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见他办事十分老到。放了心。便认真做缂丝,刺绣。
    梅香也是个帮家的,时常在梅兰妮面前为自己伯伯说话。她告诉梅兰妮,过去,伯伯帮人走镖,路上千难万险的,从未失过镖。要不是受了她家的牵连,镖局的人真舍不的放了他。梅兰妮从老乐的所做,知道梅香的话不假。齐逸更是开玩笑的说她是“举贤不避亲。”
    056 知趣
    更新时间2013…12…5 2:14:46  字数:3393
    有了老乐伯侄的加盟,梅兰妮顿感轻松。十四这日完成了知趣系列。三胞胎检查绣品。越看越喜欢。和底料同色的丝绳打成各类中国结。整套挂件又有趣,又文雅。在画的题字‘知趣‘下,有一方小小的‘梅氏女红‘和一个葫芦形的小章‘不易居‘。题字只在眼镜袋上,其他挂件上并没有。
    前面的绣品和缂丝都卖出了高价,这套小东西,并不指望卖出高价,只不过卖个名气。梅兰妮把它们包好。交给边峰,让他去一次无箴绣坊。
    这时的苏州,荷包扇袋都有卖,其中锦芳斋的荷包和三珠堂的扇袋都是有名气的。梅兰妮的这套挂件,与那些不同,是成了套的,所以占了便宜。
    三胞胎拿出的另一套小挂件的画稿,还简单,每幅画面有两只蛐蛐,或斗,或逃,或躲。背景还要简练,一,两片红叶,一株小草。但是,画面生动活泼。题的是‘斗趣‘,这一套是八件套:两个荷包,一个香囊,一个扇袋,一个火镰包,一个表袋,一个鼻烟壶袋,一个眼镜囊。用的是藕色软缎做底料。完全和传统的刺绣挂件不同的风格。
    边峰拿了绣件,准备离开。三胞胎也要跟着去。梅兰妮给了他们一些银两,替他们穿戴整齐,帮着雇了小船,送了他们出去,也是左叮嘱,右吩咐。还让他们别忘了买一对银丁香回来。梅香的耳洞一直穿着茶叶梗。
    十四这天,城中的店铺大多开张了。早市也恢复了。茶馆的评弹,说书也开始了。年节中,艺人们并不空闲。许多有钱人的家里喊他们去堂会,他们是东家出来进西家,比平时更忙,拿到赏钱自然也比平日里多。
    梅兰妮早上出门买菜,买了斤草头,一斤小波菜。吃多了荤菜,可不就想吃蔬菜。早市上,除了新的蔬菜价钱贵了些,其他,如猪肉,鸡蛋等的价格都回落了。
    时节已过了谷雨,江南的春天已经来了,河边的柳树已有芽意了。风吹到脸上感到柔和。不象严冬里那种凄厉。可是,华家人的棉衣都没有脱下。中国有句老话,“捂春冻秋”,梅兰妮身临其境才体会到这句话中的无奈。不象现代社会,每个人有许多的衣服。脱了棉的,有毛的,有夹的,有呢的,有绒的,怎么都不会受寒。可是这会,脱了棉的,穿夹的,总是不够的。所以只好捂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华家今年的大事是造房子,建家园。自然有许多事情要张罗。出头露面的事情都由老乐做。但是,整个华家都在忙,梅朵,三胞胎,夜夜做帐,打预算。
    十五元宵节,是一个大的节日,从十四到十六要点三天的灯。这三天又叫上元节,十四的灯称为‘试灯‘,十五的灯是‘正灯‘,十六则已是‘阑灯‘。这年头的几乎没有夜生活。店铺一到酉时都陆续上了门板打佯。唯有上元节是开了夜市。城里几乎家家都外出看灯,小商贩也趁机赚一票。
    这天是正日,三胞胎说还没有逛过古代的灯市,就和梅兰妮念叨外面已经张灯结彩,晚上的灯定是好看。梅兰妮没有心思逛灯市。让边峰护着他们,秦炼留下陪梅兰妮,他怕梅兰妮一人在家,万一有什么事没有帮手。
    梅兰妮让他们带上梅香。吃了晚饭后,帮他们穿戴整齐,带了些钱,再三关照不要乱吃东西。当心病从口入。这些人口里应了,实际上早就策划好要尝各类小吃。
    梅兰妮画了一张地图给他们,“沿着卧龙街向南,不到饮马桥有一条街,往东是十梓街,沿街向东行,到了平桥,过桥朝南,沿路前向南,有一个醋库巷,那里有个花灯庙会热闹的去处。几个听好了,不要乱吃,带好梅香。不要走丢了。”
    梅香这时已经穿戴好了,正对着镜子照耳朵上的银丁香。
    边峰收起了草图,对梅兰妮的吩咐一一答应了。和两枝梅,三胞胎一行六人出发了。
    家里一下子走了这许多人,一下子清静起来。梅兰妮和秦炼二人,清洁了厨房,准备好洗澡水。来到房里。谈论了一会儿建房的准备工作和打算,又谈了一会儿老乐。渐渐地,梅兰妮不淡定了。支起耳朵听大门的动静。
    秦炼笑她,“他们哪有这么快就回来的。不在外面逛够是不肯返家的。他们都算是大人了,真用不着为他们担心。”
