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梅兰妮就像被流放了一样,小心谨慎的做人,物质生活的艰苦尚能忍受,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却是难熬。日子一天天过着,却不知何去何从。二毛虽然看上去四岁不到,可梅兰妮却像是找到了组织一样。
    这时二毛低声说,“好啦,别哭了,给人发现了。”
    梅兰妮抽泣着,“重新认识一下,我叫梅兰妮,来自上海。”
    二毛说,“我叫齐逸,是北京人。”
    佛曰,“十年修得同船渡。”看来,梅兰妮和二毛显然不止修了十年。
    他们乘同一客车,同一天穿越过来。
    齐逸意识到自己穿成二毛时,不是不惊骇,更要命的是,周边的人讲的方言他听都听不懂,只能装傻。
    齐逸是北京人,父母亲从事和文物有关的工作。他们都在故宫博物馆工作。父亲从事陶瓷方面的工作,母亲是个画家。他本人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在某学院当教师。齐逸有个哥哥,在北京开了一家古玩店,就是买些假古董。哥俩承家学,都会摹古画和制陶瓷。齐逸乘假期和俩发小一起到江南来,是为了买瓷釉,为哥哥烧仿哥窑瓷器。后来,齐逸对梅兰妮讲,也许是做假古董,损了阴德,才穿越了。梅兰妮想起观前街上卖的那些缂丝作品,很是无语。
    最初的震惊过后,一日,梅兰妮低声问齐逸,“你怎么看出我是同乡的?”
    “你的衣服,特别是内衣,一看就是现代服装。”齐逸低声回答。
    梅兰妮看看院子里晾的衣物,想起静慧也曾把她的衣服研究了好久,还问是否是苏州的新式样。
    齐逸悄声说,“没想到你的女红这么好,手很巧。能不能替我也做一身?整天穿着开裆裤,太丢人了。”
    梅兰妮忍着笑,“现在不能。别忘了,你是傻子,不能有羞耻心。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果,立刻就被上帝发现了。所以你要小心从事。”
    齐逸闷闷地叹了口气。
    梅兰妮和齐逸有许多的信息要交换。
    梅兰妮告诉齐逸,“我们现在在金坛。”
    “江苏省金坛?”
    梅兰妮想了想,“是,茅山所在地。数学家华罗庚的家乡。”
    “茅山道士的那个茅山?”
    梅兰妮点点头。齐逸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地理位置。
    而梅兰妮的问题,却让齐逸有些哭笑不得。
    梅兰妮问,“现在的铜钱,有的是‘康熙通宝‘,有的是‘雍正通宝‘。你怎么确定现在是雍正年?”
    “因为,雍正是康熙的儿子。”
    梅兰妮想了想,“我记得康熙有好多阿哥抢皇位。”
    “没错,现在的皇帝是四阿哥。”
    “四阿哥,是个很阴险的人。”
    齐逸低声道,“千万不要在人前说这样的话,这是死罪。再讲,你看的那是电视剧,和现实相差了很多。”
    “那慈禧太后是他们什么人?”
    齐逸忍不住笑了,“那是他们的后人,我们都活不到她的年代。”
    梅兰妮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你说我们现在的清朝,是历史上的那个清朝吗?”
    齐逸想了想,“应该是吧。”
    “可是,你看他们的发型和清朝的发型不同啊。”
    齐逸说,“他们的发型是真实的清朝发型,你看的电视剧里的发型,那已是清朝晚期的了。最开始的时候,清人的发型叫作‘金钱鼠尾‘,剃光的头上,在后脑勺上留一跟老鼠尾巴。现在,已经比那时留的头发粗了些,成了猪尾巴。”
    梅兰妮哀叹道,“真是难看。这种头型下,你说还会有什么俊男?”
