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你看行不行?”
听上去还不错,梅兰妮让他们先拿出花样,看了再说。绣小挂件真是太伤眼睛了。
一套月曼清游图,虽然尺寸上比前一套美人图要小,但是,每幅画的人数多,人物之间要传神,所以,相对的比前一套缂丝速度慢。
天放晴了,华家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米要舂,面要磨,蜂窝煤要做,衣物要晒。主屋的火柴也要做好了晒干。
火柴现在由秦炼承包,华家的火柴是原始的。一块几寸长的小木板上,一边镶着一块鸡蛋大小的平正火石,另一边镶着一个铜制有盖的盒子,里面放着火柴。板的中间是一个拎攀,可以拎来拎去。这种原始的火柴,只在主屋使用。其它的地方还是用火镰火石。
肥皂,蜡烛则由保安队的人帮着一起做,用了自产的蜡烛,老乐他们都认识到华家蜡烛的好处了。不用剪烛芯,还没有烛烟,房间里很干净。另外,华家花了一笔钱,所有的蜡烛台都配上了玻璃罩,华家在玻璃罩里还加了小块的玻璃镜,这样,反光后,灯特别的亮。他们用烛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火,这种明火容易引起火灾,虽然华家的房子是混凝土,砖为主,但是,家具都是木制的。所以还是要小心火烛。但是,灯具的擦拭,也是日常要做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家务活比现代社会里要多很多!
九月初一的时候,陆本临来访了。小农庄有现货了。
苏州的土地比别的地方贵,别的地方,一亩水田是十到十五两银子,而苏州附近的水田,要二十两至二十二两一亩。而且,每年的税还高,几乎要一两银子一亩。加上劳役,农家每年的负担是很沉重的。
由于,中举之后,有两百亩田可以免税,苏州有功名的人多,族人或村人会把土地附到他们名下,以便逃税。江南地区,小户人家卖几亩地是常见的,要买农庄上百亩地这样的大手笔,就少见了,毕竟,一年上百两的税是沉重的。
陆本临是个不错的经济,他来,先向梅兰妮介绍了苏州地区的田赋,然后,介绍了那个要卖的小庄子。
那是申家的一个旁系族人的产业,在东山边上,因为,连日大雨冲陷了土地,损失了好多亩田,所以要出手卖了。如果,不卖,那些损失的田地就要县里从土地记录中减去,否则还要为它们上税,十分的不合算,但是更改土地记录的过程,是个很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那家人就准备把这块土地出售,在卖买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的实际亩数要重写,这样,就可以把损坏的土地从中扣除,县里的记录也能改掉。
只是,这块土地,所有的面积加起来也就二百多亩地,可是,卖家要价七千二百两银。平均每亩要价近四十两,这也太过分了。
梅兰妮听说了这个价钱,眉头就皱了起来,心里打了推堂鼓。
陆本临说,“我也道他这价太高了,可是他讲,原来,打算在那里建园子的,木头,砖瓦都运去了,再要运了出来,也麻烦,那庄上原来的房屋已经被拆了,不如将这些建筑材料一并买与买家,还可以造房子。”
梅兰妮一听这话,“原来是这个缘故,不说清楚了,我还真不敢买了。这么大的买卖,总得眼见为实吧。”
“那是,那是。”陆本临应道。
事不宜迟,两人就约定了第二日去看庄子,从苏州去东山要半天的水路,所以,两人讲好第二日寅时就出发。男女有别,梅兰妮自然不能和陆本临乘坐一条船的。陆本临就定了两条小船。
老乐知道东家要买庄子,那是非常的赞成,经过这场天灾,自家有粮的话那就更安稳了。
华家的其他成员,对于买庄子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在农业社会中,土地的重要性胜过其他一切。
梅朵是最高兴的一个了,她终于有专业对口的机会了。
094 买农庄
更新时间2014…1…12 5:30:48 字数:3401
这天,鸡叫头遍,天还没亮,华家的人就等在小码头上了。两只小船从干将河转南,陆本临已经在第一只小船上了,打过招呼后,梅兰妮带着梅朵上了第二只船,边峰带着小乙上了陆本临的那只船。
边峰告诉小乙,他们要去保护梅兰妮他们出行。小乙当然很高兴。毕竟,他的小老大还是高看了他一眼不是。边峰认为,小乙在这帮孩子们当中,最具有当侦察兵的潜质。
梅家湾位于浙江湖州,处于太湖南岸。所以,梅兰妮和梅朵对太湖是很熟悉的。
小船从盘门出去。这个时代的水系比后世发达。过了一个半时辰,他们来到了太湖。梅兰妮和梅朵睁大眼睛,看着太湖,可是,眼前的这个太湖和现代的太湖比起来,更野一些。由于湖边没有高楼大厦,湖显得更深远。这和她们的记忆里的太湖完全不同。
进了太湖,小船晃得厉害了。
梅朵悄声的对梅兰妮说,“过去老人们常说,太湖无风三尺浪。今天我信了。”
梅兰妮看着远山,“我过去都没有注意到太湖里面有这么多山峰。”
“太湖有七十二峰,但都被高楼大厦比小了去。”
“你有没有发现,太湖里面的岛也很多,过去真没见过它们。”
“等我们出生的时候,这些岛早和陆地连成一片了。”
“你的意思是太湖以后要变小?”
