白父亲的苦心了。
    对于这些家产,温大爷没有非要多要的心思,都是自己的兄弟,公平分下去就成,哪怕自己少要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温如庭看着自己几个儿子的表情,在心里叹气,只盼望着这次分了家产,兄弟之间不起嫌隙,也算是他分家产分对了。
    不过,温如庭不打算把那海运的半成股给分了,这事儿,整个家里就只有他知道,要是说出去了,恐怕自己家那个老二看着利益丰厚,不定要找自己这个门生,私底下想要投份子了。
    这半成股,是他给温家的一条退路,他相信自己的弟子,就当是他这个当先生的沾自己弟子的光吧。
    温如庭把温家现在有的产业都让人念了出来,对众人说道:“老家的祖宅,历来是长子嫡孙继承的,这里我也不多说,到时候就交给老大了。”温家族里的几个人都点头,说道:“很是应该!”长子嫡孙本来就是要继承祖宅的,这无可厚非。
    至于祭田之类的,都归在族里,也不用分出去。
    “剩下的产业,就他们兄弟几个平分,你们兄弟几个有没有意见?”
    温大爷说道:“父亲,儿子没有意见。”
    温二爷想说那么爹和娘的私房呢,可是温如庭接着说道:“至于我和你娘的私房,现在我们都还在,等我们过世之后,留给几个孙子孙女平分了。”

  ☆、第211章 弥留

温家很快就把家产分了,各房得的东西看起来都差不多。
    而温家二房这边,温如庭给温二爷找了一个北边的县令,让他去当了。
    那个地方人口稀少,且物产也不丰富,温如庭就是想让自己的二儿子在那边,当个一县之主,不求无功也不求无过。
    既然都想当家作主,那么一个县的主,就开始当吧,这样的地方,就是温二奶奶想要弄出什么大事儿来,也是不成的。
    并且,温如庭还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幕僚给了温二爷,让温二爷带着,如果这样,温二爷还立不起来,那这也是命数。
    温夫人本来的打算是想把温二奶奶给留在京城,不过温如庭却说道:“就让她去吧,我已经跟老二说清楚了,如果他连自己的妻子都管不住,以后就自力更生吧。”
    当妻子的做的不对,难道这当丈夫的就没有责任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的儿子连妻子都教不好,那他只能放弃这个儿子了,以后也别在官场上混了,直接当个田舍翁还好一些。
    转眼又是春节到,李梨花他们回京也两年了,除了让人觉得有些受不住的进宫朝贺,另外一件事儿,也让赵家上下紧张了起来。
    老赵头在腊月的时候,生起了病,虽然也请了太医来看,可是却并不见好。
    因为老赵头的病,所以过年的时候,赵家也没有大办,交好的府上,都知道赵家的老爷子生病了,所以尽管赵家没有去喝他们的酒席,也不会心里怪罪的。
    等过了十五之后,老赵头的病更严重了。
    宫里的皇帝也知道了,派了御医过来赵府,只不过御医看了,也只是说让老爷子好好养着。
    这话的意思就是,老赵头已经没有治病的必要了。
    “赵老太爷这个年纪,身体本来就会出现各种病,这种情况,只能是养着了。”
    看来,老赵头是很有可能是活不过今年了。
    赵水生问了御医,像老赵头这种情况,最多能拖上半年,最少可能就是十几天的事儿。
    赵水生把情况跟赵金生和赵土生说了,让他们准备准备,如果真的老赵头不在了,那么他们都要回老家去守孝去。
    赵水生也得上折子丁忧。
    不过,目前的情况下,赵水生丁忧,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如今温如庭是在内阁当首辅,才刚当上,至少三年以内,是不会换人的。
    而且,赵水生在皇上面前的分量越来越重,如果丁忧,皇上不会忘了他,且还能让那些眼红的人冷一冷。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赵水生盼着老赵头过世。虽然和老赵头的感情不深,但是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盼着人死。
    赵生和赵土生听了,心里难受的不行,虽然老赵头平时有些糊涂,可是到底是他们的亲爹,这几十年来,感情都在,一旦听说自己的爹不就就会离世,怎么受得了?