    齐逸严肃道,“为了发型,汉人死了成千上万,你从一个男人剃短发的时代过来,都无法接受这种发型,他们世世代代留着长发,怎能接受?所以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了发型杀人,前所未闻。所以,你不要把电视剧里的满人当作参考。现实中的满人是很残忍的。这个民族始终有自卑感,文字管理特别严格。曾有一个诗人作诗,里面有句‘清风不识字,何必苦翻书。‘满人认为是讽刺他们,就把那诗人杀了。这个朝代的**特别多。”
    梅兰妮把和静慧关于南京的对话讲给了齐逸听。
    齐逸说,“你以后说话真要小心,南京是明朝朱元璋叫的,定都那里。后来国都迁去了北平,南京就成了留都了。满人占领南京后,就改名江宁。这时的许多地名和后世的叫法是不同的,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迁都北平后,就改名叫北京,一直沿用至今。北京现是顺天府,在直隶省。对于一个地名的叫法,有时也是表示你对一个政府的承认。比如,民国时期,曾把北京改成北平,建国后,又改回北京。大陆的人都说北京,可台湾很多人,还是叫北平。关于头型不要随意批评。真会惹上杀身之祸的。”
    有一个同伙,感觉真好,梅兰妮真心的感激上苍。
    007 计划
    更新时间2013…10…15 22:26:54  字数:3308
    六月十九,这在江南是佛教的一个大日子。
    江南女子多信奉观音菩萨,这天是菩萨成道的日子,在民间有许多的庆祝活动。金坛的法镜寺就举办了盛大的庆典,心安和静慧一早雇了村里盛阿四的牛车,去了金坛。
    梅兰妮自然留守庵中,快手快脚地洗衣煮饭,清洁卫生,中午时分,等齐逸来了后,把前后院门关牢,俩人坐在后院的树荫下,梅兰妮一边做针线,一边和齐逸说,“你这样长期以往肯定是不行的,赵家决不会养大一个傻瓜的,你短期内也学不会本地方言,你一开口,就要穿帮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俩尽快离开这里。”
    “我也这样想,但我们肯定是不能逃走的,而且,离开这里我们需要钱,短期内,靠你做工和卖针线活,赚不了太多的银子。”
    “我一人是不行,但我们俩人,也许可以。”
    齐逸的眼睛亮了,“你有什么主意?”
    “我会缂丝,你会画稿。我们联手做小件缂丝作品。做一,两件,就够我们离开的资本了吧。”
    “只是画画要笔,墨,颜料和纸。”
    “我们简单些,做水墨缂丝,一尺左右大小,”梅兰妮想了想,“就做水墨观音吧。笔墨呢,你们家大毛就有,到时候偷偷拿来用一下。等我把经线绷好,你直接在经线上画。”
    齐逸盘算了一下,点点头,“什么时间开始?”
    “丝线我来想法子,下月,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在佛教里也是个大日子,前后有几天的热闹,大家不会注意我们,那时来画吧。”
    齐逸看着梅兰妮房中那架陈旧的织机,“你用这架织机能行吗?”
    “我已修过了,没问题,事实上,织缂丝的机子比这还要小。缂丝的工具主要是小梭子。”梅兰妮把做好的小梭子拿给齐逸看。
    齐逸看时,只见是三寸左右长的竹制梭子,小巧精致,问道,“你从那里弄来的?我见大毛娘用的梭子比这大很多,没这精巧。”
    梅兰妮得意的说,“这是我自己做的。”
    “你做的?”
    “嗯。”梅兰妮肯定地,“缂丝的机子很简单,就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缂丝的关键在于小工具,这种小梭子和拨子。这两种工具,每个缂丝工都会有自己的改造品。就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工具的制作也已淘汰了,所以,我外婆缂丝都是自己做工具,我学缂丝时,也要学做工具。工具好坏,决定缂丝的质量和速度。我做的拨子也是与众不同的。”
    齐逸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倒对这个计划有了信心。这个时代,缂丝为皇家垄断。民间好的缂丝制品凤毛麟角。但需求量大。所以这是个好的计划。”
    梅兰妮说,“缂丝只是技工,那画稿好才是设计。设计好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你要好好琢磨琢磨。”
    齐逸听了这话很高兴,想了想,“行,没问题,我一定努力。”
    梅兰妮告诫道,“设计不是个小问题,要符合大众的口胃,还要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我们毕竟是在乡下,这里的人土头土脑的,从他们身上是看不到流行趋势的。”
    齐逸问道,“缂丝作品是卖给劳苦大众呢?还是卖给上流社会?”
    “那当然是给有钱人的。”
    “所以,我们不必关心流行趋势,我们只要对那些买的起缂丝的人投其所好就行了。你放心,我曾对清朝的画很有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文人的喜好。”
    梅兰妮深以为然。
    过了一会,梅兰妮又讲,“我们两人要一起离开。我好办,你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你一定要配合行动。”
    “怎么配合?”
