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他们看得清楚,这个不是驻他们地方的士卒,从袍甲的形制看上去,应该是附近军营里的正规军。但是因为在他身边没有看到佩刀,也没闲暇找寻他身上的其他身份证明,所以一时间也难以确定。
“粮……”
救人的士卒刚合力将那生死未卜的人往城里抬,那人忽然微张开干裂的嘴唇。发出微弱的声音。
众人正纳闷,这会儿的天虽然说不上热,可也远不应该觉得凉,尤其是像他这样看起来骑了不久的马来的,更不可能会觉得“凉”吧。
“粮……”那人又艰难地发出声音道:“三永军营的……解送……军粮……”
“什么?”一听到“三永军营”这几个字。所有人都不由得露出诧异万分的神情。他们都知道,十日前,陛下降旨,让这里三百里外的永州军营加急调送一万石军粮送往平州救济灾民。按常理推算,那赈灾的军粮应该就在两三天内就能送到了。
“军粮怎么样了?”一个士卒忍不住追问道。
“军粮……被劫……”身受重伤的人为了奋力从嘴里挣出几个字,好像全身都在颤抖用力,“兄弟们……全部……全部被杀……”
刚吐出最后一个字,那人一抽搐便浑身瘫软了下来。
*
这时候的平州太守府外堂中,正有两人对坐。
坐在首席上的一人肤色蜡黄。身材清瘦挺拔,面容消瘦矍铄,几缕长须垂到胸前,颇有点道骨仙风的意味,这人正是赈灾督办、谏议大夫董麟。但是此刻,他的神情并不闲适。而是危襟正坐,神情严肃地仔细听着对面那人的话。
“禀告上差,”说话的那人四五十岁的年纪,穿一身从五品官服,体型圆润,五官慈善,正是这平州的太守史国良,“迄今为止,城外五间粥厂已经开工,每日生火熬粥赈济灾民,午时和酉时各施粥一次。另外还有两家粥厂正在筹建当中。依照上差的吩咐,‘赈灾粥’的米水比例皆有严格要求,杜绝可能存在的克扣灾粮的情况,保证灾民能够果腹填肚,不再饿死一人。而且供灾民临时住宿的多处棚屋也已经落成,目前已经能够容纳四千多的灾民暂住,其余也正在赶造。”
董麟又问道:“城中富户的认捐情况如何?”
史国良摸着下巴的短须,本来就细长的双眼眯成细缝,圆润的嘴唇微翘道:“回上差,上差教给下官的办法果然凑效。富贾们一听说倘若捐赠钱粮不足,就要开城任由灾民进城到各户家中自取饮食,纷纷表示要竭力赈灾。城中两百六十余户富贾,目前已经总共认捐白银二十万两,粮食三石万石。”
董麟点点头,“那二十万两白银,明日就即着人分散到附近州县采购粮食和冬衣,尽快运回来赈济灾民。如此一来,就能多支撑个月余。”
“谨遵上差吩咐。”史国良点点头沉吟片刻,随即低叹一声,皱起眉头道:“只是……下官担心这里一旦开仓赈灾、又号召富户捐钱捐粮,附近的灾民都会不断向平州涌来,只恐灾粮物资不日将耗尽。灾民从丹州一旦逃难而来,全数结集在我郡南郊。如今南郊已经结集了八千多灾民,仅以这一千灾民的每日消耗算,城中的屯粮已经不足支撑一月,就算加上从三永陆续调来的一万石军粮,也恐怕勉强只能撑到初冬。届时灾县百废未兴,堤坝未修,重新播种粮食,还得等明年春耕。灾民不能返回原籍,只会越来越多地从从四面八方涌来,其势必定难以维持。”
董麟深吸一口气,仿佛早已深深地体味到这当中的严峻,但是他的表情很快放轻松下来,一捋长髯道:“史太守不必过分忧虑。本官此行,乃是先到达灾情最重之丹州,了解房屋、田亩、水利工程等的损毁程度,才到周边各州县巡查的。如今灾县附近并非只有平州一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鱼洞、鑫隆、长化等多个较为富庶的郡县都正采取相近的政策开仓赈灾,本官也已经对各州县下令,需要做好接纳灾民在当地过冬的准备。目前就只等朝廷拨付的钱粮陆续到位了。因此,灾民定能得到分流,请史太守不必过多顾虑。”
史国良这才稍微松了口气,笑咪起双眼拱手道:“上差英明。”
董麟摆摆手道:“本官虽奉朝廷之命,督办赈灾之事,可是要说到赈灾的经验,有些地方却远不如民间经历过此劫的百姓。本官的很多主意,都是从跟他们的交流中受到启发,才想出来的。要不然就多为前人成法,不足为赞。史太守,倒是你这些天日日在烈日下带领官兵施粥修棚、不遗余力,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等赈灾事毕,本官一定向朝廷奏报此事。”
史国良忙不迭谦恭道:“上差谬赞!史国良先谢过上差提携大恩。”
正在这时候,一个人匆匆从门外走了进来,顾不得通传的礼数,大步来到董麟面前,一脸凝重地抱拳道:“抱歉打扰两位,下官有要事禀告!”