    赵金生忍着悲痛说道:“不如把东西拿出来,给爹冲一冲,说不定就好了。”
    东西就是老赵头准备的棺材,拿出来,刷上漆,可以冲一冲。
    虽然大家觉得这是没有用的办法,可是还是准备了开去,包括给老赵头准备的寿衣等等,都拿了出来。
    赵水生也请了假,专门给老赵头伺疾。
    这下子,都知道吏部侍郎赵大人家里的父母得了重病了。
    不断的有人去打听消息,不管是关心的还是别有目的的,都上门送了药材。
    还有人跟给老赵头治病的大夫问情况,毕竟老赵头是赵侍郎的亲爹,如果真的不成了,那么到时候吏部就空出来一个侍郎的职位,这个职位可是个肥缺,多方的眼睛都盯着这个上头呢。
    陆尚书知道这个情况,真是郁闷的要死,早知道这赵侍郎的亲爹不成了,他干什么要做那许多的事儿,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不过到底是心里欢喜,因为赵水生的爹要是过世了,他就得守孝二十七个月,又不像武将,还能夺情不用守孝,文人这方面,可是遵守的严格的很,必须守完二十七个月才算数呢。
    要守孝,他这个侍郎也当不成了,等二十七个月过去了,再重新到官场上,这场面就是另外一个样了。
    可不是跟现在这样,风光满面的样子。
    李梨花和几个妯娌商量,看情况,今年他们必须要会赵家庄守孝了,各房该准备的都得准备,老家那边,已经安排人先过去打理去了,毕竟这么多人都要回去。幸亏这几年,把老家的房子又多盖了几进,不然这么多人回去,还住不下。
    另外,赵家族里的人也要通知,李梨花对佟氏和张芸儿说道:“咱们如果回去,就需要一切从简了。”
    因为是要守孝,所以亮丽的颜色的衣服不能穿了,就是颜色鲜艳的首饰都不能戴,像金子之类的首饰是不成的,最好是戴银首饰。更有甚者是不戴首饰的,不过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戴首饰也不成,会被人说的。
    佟氏和张芸儿都点头,其实他们对于老赵头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但是该尽得孝道也不会少了。
    老赵头不是婆婆,伺疾用不上这些儿媳妇们,但是真的要离开京城回老家了,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
    李梨花的打算是,真的要守孝,也是需要二十七个月就还要来京城的,所以这次就不带很多下人回去了,大部分留在京城这边。只带着心腹的下人回赵家庄。
    因为守孝,很多事儿都不便做,人少更好安排一些。
    但是就这样一算,也得带好几十的下人回去。
    好在,很多东西不必带回去,留在京城的宅子里,这样一路上也方便了许多。
    老赵头也知道自己这个病,恐怕是好不了了,生老病死,这是常事儿,到了这个地步,老赵头反而看开了,他能活到现在,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太爷,也已经赚了回来了,就是到了地下,也不觉得亏了。
    像他们村子里的人,谁有他这个福气?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
    想当年,谁能知道,他还能在京城过上这样的日子啊。
    所以他很满足,老赵头对着三个儿子说道:“以后我不在了,你们三兄弟要相互帮衬着,别学别的人家,为了点家产就争得你死我活的,那样我在地下也不得安生。”
    赵金生忙说道:“爹,您说的是什么话?你好好的,能长命百岁。”
    “我不中用了,我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老赵头摇头,“不过,我现在很知足,以后到了地下,见到老祖宗,也不会觉得没脸见他们了。”
    “虽然说你们已经分家了,可是你们是亲兄弟,以后可一定要拧成一股绳。水生啊,爹知道,咱们家能有今天,都是因为你读书读出息了,以后你多帮衬帮衬你两个兄弟,他们两个都是没有坏心的,也不会给你拖后腿。”
    赵水生说道:“爹,您好好养病,大哥和三弟,我会一直照顾的。”
    就是老赵头不说,他也会这样的。
    老赵头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对赵金生说道:“老大啊,到时候等爹去了,你看看你到底是留在老家还是回来京城,可要想好了,你如今也是当祖父的人了,做事儿的时候,得心中有数。”
    赵金生说道:“爹,我明白了。”
    说完了前两个儿子,对最小的儿子赵土生说道:“老三那,你是最踏实的,爹放心你。以后跟着你二哥,做什么事儿之前,问问你二哥,你二哥的眼光更好一些。”