    “江南地区有一句俗语,‘傻进不傻出‘。拿你来讲,吃东西千万不要谦让,要学会抢着吃,用简单的词汇和他们闹着吃,这样一来,赵家看到你就感到头荤,巴不得快点解决你,我出面收养,就会容易的多。”
    齐逸问道,“你怎么收养我?赵家会同意吗?”
    梅兰妮说,“我是想了一个计划,正要和你商量,我现在是寡妇身份,又没家长,所以相对是自由的。阿大嫂上次探过我的口风,问我愿不愿改嫁,我当然不愿意了。她问我有何打算,我说要再想一想。其实,我有一个计划,不知是否可行。我外公姓顾,祖籍是昆山人,他曾说起他们顾姓的族里有很多族田,有点象公产,族里的穷人每年都可以分到些棉花和粮食。可以勉强度日。我想以这事做蓝本,编说,我要回顾家守寡,要收留一个男孩支撑门面。不知这样说他们可信?”
    齐逸静静地想了会儿,心里有了成算,脸上放出光芒,“我看可行,族田是照顾族里那些有困难的人家,寡不再嫁的人,就能得到补助。这个借口找的好。阿大他们答应的可能性很高。”
    梅兰妮说,“讲到底,二毛也是他们的亲生儿子,虽然没用了,想要淘汰,还是会有不忍心的地方。有人愿意收养,对他们来讲也是求之不得的。但是,这事说的时候,要注意分寸。要把话说的可信度高,才行。”
    齐逸点点头。
    梅兰妮又说,“计划是出来了,还要执行好。否则也是不行的。你要努力做他们的烫山芋,让他们捧也不是,扔也不是。活的彪悍些,有时也‘欺负‘一下你的兄弟姐妹。让他们自然淘汰你的计划无法执行,这样一来,对我们以后做事要简单很多。”
    齐逸点了点头,又点了点头。把装傻进行到底!
    生活中有了明确的目的,日子就过的飞快。
    转眼就到了七月,“七月流火”。六月是晒衣晒书的时节,庵里也有几天忙乱。梅兰妮还学会了把新鲜蔬菜切成小块,放在日头底下晒干,再装如坛子里压紧,密封收藏。据说,冬天没菜时拿出来,切丝,放油炒了吃,很有滋味。
    到了七月天气渐渐没那么热了,七夕夜村里的女儿们有了些热闹。庵里的三个女人,倒是安安静静的过了乞巧节。
    七七之后,心安和静慧要到金坛法镜寺去相帮做法事,要过了十五才回来。
    七月十五在中国的佛教中是个大日子,原本的佛教是六亲不认的。经过中华文化的改造后,七月十五成了与孝道有关的节日。江南有风俗,在寺庙中为先人们做超渡,一般是七天的道场,到十五这天晚上,把先人们的道场牌放到莲舟上,送到水里烧了。据说,在阴间的亲人就得以超渡了。
    法镜寺是座尼姑庙,但人数并不多,所以每逢大日子就邀请周边的小庵堂中的尼姑,一起念经,造声势。信佛的人,以女性居多。所以法镜寺的香火很旺。
    江南自古多寺庙。大的寺庙多,但更多的是象水月庵这种小寺庙。
    出家,对于女人来讲,也算是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虽然,在出家的背后有许多的不得已。就象心安师太,原是金坛大户人家的妾,生了一儿子,可大妇没有儿子,要了她的儿子当嫡子养,大妇从自己的嫁妆中拨出了十来亩地和一个小院落,给心安出家。几十年过去了,心安的儿子果然出息,中了进士,做了官。可是‘庵堂相会‘这样的故事,却没有发生。心安被她的家人彻底抹掉了。就算有些蛛丝马迹,可当事人却不愿意破坏现有的规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了。
    静慧的出家却是另一种不得以,她原是金陵一妓女。常州赵家的儿子去金陵考举人,堕入了温柔乡,为她赎了身,考试落了榜,没了与家里讨价还价的资本,无处安置她,辗转通过了亲戚,寻到心安处,附了几亩地,让静慧在庵里出了家。
    虽然过了这些年,可是她们心里的挂念却依旧。所以,一有大日子,她们就去热闹处,人来人往的,信息向风一样吹来吹去。她们各自多少能得到亲人的消息。所以一有什么大活动,两人总是不辞辛苦的奔去,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丝挂念。