那个皮肤红褐、眉骨甚凸、鼻头圆厚,相貌颇有点怪异的人正是与董麟一同来赈灾的散骑侍郎拓跋寿。
“拓跋大人快快请讲。”董麟从拓跋寿着急的神情中能够看出,事情非同一般。
“董大人,下官刚才奉命巡守城内治安的时候,遇见守城的官吏匆忙要往太守府这边来汇报。”拓跋寿神色焦灼道:“下官见他神色异常,于是询问起来,一问之下才知他们刚刚救起来一个自称是从三永军营来的士卒。据那士卒所说,从三永军营调运过来的粮草,全部被劫!押运官兵除了他得留残命逃到此处报信之外,其余再无生还!”
“啊?怎么竟会有这种事?!”史国良震惊得几乎拍案而起,“是什么贼人竟然如此猖狂无良!”
董麟也凝眉问道:“可知是在何处遭劫,被何人所劫?”
拓跋寿颇感惋惜地叹了口气道:“那位送信的壮士来到城下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甫入城门就已伤重不治身亡了。因而对于粮草遭劫的情形,我等所知甚少。”
这句话一出,室内顿时陷入了沉默,气氛变得异常凝重。
史国良低垂下头来,声音中透着丧气和悲愤,“赈灾粮食已经告罄在即,一万灾民和全城官兵都在翘首企盼军粮转调救急,犹如久旱之盼甘霖、婴儿之望父母,谁曾想……竟然!”说到这里,他又痛心地长叹一声,“……此次朝廷下令三永军营调运的粮草为一万石,这第一批运往我平州的军粮也有五百石,运送军马不下两百匹,押运士卒在一百五十人以上……这全军覆没,实在是令人痛惋!”
“董大人,”拓跋寿双眉一竖,朝董麟一抱拳道:“今日天色已暗,诸事不宜。待明日一早,下官便检点人马,回溯粮草遭劫之地,同时差人通知三永军营,誓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微服私访
*
“上差,下官也认为需要尽快将此事查个清楚明白。”史国良双目一炯道:“最好能在此事传出去之前将元凶绳之于法,否则的话将大大影响民心稳定。”
董麟沉吟片刻,捻须道:“此事非同小可,自然不可不了了之。然而燃眉之急还是在于先解决赈灾粮食告罄的问题。我等不可因为一事而乱了阵脚,主次不分。”
“上差所言甚是。”史国良频频点头道:“如非上差提醒,下官险些乱了主次。明日一早,下官就立刻着人去附近丰产粮食的郡县购粮,陆续运回平州,解决燃眉之急。”
“如此甚好。”董麟又对拓跋寿道:“追查军粮被劫的事,就交给拓跋大人了。”
史国良也激动地肃然起立,抱拳道:“久闻拓跋大人处事公允、明察秋毫,定能将此事的真相查明!一切就有劳拓跋大人了!”
