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堂金阙 作者:看泉听风(晋江金牌高积分vip2013-09-27正文完结)-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家的祖业几乎全在吴郡震泽那一片,几乎将大半的震泽都包括了进去,芦苇荡原本不是陆家的产业,是一片无主的沼泽荒地,上面长满了野生芦苇,绵连几百里。也不知道哪里入了大娘子的眼,大娘子居然让人买了下来,众人原以为大娘子会将沼泽改造成良田。
  却不想大娘子说“肺”什么的,除了选了十来亩沼泽地种上了一片荷花塘,让大家夏天赏荷花外,余下地方都不许改,只有附近的荒地,才允许开垦。好几年时间,才修出了一小片地方,里面居住的人,基本都是司澈一手招进来的家奴,同司氏兄妹很熟。
  祖翁犯了受财之罪,就算因年纪大,能罪减一等,流刑也是起码的,而阿兄因故无法上任,若之前司机没出事,也不算什么大事,可如今这事就可大可小了,小则杖刑,大则流刑,她阿耶虽无罪,可也一定会跟上祖翁照顾祖翁的,故之后恐怕司家只有她和阿嫂了。
  司家如今这么一犯事,能不能回司家族地还两说,即便回去了,大家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去陆家的领地,肯定比回司家更难熬,芦苇荡的确是个好去处。不过司漪之前连想都没想过,他们犯了这么大的错,大娘子还肯原谅他们。
  陆希连忙摆手,“别没事肉麻了,你还嫌我事情不够多。”她顿了顿道,“你退了王家的婚事也好,等过段时间,让你大哥再给你找个合适的人家。”
  “大娘子,我不嫁人了,我就一辈子跟着你,你不是说要把芦苇荡建成‘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绿泼百亩,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的地方,我一定会做到的。”司漪认真的说。
  “你今年才十六岁,提一辈子那么远的事做什么?那芦苇荡现在就是这样了,也不用你们来建。”陆希失笑,“别想太多了,回去好好帮着你阿嫂照顾家里。”
  司漪点头称是。
  陆希又关心了司漪几句,也就没留她吃饭,让她先回去了,这几天闹了这么一出,又去皇宫住了几天,陆希回家的时候,阿劫躲在奶娘怀里,就是不肯让她抱,陆希作势要离去,他就大哭大闹,大眼还不住的偷瞄陆希,看的陆希心都软了,引得穆氏连声说,跟大娘子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陆希不服气,她小时候哪有这么不听话。
  而司漪这几天也很忙,司家除了重病不能动的司长史外,司明和司澈都已经在廷尉待了好几天了,看在陆家的份上,两人没受什么大罪,可也被折腾的够呛,家里全靠司漪和贺氏支撑着。尤其是司漪得了好消息,更是急着回去告诉嫂子,让阿嫂放心,至少不怕他们无家可归了。
  司漪正想着一会要给阿兄和阿耶送饭,突然骡车停下了,司漪被震动了下,就听外面有人喊道,“司娘子,我是王直。”
  王直?司漪怔了一会,才想起王直正是她那个前未婚夫。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这里还有熊孩子。。。
  吏治是各朝各代各国统治者、领导人,心头永远的疼啊。。。我记得有个叫泡椒笋尖的读者,貌似留言说过,历史是个圆,当时我正好在看历朝历代的吏治整顿八卦,突然想到,吏治也是一个圆啊,整一批,杀一批,上一批。。。


☆62、司漪的亲事

  王直这几天非常忙;高严护送陆刺史去益州了,他留下打点建康要带去蓟州的物品,同时还要处理突然冒出来的前未婚妻的事,好容易今天回家,刚想休息一会,就看到大门口堆了很多盖着红布的木箱;这不是他送去司家的聘礼吗?