“哪个湖后来不变小?鄱阳湖,洞庭湖的湖面几百年后全缩小了。”
梅兰妮望着眼前的太湖,没有说话,她被太湖的气势镇住了。
这天天气很好,风小,尽管船在摇晃,梅兰妮和梅朵还是相依着睡着了。等她们睁开眼看的时候,太阳已经当头,船也靠岸了。
他们到的这个地方,位于东山之南,和湖州隔湖相望,梅兰妮和梅朵,南望太湖,心里猜想着梅家湾这时的风貌。
陆本临和边峰先一刻上了岸,正等在石桥头上面。
稍讲了几句后,陆本临就带他们看地方了。
他们上岸的地方,应该是打算做宅地的,整块地方都基本上平整过了,在一角堆着建筑材料。不远出有一排房子,从房子里出来了一个人,看样子象是个农民。四十岁出头,中等个,一脸的风吹日晒。
“陆爷,今天老爷没有来,这些天他在苏州住。”
“我知道的,我和你家老爷说好了,带人看看地方。”陆本临答着,又对梅兰妮,“这是申老农,这个地方的管事。这是华家奶奶,他们是来看地方的。”
老农并不是名字,梅朵知道,是农把式的意思,管农庄的农业生产安排的。
申老农也是有些见识的,他也略知旧主人要把这块地卖了,梅兰妮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主人,他和妻子原都是在这个庄子上干活。都是申家的奴才,今后他们何去何从,还要看主人的意思,也许让他们到别处去,也许,把他们留给下一个主人。所以,忙把妻子申妈妈叫出来,见过礼,让申妈妈准备饭食。他带他们到处看。
这块地,原本和东山岛连成一片的,是那岛的一个畸角,这场大雨中,在也大岛相连之处坍出一条沟,沟中有水,把这个畸角变成了个孤岛。岛的东面有一条地带,被清理出来,堆放建筑材料,看来是主人选定的造房处。冲垮的田是北面,那一片是种水稻的,现在一部分的稻田还在,梅朵看了看水稻的长势,梅兰妮也装样子看了看,什么也看不懂。
这块地原是三面环水,在西南是一座小山,山脚延伸的了湖里,长期在太湖的浪水冲击下,石头洞眼,梅兰妮等恍然,太湖石是这样形成的。
这小山,靠湖那面是石,靠陆地那面为土覆盖,上长了些杂木。有一股泉从上面流下,直入太湖。山脚往东又向前沿了许多,那伸出的土地和房宅地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湖湾,梅朵估了下,约有六亩大。那延伸处形成了一个小半岛。半岛的面积约有六亩左右。原庄主已经把那块也整了出来。
梅朵问申老农,“那上面的泉水是终年不断的,还是雨后才有的?”
申老农答,“至我来到这里,这泉倒没有干过,就是今年这般大旱也没见它断过,只不过小了些。”
梅兰妮听了心里欢喜,“这泉能喝么?”