    赵土生忙说道:“爹,我都听你的。”
    把三个儿子都叮嘱了一番,老赵头叹了一口气,对三个儿子说道:“在这个时候了,我也不得不说了,春花啊,我也不求你们照顾她,只希望以后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们能让她吃上一口饭,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赵头也明白过来了,三个儿子对这个女儿,都心里有了疙瘩,接过来一起住,在他还在的时候,都不乐意接过来,等他不在了,更是不可能。
    就是他现在趁着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照顾春花,可是到底是心里不舒服,所以他也不强求了,只是能保证春花最后不至于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
    虽然外孙何壮不至于不管他娘,可是万事没有一定,万一自己那个女儿做出了什么不可原谅的事儿,那么起码还有一条后路。
    老赵头说这话,是看着赵水生的,他知道,这事儿别人说了不算,自己这个二儿子说了才算。
    赵水生点头,说道:“此事我记下来了。”
    赵春花不过是小事儿一桩,他也能保证赵春花不会打扰自己的妻儿的生活。
    既然这个是老赵头最后的心愿,他不妨就答应下来,也算是让老赵头安心的走吧。
    这样,过了一个月后,老赵头到底是没有熬住,在一天晚上离开了人世。

  ☆、第212章 祭拜

老赵头一过世,赵水生就上了丁忧的折子,因为赵水生是正三品的官员,所以这折子通过内阁直接到了皇上的御案上。
    皇上虽然可惜,但是这种死别的事儿,也是控制不住的。官员丁忧,每年都有。
    皇上在折子上批了准字,然后派了自己身边的内侍大总管亲自去赵府,还安抚了一番,并且在老赵头头七的时候,派了自己的两个皇子过来上香了。
    因为皇上的这个举动,大家都知道了,虽然现在赵大人丁忧了,可是在皇上的心里分量还是很重的,不然也不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过来祭奠。
    也有人猜测,这是因为赵水生是皇子们的先生,当学生的给先生的父亲上香,这也不算什么。
    不管是怎样的猜测,两个皇子亲自过来是事实,所以原本有些不想亲自过来的官员,也都亲自过来,给老赵头上了几柱香。
    赵家上上下下已经是一片白,赵府的主人和下人,都是穿上了孝衣。
    长辈过世,这在世人眼里,都是大事儿。因为赵家的原籍不在京城,所以到时候需要扶灵去老家,而赵水生是三品的官员,他的父亲的丧礼的规格可以按照正三品来办。
    老赵头的棺木要先寄放到城外,然后再一路带回去赵家庄,到了赵家庄后才会入土为安。
    赵水生三兄弟作为孝子,这段时间是休息的少,每天都要给来祭奠的人行礼,而赵水生,更是忙,来了和他平级或者官位比他高的,他还要招待,别人都对他说节哀顺变。
    连陆尚书都亲自过来了,这个时候,倒是没有什么言语上的冲突了,因为赵水生现在不是吏部侍郎,陆尚书只能算是赵水生的前上司。
    不过面上的话,陆尚书也说了不少,比如,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或者是回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赵水生都谢过了。
    陆尚书对赵水生这么客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皇上派了两个皇子亲自过来,这对臣子们来说,那就是体面。
    虽然现在赵水生要丁忧,可是皇上能派皇子过来,还一派就是两个,听说别的皇子,尽管没有亲自过来,也都送了祭品,那么等赵水生三年丁忧完毕,这官位至少不会没有。
    另外,大部分人都知道,赵水生是温阁老的得意门生,温阁老现在是首辅,三年后,这位温阁老只要在皇上面前提一提,好差事少不了赵水生。
    于是乎,在京城,老赵头的丧事办的很是风光。
    不过风光之后,就是赵家要扶灵回乡了。
    李梨花早前就已经把事情和人员给安排好了,除了跟着主子的下人,其他的人都留守在京城,林管家留在京城的宅子不用跟过去,各院的房子,除了留着打扫的,都会给锁起来,赵家从此以后要低调起来。
    在离开京城之前,见了哥哥铺面的掌柜的,又是吩咐了一番,虽然守孝,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