  “狗蛋——阿直!你回来了。”王直的父母咧着嘴对王直笑。
  “阿耶、阿娘。”王直朝两人行礼,“你们若是叫不惯;还是叫我小名好了。”
  “叫的惯;叫的惯!”老人家笑道;王直家中世代在土里刨食;家中孩子大名都是让村长取的;可小名都是随口叫的贱名,王直的贱名是最常见的,可到了建康后,两人不用旁人提醒,都知道不能这么喊了。
  “阿耶、阿娘,你们今天做了什么?”王直同两人闲话着,耐心的听老人叨唠完家长里短,才指着那些木箱问:“这不是送去司家的聘礼吗?怎么又送回我们家了?”王直心里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是司家来退亲了。”王直母兴高采烈的说,“他们家不是犯事了吗?家里都要被衙门抓起来了,难道还想嫁你?这样你就可以娶大妮了!”大妮就是王直前任未婚妻,也是王直母最喜欢的媳妇类型,踏实泼辣、干活利索。
  王直父连忙打断老妻的话,“娶什么大妮,我们家阿直肯定要娶官家千金的!大妮让她当个丫头就够了!”他对自己儿子是报有很大期望的。
  王直揉着胀痛的额头,他已经三天没睡了,深吸了一口气:“阿耶、阿娘,司姑娘是郎君让我娶的。”
  “我知道啊。”王直父母奇怪的望着儿子,“可是现在不是不一样了嘛。”
  “有什么不一样?郎君现在也没叫我不娶她。”王直忍着头疼对父母解释道:“阿耶、阿娘,军令如山,郎君让我娶司娘子,莫说今天只是司娘子的祖翁犯了罪,司家不是罪人,就算司娘子如今是,郎君一日没让我另娶妻子,司娘子就一日是我的妻子!”
  “难道郎君让你一辈子不娶妻,你就不娶妻不成?”王直母惊呼。
  “郎君让我死,我都要去死,只是让不娶妻算什么?”王直摇了摇头,“阿娘,大妮我已经安顿好了,你若是以后想她,可以去看她,让她给我当丫鬟、做妾,这种事就不要提了。”王直和大妮也算是青梅竹马,王直也很喜欢大妮,不然也不会让父母去大妮家提亲。只是世事无常,两人终是无缘。但事情过去了,就已经过去了,将来和他要过一辈子的娘子是司漪,不是大妮。他若是真想纳妾,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难道自己妻子还会不允许不成?何苦让自己夫妻不和,又害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呢。
  王直父母面面相觑,两人这辈子除了因儿子有出息了,来了京城,之前最远不过去镇上赶集,从来没见过什么大贵人,入了京后,两人怕给儿子丢脸、惹麻烦也一直在家里待着,没事就捣鼓下后花园,种上点瓜果蔬菜之类的。对儿子的口中的郎君就见过一次,只觉那是画里走出来的神仙,两人就瞄了一眼,就不敢再看第二眼了,对高严更是满心满眼的敬畏,听儿子一说,两人后悔不已,“阿直,怎么办?我们不会害了你吧!那我们去给司家道歉?”两人说着就要动身。
  “不用。”王直连忙拦住两人,“没事的,我去说一声就好了。”
  “你怎么安顿大妮的?”王直母又问,她是真得很担心这个孩子,庄稼人不兴纳妾,可她真放心不下这孩子。
  “我有一个兄弟战死了,他娘子死得早,留了两个孩子,我就把大妮以妹妹的身份,记到兄弟户上,让她照顾那两个孩子,那兄弟家里有几亩薄田,吃住够用了,大妮也答应了。”王直没说的是,他自己也出钱给大妮置办了几亩良田,大妮至少以后生活是不愁了,至于她愿不愿意嫁人,这全由她自己做主了。
  大妮一听他这么说,还没等他说完,就一口答应了,她本来就没想和王直再续前缘,她好好的良民不当,去当贱籍的妾做什么?只是拗不过娘家人,硬是被押着来的。如今王直肯这么为她打算,她感激都来不及,还对他说,如果司娘子不乐意,她愿意去解释。王直不愿多事,没答应。
  “那就好,那就好。”王直母喃喃的说。
  王直目光扫过那些聘礼,头更疼了,对下人吩咐道:“全部送回司家。”说着他转身往司家走去,“阿耶、阿娘,我先去司家”。
  “好。”
  王直到司家的时候,是司家贺娘子的弟弟接待他的,贺小郎客气的告诉他,表妹被陆大娘子接去陆家了,还没回来,王直也没说什么废话,直接让下人将聘礼放好,“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既然定亲了,就没有退亲的道理。”
  贺小郎只是暂时帮阿姊接待些男客而已,表妹的婚姻大事,可轮不到他做主,只能让王直稍坐,他进去找贺娘子讨主意了。
  这会贺娘子正在和母亲说话,贺小郎的话让贺母说:“这孩子倒也不错,阿漪有福气了。”