    梅兰妮有点汕汕地,“知道你们都是大人,可不知怎得,在我眼里,你们都还是小孩。真碰上了强人,小身板的,哪里抵的过。”
    秦炼安慰她,“有边峰在,怕什么?你不知道,那家伙真是足智多谋,十个成年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梅兰妮说,“他,我是不担心,那三个小的,两个女的,都会拖累他,他再长出三头六臂来,都未必护的周全。”
    秦炼说,“这你更不用担心了。今夜,老乐和小弟们也一起去了。”
    梅兰妮听得,方有些放心。到底还是有些坐立不安,索性,拿着蜡烛,到堂屋里缂丝。
    那几个玩兴也太大了,梅兰妮都到门口张了好几回了。直到亥末才着家。
    梅香兴奋的脸儿红红,手里拿着好几盏花灯。自然是三胞胎的战利品了,“几个师兄好厉害,把那灯迷猜了好多,赢了好些彩头,这几个好的我挑了出来,还有的都给小乙他们了。”
    梅兰妮看她手里还有竹子做的小风炉,麦秸编的小扇子等玩具。做工都精致。想着苏州人做事真仔细,连玩意儿也与众不同。
    等大家都梳洗完毕,时间已到子夜了。梅香上了床就人事不知了。
    边峰他们正和梅兰妮说见闻。
    边峰说,“还亏得娘今天没去,今天我门遇到了织造府的余管事。”
    世界还真小,梅兰妮问,“他认出你们了?”
    边峰摇摇头。“他在看灯的途中遇见了熟人。那人还偏偏和他讲起了我们家的刺绣。他还派人去无箴绣坊打听过我们的住址。”
    梅兰妮气愤地,“这些人到底要怎样。三不罢四不休的。”
    齐逸说,“他们无非是想垄断。看见民间有了高手,自然是不舒服了。你还别说,苏州人还真识货。娘的女红已经很有名气了。”
    梅兰妮说,“绣画,画工是最重要的了。多亏有你们的设计。”
    梅朵说,“你们肉麻不肉麻,整日相互吹捧。”
    梅兰妮笑道,“我们讲得是事实,并没有吹捧。我和三胞胎是黄金组合。”
    楚濂忙说,“赶紧讲正事。”
    楚源说,“昨天我们几个送挂件到了无箴绣坊,特地在那里看了看荷包等物的价钱,好的约在二两左右。我们合计了一下,觉的我们这一套,能卖到二十两银,那就很不错了。已经包括了品牌效应了。”
    梅兰妮说,“能卖二十两的话,我们能得十六两,我们一家一月的生活费和老乐的工资,几边峰小弟的赞助费,全在里面,还有剩余。”
    齐逸笑道,“结果卖了六十两。”
    梅兰妮惊奇地说,“昨天,你们并没有提起这件事。”
    楚濂说,“巧了,今天我们在摊上吃圆子时,…”
    梅兰妮已是蛾眉倒竖了,“再三关照你们不要吃摊上的食物,到底不听话。”
    几个人做着鬼脸,楚濂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那摊上的圆子都没娘你做的好吃。”
    梅兰妮苦口婆心地,“摊上没有洗碗处,一桶水从开张洗到收摊,不换的,你讲有多不卫生。如果,你们人大点,抵抗力也强些,眼下你们都是幼儿的身体,稍微不当心,一场痢疾都会要人命的。”
    齐逸讨饶道,“没有下一次了,以后决不在外面乱吃东西。”
    梅兰妮克制住自己,没再多说,到底这些也不是真小孩。
    楚濂说,“我们正吃着,我们相邻的摊位上坐着两人,讲起无箴绣坊的事,引起了我们注意。边峰说,有一个是余管事,另一个不认识。那个不认识的,正告诉姓余的,讲有位彭公子昨下午去了无箴绣坊,要买些手信,到北京送人,他要去参加今年的殿试。后来,看中了我们这套挂件,当时有一个人在他前面看中了,两人就竞争了起来,自动竞拍了起来。加到了六十还不都肯放弃。后来,还是陈老板打了圆场,答应那一个,下次得了梅氏的绣活,一定替他留着,决不给外人知道。这次因为彭公子要去殿试,就让给他。陈老板说,如果彭公子考得好,苏州人脸上也有光不是?那一个在陈老板再三保证后,方放弃了。这些都是那个人讲给余管事听的。”
    边峰补充道,“和余管事说话的这个,余管事叫他方信,下次要记得问陈老板是否认得这个人,要堤防他。彭公子名澍葵是十全街状元彭家的子孙。和他相争的人姓文,住桃花坞那边。”
    边峰一说,人物关系就清晰了。
    楚源说,“那余管事向方信抱怨,说,梅氏东西没有人传说的好,上次得了她一幅屏风面,结果贵人们并不喜。姓余的还被上司申斥了。他还要让方信多注意梅氏绣品的消息。报与他知。”