“可不就是用它煮饭烧茶。”
“这山地有多大?”梅兰妮在梅朵的授意下问。
“山坡上算得是五十二亩,山脚下算的是二十亩,靠水田这一块是三十亩旱田。这水稻田,原来是有一百亩,现在,估计还能有八十亩整的,那冲坏的自然不能用了,沟北一长条也还有十来亩。”
“那宅地留了多少亩地?”梅兰妮又问。
“东面这一带,约三十亩。”
梅朵一听,眉头就皱了,这家人,拿那么多地造房子!
陆本临说,“可不是,原本连园子的名都想好了,要叫环碧庄的。连图样子我都见过了。如果,你们买下这地,我可以连图样子也要了来。”
申妈妈煮好了饭,请他们进餐。梅朵去叫边峰和小乙。边峰并没和她们在一起,而是在一个小孩的带领下,在宅地那处遛达。
申妈妈陪着梅兰妮和梅朵一处吃。饭间,女人之间好说话。申妈妈虽说是个农妇,这些年也是帮管着庄子里的内务,和申家的女主人们打过交道。所以眼风手势看得懂。谈话之间倒也融洽。梅朵也不用借梅兰妮之口,萌萌的问出许多信息来。一顿饭也算是宾主皆欢了。
饭后,梅兰妮等又去估算了一下建筑材料。看看天色不早,便和申家夫妇告别,打道回家了。
回到家里,天已经擦黑。吃了饭后,梅香知道他们要讨论庄子的事情,就回避了,去了她娘处。
华家成员都在小会议室坐定。由梅朵介绍了整个庄子的地貌。
卖农庄是华家人的已定计划。因为有了农籍,他们家的社会地位立马提高。
梅朵说,“我和娘娘在回程时,估算了一下,水田是八十亩算,以每亩二十二两计,要一千七百六十两。山地五十二亩,五两一亩,二百六十两。旱地三处加起来算,一共六十亩,十二两一亩,共为七百二十两,苏州三县的城外宅地都是六两一亩,三十亩就是一百八十两。一共是二千九百二十两。那堆建筑材料,约值四千一百两。这两项加起来,就是七千多两。卖主叫价七千二百两,开价很公道。可是,你们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吗?”
边峰说,“当然不会掉馅饼。在离这地不远的泽山被太湖水盗占了。七月份刚刚打劫了他们一次,把新收的不多的粮食全抢走了。”
梅兰妮惊呼,“这样啊,那他们怎么不报官?”话还没说完,用手扪住了嘴,她想起刘小吏的事情,“那这个庄子我们还买不买了?”
秦炼和边峰对看了一眼,“这么便宜的事不占,那有点太对不起自己了。”
梅兰妮喃喃的,“可是那些水盗人多势重,…”
边峰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齐逸安慰她说,“既然兵哥都这样说了,那安全问题他们会有办法的。你不用想那么多。”
楚氏兄弟也附和着齐逸。
这时就看的出男女不同之处,男孩子,形象再弱小,内里都藏着一个扩张的心。
秦炼说,“闹盗的事情,大家心里知道就行,外面不要漏出一字。这庄子每年的税是多少,能出产多少,你算过了没有?”他问梅朵。
梅朵说,“税银每年要一百五十两左右。如果,正常生产,那个庄子交了税银,留了吃用,还会有些节余。但从目前他们经营的情况来看,一年至多五,六十两的节余。如果是我来经营,那肯定要高过这些。”
“这我相信。”边锋说道,“家里这个园子都让你经营的井井有条,今年已经赚了三,五十两的蔬菜银了。”
梅朵说,‘那里的水利要趁早做,这就是早期的投入,而且是笔大投入,这笔投入不是一年两年能收回的。“秦炼说,“这不是问题,农业本身就不是个暴利产业。你只管做你的打算,其他的事交给我们。”
买庄子的事,华家人都通过了。
第二天,梅兰妮把这决定告诉了老乐。
“那庄子看着不错,三面环水,好好经营了,出息多少且不说,家里的这些粮食不用花钱买了,这要省多少!”她这样说。
老乐骨子里就是个农民,对土地有天生的热爱。当然很支持梅兰妮的决定。
“只是,东家奶奶,那要价不低,家里有怎么多钱吗?”