  贺娘子摇头,“我看未必,这件事还是让阿漪自己回来做决定吧。”
  “你这孩子傻啊!”贺母急了,她是真心为女儿担心啊,她捧在手心呵护的娇女儿,嫁到了司家后受了多少苦啊!“你也不想想你现在是什么情况,依我看你早点把你那几个小姑子都嫁出去,王家这小郎我瞧着就不错,这时候还不离不弃,阿漪跟着他还会吃苦不成?至于卞家那几个——”贺母眼底闪过厌恶,“随便找家过得去,嫁出去就行了,你难道养了这一家老小,还要养小姑小叔不成?”司明的子女可不少。
  “阿娘!五娘还小呢。”贺娘子叹了一口气,大家对她是不好,可她不能因大家对她不好,而恶待小姑和小叔,贺娘子相信做人是有报应的,家中唯有积善行事,方能越过越好,小姑也说过,陆家老夫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旁人不义,她却不能不仁。
  “你这傻丫头!”贺母也不是恶人,实在是这几年被卞氏气到了,女儿不肯,也没深劝。
  王直才等了一会,就听司家下人在说:“大娘子回来了。”他便随着下人走了出去,在司漪没下车前,出声叫了她一声。
  “王郎君?”车帘微微的隙开一条缝,略带疑惑的女声响起。
  “大娘子,我今天去看过司世父和司兄弟,他们现在还行,司世父明天就会回家了。”王直说。
  “多谢王郎君。”司漪客气的道谢。
  王直同司漪说了一句后,便先走了,司漪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懂都退婚了他还来自家做什么,但还是吩咐管家送他出去。
  等入了大厅,看到那些再被退回来的聘礼,她眼底闪过惊讶。
  “阿漪。”贺氏叫着她。
  “阿嫂,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司漪拉着贺氏的手兴奋的说:“大娘子让我们以后住到她吴郡的芦苇荡去!”
  “真的吗?”贺氏不敢置信的问,她最担心的就是将来无处可去,建康是待不下去了,司家若是不肯收留,那么一大家子人能去哪里?她做梦都没想到,陆大娘子还帮他们善后,“大娘子她——”贺氏说了半句就说不下去了,她原本就不是善言之人,心里感激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祖翁重病在床,家翁和夫君都不在家,又是犯了事的人家,贺氏心里明白,没有陆家暗中打招呼,他们家哪有如今的太平。
  “阿嫂,你这些日子让人打点下,去了农庄,家里有些不必要的东西,都变卖了吧。”司漪说。
  “我知道。”何氏会意的点头,见到那些聘礼,又对司漪说:“阿漪,刚刚王郎君又来了,他说婚姻大事不是儿戏,定了就没有退婚的道理。”她迟疑了下,“阿漪,此事事关重大,你要不要和家翁、郎君商量下。”
  司漪望了那些聘礼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
  送走司漪后,春暄上前道:“长伯来了。”
  “请长伯进来吧。”陆希让人上了车,又让春暄摆了垫子,让长伯坐下。
  时下已经有胡床了,也在很多人家中盛行开来,陆希小时候还让工匠做出过椅子,却被祖母严厉的教训了一顿,袁夫人认为女孩子双膝垂地是非常不雅观的行为,坚决不许她这么做,即便在家里,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许她任何不端庄的行为,后来陆希除了在车上、或者是船舱里会坐着外,余下时间都是严格的守着礼仪的。
  “大娘子。”长伯前来一是为了城外那些粥棚的事,随着天气渐暖,流民们都渐渐散了,陆家的粥棚也陆陆续续的关了一些,但有些流民散的太开,很多粥棚也就每天一点流民前来,长伯来请示,是不是关了一些小的,让大家集中一起去大粥棚。
  “不用了。”陆希摇头道:“我们家有骡车,每天运些米粮也不费劲,可那些流民,留下的怕都是走不动的,就先开着吧。”
  长伯点点头,“大娘子,还有就是侯娘子的婚事。”
  “哦?阿薇的婚事怎么了?”陆希问。
  “常山长公主想让侯娘子从陆府发嫁,侯家不肯。”长伯有些无奈的说,
  “……”她这位继母的脑回路诡异程度,一向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可陆希每次觉得她的诡异程度已经达到极点了,过段时间她又会刷新下限了,难道就是所谓的脑残无极限?