“下官得令。下官先去打点明日之事,先行告退。”拓跋寿一抱拳,转身大步离去。
拓跋寿走后不久,史国良也起身告辞。
不一会儿,一个仆从打扮的中年男子给董麟端上来一张食案。
“大人,时候不早,请用膳。”那仆从颔首道。
只见那食案上面放的是一个白瓷盘、一双筷子和一壶清茶。那瓷盘上摞了三个汤碗大小的白面馒头,外加一小撮咸菜,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董麟正在阅读从附近州府送来的公文。他伸手拿起一个白面馒头道:“可以了。你忙吧。”
“老爷,”那仆从没有立刻离去,而是犹豫了一下,朝董麟磕了个头道:“小人自知多嘴。但是实在不忍心看着老爷每日以这些只有我们下人才能吃得惯的东西果腹啊。像老爷这样夙夜为公,又时时为灾民忧心如焚,如果还天天吃这样的东西。很容易会将身体累垮。公中的肉粮其实还尚算充足,求老爷改吃饭菜吧。”
董麟放下手中的白面馒头,看着那仆从浅浅一笑道:“东宁,你的心意,我已知悉。但是,如果任由灾民在城外忍饥挨冻,而自己却在这里高床暖枕、锦衣玉食。怎么可能与灾民感同身受,为他们设身处地地办事呢?圣上给我安排这份差事,不是让我来享福的,而正是让我来‘夙夜为公’、‘忧心如焚’的,可我为官多年。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精神焕发、满志踌躇。公中圈养的牲畜,就都拿来卖给富户,换些米面吧,这样府中消耗还能节省一点。”
那叫东宁的仆从无声地叹了口气,点点头。
“老爷,小人还有一事……不知如何启齿……”东宁又迟疑道。
“你说吧。”董麟拿起一个白面馒头,用筷子夹了点咸菜,就着放到嘴里,目光却没有离开过案几上的公文。
“是。老爷。”东宁低头道:“小人那日无意中听到太守与老爷说起圣上亲自探访灾情的事……小人愚蠢,暗自臆测,圣上若是视察灾情,必定会到这平州来,而且估摸着日子也该差不多到了……小人知道老爷不是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之徒,但是。出于君臣之礼老爷是否应该暂且放下公务出城恭候远迎?”
“原来是为这事。”董麟笑了笑道:“我知道你心思细腻,顾虑周全。但是你说的这是常理,若是太平无事的世事,我早该亲自在圣上到达平州必经的路上候着,等着迎接圣驾了,即便等个十天十夜也毫无怨言。然而此时乃大灾之时,非同寻常。远迎千里未必能取悦龙颜,只有将灾民安置妥当,才是报答圣上知遇之恩的不二之途。”
东宁没再说什么,带着眉间一股难掩的忧虑告退离去。
*
因为城内实行宵禁的缘故,所有的酒肆、赌场一类的娱乐场所,也都被禁止在入夜后营业,所以夜间的平州城就跟乡野一样,四处一片安静。
一辆马车穿过几条街道,停在一座宅院的大门前。门檐下两只红灯笼照出门额上“史府”两个大字。
大门被下马的御人扣开,里面一个美妇带着几个仆从迎了出来。
这时候,从车厢中下来的,正是平州太守史国良。
“夫君,你回来啦。”美妇微笑着上前,与史国良并肩走入宅院中,边走边道:“夫君,今夜为何回来得这么晚?饭菜都凉了,又让下人热上了。妾身知道你日日在城外为赈灾之事奔波,辛苦劳累,又饱受日晒雨淋,所以今日特地命下人炖了人参鸡汤,好为夫君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史国良一直背着双手,凝眉不语,慢慢踱步向前。
史夫人看见如此光景,扬了扬手,招呼跟在身后候命的丫鬟、仆从全部退下,才凑近史国良低声道:“夫君是否有心事?”
史国良这才挺起胸来,用力舒一口气道:“老夫这伤了的‘元气’,岂是一盅人参鸡汤就能够补得了回来的?”
史夫人明亮的双眸轻轻一转,似乎已经对夫君所指猜到八九分,可却并不说破,而是继续低声问道:“夫君可是在那赈灾督办董麟大人的手下办事,并不愉快?”
史国良低声冷笑一声,“哼,董麟这个人,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不达目的死不罢休。表面上温文和善,而实质上,就是一头掘地三尺、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猛兽!若他再在我平州城中多待个五天,那老夫在此处辛苦经营的五年根基,就要毁于一旦了!”