“省一省也能凑齐。日后,我努力工作就是了。”梅兰妮没有告诉他家里的实际收入。
让老乐去通知陆本临,他们要买地,而且要做红契。
陆本临则让老乐带话回来,说,如果,九月里买下了那庄子,十月的税要买家交了。老乐因为事先得到梅兰妮的嘱咐,一口便应了下来。
只一日后,陆本临就请梅兰妮到他府上去办手续。这次梅兰妮带着边峰和秦炼两人去陆府。
除了梅,申二人,还请了一老先生做中人,边峰看着那老先生没有做声。
梅兰妮在陆本临的帮助下,仔细读了红契上所填写的土地种类和相应的亩数。和他们事先算的差不多。又把这张契约仔细的读了又读,三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错处,梅兰妮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印下了手印。然后,中人也印了手印。申家的卖主早已将手印印在上面了,见梅兰妮印了手印后,拿到了梅兰妮给的银票,加算了一下,并无错处,便给了陆本临一张银票和一个画卷。自去了。
梅兰妮知道那是中间人的抽头。便按照规矩也给了陆本临一张百四十六两的银票。因为,红契要拿到县衙盖章,还要给小吏们些甜头的。
陆本临笑容可掬,“只要红契敲了章,我立刻给府上送去。这是园子的图,你们收好了。”他把那画卷给了梅兰妮。
095 东山庄子
更新时间2014…1…13 3:19:02 字数:3192
母子三人回家路上,就谈论起刚才的那桩买卖。
边峰问,“申家给陆本临多少银?”
梅兰妮说,“按照破二成三的规矩,他应该给二百一十多两银。”
边峰说,“短短几天,他就赚了三百五十两整银,外加小费。他的银子很好赚。而且是无本的。”
秦炼道,“中介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是很重要的。就是在现代社会,中介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中介如果没有约束,他就会成为垄断的一环,给社会生产带来阻碍。三胞胎说过,这个社会很多中介成了乡村的恶霸,就是他们垄断了农产品的买卖。所以清中期起,朝廷还专门打击这种垄断。再讲,中介也是要本钱的,他的信誉就是他的本钱。”
娘几个谈谈说说,回到家里。
这下,家里的人围绕着农庄的事情又忙碌起来。
农庄里要造房子,造什么样的建筑群,什么风格的建筑,这些都要讨论决定。还要做建筑材料,如钢筋,抽水马桶,下水管道等。有过第一次建房的经验,这一次要有序很多。
边峰给出了地形图。供大家参考。那张园子设计图,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三胞胎小心的把它保管了。
制做建材这事交给了秦炼负责。
农庄的生产安排交给了梅朵。三胞胎负责画房屋设计图。至于建筑群的设计则是群策群力。现在他们家有保安队可以帮忙。所以比第一次造房要简单很多。而且,很多建筑材料是现成。
老乐奉了梅兰妮的指令,去找了小林,定下造房的日子。小林手里还有一些结尾工作要做。九月底大概能接手新活。
一切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两天后,陆本临登门,把农庄的红契带来了。
梅兰妮仔细看着敲上元和县县衙官印的地契。问了几个有关年税的问题,陆本临一一回答。
陆本临答了梅兰妮的问题后,说道,“今天,我除了送红契,还有一件事情要与华娘子相商。东山那个农庄上还有一些东西,申家想把他们卖给给你家,不知你意下如何?”
“不知是什么样的东西?”
“他庄子上还有一家人家,就是申老农那家,原是和这庄子卖给他的,眼下他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好安置他们,想起,你家买了庄子,也要人相帮打点,就想问一问你是否将他一家人买下?”
梅兰妮一听,是人口买卖的事,心里就有些个排斥。但是,她的农庄也确实需要人手。
她问,“怎么卖?”
“五十两银。”
梅兰妮低着头,想那对夫妇,怎么算也是管理阶层的人,说卖也就卖了。
陆本临以为她是献贵了,“那夫妇二人,身边还有一个小子,虽说眼下还小了点,但几年后就能派用场了。再有两头牛,十头猪。我替你算了算,也相差不多,加上这季的粮食,虽然少,但也有一些的。”
梅兰妮这才知道,申老农一家人都是奴籍,想到,他们一家的命运在离他们几十里外的苏州,就和牛,猪一样被改变了,心里对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