  

☆63、侯莹的亲事

  “太后;阿薇从小由陆家教养,老妇我感激在心,可再怎么说,阿薇也是我们侯家的女儿,哪有从陆家发嫁的理?”征东将军侯远、常山前夫侯达的母亲永昌郡夫人,在得知自己之前的儿媳妇居然想让他们侯家的女儿在陆家发嫁的时候;气得差一点晕厥。好容易灌了一杯参茶,服了两颗保心丸后;就急急的进宫找崔太后诉苦了。
  永昌郡夫人对自己这位前儿媳;谈不上有任何好感。常山嫁到侯家的时候;还不是公主;不过只是郑裕的庶女;若不是碍着那时郑裕已经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常山也嫁不到侯家。当时的常山,远没有如今跋扈,对她这个婆母也颇为恭敬,但永昌郡夫人对这个儿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恶感。
  在母亲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可常山自嫁给侯达后,对侯家就不冷不热,尤其是对侯达,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她那显而易见的厌恶,永昌郡夫人敲打了好几次后,甚至不惜给幼子塞了几个妾,儿媳妇态度依然不改,而儿子也越来越抑郁,最后夫妻两人在一次大吵后,儿子甩开了侍卫出去喝闷酒,回家的时候不慎跌入湖中,竟生生淹死了!
  侯达是永昌郡夫人的幼子,侯家是军户,永昌郡夫人和丈夫常年聚少离多,长子也是早早的入伍,随丈夫一起南征北战,她身边只有幼子陪伴,可以说幼子是她的命根子,侯达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还死的这么惨、这么冤,永昌郡夫人一下子就崩溃,差点就随着幼子一起去了。若不是碍着大权在握的郑启、少年扬名的郑启,常山当时又有了侯莹,侯家和郑家的关系也差一点决裂。后来郑裕登基后,对侯家多有补偿,还让侯远当了征东将军,可即便如此,永昌郡夫人对侯莹依然疼爱不起来。
  侯莹长相有八成的酷似常山,每次永昌郡夫人看到她,就想起害死自己儿子的罪魁祸首,而侯莹又是爱子唯一留在世上的血脉,永昌郡夫人对孙女又恨不起来,这种复杂的心态下,侯家对常山把侯莹带去陆家教养,睁只眼闭只眼。陆家是书香传家的大士族,让侯莹在这样的人家长大,对她也好。事实证明,陆家的确把孙女教养的极好,袁夫人对待阿薇同对待两个孙女没什么不同,永昌郡夫人一直对陆家很感激。
  不过教养是一回事,发嫁又是另一回事,永昌郡夫人思及常山对他们说的话“阿薇从出生起,不是养在宫里、就是养在陆家,你们侯家管过一点了吗?你们之前不管,轮到她成亲了,你们倒是想指手画脚了?”这种诛心之言,让永昌郡夫人心口又开始揪揪的疼,“太后,我们侯家好歹没有死绝啊!陆家教养阿薇,我们感激在心,可家中女郎该有的,阿薇可是样样都没缺,我那个大儿媳妇每次得了精巧有趣的玩意,第一个想到的可就是阿薇……”
  永昌郡夫人说着说着,想起自己早逝的爱子,她痛哭道:“我的二郎啊——你怎么这么命苦啊!”侯家每年往陆家送的东西可不少,当然陆家同样也有回礼,但很多侯家送给侯莹之物,他们都分开对待,连陆家都能理解,为什么常山会说出这种话?永昌郡夫人不敢怪当朝太后和长公主,只怨自己命苦,当初若是早点给儿子定下媳妇,哪怕是寻常的无才无貌的军户女,说不定儿子现在还陪在自己身边,并早已儿女子孙成群!
  “阿吴,宝明的性子你也明白,她说话做事就是不动脑子,这话只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阿薇是侯家的孩子,哪有从陆家发嫁的道理。”崔太后亲自扶起跪在地上痛哭不已的永昌郡夫人,温言劝慰道,永昌郡夫人姓吴。她也是刚刚知道女儿的作为,惊怒之下,还来不及召女儿入宫训斥,永昌郡夫人就入宫求见,她知道永昌郡夫人前来做什么,但也只能先帮女儿收拾烂摊子。
  她对侯家一直有愧疚的,当年女儿一心痴恋陆琉,她只当是一时的少女情怀,毕竟女儿从小到大就没见过陆琉几次,就精心为她挑选了侯家的幼子。论才干侯达远不及其兄侯远,可他相貌是当时除了陆琉外最出众的、性格也温柔体贴,崔太后完全是照着陆琉的标准给女儿挑的夫婿,她原以为女儿会满足,却忘了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更别说侯达无论从各方面都比不上陆琉,最后导致了这么一场悲剧。崔太后心里无数次后悔,若是她当年对女儿再严厉些,是不是没有今天这种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