    梅朵说,“这家伙不知打什么主意。两,三个月了,还对嬢嬢你念念不忘。会不会强抓你的皇差?”
    边峰说,“不用怕,从他的话里看来,织造府对我们家的绣品还不怎么了解。这段日子我们低调,一时也不会有作品卖出,这种小挂件,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效应。”
    齐逸想了想,说,“近来,海保的日子也紧张,新皇登基,对他是好还是坏,他还没确定。据史料记载,他在乾隆初年,积极组织戏班。想讨好新皇。他这人对于织物绣品之类的并不专业。所以暂时还想不起来我们这里。”
    秦炼说,“我们家今年的大事是建家园,在织绣方面尽量低调,如果,资金不够,我们到远点的地方去卖一些宝石。其它的事徐徐图之。”
    057 买窑
    更新时间2013…12…6 1:08:53  字数:3379
    年节过了,该忙的得忙起来。十六那日,老乐请了林永青做陪,带着秦炼,拿了两包点心,一起去了林山一家。商谈了华家盖房的一些事宜。
    十八这天一早,梅兰妮把隔夜准备好的卤猪头装在一个大盘里。在另一个盘里堆放了金桔。又一盘堆放着点了红的馒头。再一盘堆放着薄荷方糕。等曲师傅带着人来的时候。老乐和秦炼迎了出去。并和他们一起,拜了土地。撤了祭品。开工做水桥头。光做水桥头,只要半天时间,但要开墙,要做门,就慢了,整干了两天。这两天时间,梅兰妮带着梅香每日替他们煮午饭,和上下午的点心,茶水,很忙了两天。每顿饭都由老乐和秦炼陪着。梅兰妮就不用出面了。
    二十日,老乐定的熟瓷土送来了,有了自家的小码头,运东西很方便。
    第二日,老乐就找了两,三个短工,帮着做瓷砖,和烧瓷砖的匣架。三胞胎在那里帮忙,外人看上去以为他们在玩。也许,梅香给老乐暗示过了什么。老乐并没显惊奇。
    这样忙到了二十九日,老乐带着边峰,和齐逸一起乘船去了无锡。齐逸是自己要去的,他要看那烧窑的火力。梅兰妮又有许多吩咐和嘱咐。
    梅朵嘲笑她,还未到三十,就是十足的欧巴桑了。
    就在忙忙碌碌的日子,梅兰妮完成了缂丝‘裘装对镜‘。三胞胎已经准备好了下一幅画稿----‘观书深吟‘。
    画稿上的家具自然都改成了一套头,树根香几,树根方桌,树根圆凳。墙上的落贴自然改了,上方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下面的荷叶上写的一首秦观的‘浣溪纱‘: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署名,‘淮海居士‘。同样,那里也印了“不易居收藏”和“梅氏女红”。
    方桌上一只定窑粉白瓶里插着蔷薇花。旁边立了个红玛瑙的鼻烟壶。一个织锦书匣中抽出了一本书,翻开的页上是::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为知。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些印刷的字是缂丝的难点。要把一个个宋体字清晰的缂出,要有些功底的。
    一个美人坐在方桌旁,手持一本翻开的书。身穿豆绿色的夹衣,里子是天青色。月白色的长裙,藕红色的立领中衣,两根深黄的飘带拖地。头上罩着黑纱结发巾,鬓边一只点翠镶珠花簪。
    圆窗外的翠竹,高挂的绿花缎底青纱面的帘幕。根木香几上放置铜底景泰蓝的炉瓶三事。
    梅兰妮仔细审核了一遍,没觉的有什么错处。方让楚氏兄弟将稿画在经丝上。自己则绣那些蟋蟀。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天,竟下起小雪。
    梅兰妮开了堂屋的门,借着亮光在刺绣。怕里面画稿的兄弟俩冷,在织机边生了两个炭火盆。自己脚踩着脚炉坐在门边。这些天,买建材,银钱就象流水似的,梅兰妮要抓紧赚钱,她可没有看不起小钱,再说,精打细算,十来两银子就能让一帮人过一月。
    到底是春天了,风虽凉,但不凄厉,春雪落在地上积不住。两枝梅在厨房忙着。梅香是乡下来的孩子,对于种植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梅朵的想法,她都觉着好。
    心中她许是觉的梅朵是花神的弟子。那些水仙花真的次第开放。人都不能这么听话!