“夫君,这是为何?”史夫人露出凝重的神色继续追问道。
史国良一捋嘴唇上的短须,沉声压抑着怒火道:“他一来平州,就即刻要求开仓救灾,如今已经几乎将囤积的存粮分发一空,他还派专人严格监督每日出库及实际使用的粮食重量,根本没有丝毫节流私存的余地。前几日,他还威逼利诱,强迫富户大捐钱财……这样下去,老夫的小金库也迟早被他查出充公!如此一来,救民于水火的美名,就都他董麟一个人得去了,他还能拿着这份功劳在圣上面前请赏邀功。老夫不光没有寸功,待他扬长而去之后,留下这存粮、库银一空、富户埋怨的烂摊子,还要老夫一个人来收拾!这让老夫以后如何在平州立足,在这些年年进财纳贡的商贾面前立威?!”
说道这里,他怒火愈炽,痛陈道:“老夫在这平州城为太守五年,并不是仕途不畅,没有高位可去,而是当初就看中了这是一座物产丰盛、居民富庶的丰腴之城,在此做一个从五品太守,收入可让那三品京官也望尘莫及,所以老夫才不愿再往高处攀爬。没想到今日,老夫与城中富贾建立起的关系,即将就被那董麟毁于一旦;如若有丝毫不从,还有可能被他在圣上面前参一本,到时候难免乌纱不保!”
史夫人听罢,一咬唇道:“夫君所言甚是。今日那兴隆绸缎坊的周夫人才上门来找妾身哭诉,说是不是他家老爷有什么得罪了夫君的地方,夫君为何不念旧情,陪那督办大人一起逼迫他们家老爷认捐钱粮。妾身便替夫君解释道:‘这怎么可能是夫君不念旧情,分明就是那督办大人官威压人,欺人太甚,夫君也是迫不得已啊。’那周夫人哭诉良久,”史夫人的语气忽然变得诡谲,“又硬塞给妾身一套镶翠金首饰,才肯离开。”
“夫人,你这个时候还怎么好收人家财礼呢?”史国良眉头一皱,低声责怪道。
史夫人一笑,“夫君,正是这个时候才不能拒绝他们的财礼。不拒绝他们的财礼,说明夫君你有随时将局势掌控过来的信心;而如果拒绝他们的财礼,他们恐怕就心中越发惶恐忐忑了。”
“夫人英明,是老夫糊涂了。”史国良点点头,一顿后忽然像醒悟到了什么一样看着夫人道:“如此说来,夫人是否已经有了什么妙计?”
史夫人微笑着点点头,“妾身有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不光能让夫君抢先在圣上面前先参他董麟一本,还能让那董麟……”
说到这里,史夫人抬头附在史国良的耳边私语一阵。史国良聚精会神地听完后,沉思片刻,忽然把眉一竖,细长的双眼中寒光一略,“好!就依夫人此计。”
*
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黑夜中睁开忽然,深棕色的眼眸里透出一股莫名的危险气息,在从窗外洒进来的月光的映照下,增添了几分寒意和杀意。
阿史那无期“霍”地从床榻上坐起来。虽然一个时辰前他已经在这间客栈的房间里吹灯上床歇息,但是他此刻仍然穿戴整齐,显然并没有和衣而睡。
“咚——咚!咚!咚”远处传来更夫的敲更声。那一慢三快的节奏表明,已经到了四更天了。
阿史那无期一手将放在床边的贯霄握在手上,站起身来,步履轻捷而迅速地来到门边,轻轻推开房门又反手轻巧地关上,毫不犹豫地往左瑛所住的房间走去。
*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躲避麻烦
*
阿史那无期来到旁边左瑛的房门前的时候,没有停留,而是径直往楼道尽头楼梯的方向走去。
但是才走出几步,身后响起的一声房门被推开的声音让他停住了脚步。
他警惕地回过头去,只见绯羽从房间里出来,低声对他道:“姑爷,小姐有请。”
阿史那无期流露出错愕的神色,看了一眼周围,略带无奈地快步走进了左瑛的房间。
*
一刻钟后,左瑛一行五人在房间里留下房钱,骑马走在了这座小县城的街道上。
这座离他们的目的地平州将近两百里的小县城,是个只有数千户人口、连城墙都没有的小地方。因为离灾区还有比较远的一段距离的缘故,目前只有很少数的灾民流浪到了这里,很快就得到了县丞的安排接济,没有影响到这里的秩序。
众人在阿史那无期的开路下,借着月色一路快马向前,直到离开小县城的时候,脚步才慢下来。
中书监苏博用抓着鞭子的手整了整衣冠,才拍马上前问阿史那无期道:“小姐,我等着急离开客栈,到底所为何事?”他年纪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