    这些事都是阿大妻讲给梅兰妮听的,梅兰妮很有感触。其实心安和静慧都是比较幸运的。在梅兰妮看来,独立生活总好过给人作小老婆。心安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这梅兰妮还能理解。可静慧时时刻刻惦记着赵某人。这让梅兰妮难以理解了。
    一次,梅兰妮把心中不解讲给了齐逸听。
    齐逸对梅兰妮解释道,“虽然在现代人眼里,给人作小老婆是难以容忍的。但在清朝,却是主流社会。作妓,作尼是边缘化。明末名妓董小宛对冒辟疆死缠烂打,非要嫁给他做小老婆,就是想回归主流社会。心安倒也算了,怎么说都是为了儿子作出牺牲。可静慧不甘心,是可以理解的。当年她跟赵秀才从良,是想回归主流社会的,结果还是让她边缘化了。而且,这一次边缘化,几乎断了她回归主流社会的念想。”
    梅兰妮这才有些明白静慧的心情。
    心安和静慧要离开几天,家要交给梅兰妮看守,两个月来,据她们观察,梅兰妮是个稳当的人,所以,把庵堂交付梅兰妮看守,还是放心的。
    梅兰妮中规中距,不多话。心安和静慧都是过来人,看人的眼光自有独到之出:梅兰妮虽长得美,但不媚。不会无端的生出什么是非来。
    008 缂丝
    更新时间2013…10…16 23:06:12  字数:3585
    七月八日,一大早,心安和静慧乘了阿四的牛车去金坛法镜寺,这次她们要到七月十六才回来,临行前再三关照梅兰妮要注意门户。梅兰妮耐心地一声声应着。
    送她们出了大门,让她们锁了庵门,梅兰妮关上后门,忙碌了起来。把心安给她的七天的谷子,放入舂米机内。把洗好的衣物晾起。
    自从和齐逸商量好做缂丝,梅兰妮向胡货郎买了一斤湖丝,其中四分之三是本白丝,四分之一是深浅不一的黑色丝,她把白色经丝棚在了织机上,把各种黑丝和一部分白丝缠到梭子上。另外,她还准备了一大捆松明,这是齐逸教她的。心安只给了她两寸的蜡烛,供她夜里偶尔照明。齐逸告诉她,山松多油脂,把它们劈成细条,夜里可以照明。后山有一片松林,梅兰妮请赵阿大相帮砍了松枝来,自己抽空把它们劈成细条。
    梅兰妮耐心地等齐逸。前一天,阿大告诉梅兰妮,他和家人要到金坛去看目连戏,这几天请梅兰妮浇菜。目连戏要唱七天,天天早出晚归的,是也没有什么时间。梅兰妮当然满口答应了。她知道,他们是绝不会带二毛去的。果然,上午,他们给了二毛一块面饼,锁了家门,让二毛自己游荡,他们离开了。
    当梅兰妮放齐逸进来后,插上了后门。两人都有些兴奋。
    “我昨天就把大毛的笔砚墨,藏到门外的稻草里。”齐逸说。
    “你构思好了没有?”梅兰妮把齐逸带近织机,白色的经丝上放着用废纸做成的框架,一尺宽,约两尺长。“这部织机大,这些经丝可织两幅画,画与画之间要有足够的空白,完成后还要装上画轴。”
    齐逸当然明白。“画的大小采用黄金比例。”他用眼量了量,“也许可以得到三幅呢。”
    梅兰妮帮着磨墨,齐逸站在凳子上,用纸框比划着。然后果敢的画着。
    为了不打扰他,梅兰妮去厨房煮饭。
    大约一个时辰后,齐逸来到厨房,“有没有土豆?”
    梅兰妮拿了几个小土豆,和一把小刀。
    “你知道我要干嘛?”齐逸问。
    “不是刻图章吗?”
    齐逸笑了,拿了刀和土豆,刻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刻了三枚印,“云门悔僧”,“勿迟”。“济山僧”。
    梅兰妮跟齐逸走到织机前,见经丝上已画了三幅画。
    齐逸指着第一幅,“这是抄袭黄胄的,拟陈老莲观音大士。”
    梅兰妮看着上面的题词“我以无量福力随人发誓愿,请问究竟如何时,石火空中一焰。”
    赞道,“有字好,有字的缂丝比无字的要贵好多!”
    齐逸用淡墨在题词下印了“云门悔僧”。
    交代说,“这印章用红色的丝。”梅兰妮绣荷包,还剩了一绞红丝,正好派用上。
    “陈老莲的人物,郁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