    她心甘情愿地帮梅朵着发黄豆芽,发绿豆芽,种韭黄,秋天种下的蚕豆也已经三寸高了。梅朵告诉梅香,生地都要养,养熟了才能种东西。养地就是种些让土地肥沃的植物。豆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她都认真的听着,记着。
    有一次她私下里告诉老乐,师傅和师姐教了她很多。老乐鼓励她好好的干。最近,有空的时候,师姐还让她读书。
    秦炼受边峰之托,每天去看望他的那些兄弟。顺便每日去铁匠铺,做建材。
    过了十天,老乐他们才回来。
    他指挥着人把烧好的马桶和水箱搬进了工棚。梅香殷勤的为他们摆饭菜。
    梅兰妮看见边峰和齐逸瘦了,心知,在外边的日子到底是辛苦。吃饱喝足,梳洗干净后,俩人坐在早春的阳光里,享受着。
    齐逸对梅兰妮说起了他的新打算,“那个窑生意不多,经营困难。我有一个主意,或着我们买下它,或着我们参股。窑上也不用烧什么高级东西,就专烧建材。你们怎么看?”
    楚源很赞成,“这样好,我原本就有些担心,我们接下来烧瓷砖和地砖,都是很好模仿的,与其白白被山寨,不如自己赚一票。”
    梅兰妮问,“那,你们有没有算过,要多少银子?”
    边峰说,“老乐和他谈过了,他把窑场全买掉,要价八百两银子。”
    梅朵问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谁来经营窑场?”
    边峰说,“老乐说,那个窑主愿意留下来做掌柜。窑老板姓贝,也是好打算,他得了银子,家里买了地,他再打一份管理工,钱也不少。压力要小。日子要好过。没了窑场,他家就是农户了。他的几个儿子到了考秀才的年龄,想要再进一步。我们这次发现了一条水路,直接到我们家,不要再饶无锡城。一天路程足够。”
    梅兰妮问其他人的看法。除了秦炼说再想想外,其他人都同意买窑场。
    齐逸说,“苏州近几百年来生产金砖,专门为皇家烧制,非常费时费工夫。平民百姓就不用说了,就是豪门大户也不能用。我们烧地砖,我们自己先用,林光一看了,肯定会把这种建材推荐给他的顾客。苏州人你是知道的,赶时髦一点不输现代的上海人。所以,地砖,瓷砖会成为建材宠儿的。”
    秦炼有问,“买下窑场要八百,那流动资金要多少呢?”
    这一问,把大家都问住了,他们中间没人学财会。
    梅兰妮看着梅朵,她想,梅朵帮梅家湾搞经济时,应该算过这个吧。
    梅朵听了秦炼的话,很是欣赏,“这个要好好算一算,再想一想,把各种因素要考虑进去。等明天老乐来的时候,我们再详细问过后,再做决定。”
    对于企业运行这方面的问题,梅兰妮是外行,但是运行一个家庭,她还是有经验的。老子不是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小见大是可以的。所以梅兰妮倒没有躲懒,她和大家一起核算,考虑。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列出了一个例表。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投资,不得不慎重。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